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預算工作總結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3W

  單位預算工作總結報告


單位預算工作總結報告

績效管理是一個閉環管理系統,由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四個基本環節構成。。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單位預算工作彙報文章,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事業單位員工績效管理流程

事業單位員工績效管理是一個閉環管理系統,由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四個基本環節構成。

這四個環節首尾相連形成完整的績效管理過程,不斷反覆運行、構成一個“PDCA”循環的動態管理系統。

二、事業單位員工預算績效管理現狀

      1.管理環節運行不夠完整。

事業單位員工績效管理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把績效管理等同於績效考核,只注重具體的考核辦法、過程以及考核結果,績效計劃和績效反饋環節的工作容易被忽視,沒有形成閉環的績效管理,與現代化績效管理方式相比存在着較大的差距。績效管理體系的不健全,使得事業單位管理層與員工間缺乏溝通和相互瞭解,無法及時讓員工意識到工作績效及表現中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通過績效考核給予員工實質性的指導意見和幫助,無法真正實現通過績效管理提升工作效益的目的,績效管理流於形式。

2.考核標準制定不夠具體。

事業單位對員工的考核內容大部分集中在以“德能勤績廉”為基礎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等方面,多數為定性指標,缺乏科學明細的評價標準,加上考核者本身也很難理解“德能勤績廉”抽象的標準,難以客觀、準確地把握評判尺度。考核標準過於籠統導致員工工作成績不能得到真實的反映和測量,不利於提高員工考核質量。最終結果會是使考核結果失之毫釐而謬以千里,無法保證考核的信度與效度。

3.考核主體選取不夠全面。

企業績效考核的主體一般包括上級、同級、下級和顧客,而在不少事業單位中,對員工的績效考核還只是傳統的上級對下級考核,考評主體的侷限性,容易導致個人觀點和個人意志左右考核過程和考核結果,使考核缺乏應有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考核等級設定不夠科學。

目前不少事業單位將考核結果劃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但實際上每年度不合格的總是極少數甚至沒有,優秀的也只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名額,且所佔比例極小;大多數都集中在合格和基本合格這兩個等級上。這種考評方式在使用較長一段時間後,就很難對被考核者的能力、工作實績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無法真正實現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考核的激勵功能更無從談起。

三、事業單位員工績效管理優化

       1.完善績效管理機制。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單位、科室兩級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成立由單位領導任組長的綜合目標管理委員會,下設目標管理辦公室,由單位副職領導任辦公室主任,財務科室負責綜合目標管理的具體工作,各責任科室設核算員,負責本科室綜合目標管理與科室成本核算的具體工作。目標管理辦公室下設工作小組,由辦公室、財務科、人事科等職能科室負責人組成,負責擬定或調整績效管理方案,提交綜合目標管理委員會批准通過後執行。

制訂效率兼公平規定。事業單位員工績效考核應堅持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勞動、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根據不同崗位的責任和貢獻大小、技術複雜狀況及承擔風險程度,適當拉開分配檔次,建立起重實績、重貢獻,向臨牀第一線傾斜、向高層次技術人才和管理崗位傾斜、向苦髒累險等崗位傾斜的分配製度。在xx單位,實施了多種體現公平的績效考核規定,如:對急診科、各類ICU室、兒科、產房等科室或崗位實行特殊崗位津貼;對夜班崗位建立按當月累計上夜班次數分段制定夜班費補助標準的辦法;制定科室二級分配指導原則,要求科室按專業技術職務等級係數、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質量、服務對象滿意度等主要內容分配績效工資。

建立單項計件績效工資制度,如採用“診療人次計件”和“手術計件”等方式,根據醫生完成的門診診療人次數和手術數計算單項計件績效工資,激勵臨牀科室醫生多接診門診病人,多做手術,較好解決了“看病難”、“手術難”等瓶頸問題,同時也大幅度地提高臨牀一線專家的績效工資水平。在管理崗位建立業績津貼和風險津貼制度。根據各管理崗位的責任和風險,制定風險津貼標準和業績津貼分配係數,根據科室績效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算責任科室管理崗位的業績津貼總額,按分配係數進行分配。

2.細化績效考核標準。事業單位員工績效考核應同時採用年度綜合考核和月度、季度績效考核,月度、季度考核有助於各科室部門更好地瞭解自身工作進度和績效水平,從而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目標設定,避免目標計劃偏離實際。年度考核。在xx單位,年度考核指標設計採用“平衡計分”原理,建立以工作量、工作質量、病人滿意度和成本控制為基本內容的綜合目標管理體系。

各科室標準分100分,其中工作量及成本管理40分(財務),工作質量與工作流程35分(業務),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15分(學習與創新),醫德醫風與服務對象滿意度10分(客户)。考核級別按科室類別和考核得分排名,分為AAA級、AA級、A級和B級四個等級,按不同的標準分別對科室主任、護士長和其它人員進行獎勵。

月度考核。主要考核科室當月基本工作量完成情況和成本管理情況,並實行按基本工作量計算當月績效工資。以臨牀科室為例,基本工作量考核指標有門診診療人次、實際佔用牀日數、收治病人數。門診人次與實際佔用牀日數工作量考核標準為:門診和病區採用“一條龍”管理模式,在進行目標成本考核時,以住院牀日數為標準核算單位,每三個門診人次數折算一個住院牀日,根據當月完成的門診人次與佔用牀日數,計算科室當月每一工作量(牀日)的成本。完成成本目標和收支結餘目標的科室,按標準計績效工資,成本超標或成本節約部分按一定比例提高或降低每一工作量的獎勵標準。科室牀日成本和收支結餘目標,根據科室性質和前三年實際水平測算,收支結餘目標可以是零或負數。收治病人數工作量考核標準:出院病人工作量獎=當月出院病人數×每人次標準,每人次標準=平均住院日標準×當月病例分型係數×N(常數)。病例分型係數是依據衞人委病例分型辦法,將病人根據病情輕重分為A、B、C、D四個類型,分別取固定分值,計算科室每一出院病人的平均病例分型得分,即為科室“病例分型係數”。此分值越高,説明科室收治的重病人越多,每一出院病人的獎勵標準也越高,激勵科室多收治重病人和加快病牀週轉。

3.加強全面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提升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水平的關鍵環節。xx單位通過推行綜合目標管理,採取一系列成本管理的戰略和措施,實現不斷提高醫院效率和效益的管理目標。管理戰略。“一體兩翼”戰略:以醫療為主體,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和後勤社會化。健康產業有體檢、特診門診、企業門診、特診病房;實行全方位後勤社會化,包括清潔、保安、餐飲、陪護等,省出的後勤編制用於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公務用車社會化,後勤倉庫實行“準時制”管理,限度減少庫存,節約場地和倉儲成本。

“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戰略:醫院領導班子做出規劃,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戰略,狠抓藥品比例控制,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控制藥品費增長,控制病人總費用的過快增長。通過降低藥品費比例,相對降低病人費用水平。人力資源管理。嚴格控制正式職工人數增長,除專業技術的關鍵崗位外,其它崗位儘可能使用聘用人員或勞務派遣人員,近年內醫院人均工作量高位運行且逐年增長。工勤崗位原則上不增加聘用人員,逐步實現由第三方託管,院內掛號及部分文員崗位交由相關公司託管,醫院實行勞務派遣的人員已近百人。長年開設護士培訓班,接收培訓生、擇優聘用,保證護理人員的質量,同時緩解臨牀護士緊張的矛盾。提高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待遇,逐步實現同工同酬。聘用人員績效工資分配與在編人員實行同工同酬,臨牀一線衞生專業技術人員年度獎、過節費等項目也相應調整。此類措施,對穩定聘用員工隊伍、調動聘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藥品管理。成立藥事管理委員會,做好藥品陽光采購、新藥特藥控制、藥品比例控制、人均和日均藥品費控制。對異動藥品實行訓導、限制使用和停止使用制度。材料支出控制。嚴格執行材料支出比例控制、高質耗材專帳管理和審批控制相關制度,並將科室衞生材料支出佔醫療收入的比例與科室績效管理和獎金分配掛鈎。

4.優化服務工作流程。

目前,事業單位機制不靈活、效率低下等問題仍普遍存在,優化服務工作流程對提升事業單位員工績效有着重要意義。在xx單位,施行了醫療、護理同步的臨牀路徑管理,以護理服務全過程為主線,建立臨牀護理路徑新標準,重點關注病人現存、潛在的護理問題及護理關鍵環節,使醫護配合高度協調,實現無縫銜接。門診實行預約掛號、分時段預約診療制度,優化門診服務流程,開設專病門診,合理分流病人,縮短患者就醫時間,限度提升醫院門診接診能力。同時,改造就醫環境,提升患者就醫感受。

       總結

隨着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民對事業單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出越來越高的期望和要求。績效管理是改善企事業單位經營效益的重要途徑,績效管理在事業單位的成功實施,對提高事業單位運營管理質量和效率、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