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藴厚重的文化名城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2K

在茫茫的豫東平原上,有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永城。她位於豫,魯,蘇,皖的結合部。西倚京九,東傍京滬,北枕隴海,交通便利,歷史悠久。這裏物華天寶,集能源之都,麪粉之城,生態之城的桂冠於一身;這裏人傑地靈,曾成就漢朝天子的一代帝業。歲月的滄桑,鑄就這座古城安靜祥和,寵辱不驚的性格;千年的歷史,沉澱了這座古城豐藴厚重的文化。

豐藴厚重的文化名城

遠者若近,古者若今。在時間的歷史長河裏,那大大小小的歷史遺存,就像一張張耀眼的歷史名片,引領着我們在過往的歲月裏追尋.

【一】漢興之地

逶迤起伏的芒碭羣山,佔據了永城大地的制高點,不敢説歷史曾從這裏轉折,但這片厚土的確留下了大漢天子奠定基業的汗水。劉邦起事之前,因獲罪匿於芒碭,其妻呂氏,思之心切,不知其夫所在,問於卜者。卜者曰:吾觀爾夫有帝王之相,匿處必有五彩之雲,爾可望而尋之。呂氏信之,望五彩之氣現於芒碭山中,往尋之,果得夫。鄉夫村野之傳説雖 不可信,但在春和景明之日,旭日初昇之時,登山遠眺,霞光萬道照于山間,仰觀空中之霧氣,確有五彩之色,因此,永城人戲稱“芒山王氣”。

這裏的每一棵小草的根鬚都觸摸着歷史深處的蒼涼和悲壯,這裏的每一塊頑石都為那段輝煌的歷史保存了一份鮮活的佐證。吟唱着:“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劉邦,在芒碭山下,招兵買馬,斬蛇起義,誅秦滅項,橫掃千里,一統江山。芒碭山下的一通石碑上,至今還幻化出漢高祖劉邦高大威武,金甲仗劍,淡定從容的身影,堪稱“天下奇觀”。《史記》《高祖本紀第八》載:高祖被酒,夜行澤中,令一人前行,行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二,徑開。這裏開創了劉邦雄視華夏神州萬代的霸業。天下興亡是歷史的必然,盛衰榮辱是人為的羈絆。所以這裏也收留了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的靈魂,郭沫若手書的“陳勝之墓”幾個大字熠熠生輝,光芒四射,它象徵着那個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領袖永垂萬代,千古不朽。

【二】藝術瑰寶

歷史猶如長藤,上面總長滿了或大或小的瓜。漢樑王墓羣便是這些瓜中歎為觀止的成員。西漢樑國陵墓斬山作廊,穿石為藏,結構複雜,氣勢恢弘,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中樑孝王后墓長21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陵墓,出土的有壁畫,其中的《四神雲氣圖》畫面恢宏大氣,隨意灑脱,青龍,白虎,朱雀,雲氣各以不同的姿態,在畫面上書寫着一種精神。被譽為“敦煌前的敦煌”。出土的還有金縷玉衣,鎏金車馬,騎兵俑,精美玉器,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樑孝王的目的是把墓葬中的這些財富,帶到另一個世界去享用,但事實讓他們失望了,他們埋到墓中的一切都留在了現世。歷史是一隻無情莫測的手,兩千多年光陰之後,“三百里梁園”的八代九王只留下數座墓葬,歷史又是那麼纏綿温柔,他不忍心拋棄過去,將那遠去的輝煌寫在依然壯觀的漢樑王墓羣中,讓後人回憶。傾聽着耳邊雄邁悲涼的松濤,俯瞰着莽莽蒼蒼,霧繞雲罩的沃野良田,讓人感歎不已。

【三】夫子崖

《史記》載: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所以在永城這塊熱土上,可尋得他的蹤跡,《禮經》和《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少居魯,長居宋。年輕時多次回故里宋考察殷禮,仲尼先生經常乘坐一輛破舊的牛車,顛顛簸簸的回來祭祖和講學。他遊宋時曾在芒碭山的一處崖洞下避雨,崖前的這個村莊就被人們稱為“夫子崖”。雖然是一個再小不過的村莊,卻是全國唯一的一個以夫子命名的地方,崖下有夫子像,崖下有曬書枱,崖前有夫子廟,廟內有古老的柏樹和碑刻,具有一定的文化考古價值,撫摸夫子像,彷彿這位大成至聖先師穿越歷史的時空,笑容可掬的向我們走來,霎時間沉醉於他們所構建的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他所描繪的大同世界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疾者皆有所養。”夫子所言的美好願望,不正是我們現在構建的和諧社會嗎?

【四】寶塔盤雲和沱河夜月

寶塔者,即崇法寺塔,盤雲,即雲霧繚繞於塔上也,塔建於宋紹聖二年{1095年}。至今九百餘年矣,塔高三十八米,為八角重檐,九層


樓閣式建築物。精妙絕倫,巧奪天工,塔體為椎柱形,每層檐下均有仰蓮相托,仰望塔身,如九朵蓮花競相開放。入角皆飾有石龍頭,石龍頭皆系一鐵鈴,和風習習,鏗鏘齊鳴,悦耳動聽。雨後雪霽,遠觀此塔上空,雲霧繚繞,或濃或淡,或明或暗,變化萬千,若拾級而上,登高望遠,沱河東流,飄渺如練,古城之景,盡收眼底,清風拂面,心曠神怡,聆聽寺內擊罄之聲,餘音裊裊,不絕於耳。

沱河者,古之巴河也。居城數百米,夏秋之時,水流湍急,暮秋至春,水平如鏡。兩岸垂柳依依,碧草青青,時值三五之夜,碧空如洗,酉時,明月升空,皓月千里,四野皆寂寥無聲,覽景者立於石橋之上,遠望順水。碧水接天。煙波浩淼,水光粼粼,天上之月如玉懸於空中,水中之月如玉沉入水底。“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河內漁火點點,忽明忽暗,若此時蕩一葉扁舟,犁開古城門的倒影,弄簫於舟上,感懷至極,暢意悠然,放下世俗的喧囂,尋一小徑探幽,沐和風陣陣,和恬淡的古城繪成一片動人的風景。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重温這些古城舊事,讓我們跨越時空的距離再次感受了古城豐藴.厚重的文化,歲月過濾歷史的滄桑,沉澱下來的文化遺存,匯聚成一部卷帙浩繁的大書,那是小城歷史的縮影,那是古代文明史中的燦爛一頁。它凝結着永城人的輝煌和失落,它流淌着永城人的歡樂和痛苦,它也昭示着永城人和諧,安康,幸福,美滿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