求職體驗信息分析 大中專畢業生求職全接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3W
為求職,不少大中專學生掏錢裝點行頭,發動親朋好友多方打探職位;候通知,心神焦灼不寧弄得寢食難安,等待着企業對自己學識、品格、素養的“審判”……

據瞭解,我省今年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16.5萬人,比去年增長21%。春節後的第一場大中專學生招聘會“爆棚”,3萬名學子的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2月26日~27日,本報記者跟隨部分應屆畢業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和他們一起體驗找工作,將箇中的感悟、經驗 和困惑、誤區呈現給大家,希望對目前正在求職的大中專學生有所啟迪。

求職體驗信息分析 大中專畢業生求職全接觸

【體驗篇】

-中專生:

技術是工作的敲門磚

21歲的小范是省會某中專院校畜牧專業的學生。2月27日,記者在鄭州市文化路一家人才市場的門口與他如約見面。小范身着西裝、手裏拎着精美的簡歷,簡歷上寫着“歷任班長、5次榮獲學校三好學生稱號,在省內某知名畜牧企業實習4個月且獲得好評”等內容。

“實習單位很想留住我,但我還在猶豫。”小范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應該有市場。當記者問他為何實習單位會留他時,小范非常自信地説:“通過3年學習,我專業技能已經非常突出。在單位實習,我也做出了一些成績。假如真的沒有單位用我,我憑技術和別人合開一家寵物醫院,但是現在尋找資金是個難題。”進入人才市場後,小范來到一家外資飼養場的招聘台前,他把簡歷遞給招聘人員。

隨後,小范又向4家招聘單位投送了簡歷。幾家單位開出的薪水均為600元,甚至有一家單位想和他簽訂4年的勞動合同。在人才市場尋覓了4個多小時,小范有些失望:“還沒有看到比我實習單位條件更好的企業呢。”

前天下午,小范給記者打來電話,説雖然有兩家企業看中了他的技術,想和他簽約,經過考慮,他最終還是選擇了他原來的實習單位,準備簽約。“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就先幹着,不然機會錯過就難了。技術是找工作的敲門磚。”小范總結自己的經驗。

-本科生:

投放簡歷要有目的

2月27日,記者跟隨大學生張玲和李奇(化名)找了一天工作,但兩手空空着實讓兩人體會到了找工作的艱辛。

“每次去應聘,我都是提前半個小時到。”農業大學的李奇説。他身穿淺色毛料西服,皮鞋鋥亮,攜帶的塑料夾內放着一沓自薦書。記者發現,自薦書全是手寫的,字跡工整漂亮。

談話間,一身牛仔裝的張玲隨後從學校趕來。她是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涉外事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記者翻看她的自薦書,上面列舉了很多“特長”:涉外事務貿易、通訊、傳媒,以及商務談判、策劃、公關、文祕等。

進入招聘會場後,張玲只在遠處看着,遲遲不投自薦書。半個小時後,等一家廣告公司招聘台前的人漸漸少了,她才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掏出簡歷低聲説:“我想應聘你們的主管職務,這是我的自薦書。”招聘的男子看了她一下説:“你是應屆畢業生吧?沒看到我們要招有工作經驗的嗎?”聽到這話,張玲遞了一半的簡歷又縮了回來,頭也不回地鑽進人羣,走到電梯口抹起了眼淚。

哭了一陣子,她擦乾眼淚又走到人羣中,最後選擇了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走上去主動推銷自己。看過張玲的自薦書後,招聘者讓她填了一份表格,張玲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在隨後的20分鐘裏,張玲一連投了3份自薦書。記者問她對應聘單位究竟瞭解多少,張玲一臉認真地説:“遍地撒網,重點培養嘛。”

記者在三樓碰到了李奇,他已向一家汽車生產企業投了份簡歷,對方讓他後天面試。在另一家汽車潤滑油企業招聘台前,招聘者以無工作經驗為由不接他的自薦書。“我想我能勝任你們的工作,我學的是汽車專業,暑期實習中還積累了不少經驗。”李自信地説。最後,聘用人員還是收下了他的自薦書,並通知了他面試時間。

到下午2時,張玲投出了5份自薦書,李奇投出了2份。李奇説他每次只投兩三份,只找專業對口的單位,這樣更有把握。

隨後,李奇向記者列了一張費用清單:定做西服487元,手機費150元,上網費35元,交通費128元,材料費200元,照片費50元。他説,這些費用裏,還不包括找關係、託人打聽的開銷以及應急費用。

-研究生:

期望過高 工作難找

阿朗(化名)是省某重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在讀研究生,她説:“找工作,我越找越沒有信心,比預想的難多了!”

阿朗讀本科時成績優秀,畢業後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我想過考博,但一方面我不想再增添家裏的負擔,另一方面我覺得3年後的就業形勢更無法預料。國家對研究生學年制度改革,2006年將有兩屆碩士研究生同時畢業,到時候,就業壓力可能更大。”

記者提出和她一起去人才市場看看,她笑了,説去人才市場是大專生、本科生的選擇,研究生很少去。“據我瞭解,研究生找工作要麼上網查看招聘信息,要麼通過關係找,目標較為明確。”阿朗特別想去北京工作,在讀研三時,經導師介紹,她到北京一家報社進行實習。實習結束後,為了在找工作時有個更好的形象,她不顧家人反對,將單眼皮割成雙眼皮。春節前,阿朗從網上看到實習單位發佈招聘信息後就報了名。“5000多位報名者中選出379人蔘加考試,我是其中之一。”不過,最後她沒有通過考試。

第一次找工作失敗,讓她受到打擊。“高不成低不就現象確實存在,多上3年學總想找份更好的工作。”阿朗表示,她的同學中有很多人想去有編制的事業單位,儘管學的是新聞傳播專業,但是很少有人去都市報工作,“那裏聚集着很多本科生,我們只有高學歷沒有實踐經驗,難以保證比他們做得好!”

雖然就業形勢不太樂觀,但相比本科畢業生他們還相對有優勢。“至少地方本科院校還是不難進的。”阿朗説,她決定這兩天再赴北京,“一位熟人介紹我到某出版社試試。”

【訪談篇】

-高校:

鼓勵學生省外就業

河南農業大學學生處處長張留佔説,農業大學今年有應屆畢業生3000人左右,就業方式大體分為幾種,一是繼續讀研的,估計約有600人;去西部的、考公務員及參軍的約有200人;其餘的則採取一般就業方式。

根據以往的經驗,他預期該校畢業生今年的就業率約為80%。張留佔説,在高校普遍擴招的情況下,每年畢業的學生人數都有所增加,學生就業也需要轉變觀念。“以往農業大學的學生多為省內就業,現在我們鼓勵學生省外就業,並幫他們聯繫單位。”現在該校學生不少去上海、山東等地進行實習,就是希望能在當地就業。

“考取基層公務員也是一種很好的就業途徑,我們也鼓勵學生走這條路。”張處長還提到,這幾天他們正在籌劃一次校內專場招聘會,大約有320家單位參加,能提供1500多個崗位。但是由於距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目前還沒有學生向他們遞交就業協議書。“學生們還在對用人單位進行觀望、對比和了解。”

張留佔説,他們正在做一項抽樣調查,主要是調查學生的就業意向,比如他們對於就業單位的要求、對於薪水的期望值、如果與所學專業不一致願不願意去等。“我們想通過這項調查對學生的就業心理有個瞭解,但目前這個調查還沒有完全展開,學生就業心理還不好説。”

-用人單位:

做好職業規劃慎跳槽

大學生找工作頻頻碰壁,用人單位是怎樣看待的呢?昨日下午,河南中陸物流陪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朱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對於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來説,做好職業規劃,遠比頻繁地跳槽有利於個人發展。

朱莉説,不少大學畢業生好高騖遠,覺得自己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可以輕鬆地勝任工作。在他們看來,部門經理、行業主管等職位,做起來應該是輕車熟路,張口閉口要應聘這些職位。“我們單從個人簡歷很難看出對方的才能。市場競爭千變萬化,僅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根本應對不了實際困難。”

朱莉説,公司招聘看重個人實踐能力,就是期望“抓過來就能上手”。她提醒説,剛畢業的大學生缺少工作經驗,應當把目光放得低些,從事的行業只要與自己的規劃職業相同,即便是暫時的薪水低些,也不要放棄。“如果個人能力強,很快會被用人單位委以重任的。”

金博大購物中心相關負責人稱,大學畢業生製作簡歷時應把自己的實踐成績放到醒目位置,“應聘資料上的有用信息越飽滿,越能抓住招聘者的眼球”。此外,面試時穿着要簡練、乾淨,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人才機構:

就業領域逐漸拓寬

鄭州天天人才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謝長軍經理告訴記者,據他們瞭解,今年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期望值有所下調,學生選擇崗位更理性、務實,非公有制單位、中小企業漸漸成了就業主戰場。

謝經理説,今年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出現的新變化是,不少學生不再注重就業區域,就業思路也比較開闊,“鄉鎮、農村的企業以前少有學生諮詢,如今投簡歷的人也不少。”就業市場的供大於求,使得許多學生在上學時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上學時積累了實踐經驗,找工作時就是資本。”

謝經理介紹説,國家有關部門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日本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就業人數的70%,美國佔90%,而我國還不到40%。“很多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往服務行業上靠,只要就業觀念轉變,大中專畢業生不愁找不到工作。”

同時,謝經理還強調説,大學生找工作還必須講誠信。現在,有些大學生找到工作與用人單位簽約後看到有更好的單位,仍然前去應聘。一旦找到更好的單位,這些大學生往往會與原有的簽約單位毀約。另外,一些考研的大學生也在成績未出來前就與用人單位簽約,一旦考上研究生,這些學生也會與用人單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