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試用期工作總結報告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W

編輯試用期工作總結報告

不知不覺中一個月的試用期已經過去了。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的時候從心底裏感到日子的匆匆。原先教師生活讓我感到漸漸遠去,現在的編輯工作已經漸漸變得順其自然了,這或許應該是一種慶幸,是讓我值得留戀的一段經歷。

編輯試用期工作總結報告範文

一個多月的試用期下來,自己努力了不少,也進步了不少,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想這不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給了我一個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從這一階段來看,發現自己渴求的知識正源源不斷的向自己走來,到這個大溶爐裏慢慢消化,這就是經驗。一多月以來,我分別在幾個不同的崗位上練習,剛開始是做家長頻道的粘貼工作,後來做資訊頻道中的評論,現在做教師頻道,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崗位讓我去鍛鍊,在此十分感謝公司的領導和前輩們對我的關照。

首先説説在編輯部的工作心得。在編輯部一個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工作可以在快樂中完成。從國中到高中再到教師工作,這期間我一直都是在遠離父母親人的視線之外享受着逍遙自主的生活。雖然在學校裏也有師長的關愛與教誨,但總有一種距離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自到xxx參加工作以來,各位領導都對我這位來自異地的新人親切有加,特別是各位領導,在工作之餘,以朋友的姿態經常跟我坦懷聊天,非但不擺領導的架子,而且還以朋友的關愛之心在引導我們做好編輯工作,讓我真切感受到了xxx人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對我這個新人投以真摯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們隨時給予熱情地指導;工作之餘,大家開懷談笑,不分彼此。記得剛到一週的時間,編輯部新老同事就已經打成一片,給我的感覺是上下同心。正因為如此,在編輯部工作,讓我體會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歡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穫主要有:

1、基本學會photoshop的應用和網頁製作;

2、熟練掌握教育新聞與社會新聞採寫的區別,熟練掌握教育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

3、基本瞭解並初步學會教師頻道的研發;

4、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較好地配合各位前輩工作,還可以自己獨立採寫完成具體的教育新聞作品。主編每次安排的任務都基本可以順利完成。

在這期間,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聞的採寫比較古板,缺乏新意;

2、新聞的敏感性相對較差,特別是對相關聯的社會性新聞把握不足等。

新聞編輯工作總結

隨着學校品牌建設暫時告一段落,預示着本年度已經過去了二分之一。回首這半年來的工作有不足,也有收穫。

作為一名新聞專題中心的責任編輯,我始終將節目質量放在首位。要説不足,首當其衝就是上半年度選題策劃方面沒有突破。對於新聞事業來説,選題至關重要,只有策劃出好的選題才能帶來一定的收視率,而上半年工作中策劃的選題只能説是中規中矩,沒有亮點,説到底就是沒有創新。思考其原因,節目做久了已經進入了一個定式化思維,例如遇到投訴就會按照採訪投訴者然後再採訪被投訴者這種模式去做節目,遇到突發就會事發現場目擊者然後採訪當事人方式去做節目等等。久而久之做節目的人都沒有了激情,更別説看節目的人。如果説受眾一旦認為電視節目內容大量同質化,那麼離節目死期也就不遠了。所以下一階段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如何跳出原來的框框,讓老套的題材做出新花樣來。

要説收穫,那就是上半年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前前後後經歷了最美教師、教育年度人物、出國留學資訊展、省錫中詩歌朗誦會、錫師附小入隊儀式等等活動,可以説每次活動對我來説都是一次歷練。有的活動鍛鍊了自己組織協調能力,有的活動鍛鍊了自己節目評審能力,雖然活動中多多少少會暴露出一些問題,但經過摸索總結,這些不足之處就會成為我寶貴的財富,讓我穩健的成長起來。

除了參與活動帶來的收穫,另一大收穫來自新媒體的摸索。今年中心將新媒體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對我來説是有一定壓力的。雖然平時對於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會去研究,但這種新媒體技術如何與傳統媒體嫁接對我來説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難度不小,難就難在可借鑑的地方又不多,所以一直是摸着石頭過河。從開始實名認證,到粉絲的不斷增長,每一次歷程都是一次挑戰。好在新媒體建設團隊大家彼此間都能羣策羣力,勁往一處使,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能讓目前的新媒體建設一直不斷向前,大家為此提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第三個收穫就是優秀節目送評。自從中心將這一塊的工作交給我來督促完成,我就一直如履薄冰,就怕挑出的節目不能代表大家的製作水準,還怕送出去的節目不能拿到很好的成績。掌握各個獎項評委們的口味成了關鍵。好在經過幾年的節目選送,我慢慢的瞭解了什麼樣的新聞獲獎概率高。在今年的節目挑選過程中,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幫助大家去修改作品,雖然評選結果還沒出來,但從參與者的反饋情況來看,修改後的節目可看性高,獲獎機率明顯增大。關鍵是在修改過程中,經過大家的探討,我和作者都清楚瞭解到同一類型的新聞如何做得更加好看。

下半年對於新聞專題中心來説應該説是充滿了機遇,首先設備的提升使得很多節目製作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特別是虛擬演播室的到位。一個節目除了有內容的支撐,更重要的是包裝和呈現方式。我們欄目以前總是給人一種鄉土氣息,從今往後我們要努力扭轉大家的這種印象。演播室新佈局相信已經能讓大家耳目一新,接下來我們要在節目拍攝上面抓質量。一是要求除突發類新聞以及投訴新聞以外的新聞儘可能使用三腳架拍攝,這樣畫面質量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二是想辦法為現場記者配備統一服裝,並且規定除一些確實出現場困難的,其餘新聞一律要求出現場。相信通過這個方法,我們會慢慢擁有一支現場把控能力強的記者隊伍。三是要求每位記者每年必須拿出一篇達要求標準的送評新聞節目,如果沒有的話年終獎做相應的打折。

除了節目質量的把控以外,還要在形式上推成出新。目前欄目雖然都會強調頭條報道的概念,但是呈現出來的感覺卻與其它新聞區別不大,我覺得主要是缺了一點元素,這個元素就是評論。既然我們要重點打造頭條,那麼我們就應該針對這個頭條報道配以評論,而這種評論必須在形式上與後面新聞的編後明顯區別開來。我在想是否可以讓這個評論看起來類似縮微版的視點,關鍵評論人員的選擇上要打破現有視點的嘉賓選擇模式,不然就會出現無嘉賓可用的尷尬局面。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評論員隊伍,或者是讓熱心市民在微信上報名來參與到演播室錄製相關評論,同時隨着新聞節目的準直播進程,我們可以同步反饋一些網友們對此的評論觀點。總而言之要觀點的多樣化,最後靠主持人來引導出主流觀點。建議這個頭條報道評論員一週一換,不要每天都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