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2023調查報告最新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在動筆寫調查報告之前,我們一定要學會認真梳理調查結果,在寫調查報告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認真回顧調查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農村2023調查報告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閲。

農村2023調查報告最新5篇

農村2023調查報告篇1

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為改變廣大農民羣眾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國家曾建設性地提出建設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隨着國家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在國家的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工作陸陸續續在全國各地開展,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然而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因而需要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實踐調查再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實踐目的:

深入農村,熟悉農村,體驗生活,感受發展。通過親身融入,切身體會,豐富寒假生活,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激發自身關注社會民生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認知力。在進行社會考察調研的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內容:

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方面瞭解家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狀,以及在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

實踐過程:

通過和家鄉農村相關的基層幹部人員的交談,瞭解家鄉政治的進步;通過切身體會家鄉農村的節日氣氛,感受家鄉文化的繁榮;通過親眼所見家鄉的新農村面貌,座座樓房建起,條條公路修成,人人歡歡喜喜,體會家鄉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家鄉新農村建設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破壞,如大量耕地被佔用荒廢,鄉土文化景觀被毀壞,傳統民俗被淡化等等。

實踐結果分析:

一、黨的基層建設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實

我在和基層幹部的交談中瞭解到,自新農村建設以來,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實。比如,基層幹部的選舉實行全民選票制度,每個公民都有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合適的當家人的權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更加得到體現。近幾年,我們這些大學生去當村官,更多的是國家考慮農村知識分子少,這樣做不僅可以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農村,帶領農村走向新的發展,不斷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響應國家的號召,而且還能鍛鍊當代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的能力,讓他們瞭解農村發展的不易,從而激發自身關注社會民生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認知力。民主制度的發展為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完備的政治保障。

二、相關民生政策的出台,讓惠民更加明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出台解決了以前農民的“看病難”問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地方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近幾年,村衞生室的建立,藥物品種增多,實行藥物“零差價”政策,更是解決了農村“缺藥少藥”以及“藥物貴”的問題。

國家出台的“三農”政策讓農民生活得更好;農業税的免除,“農業補貼”政策更是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業生產連年取得大豐收。另外,在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項為:為年齡低於16週歲的獨生子女家庭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當然是以自願辦理為前提),擁有此光榮的家庭每年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補貼(直到子女年滿16週歲),當他們的父母年滿60歲時,更是享有國家的保障,這一政策雖然在當前的惠民不明顯,但從村民積極響應政策的實行的情況來看,村民養老有了保障。

新世紀以來,國家出台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相關政策一條又一條,為我們家鄉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規劃,農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合理規劃等多方面措施,加強鄉村公路網建設。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運輸方式,是關係到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公路的建設是很重要的。農村公路發展了,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就改善了,能促進農村生產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改善村容村貌。隨着公路的建設,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樓房,家家住進了新房,高高興興過着新年。

四、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破壞

亂砍濫伐樹林,開山採石,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從而導致水土流失,自然資源枯竭,破壞農村生態環境,並未將來的農業發展埋下隱患;修路,建房大量佔用耕地,導致農業用地不足;進行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進行改造,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讓人難以釋懷的是,“由於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在農村,文化的多樣性也在農村,如果建設不當,很容易對其造成破壞”。這就是通常所説的,在開發利用的名義下進行的建設性破壞和保護性破壞。“對原生態的鄉村,按照現代人的審美口味加以改造,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大量機械性複製,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繁榮了這個項目,其實是對文化遺產的一種極大傷害。”舊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現了,承載這個村莊歷史文化記憶的載體也隨之灰飛煙滅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農村裏原生態的趕集、廟會等傳統,正隨着建設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農村建設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青少年大多外出務工,村中剩下的多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建設新農村缺少主力軍;絕大多數農民的綜合素質不容樂觀,農民思想較保守,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新農村的要求差距甚遠;村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農作物種植和副業養殖過程中,仍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集約效應等等。

六、新農村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

雖説新農村的房屋價格不是特別的高,但是對於收入甚微的農民們來説無疑不是一筆巨大的資產,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搬出住了幾代人的老家,花錢住進新農村,這又有巨大的挑戰。另外,新農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個鎮,一個村農民都是分佈在各個地區的,假使農民們真的搬進了新農村,那原來留在老家的許多耕地就會由於無人耕種而荒廢,就算去耕作,路途的變長又無疑會成為一種負擔,會大大的打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新農村建設好後,一個地區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會導致一些社會問題,一旦鄰里發生一些爭執,是否應該有一些類似於社區的專門的居民委員會進行協調。人口聚集後,相應的基礎設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設一些休閒設施和娛樂場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鋪以便居民們購買日常生活必須品,以及相應的醫療機構等。

另外,新農村建設後對當地的生態又會造成怎樣的改變,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是否還會像以前在農村一樣隨手亂丟亂扔,能不能像城裏社區一樣集中打包,統一處理。住進新農村後,居民的素質能不能跟得上,這又無疑是一大問題。

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很好的舉措,為了更好地讓農民朋友們得到真正的實惠,享受時代發展的成果,就必須完善政策,考慮各方面的問題並想好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新農村的建設才會真正意義上的發揮它應該發揮出的作用。

實踐總結: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瞭解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黨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作用。而且,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體會到了家鄉新農村的獨特風味,豐富了我們的寒假生活,我們真切地為家鄉的發展而感到驕傲。同時,我也知道了國家實行各項政策措施的不易與艱難,不僅要狠下心花大價錢來進行建設,同時還要考慮各樣的問題以及顧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工作順利開展。

“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現在只有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知識財富,才能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出一份力,幫助自己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農村2023調查報告篇2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台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説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裏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二、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脱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為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裏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2023調查報告篇3

夏季烈日當頭,我們展開了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新農村新建設的活動。早在未放假兩週前我們就已計劃好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和安排,大家都很期待暑假的到來。

6月30號,我們正式放假了,隊長就當天召集我們開了會議,安排我們這次社會實踐並不是讓我們去遊山玩水,而是去吃苦耐勞的鍛鍊,讓我們輕裝簡行,做好不怕熱不怕累的心理準備。一路上,每個人都要注意安全,服從領導,聽從指揮。

7月2號上午我們先參觀了周邊的風景。熟悉了當地的環境。我們通過當地政府,聯繫上桐柏縣團委書記,約與桐柏縣政府門前見面。由於當天太陽太毒辣吃過中午飯我們休息了一會兒,準備好防暑工作約三點起程去了市裏。經過2小時的山路顛簸由於山路崎嶇我們車開得很慢。一路上,大家都熱的汗流浹背。雖辛苦大家都説着笑着欣賞着路邊的風景。甚至,有的同學感到身體不適,但從未停止前往的心念。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政府門口,詢問門衞,找到了縣團委書記辦公室。由隊長上前介紹我們這次來的目的,書記聽後非常高興,並願意大力支持我們的活動開展。大家聽後非常高興,我們與書記合了影,當做留念。根據書記的指示,我們順利完成了開展了這次社會實踐。

7月3號上午,我們做好調查問卷的準備工作 ,去了李溝村,找到了李書記,當時他汗流浹背的坐在樹蔭下接待我們。又倒水又切西瓜,高興的樂不此疲。我們還是先介紹我們來的目的與大概計劃。書記聽後,鼓掌叫好。然後,看了一下問卷調查,指點了他對新農村建設問的看法及目前的計劃。最後針對我們的問卷做了全面分析。給了我們一份完美答卷。我們都在認真聽取並作了記錄。最後,李書記留下了幾份問卷,説在與其他幹部討論一下針對某些問題。5點半左右我們離開了李溝村。調查報告

7月4號,我們又出發去了大河鎮,針對當地的新農村做採訪,當天還下了雨,我們依然按計劃前行。於早晨7:30我們坐大巴去了大河鎮,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們來到了大河鎮大河村。經聯繫,找到了上河村村長,他帶領我們參觀了上河村的建築,並介紹了當前的發展進度,級以後的發展規劃。最後,我們一村長合影做了念。村長讓我們四處隨意逛街,遊玩參觀。隨後,我們開始了我們的調查採訪。走街串户,對當地民眾進行採訪,我們認真的對其講解,他們針對自己的觀點及認知對我們的問卷做了答覆。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的任務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最後,我們由於當地農民建築合影,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晚上我們就總結整理了一下這幾天的任務。

7月5號早晨,我們就整理行囊準備起程回校了,約八點,我們坐上大巴,踏上了回校的旅途。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感概頗多,深切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由於大家的積極配合與努力,我們不負眾望,成功完成了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校領導一個完美的答卷。

農村2023調查報告篇4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務工增收的同時,開擴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

然而,超多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卻給當地社會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等新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此,市關工委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研,並採取用心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關愛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今年四至五月,市關工委又組織2個調研組,6位同志(每組3人)到全市縣(區)、鄉(鎮)、村、校進行專題調研,與各級黨委、政府和關工委的有關同志一齊,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作法和經驗、對策和推薦等再次進行認真研討。現將調研狀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和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已達42萬多人,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8%,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50%左右。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居多。據關嶺、紫雲等縣的初略統計,他們外出的農民工每年僅從郵局匯回的錢就相當於全年縣級財政的總收入。有的縣初略估算,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總收入要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鄉(鎮)、村的經濟狀況進行了瞭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年總收入大大超過鄉(鎮)財政年總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這樣可觀的經濟收入,不但體現了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且助推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分析,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趨勢將會持續發展,進城務工人員將會越來越多。

超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還留在原籍,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親友等照料,少數的由哥哥姐姐帶着。據統計,全市15週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71075人,絕大多數在當地幼兒園、學前班、國小和國中就讀。

另外,尚有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孤兒、殘疾兒童分散在各縣(區)的學校就讀,少數夫妻雙方外出務工將子女帶到外地就讀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統計。據平壩縣關工委統計,全縣“留守兒童”9265人,佔兒童少年總數的24.3%,佔全縣中國小生總數的14%;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佔85%,託付親朋好友監護的佔10%,和兄弟姊妹一齊獨自生活的佔5%。

普定縣“留守兒童”在中學讀書的佔中學生總數的15%,在國小讀書的佔國小生總數的22%。鎮寧自治縣有留守兒童7322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3177人,單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學就讀的1254人,在國小就讀的4898人,1-6週歲的尚有1170人。

關嶺自治縣有留守兒童9079人,流動人口兒童134人,孤苦兒童526人,就讀國中的2834人,就讀國小的5852人,在學前班或幼兒園的882人,在關索一小特教部(殘疾和聾啞)就讀的有33人。紫雲自治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佔在校生總數的19%,隔代監管的佔71.36%;親朋好友監管的佔8.85%,尚有2748人與兄弟姊妹同住或獨自生活,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0%。

兒童,這是一個需要成年人幫忙的羣體。孩子們的成長,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職責。父母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這些留守兒童被委託給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朋友代為照管,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帶來的諸多難題,為社會所牽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親情缺失,普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礙。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一年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兒童”是十分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兒童”編有山歌對唱,甲唱“太陽出來紅彤彤,父母打工在廣東;半夜夢裏來相會,醒來眼前一場空。”乙對“月亮出來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漸江;半夜夢裏來相聚,醒來兩眼淚汪汪。”這就是他們思念父母的真實寫照。平壩縣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電話、通信率達不到每月一次。

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普定縣馬場鎮、化處鎮普遍反映,由於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渴望與親人交流,但父母難以顧及,造成了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羣、自卑、有的表現為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等。水母國小學生李康豔、石林等,長期與父母分離,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導致了語言表達潛力差,自信心明顯不足等。性格呈現病態或畸形發展的主要表現是:

一是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説。

一些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不告訴監護人或老師。平壩縣一個姓王的國小生,是個很聽話又節儉的乖孩子,有一段時間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強迫王某索要“保護費”,王某隻有硬着頭皮一次次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疑心,跟蹤去了學校,這才發現他要錢的目的。

二是自卑感增強,總覺低人一等。

一位留守兒童説,他最怕學校召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三是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平壩縣某學校調研顯示,在一些留守學生眼裏,同學分為兩種,一種是“惹得起的”,一種是“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被欺負。由於缺乏愛心,他們對人往往顯得冷漠,不肯融入羣眾生活,不善關心和幫忙他人。

(二)家教缺失,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道德行為失控。在各縣(區)的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一般都處於中、下等,與一般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有的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紫雲自治縣火花鄉的調查顯示,由於從小疏於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用心性和主動性,因此有50%的“留守兒童”不能完成作業,有74%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明顯下滑,8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績較好的僅佔2%。

西秀區舊州鎮某完小有“留守兒童”206名,其學習成績差的182名,其餘24名成績一般。平壩縣夏雲國小的“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等,主要學科成績僅在30-40分。由於家庭主體——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數“留守兒童”變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差,經常遲到、早退、缺曠,違犯校規校紀的狀況比較嚴重。

生活習慣差,説髒話、粗話,抽煙喝酒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網成隱或沉溺於網吧,錢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據平壩縣一些學校調查,留守兒童早戀現象比例明顯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由於監管不嚴,一些留守兒童接觸了淫穢印刷品和音像製品,而幼小的心靈無法抵禦其誘惑,致使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行為上走上岐途,甚至違法犯罪。

普定縣水母國小學生石××,學習上從原先的“三好生”變成了差生,行為上從優秀學生變成了後進生,他時常拉幫結夥,夜晚到處東遊西蕩,甚至放火燒教室門等,還經常邀集一些學生看淫穢光蝶以及經常逃學等。據調查,紫雲縣火花鄉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有打架鬥毆經歷,有15%的有破壞公共財物和偷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如火花國小有二名學生經常在夜間串到農户田間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監護缺失,生活的負擔加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根據各縣(區)的調查統計“留守兒童”80%以上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屬隔代監護,20%左右託親朋寄養,屬代理監護,少數與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獨自生活,處於無成年人監護狀態。

由於監護不到位或無法定監護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現諸多問題,使之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對象。據平壩縣公安局統計,在被拐帶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由於監管不力,致使留守兒童極易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和衝動性,加之受不良網絡遊戲和影視的影響,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攏引誘下,他們極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參與者。

有的在學校鬧事,欺壓、搶劫低年級同學,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鬥毆等。平壩夏雲國小調查,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玩耍,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火災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放學後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潛存隱患。普定馬場中學留守學生吳××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於大河之中,教訓慘重。

二、作法和經驗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各級關工委用心協調配合,對“留守兒童”做了超多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經驗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辛衞華親自調研,並在常委會上研究全縣“留守兒童”工作,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向全縣領導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單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這些“特殊羣體”捐資助困,奉獻愛心。

縣委、政府為此專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規定副縣級以上在職幹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認養1-2人;科級幹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認養1人;其他幹部、職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勵認養。目前,縣、鄉兩級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萬元,對1762名留守、孤殘、特困兒童建立了檔案,逐步落實救助計劃。

西秀區黨委區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特殊羣體”的工作。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相關部門互相配合,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忙和解決好進校讀書的具體問題。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餘顯祥、區長張本強先後在區關工委成立20週年座談會、區關工委二屆四次、五次全委全議上都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聽取區關工委對“留守兒童”調研狀況的彙報,及時幫忙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全區做好“留守兒童”工作帶給了保障。

普定縣馬場鎮、馬官鎮黨委、政府的黨委書記、鎮長對“留守兒童”狀況親自調研,掌握實情,解決問題。馬場鎮黨委每年對特困“留守兒童”解決500元生活補助費。馬官鎮成立了幫扶“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張發剛同志親自任組長,制定幫扶“留守兒童”實施意見,下發各村、校和有關部門執行;

請省心理專家曹維希作“留守兒童心理畸形發展不容忽視”的專題報告;組織對全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建立檔案;鼓勵全社會捐資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建立心理諮詢室,舉辦代理家長培訓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各級關工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黨委、政府作了專題彙報,同時做了超多的工作,都見到了較好的成效。在檢查驗收農村開創“三無三有”先進村時,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資料,促使各基層關工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實處。村級關工委把“留守兒童”上學問題落實給“五老”隊伍中文化素質高、職責心強、身體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體負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

例如西秀區七眼橋鎮關工委成員張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發現有兩個小孩整天在小煙酒店附近玩耍,經過詢問,發現他們是兄弟倆,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兩個隨爺爺生活,張德林同志把他們送到學校,找校領導説清此事,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學校,並説,“如果這兩個孩子不來上學就打電話告訴我,由我負責他們讀書”。

事後,在村關工委的統一安排下,張德林同志主動做了這兩個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各縣(區)各級關工委在認真排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提出了對策和推薦,為黨委、政府決策帶給了可靠的依據。並按照黨委、政府的安排,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有的縣(區)、鄉(鎮)、村各級關工委還採取了“一幫一”、“一幫幾”的作法為“留守兒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統及各級各類學校做了超多工作。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工委要配合各級各類學校和鄉(鎮)、村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和登記造冊,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相關方面的工作,把關愛和幫忙“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兩免一補”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優先;二是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優先;三是對留守兒童重點幫忙和優先輔導;四是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舉辦第二監護人培訓班,提高其監護水平;五是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透過主題班會、隊會、國旗下講話、安全講座、講故事、談心交流、家訪溝通、上課多提問、堂下多輔導等活動的開展,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立志進取。

如關嶺縣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學生839人,其中“留守兒童”299人,佔36%,學校在有效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幫忙他們“找回失去的愛”的工作中,做了超多工作,讓留守兒童在真情的關愛中健康成長。平壩縣夏雲國小有學生796人,有留守兒童91人,流動兒童118人,由於學校在關愛工作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並收到較好的效果,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員、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稱號。

西秀區管元村貴黃國小,外來農民子女佔在校學生的80%以上,他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人民的子女,一律統一收費標準,不再收取擇校費或寄讀費,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獎勵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評選班乾和優秀學生等等。

(四)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做了超多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級婦聯、團委、工會、宣傳、教育、農業、民政、政法、計生、社保、勞促、各級各類學校等單位,都做了超多的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了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推薦,並相互配合,做了超多工作,都收到了較好效果。

例如市婦聯經過調研,寫出了《安順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調研報告,很有價值。報告對我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對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對策措施,要求各級家長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用心向“留守兒童”家長及第二監護人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有利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

團市委做了超多的調研工作,寫出了關於紫雲自治縣“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關愛“留守兒童”的推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各級團委充分發揮組織人才、信息、網絡等優勢,多方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勞務輸出狀況進行總結的同時,對“留守兒童”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推薦。等等。

(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關愛。各縣(區)關工委用心配合有關部門廣乏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紫雲自治縣在縣、鄉兩級設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動中,目前就有25家單位和100多名愛心人士捐款。鎮寧自治縣丁旗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向就讀於鎮寧民中的張元金同學每年捐資兩次。

鎮寧自治縣關工委協調紅蝶鋇業公司幹部職工捐助扶困資金4.5萬元,資助孤兒40名,單親孤兒45人,每年“六一”和春節兩次資助各300元。該公司董事長江志光的父親一次性捐資xx元,縣關工委副主任、紅蝶鋇業公司黨委書記朱用心捐資1萬多元,資助11名孤兒上學,有三個已經上到了國中。鋇業公司還出資100多萬元,修建龍潭、李廣、沙子等學校,改善農村青少年的上學條件等等。

三、對策和推薦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留守兒童”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建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建立“留守兒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基層村、支兩委。切實明確每個“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並督促其認真履行監護職責。

有條件的地方,用心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之類的託管中心,對處於無監護狀態或監護不力的86。“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教育。着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用心發展農村經濟,鼓勵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兒童”教育的職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助學優先,確保他們不輟(失)學。具有住宿條件的學校,無條件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專人對他們進行管理教育。

由班主任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家長的去向,定期聯繫家長,通報孩子學習、表現狀況,反饋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家長學校舉辦代理家長(代理監護人)培訓,加強對他們的家訪,強化他們的監護職責,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採取用心措施,強化家長的職責。家長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儘可能持續和孩子的密切聯繫和溝通。青壯年外出務工,一是父母二人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孩子;二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儘量將孩帶去當地就讀;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應提前找好適宜的看護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經常與在家的孩子持續聯繫,一月一次電話一封信,與孩子進行交流,在節日和孩子生日時,父母要透過信件、電話或郵寄禮品等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經常持續和學校或班主任的聯繫,並持續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這樣孩子在親情上得到滿足,加上社會的關愛,學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四)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齊抓共管,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工作。工會個性農村基層工會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利益的同時,應作為與其“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繫紐帶,強化其教育子女的職責。共青團要充分發揮組織和校內外輔導員的作用,用心引導“留守兒童”參加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

婦聯在實施“春蕾計劃”工程中,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女童優先。公安部門個性是基層派出所要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瞭解“留守兒童”當地狀況,加強對學校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嚴厲打擊非法網吧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

電信部門在學校設立熱線電話,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與其外出父母通話一次。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有識之士,共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

(五)各級關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動員更多“五老”用心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用心作用,把“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農村2023調查報告篇5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為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東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 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歎",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 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發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台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不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 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説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國小、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着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