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複習總結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6W

  地理學科複習總結四篇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於學生,夥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啟示。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地理學科複習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地理學科複習總結四篇

地理學科複習總結一

本人,由於工作在農村邊遠國中,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

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説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説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

一、加強合作學習,注重情景教學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於學生,夥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的停留。

二、教材的分析與運用,為教師們分析了教材,同時還教給了運用方法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人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面對着層出不窮的模式,許多人也隨波逐流,失去了自我。

然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只擁有教學模式還遠遠不夠。教學模式只不過是一個框架,就好像是一個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到教學中,讓其指導教學,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確實推進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三、有效教學

從地位與功能到設計與實施為我們做了具體的講解,再通過各種案例做了現場教學指導

各位專家在分析教學過程中都明確指出學習要拓展,注重和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熱點即關注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課的一大重要特徵,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例,補充生活中的地理,採取聯繫實際的方法,能更好的增加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認識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

四、探究型國中地理教學內容選擇與實施:

從理論依據到教學目標再到實施步驟,並結合相應的課堂實錄和活動評價做了很好的詮釋

各位專家強調:實現高效課堂給眾多老師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現在我們推行的模式,就是以構建高效課堂為重點。高效課堂就是要擺脱以前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時間、主動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就可以了。

五、區域地理教學策略與課程資源開發

所謂“互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髮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使得教學雙邊的各個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揮。教師抓住時機善於引導、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引人入勝;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善於思考、積極參與,並善於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使其能力不斷髮展。

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還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家裏學習作業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1、培訓期間這些課程的設置,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專家講解,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新課程標準規定,國中地理的目標是通過七、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通過這次培訓,彌補了我們在課標認識、使用方面的缺口。今後我校國中地理教研思路:1、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鼓勵個性發展。在地理學科教學知識時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教師通過自己的科學邏輯思維,把地理的科學事實、專業知識,轉化成學生的認知邏輯。

2、拓展視野,多多學習,要求進步,努力上“好”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總體而言如果這一堂課,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一點變化,向好的方向變化,那麼説明這節課是成功的。怎麼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變化?就是通過拓展訓練,看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所以努力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化解課改下的困惑和煩惱,在以後的教學中將所學的理論不斷實踐,不斷提高。實現高效課堂,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為學生做的更好點。

地理學科複習總結二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在奔放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偉大的祖先用勤勞的雙手,用科學的智慧,用一方方水土,培育出了數以千計的地理標誌產品,它們是我國富饒物質文明中璀璨的明珠。滄海桑田,斗轉星移,隨着時空的變遷,很多地理標誌產品已逐漸淡出現代人的視野,與之相輔相成的文化也似乎慢慢地被歷史塵封……“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令人欣慰的是,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大典”系列叢書,讓我國的地理標誌產品得以經典薈萃,文化傳承。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大典”從產品概況、地理環境、文化背景、文化積澱、品牌建設和知識鏈接六個方面對我國一千多個個地理標誌產品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內容充實,文字優美,輔以精美的圖片展示,讓人心弛神往,如醉如痴!

地標產品之美,美在產品。用精煉的語言描述了地標產品的獨特品質和質量特色,讓經典重現。無論是深藏於沃土的長白山人蔘,還是巧奪天工的景德鎮陶瓷,寥寥數語,精美紛至沓來。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產品概況”為你開啟了地標產品的探知大門,讓你耳目一新,為你逐一還原地標產品之美。

地標產品之奇,奇在地理。地標產品的神奇在於它獨特產地的地理條件,無論是原料,還是加工工藝,都與當地氣候地質生生相息。正如茅台之醇離不開茅台鎮清洌的赤水河,武夷巖茶之清香得益於靈秀的武夷山。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河水來。“地標地理”除給你帶來祖國神奇旖旎的自然風光和地形地貌外,還將為你步步揭祕地標產品之奇。

地標產品之韻,韻在文化。每一個地標產品藴含着中華大地的地域文化,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或傳説。杭州絲綢上可以追溯到黃帝元妃嫘祖,新興皇帝柑有六祖惠能的印記,陶藝界的南劉北張,湖筆、徽墨、宣紙、端硯文房四寶無一不有地域和傳統工匠的文化韻味。“文化背景”讓你在品鑑地標產品自然屬性之餘,細細品味地標產品文化之韻。

地標產品之厚,厚在積澱。地標產品的生命中沉澱了歷史、典故、詩詞歌賦,折射了文人墨客、達官貴族、平民百姓的生活。品嶺南荔枝,吟東坡“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嘗馬壩油粘,追思13萬年前曲江馬壩人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文化積澱”幫你在享受地標物質精美的同時,深刻感受地標產品歷史沉澱之重。

地標產品之承,承在品牌。文化需要傳承,品牌需要建設。在工業化和信息化迅猛發展的當今,作為歷史瑰寶的地標產品也是如此。可曾想過,作為沉香珍品的莞香幾乎銷聲匿跡,正是由於東莞尚正堂公司的大力弘揚和品牌建設,才得以傳承光大,並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建設”將帶領走進那些傳承和引領地標產品發展的龍頭老大。

地標產品之賞,賞在知識。瞭解地標產品,是為了鑑賞和使用,而地標產品的鑑別、挑選、使用或收藏離不開科學的方法和相關知識。宜興紫砂壺需要養,潮汕功夫茶需要功夫,杭州絲綢需要鑑別和保養……對地標產品,是暴殄天物,還是如數家珍,得心應手?“知識鏈接”將按圖索驥,為您提供科學實用的地標產品鑑賞知識。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神州大地,山明水秀,物華天寶。讓我們循着“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大典”,逐一從遠近高低去認識中國地標產品,解密它的真實面目,真正品鑑它的美麗、奇特、韻味和厚重。

地理學科複習總結三

在文科綜合的科目中,地理是另大多數同學頭疼的科目,地理成績不理想往往成為文科綜合成績不理想的“罪魁禍首”。在此,我向大家介紹我平時的一些做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我們一定要夯實基礎。

我們都知道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忽視基礎,建設“空中樓閣”,所以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做才能夯實基礎。

首先,我個人認為要仔仔細細地閲讀課本,掌握課本上所有的知識點。在閲讀課本時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閲讀課文標題,明瞭課文所講的主幹知識,在心中構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閲讀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然後閲讀註釋以及地圖,讓它們來幫助我們理解課文。我們無論在課前預習還有複習時都可以這樣做。

其次,在必要時我們可以參考資料,幫助我們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但是,課本是“本”,資料是“末”,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資料都是為了課本服務的。此外,學習地理一定不能離開地圖,我們應當把地圖作為重點及難點來把握。有時間我們要多閲讀並且記憶地圖,最好是抓住一些零碎的時間來記憶地圖。

二、學習地理要積極思考,着重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我們在區域空間定位時,這兩種能力不可或缺。比如説,面對一個經度和緯度,我們首先該確定它在哪個大洲、哪個國家,然後我們可以展開來聯想這個國家的一些特徵如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等。如果時間充裕我們還可以繼續發散,想想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等基本情況。如果我們平時注意發散思維,那麼做文科綜合的題目時就較容易入手。

三、學習地理需要做一定量的習題。

我們不是經常説“熟能生巧”嘛。我們要通過練習鞏固我們學到的知識,另外,練習有助於我們在考試做題時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徑。在練習時我們要注意掌握一般題目的做法,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新穎的題目,以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練習對題目一定要有選擇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難題,絕大多數時間我們還是要拿來攻克基礎。

四、做地理題一定要掌握做題技巧,掌握並且運用規律,節省時間,同時提高準確率和效率。

在做自然地理題目時,我們要運用一些基本規律,比如説晨昏線和赤道的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6時或者18時。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會比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時看起來很難的題目。

在做人文地理的題目時,我們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這思路分析,我曾經把這種方法戲稱為“照貓畫虎”。就説地理分析題,我們常會因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該得的分數。我們在分析區位、旅遊資源的優勢以及開發條件、某地的自然條件時都就可以如此炮製.。我們首先應該把握課本,弄清楚課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題時完全我們按照課本的角度去回答高中學習方法。如果我們這樣做,就會分析地全面,很容易得到漂亮的分數。

學習地理和學習其它科目一樣,沒有捷徑。我們要花費時間以及氣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麼樣,我們都需要刻苦努力,因為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地理學科複習總結四

一、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温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温、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説服力。

二、抓“綜合”重“聯繫”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繫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温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三、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

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牀;巖溶、熔巖;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羣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温帶草原帶、温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垂直氣温的計算。

5、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7.晝夜長短的計算。

8、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覆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七、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繫、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閲、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八、抓“新知”拓“視野”

每年大學聯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識。所以,對報刊上的“新聞”不可不留神。諸如:

(1)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

(2)國內外重大經濟建設項目的開工和竣工。

(3)國內外嚴重的自然災害。

(4)國內外新開闢的自然保護區和旅遊勝地。

(5)地學新理論、新探索。

(6)人類面臨的問題——資源、人口、環境。

九、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佈是沿緯線分佈的,根據其熱量的分佈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温線、陸地自然帶等分佈也應沿緯線分佈。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並非都沿緯線分佈,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十、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温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