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梯山遊記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6W


雲梯山遊記

雲梯山又叫梯子山,位於濟南南部山區,西營鎮降甘,海拔976米,屬濟南最高的山峯。

據瞭解,山東省超過千米的高山共有六座——泰山、蒙山、沂山、嶗山、魯山、徂徠山。而接近千米的高山當然也就小有名氣了,梯子山當屬此列。

自古以來,雲梯山就有"小泰山"之譽。濟南各方水系的發源地。它作為泰山北支餘脈的最高山,與泰山有着相似的自然風景---雄、奇、險、秀幽。早在20**年10月18日,就曾去過雲梯山。那次是與同學W夫婦一同前往的。時隔兩年,與鄰居Y夫婦及Z老師,我們5人決定週日遊雲梯山。

早上6時,約定在大門口集合,出發,在二環東路乘4-BRT到文化路東首。

6時40分,換乘65路公交車前往西營鎮。8時18分達到。西營鎮駐地,搭載驢友進山的小麪包出租車一輛輛排了一大溜。經過簡單地講價,司機師傅Y要價15元送我們直抵雲梯山腳下的梯子山村。本來有直到降甘的路325公交車,但時間要等到9時,我們只好打“黑的”了。

8時20分,面的y師傅載着我們5人,經過15分鐘,很快就到達梯子山村。雖説兩年光景,但梯子山村的變化,還是讓人不可想象。以前路邊的平房變成了小樓房,以前狹窄的小街道,也變得寬敞起來。路旁還有村民利用樓房,開起了旅店、飯店。“雲梯山飯莊”的招牌就豎在路旁。我們漫步穿過梯子山村,一位中年婦女在一古老的石碾旁,碾着玉米,原始的作坊般的操作方式,至今還大有用場。村子通往雲梯山的路旁,一棵粗大的栗子樹,樹幹上一個偌大的窟窿,一看就很有年載。旁邊正在地裏幹活的一中年婦女見我們正興致勃勃地一邊觀看一邊議論,熱情地告訴我們:“這是棵千年古慄樹”。山坡上,滿地盡披黃金葉,一片片金黃色的栗子葉,在吸食大地母親的養分、為人們撫育栗子併成熟之後,迴歸大地,報恩大地,為大地披上了金黃色的盛裝。這是葉子對大地,對根深厚的情誼! 靠近山腳的南邊山坡上,有一棟四間平房,一位老太太正在沒有圍牆的院子裏燒着水。院裏,一根管子從山坡上延伸至此,引來泉水嘩嘩地流到不大的泉水池裏。36歲的男主人告訴我們,村民吃水還有一個泉子,引泉水至村裏供全村用水。他用的是另一個泉子的水,泉水長年不斷流啊流…… 8時53分,我們正式開始了爬山。雲梯山,顧名思義,就是直達雲天。從一開始,山坡就很陡峭,斜度大約在35°左右,一步一登高,真有點像登梯子一樣。一會,大家就氣喘吁吁,冒了熱汗。8時40分。我們達到第一個看起來稍微平緩一點的“階梯”。大家駐足稍息,也趕緊把外面的衣服脱下,輕裝上陣。然後繼續緩緩攀登。 登山的路,真可謂羊腸小道,只能容得下一個人走,兩旁或長得七八十公分高的叢生的雜草,或橫七豎八的亂枝藤條。走起來,有時候需要用手遮攔,免得划着後面來人。攀到第二個“台階”,大家再作稍息。很快,就緩過勁來,適應了登山的過程。山坡上,層林盡染,紅的綠的黃的,可謂五顏六彩,秋意濃濃。不時,一陣陣低沉的“吼—吼—”聲,從西側的跑馬嶺野生動物園裏傳來——那是虎嘯。虎嘯鎮山威。記得兩年前初登雲梯山時,突然傳來虎嘯的“吼—吼—”聲,真有點兒毛骨然。 年近六旬的z老師,體格健壯,興致依然不減當年,站在高高的山爬上,拿出望遠鏡,一會望望走過的路,一會看看跑馬嶺。正常眼睛模模糊糊的跑馬嶺,在望遠鏡下清清楚楚,圍欄,深坑,白色的房頂…… “噢!……”不大一會工夫,喊山聲從山上傳來,“前面有人了!”於是,我們也情不自禁地“噢!——”予以迴應。喊山,不僅鍛鍊人的肺活量,呼吸新鮮空氣,似乎也是情緒的宣泄,驅除胸中污穢之氣,更重要的是在大山深處,相互呼應,彼此關照,用以聯繫的一種好方法吧。所以,好多人,即使平日裏十分靦腆、矜持,登山高山,也會亮亮嗓子,一展聲喉,那感覺會很爽的。 9時50分,我們終於登山了山頂。山頂上,來自省直A部門的十幾個驢友在休息。一陣寒暄,一陣説笑,大家嘻嘻哈哈,十分快活。 雲梯山的山頂,有三個山崮組成。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最高。遠遠望去,三個山崮真像一個“山”字兒。稍作休息,我們便向第二個山崮走去。山頂上,路雖然還是小路,但總體比較平緩。兩個山崮之間,生長着茂密的雜草,乜斜着眼睛凝視,宛若一片大草原。記得上次登到這裏,雲霧滿山,山在雲霧中,雲在山間行,那景緻太美了。或許是深秋的緣故吧,秋高氣爽,秋風颯颯,雲霧兒早已不見了蹤影。 上第二個崮,雖然不高,但是要攀登的。裸露的石頭,橫七豎八,需要小心翼翼地攀登。從第二個山崮到第三個舊相對簡單多了,幾乎是閒庭信步般。再往東,是一片茂密的松林。一邊是“草原”,一邊是森林。一座大山“涇渭”如此分明,“草原”裏一棵樹沒有,森林裏及無雜草,滿地全是落下的松針。這也是一大奇觀吧。 沿着松林邊的小路,我們繼續向南走,然後右轉,向西走。在一個小山頭的南側,一對姊妹鬆高低錯落,傲立巖上。我們紛紛在此拍照留念。跨過小山頭,時間已是10時32分。這裏有一個羊腸小路的十字路口。記得當年,我們就是從此向北,順着山溝而下的。山溝裏雖説有路,但全是藤條遮掩、雜草叢生,走起來十分艱難,彎不下腰,抬不起頭,有時候不得不蹲下一步步往前挪。 面對十字路口,大家決意向水簾峽方向走。據説,從水簾峽再往西就是李家堂了。到了李家堂,就有通往市區的67路車了。於是我們決定,再往前走,翻過山頂,繼續前進。 10時46分,又見第二個十字路口,與路過的那個一模一樣。路該怎麼走呢?向北就是回返梯子山村了,向西似乎就是跑馬嶺野生動物園了。我們只好向南,下山。下山的路,很陡很陡,所謂的路看起來像是雨水衝出來的一樣,且全是土黃色的栗子樹葉,滑溜得很,稍不注意,就會滑倒。大家用登山杖小心翼翼地下山。路邊不時有一塊塊紅色塑料布做的記號栓在上山,我們稱之為路標。就這樣,我們花了13分鐘時間,於10時59分到達山谷下。 山谷下,有三墩塑像,看上去像是“劉關張”,但因塑像破損嚴重,也難以辨別。大家就地休息。旁邊一個斜歪着的白色牌子上,用紅字寫着什麼。Z老師拿出望遠鏡一瞧,哦,原來是再往前就是景區了,提示遊人不得進入,否則罰款。在另一旁,有一路標指示牌:向北是雲梯山,向東是神祕洞,向東右轉時則是“大循環”。 稍事休息後,我們決定沿着“大循環”,或許不進入景區,能夠翻過山去,然後直抵李家堂。 11時12分,順路標指示的方向,我們開始了“大循環”。其實,所謂的大循環,上來就是攀山,且路也不好走。開始是一級一級的石階,但兩邊全是亂枝雜藤,稍有不慎會划着人。爾後是濕漉漉的土路,路旁還有一處山泉,泉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滴着。我們穿過近乎藤枝“搭成”的山路,注意着是否有人走過,不時撿起路邊的礦泉水瓶鑑證一下時間。12時整,來到了“九頂鬆”。樹旁的標牌記載:此處海拔932米,是齊長城遺址、通天峪頂峯。不過,齊長城遺址似乎已看不出什麼道道了,通天峪大概就是我們一路從谷底攀登上來的深壑吧。據説,樹齡八百年以上,由一根主幹分生而成,正中一脈,周圍八脈。古樹鬱鬱葱葱,雖歷經千年風霜,依舊枝繁葉茂。立此樹旁,不免心生世事變遷、歲月更迭之感慨。 在九頂鬆旁,我們發現有垃圾箱。看來這已經是景區了。 我們依然期望找到能夠繞過景區的路,免得遇到景區管理者多費口舌。於是,繼續前行。 站在這裏,已經鳥瞰到景區的建築、水庫以及牌坊了。走沒多遠,我們發現有兩條路可供我們選擇,一條向山的南邊下山,一條向右。我們分頭探路,發現下山之路,似乎更不好走,無奈只好沿右側前行……


這裏越走越感覺是景區,慢慢地整齊的石階路出現在我們面前。遠遠地,在景區一亭閣處,有兩人在吃飯。於是,我們心情忐忑地望山下走。 走到亭閣,本想向東沿景區小路,返回大循環起點,然後翻越雲梯山回西營。但兩位在此吃飯的女士告訴我們,那樣很遠很遠,還是走景區,沒人會管。一來景區正在修整歇業,二來從裏往外走誰能管。還告訴我們,前面有一條水泥路,沿着此路可以直接走出去。於是,我們小心謹慎地穿越水簾峽景區,於13時整越過大門走出“圍城”,心中釋然。 穿越公路,翻過溝壑,13時15分,我們來到靠近水簾峽風景區的簸萁掌村。村裏的大喇叭傳來陣陣高亢的國歌聲。開始還以為學校升國旗,週日怎麼會呢。走進一看,是村文化大院裏播放的。原來是在對村民們喊話了…… 走出簸萁掌,13時38分,我們沿公路到達桃科水庫。然後,在水庫旁的酒店簡單午餐。14時40分,酒足飯飽之後,繼續前行。經過王家莊,爾後是淖溝村、澇峪、龍門,最後李家堂。在淖溝村,花8元錢搭乘機動三輪“黑的”,於15時12分到達李家堂。碰巧的是,6分鐘後,我們就登上了開往市區的67路車。經過1時20分,16時40分我們到達八一立交橋。換乘3-BRT到全副立交橋,順利完成了雲梯山旅遊任務。其實,回想起來,翻下雲梯山,就已經進入水簾峽了。雖然當時內心不安,但還是順遊了其景點。一天倆景,大有收穫。上左圖:跨過的山 上右圖:羊腸小路 上圖:路遇的驢友 上圖:筋骨 身處“草原” 上圖 山勢蜿蜒 下圖:“涇渭”分明 下圖:藍天 綠樹 金地 下圖 一邊“草原”,一邊森林 下圖 蜿蜒的羊腸山路 下圖:姊妹鬆 上圖 俯瞰走過的山路 下圖 九頂鬆 下圖 野菊花依然傲放 下圖 不知名的紅果,點綴着秋色 下圖 鳥瞰水簾峽風景區 下圖 景區的石階路 下圖 景區一角 層林盡染 下圖 “京劇臉譜”石 下圖 層林盡染 滿目秋色 下圖 走出景區,跨越農田 下圖 農田裏金黃色的銀杏樹 下圖 途徑簸萁掌村,向李家堂進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