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劃地名工作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3W

上半年,全市區劃地名界線管理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民政部門領導的關心重視下,按照年初工作計劃,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線,突出重點,加強調研,落實措施,全面推進行政區劃、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和平安邊界建設創優工作,不斷提高區劃地名工作服務和管理水平。

市區劃地名工作總結

一、加強調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區劃設置,發揮區劃管理職能作用

(一)加強對統籌區域發展研究。以統籌餘慈地區發展為目標,加強調研指導,組建了相關研究課題組,起草了調研提綱,並開展調研。加強與市餘慈辦的聯繫,分解落實餘慈地區統籌發展年度目標考核任務,做好餘慈地區綜合交通路網與餘慈兩地地名規劃路網名稱的統一落實。

(二)開展行政區劃調研。以完善行政區劃設置、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開展有關區域行政區劃的基礎性調研,掌握區劃調整報批工作流程和上報材料要求。根據毛光烈市長在對上海市部分區行政區劃調整報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專項調研,並完成了批示件辦理。完成了市政協委員2件有關區劃調整提案的答覆辦理。慈溪市地名辦就去年部分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異議地段存在的問題開展調查,並形成調研報告。

二、攻堅克難,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擴大服務成效

今年是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為目標,開展攻堅克難和創新服務行動,通過採取落實績效考核、加大專項事務督查力度和加強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任務。

(一)地名規範化有序推進

1、地名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各地重視地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慈溪市調整了地名委員會,明確了鎮(街道)地名管理職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學會,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決策、管理和研究隊伍。北侖區在鎮(街道、鄉)建立了地名協管員隊伍,加強了基層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規範有序。一是從源頭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級地名命(更)名審核與管理職能分離,市地名辦主動與行政審批處做好溝通銜接,確保工作順利過渡。3月,市地名辦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勸阻了一起不規範的工程名稱。對我市即將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1號線1期20個站名進行了初審,提出了擬命名方案,並制訂了命名原則,為今後我市軌道交通線建設站名的規範化奠定了基礎。二是做好規範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條、小區34個、建築物(羣)9個、橋樑(隧道)1座,並即時在地名網站予以公佈,努力營造良好的地名環境,提高社會地名意識。

3.開展地名規範化檢查。市和有關地區地名辦對城區路牌等地名標誌的拼寫進行了專項檢查,對標誌上錯拼、漏拼及時作了糾正,確保地名標誌文字書寫規範、拼音正確。鎮海區地名辦抓住迎接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契機,發動社區幹部對城區內路牌、門(樓)牌等地名標誌進行糾錯檢查。

4.無居民海島名稱標準化方案完成報審。有關縣(市)、區繼續開展無居民海島名稱標準化管理工作,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做好轄區內無居民海島甄別和名稱論證的基礎上,擬定了無居民海島名稱標準化、重名(同音)處理和名稱註銷方案,並報當地政府審議通過。市地名辦積極會同海洋與漁業等部門,嚴格審核各地上報資料,認真進行分類彙總,並赴奉化、寧海等地,對無居民海島作了甄別。按照省廳要求,對509個無居民海島名稱的專名、通名分別進行了規範化、標準化處理,制定了全市無居民海島名稱標準化、重名(同音)處理和名稱註銷方案,報經市政府審核通過。目前,有關材料已上報省政府審批。

(二)地名規劃編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總體規劃》的貫徹實施。為加強地名規劃實施力度,落實以保障措施為重點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辦分別召開部分市地名委員會成員單位和城區地名工作座談兩個會議,針對《規劃》貫徹落實中出現的問題聽取不同層面意見,共商對策措施。並走訪市規劃局、市建委等部門,加強橫向聯繫。3月份,組織縣(市、區)民政局同志赴廣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學習了地名規劃工作,努力提升《規劃》的執行力度。

2.全力完成縣(市)地名規劃編制工作。按照省廳地名公共服務工程考核標準,各縣(市)地名規劃的完成率必須100%。針對各縣(市)地名規劃編制進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長和業務處長赴象山、奉化等地進行督促指導,要求加快推進地名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規劃編制的攻堅任務。目前,象山已完成規劃文本的編制並報省地名學會預審,奉化地名規劃根據省級預審意見又作了修改並報市級評審。餘姚、寧海地名規劃完成市級專家評審,已進入向當地政府報審階段。慈溪地名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三)城鄉地名標誌設置鞏固完善

1.健全城區地

名標誌長效管理機制。在保持城區新設地名標誌的完好、整潔和規範的基礎上,各地繼續開展門樓牌和路牌的補更工作,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寧海、餘姚、奉化等地開展了老小區門牌清理整頓。慈溪市制訂《城區地名標誌管理制度》,從製作、設置、管理上對地(!)名標誌加以規範,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據統計,全市共新增補更樓街路牌400餘塊,樓幢牌3100塊,門牌7250塊,完成50餘個社區地名標誌的現場踏勘和資料核對,進一步鞏固地名標誌設置成果。

2.農村地名標誌設置不斷完善。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積極開展農村地名標誌設置“回頭看”活動。餘姚對全市農村門牌進行查漏補缺,寧海開展了完善農村門牌設置試點工作,奉化在20XX年完成農村門牌編制工作的基礎上,對轄區所有鄉鎮、街道的農村地名標誌進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個行政村的11萬塊門樓牌、70路牌、70個村牌等地名標誌進行招標、製作,預計於8月份完成製作、安裝。

(四)數字地名取得新進展

按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統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統,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穩步推進地名數字庫建設,進一步落實地名數據庫動態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標準地名就即時錄入地名數據庫,不但豐富了數據庫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現象的產生。實現網站信息的及時更新,上半年更新錄入信息500餘條,確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即時性。餘姚市完成“城區電子門牌錄入系統”1000條數據的整理更新。繼**、餘姚、慈溪、奉化、寧海五家地名網站開通後,象山地名網於6月開通試運行,至此,我市6家獨立地名網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發揮了地名宣傳和公共服務的基礎作用。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務新載體,進一步增強和完善地名網絡服務功能。江東、海曙等地積極發揮社區資源優勢,開展地理信息系統數據調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維地名信息系統觸摸屏和數字地名軟件。

(五)地名服務形式多樣化

1.積極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證明服務。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工商登記、房產交易等各類經濟活動較頻繁,其中涉及門牌地址變更的為數眾多。為方便企事業單位和羣眾辦事,各縣(市)、區積極應對,或通過委託下放地名證明權限,或實地踏勘現場出具證明,或窗口專人負責等方法提高辦事效率,解決實際困難。據統計,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證明5000餘份。

2.大力做好地名資料的開發與應用。為方便人們出行,便於社會管理,充分發揮地名公共信息基礎性作用,全市積極做好地名資料開發和成果應用。《**市政區圖》和《城區街巷地名圖》編制已完成前期調研並進入審報招標階段。鄞州、北侖、象山出版政區圖、街巷地名圖8800份,鎮海啟動新一輪《地名志》的編纂工作,並已完成初稿的審核。

3.借力借勢,擴大地名宣傳力度。鎮海、慈溪、寧海紛紛抓住文明城市創建和旅遊節有利契機,加大地名宣傳力度,開展地名路牌專項整治,增加公益廣告版面,樹立地名權威性和嚴肅性,充分發揚地名導向和指位作用,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三、完善機制,開展平安邊界建設創優活動,確保邊界地區平安和諧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廳要求,積極開展平安邊界創優工作,制定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創優工作的通知》,對創優工作任務、目標、步驟予以明確。市、縣兩級界線管理保障經費基本到位,界樁基座硬化及界樁警示牌設置的設計方案經層層選優已經確定,並開始實施。目前,共有10餘個市、縣級界線界樁落實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設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餘慈線”界樁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設置工作。

通過開展市、縣兩級界線毗鄰雙方的定期走訪,加強有關界線跨界建設問題的協調督促,落實“四位一體”的界線管理長效機制,有力地推進了平安邊界建設。一些地區注重平安邊界建設的制度建設,江北區民政局協調區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平安邊界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管界隊伍建設,海曙、江北、鎮海、鄞州、慈溪、餘姚等地相繼召開行政區劃界線工作培訓會議,頒發界樁管理員聘書,明確各級職責

第二輪界線聯檢工作全面推進。市級界線“寧台線”和“海鄞線”、“北慈線”等11條縣級界線聯檢工作穩步實施,制定了聯檢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平安邊界創優活動,搞好界線聯檢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對完善行政區劃設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論學習與調查研究不夠,不規範的地名時有出現,地名信息化建設進展相對緩慢,地名管理協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平安邊界建設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夠,個別縣級界線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重視並不斷解決。

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按照20XX年工作要點和省廳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積極穩妥做好行政區劃工作

1.加大行政區劃調研力度。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為原則,繼續注重完善行政區劃設置的思考和理論研究,加強與發改委等部門的聯繫,掌握區劃調整基礎性資料和動向,熟悉相關區劃調整的論證、報批等工作程序,發揮好民政部門在區劃調整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加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理論學習,探索減少層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活力、協調發展的行政區劃新格局的模式和機制。

2.加強對統籌區域發展研究。以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注重對統籌區域發展的研究,重點探索培育中心鎮的發展,引導小鄉鎮的產業、人口資源向中心城區集聚,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完成統籌餘慈地區發展相關課題的調研。

3、加強對政府駐地遷移的管理。各地要繼續加強對轄區內政府駐地遷移的管理,積極做好向各級領導的宣傳,嚴格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轄區內政府駐地建設立項審批和搬遷的報審工作。

二、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務工程

1.加強地名文化理論研究。繼續抓緊落實地名理論研討的發動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論研究隊伍,努力提升地名文化理論研究水平。認真撰寫地名文化理論研究文章,各縣(市、區)至少要有一定質量的2篇論文,有條件的地區應多承擔些,參加省地名理論研討的論文在9月15日前上報市地名辦。全面總結五年來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務體系的對策措施。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總結,並以民政局(社會事務管理局)文件形式上報市局。加強地名文化的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地名網站的作用,促進地名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各地要積極參與省廳區劃地名處設立的網上交流平台的工作信息、理論探討等交流活動。

2.加大規劃實施力度。象山地名規劃要根據省地名學會的預審意見,認真修改後爭取在7月中旬報市局,由市級專家進行評審;尚未向當地政府報審地名規劃的地方要抓緊修改完善工作,力爭在8月底前報當地政府審批。地名規劃經批准實施後,有關地區要大力做好地名規劃的宣傳和組織實施工作,明確相關部門的貫徹執行職責,加強與規劃相配套制度建設,建立跨部門的地名規劃協同執行機制,確保地名規劃真正落到實處。

3.健全地名標誌長效管理機制。繼續開展老小區門樓牌的更新和東部新城路標調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區住宅分佈平面導向圖設置,完善農村門牌設置,提升地名標誌規範化、美觀化功能。要加強對地名標誌質量的監督和檢查。

4.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設新途徑。整合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拓展以地名查詢觸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務新途徑。以地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原則,完善各級地名網站、電子地圖等公共服務功能為重點,加強網站的日常管理和數據庫的更新,着力推進地名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地名信息電子政務和公眾服務的能力。

三、深入開展平安邊界建設創優活動

1.紮實做好第二輪界線聯檢工作。配合台州方完成“甬台線”聯檢任務;各縣(市)、區要在9月底前完成11條縣級界線的聯檢工作,按照“一線一卷”要求,認真做好界線檔案規範化、制度化工作。

2.認真開展平安邊界建設創優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平安邊界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廳《關於深化平安邊界建設工作的通知》(浙民區[20XX]18號)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依法(!)治界工作機制,加強與綜治辦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出台相關文件。建立健全界線管理四項工作制度,加強業務培訓和界線管理隊伍建設,加大平安邊界建設考核力度,在7月底前落實界樁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設置。有關地區要抓緊協調處理跨界建設問題,力爭全面完成全市2條市級界線和19條縣級界線的平安邊界建設創優任務。各縣(市、區)要對照省廳年初下發的“平安邊界建設創優工作考核標準”進行認真自查,在9月底前將自查情況報告以民政局名義上報市局。市局將於10月中下旬,採取集會考核、分頭打分的形式,組織對縣(市、區)平安邊界建設創優工作的考評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