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喝甜酒的年代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4W
懷念喝甜酒的年代

江南酒熟清明天,在這斜風細雨春寒料峭的時節,能從從容容温半碗酒、平平談談捧一杯茶驅寒,該是很愜意的。想起很多年以前寫的一篇文章《懷念喝甜酒的年代》,邃翻開來,斟酌一番,增添刪減些許文字。
過去過年了,一家人團團圓園,飲酒暢談,其樂融融。説到酒,在這裏就説點“酒話”吧。
中國人的酒據説是杜康發明的,曹孟德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是也。他以為酒是排解憂愁的。李太白也是,這位逍遙詩仙唱到:“舉杯銷愁愁更愁”。又有一説,南宋元代以前的酒都是米酒,黃酒,發酵酒,麴酒燒酒是後來才有的。古時候的米酒,若在冬天也是要熱一下喝的,《三國演義》關雲長温酒斬華雄説的就是。《水滸》的武松景陽岡打虎連喝十八碗酒,估計也是米酒。
扯遠了,回過來,説説自己。吾飲酒,無量,純粹是好,每天工作回家,晚飯前燙上那麼一小半碗,當然不飲燒酒的,傳統,黃酒。鄙人喜歡附庸風雅,“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喜歡熱鬧,不敢“煮酒論英雄”,吾等小民不要酒後吐言不慎出是非來;更怕上館子,兜裏沒甚錢,會像“上大人孔乙己”的。
回想兒時的春節,我們無錫這一帶的人家,是都喝《雙套》或《二泉》酒的,那酒甜的,粘嘴脣,上口好,後勁足,一覺大天亮。
説起黃酒,大概就是江南的比較好吧。紹興黃酒大大有名,人稱《花雕》《女兒紅》。前幾年,曾在超市裏,看見《女兒紅》,價又不貴,遂買回家,味卻不咋地,一看酒瓶上的商標,呵呵,三年陳。女兒紅,原是紹興人生下女兒後,就把整壇的酒埋到地下,等女兒出嫁再取出來吃,過去結婚早,至少也要十五、六年吧。
江陰的《黑度酒》,也是甜酒,但是微甜,江陰人過去女人坐月子,人們都送《黑度酒》給產婦飲,那酒是有營養的。黃酒有營養,所以,紹興人聰明,把黃酒叫《加飯酒》。沙洲的陳釀也是味很醇厚的。
其實,丹陽的《封缸酒》是好酒,跟無錫玉祁的《雙套》差不離多少,甜的很。玉祁的《雙套》,據説有上百年的歷史,工藝獨特,首創複式釀酒法,即用陳年黃酒代替醅水,不加生水,不加酒藥,以酒釀酒,故稱“雙套”,成為文化遺產保護了呢。好像武進雅浦的黃酒也是古法釀製的。表弟看到我的這篇“酒話”,給我説,歷史上宜興的酒也是享譽江南的,且是古蒸餾法,有點和做白酒的工藝方式一般,可惜在民國初就失傳了。倒是無錫玉祁雙套酒坊還生產糧食白酒,被稱江南小茅台。那是燒酒了。最甜的,當是《二泉酒》,那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的了。
很懷念喝甜酒的年代,日子雖苦苦亦甜,就是老白酒(米酒),也是甜甜蜜蜜。那時候,路不拾遺,夜不閉户,人人學雷鋒,工人階級主人翁……
古時候的文人墨客,把這地方的酒叫做江南酒。江南酒,文人酒也。有詩為證:江南酒,何處味偏濃。醉卧春風深巷裏,曉尋香旆小橋東。竹葉滿金鐘。檀板醉,人面粉生紅。青杏黃梅朱閣上,鰣魚苦筍玉盤中。酩酊任愁攻。文人酒和再經過蒸餾出來的那樣直白火辣的麴酒不是一個味兒的。
陳大咖在《黃酒的士大夫氣質》裏説,黃酒適宜小酌,之多三二人小聚,也不宜乾杯,而是端起酒杯,先向在座者虛讓一下,然後説,請慢用,再抿上一二口,很像紹興師爺一般。我想該是很是隨意的和風雅的。黃酒,君子酒也。君子温酒不問菜,是不要山珍海味滿漢全席的,孔乙己只要幾粒茴香豆即可。陳大咖説,民國時期胡適蔡元培兩人推杯換盞飲黃酒就是那個範兒。
如今人説酒文化,我以為當以黃酒的儒雅是也。白酒該是英雄酒,武將酒,划拳乾杯,酣暢淋漓。吳人説,武出武拉。據説過去有專供部隊用的茅台酒。早年,吾曾出差河南,當地為我們接風,熱情有加。排着隊來敬白酒,捧上兩牛眼小盅,一干就是兩盅,一醉方休。有人醉倒如泥,主人會很有面子。所以,與黃酒對稱,一個是安安靜靜的品酒,一個是豪氣沖天的喝酒。白酒大抵乃酒武化也。
當然,酒的文化與武化,不絕對是黃與白涇渭分明。陶淵明李白杜甫詩酒、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和紹興師爺是酒文化。前面説的關羽武松同劉伯承長征路上與彝族領袖小葉丹歃血為盟一乾而盡大碗酒,就是酒武化也。據説許世友將軍好酒。當然白酒也可以文質彬彬的抿,黃酒也可以喝的驚天動地。李白斗酒詩百篇,是黃酒。白酒一斗,是出不了詩人的,文人只怕不勝酒力爛醉如泥了,但能出義薄雲天的豪傑,出好漢。所謂,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時代變的真快,甜酒不見蹤影了,黃酒還在,人們生活提高了,怕高糖。《雙套》改良了,稱《無錫老酒》;《二泉》沒有了,現在更名《惠泉酒》,始於北宋年間的,卻打乾隆御筆的牌子,《紅樓夢》和《鏡花緣》裏,都提到它,是不是還是那個味呢?是人長大了,社會變了,還是味也變了……
這是一個武化的年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