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系研一上學期學習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5W

作為一個從外語系畢業的學生,來到漢學中心,最強烈的感受就是自己中文功底實在薄弱,過去的知識積累甚為不夠。通過研一上學期的學習,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在知識以及思維方面的進步,但是更多還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努力的地方。

外語系研一上學期學習總結

先説一下自己的進步。上學期開始,作為一個海外漢學方面“零基礎”的學生,我帶着一絲忐忑,開始了在漢學中心的學習。首先要感謝各位老師的課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介紹了海外漢學這個龐大的學術領域。李雪濤老師的課程主要介紹外國著名思想家的中國觀,通過閲讀《中國印象——外國名人論中國文化》,可以瞭解漢學在國外並非是一個小眾的學科,許多在歐洲享有盛名的人士都曾經對中國有所研究。最後期末我寫的論文《啟蒙運動背景下伏爾泰的中國夢》,關於法國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伏爾泰的中國觀,以及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誤讀”現象。顧鈞老師的課程是比較文學,以前不理解為何我們的專業名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後來得知,從事海外漢學研究,需要使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顧老師的課上,我們閲讀了錢鍾書、楊絳、陳受頤、範存忠等先生的比較文學作品,初步瞭解了比較文學是怎樣一種研究方法。我的期末論文是關於《趙氏孤兒》在法國的傳播這個比較文學領域的著名事件的,對馬若瑟的節譯本,伏爾泰的改編本,儒連的全譯本做一介紹。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完成學術論文,和之前在法語系用法語寫論文的路數實在是很不同。感覺寫的不是很好,以後要儘量多看多寫。

楊慧玲老師的中西交流史非常有趣,這門課擴充了我們的知識面,同時告訴我們怎樣以學術的眼光看待史實。期末我與其他兩位法語的同學一起翻譯了兩篇克拉普洛特的法語論文,內容為關於馬禮遜與小德經所編纂字典的評論性文章,我感到,在翻譯過程中,敍述性的內容,要比涉及語言學的內容好翻譯得多。所以想做一個好的學術翻譯,還是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

在麥克雷老師的課堂上,主要學習了四本西方古典文化經典,大家一起閲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同時,課堂上還會涉及一些基督教方面的知識,從事早期漢學史研究,基督教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聖經》比較晦澀,目前還看不懂,於是我閲讀了房龍的《聖經的故事》以入門。此外,我選修了拉丁語,拉丁語也可作為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在課堂之外,我閲讀了一些書籍,遺憾的是時間有限,閲讀速度比較慢,閲讀數量不多。關於中西交流史的有《法國漢學史》、《十八世紀歐洲中國熱》、《歐美漢學的歷史與現狀》,關於中國文化的《論語》、《中國哲學簡史》、《美的歷程》、《中國人的精神》、《季羨林談國學》等。

參加報告以及聽講座也是學習的好方法,這學期所聽報告十數場,也曾聽過許淵衝、李學勤、劉夢溪等先生的講座,受益很多。在十二月份的二十世紀典籍外譯研討會上,我採訪了法國馬賽大學的Pierre Kaser教授,準備採訪問題以及翻譯整理採訪稿件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之外,還在進行的是對雷慕莎《新亞洲雜纂》的翻譯工作,在翻譯過程中一直感歎,雷慕莎出生於1788年,而他1814年就在法蘭西學院創立了第一個漢學講席。而自己出生於1988年,現在****年的我知識卻如此淺薄。

去年十一月份開始接觸白晉,首先閲讀了柯蘭霓女士的《耶穌會士白晉的生平與著作》,後通過全慧師姐整理的白晉作品目錄,挑選出還未被翻譯的白晉法語作品(寥寥),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中國現狀——滿漢服飾圖集》準備在下學期翻譯成中文。而後又在《華裔學志》****年本中找到了一篇柯氏的英文論文,閲讀得不是很順暢,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翻譯成中文。我讀了吳伯婭女士的《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張老師《歐洲早期漢學史》中涉及白晉以及索隱派思想的篇章,以及全慧師姐的論文。下學期開學初,要拿到白晉所藏與羅馬的法語信件。

這大約就是研一上學期的學術總結,寫得比較亂,收穫其實多。研一下學期要繼續努力!

工作了一年後再回學校,深切感受着,坐在教室裏讀書思考,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昇華完畢,由於是要交給老闆看的,所以多少有誇大之處,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