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隊心得體會優質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W

為了能夠寫好心得,我們一定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我們寫心得的時候一定要是自己的親身經歷融入自己的真實想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攻堅隊心得體會優質6篇,供大家參考。

攻堅隊心得體會優質6篇

攻堅隊心得體會篇1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以來,押馬村、柳樹坪村、沙灣村幹部羣眾“精準扶貧”的弦就一直緊繃着。2017年7月20日我們“情牽脱貧攻堅”湘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調研小組從千里之外的湘潭來到了碗米坡鎮。

經過十天的調研工作,我看到了很多,聽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十天不只是調研十天這樣簡單,它也是我現在對生活態度的對照。

這十天我不僅看到了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寫實畫作的簡捷灑脱、《血色湘西》的蕩氣迴腸、自然留給湘西的青山綠水白雲、先祖留給湘西的木質結構的吊腳樓……,還看到了湘西人們為了生活辛苦勞作的一幕幕,更觸動我的心絃。

這時,讓我為你們分享這一幕。一位80歲的老奶奶為了補修好房頂上的漏洞,把瓦片一塊一塊、整整齊齊的放在揹簍裏,然後從山下背到山頂上,我們用沉重的腳步走到老奶奶的跟前,用顫抖的聲音對老奶奶説:“奶奶,你這是背到哪裏去啊?你家裏人呢?”老奶奶用一口吞吞吐吐的湘西話回答我們:“要背到山上去啊,家裏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了”,老奶奶慢慢的一步一步的遠去,看到這一幕我們的心很沉重,肩上的擔子更沉重。

這十天我聽到了很多聲音,有土家姑娘温柔婉轉的歌聲,小橋流水的潺潺聲,村民用船槳擊打着水面聲,森林裏鳥兒對唱的歡歌聲,晚上一片蛙聲、蟬聲相混合就好比集市的熱鬧景象,聽的聲音還是百姓對政府的讚美聲。

當我們在問村名“你對當地的扶貧滿不滿意呢?”這個問題時,村民的回答都是:“國家政策好,哪有什麼不滿意的嘞?”就好像他們先前就商定好這樣回答似得。國家幫百姓修馬路、新修房子、搞搬遷、搞開發,讓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所以百姓對政府讚不絕口。

這十天,在碗米坡鎮的所見所聞所查甚是讓人心寒,更是讓人深思。

一、家中有孩子讀書,學費支出較大。

二、除了農作物,無其它收入來源,由於家庭經濟收入比較單一,山下村民主要以種植收入為主,山上村民主要種植玉米,糧食需要去集市購買。

三、由於其文化程度較低,老人在家中農務,年輕人長期外出務工,沒有資本從商,缺乏經驗和技術,致富的觀念淡薄。

四、村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理所當然。

五、自然災害長髮生,對當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六、因病、殘致貧。

七、交通嚴重落後,物價昂貴。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因交通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人們要發展,首先先解決貧困原因。讓人們過上好日子,面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達到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是人民政府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1.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充分利用土地,種植一些高價值,高價格的農產品,讓農民的口袋富起來。

2.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是努力普及國中教育。必須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普及國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國小、國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個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這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長遠的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3.想要真正帶動貧困區的經濟,國家必須加強貧困區的交通建設,讓貧困區與外面連接更密切,還需引進項目讓貧困區百姓一起致富。

在這幾年,柳樹坪村、押馬村、沙灣村幹部們的努力下,三個村子的扶貧情況有明顯的成效,如:政府幫村民改造房子、新修馬路、安裝自來水、將山上的村民搬遷到縣城裏、在當代發展高效農業(大棚)等等。希望湘西能儘早脱貧,希望中國能在2020年全面達到小康社會。

這十天我學到了很多,不僅在帶隊老師身上學到了為人處世、工作認真;在同伴身上學到樂於助人、吃苦耐勞;而且還在湘西人們身上學到了對生活艱苦不懈的態度與精神。

攻堅隊心得體會篇2

2020年是脱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如何打好這場硬仗,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因地制宜,發揮帶好頭、辦實事的黨員模範帶作用,確保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湍口鎮迎豐村的村主任王豐華就是一個帶好頭、辦實事黨員幹部的典型代表。__年上任後,王豐華在村口立了一面“夢想牆”,上面記錄了260個“村民夢想”。本着“只要你敢説出你的夢想,我們就有動力和信心幫你實現”的初心,王豐華早上6點多在村口記錄來往車輛數量,一站就是12個小時,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勘測路況,這才有了迎豐村的第一條馬路,讓村民從此有了更多好走的路。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幹部,王豐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初心,體現了責任和擔當。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腳踏實地,不畏苦不畏難,做實事,抓重點,補短板,下沉一線去體驗去感知民眾所需,打造“言必行行必果”的鄉鎮領導班子,才能真正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心中有夢,以夢為馬,志存遠方,不負韶華。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這需要廣大幹部羣眾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與村民同頻共振,實現鄉村振興,讓村落在奮鬥中迎來自己的豐收,讓黨中央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夢想瓜熟蒂落!

攻堅隊心得體會篇3

春天來了,細雨濛濛,和風習習,春意盎然,一片生機。

殘疾人的春天也隨之而來,朝氣蓬勃的他們有着不平凡的事蹟也有不平凡的故事!下頭我就談談我對於幫扶的議會和感受!

我們都明白道德品質的基礎是尊重自我和他人;每一個社會人都有其相應的權力與職責,但每種權力和職責的基礎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人類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構成的最基本的_理念和道德共識。這種基本的_理念和道德共識是我國傳統美德中最基本的資料。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平等成為人們道德關係的基本準則。而如果沒有尊重,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作為一名志願幫忙殘疾人的我,深深地感受到為殘疾人服務、為殘疾人服好務並非是件容易事。眾所周知,殘疾人羣體是社會中的特殊困難羣體,他們與健全人之間不僅僅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別,同時也存在着心理上的差別。而我們最應當做的就是健全他們的心!我所幫忙的是一位情感豐富,但活動受限的殘疾人!剛剛接觸她時心裏就很高興,因為殘疾人身上有好多號多四肢健全的人所沒有的品德,甚至能夠説是美德!之後慢慢地和她熟悉,就越發喜歡她。和她相處我感覺很簡便很歡樂,那份感情很真實!

但和她們交往也必須注意在尊重的前提下。古訓有云:“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尊重與被尊重往往體此刻人與人的相互交往中;雙方的相互尊重,不僅僅能夠使問題各種簡單化,並且會使雙方都愉悦和歡樂。

在此,有一個關於尊重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期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商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着發黴的麪包。有着同樣苦難經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回到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抱歉地解釋説自我忘了取書,期望年輕人不要介意。最終,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説:“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商賈雲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着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説:“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向認為我這一生僅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説,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日的業績……”

富商萬萬也沒有想到,兩年前一句普通的話竟能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了自尊心,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個自以為一無是處的人看到了自我的優勢和價值,最終經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攻堅隊心得體會篇4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縣水利局全面提升水利設施服務水平,為小康社會建成、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4月7日,記者在縣水利局瞭解到,近年來,在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方面,該局加速推進農村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步伐。全縣農村供水管網提升改造工程分兩年實施,2019年共鋪設農村二三級供水管網433公里,新一水廠至臨河段12.80公里,超前完成2020年鋪設管網136公里,佔全年計劃65%,預計在6月底全面完成2020年供水管網改造任務。針對農村供水量不足、水壓不穩、供水設施管護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縣水利局將深入查找癥結,落實整改,精準施策,讓全縣19個鄉鎮(街道)居民喝上放心水、優質水。

縣水利局局長 倉義晶:堅決打贏農村供水攻堅戰 解決農村供水最後一公里問題 我們將搶抓當前黃金施工季節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全力以赴推進 農村供水管網建設工作 截止目前按照實施計劃序時進度 已超額完成2020年度管網鋪設任務 關停三座農村小水廠實現區域供水通村率100% 達户率99.7% 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30%以內 pvc管材更新率達100% 從而大大提升農村供水安全保障。

在單位gdp用水量方面,要確保2020年單位gdp用水量不高於94.1立方米/萬元、實現度不低於85%,力爭分別不高於90.8立方米/萬元、不低於 88.03%。

縣水利局局長 倉義晶:我局下一步主要採取三項措施 一是依託節水型社會創建為載體 在企業 學校 灌區等單位 開展節水型社會創建活動 持續挖掘農業節水灌溉成果 以實際創建成果來降低用水總量 二是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來控制用水總量 堅決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高耗水企業 加快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改變傳統一麥一稻種植模式 從根本上降低農業灌溉用水總量 三是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 合理規劃開發區再生水利用管網工程 充分利用好每天約10萬噸再生水資源 從而大大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下一步,縣水利局將持之以恆強化供水保障,圍繞農村供水小區供水壓力低、萬元gdp水耗高等短板弱項來對標找差,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水利支撐。

縣水利局局長 倉義晶:加快農村小區二次增壓改造和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等工程建設步伐 全面深化實施河湖長制 強化使命意識 擔當意識 創新意識 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捨我其誰的責任感 築牢發展定力 以夙興夜寐衝刺 激情工作爭先的新狀態 新作為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攻堅隊心得體會篇5

2020年,我們迎來了脱貧攻堅最關鍵的一年。還剩下200多天,中華民族將徹底擺脱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負擔。要加強脱貧攻堅幹部培訓。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脱貧攻堅工作進入到了決勝的關鍵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畫卷即將繪製完成。在這“黎明前的黑暗”時刻,扶貧幹部要能真正沉得下、坐得住,更要注重從思想、能力、作風等方面提升綜合素質能力。

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和第一需求,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扶貧重要講話精神,以每月至少開展1次的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活動、收看遠程教育等方式推動黨員幹部將學習落到實處深處,進一步鞏固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高度和政治站位。同時注重樹立黨員先進典型,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良好的先鋒榜樣,引導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克服功利主義和交差應付的思想,把目光放長遠,把思想升高度,把工作落實處。

進一步強化能力水平,激發幹事創業熱情。一是加強幹部隊伍教育培訓,強化業務培訓指導,根據基層實際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以扶貧政策解讀、黨建促脱貧、村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內容為抓手,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師傅帶徒弟等形式,針對不同崗位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對黨員幹部進行業務能力教育。二是適時選派優秀幹部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班,幫助他們提高工作實際操作能力,開闊視野,提升素質,增強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

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擔當作為意識。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至上。在工作上以羣眾脱貧致富為出發點,努力克服“年底脱貧歇口氣”的思想,強化乘勝追擊、超前謀劃的意識,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每月進行工作小結,抓好每月工作重點,推動各項工作有序落實。成立3-4人扶貧互助小組,通過幫扶責任人相互幫助的方式,壓實幫扶責任,增強幹部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擔當作為意識,有效提升扶貧質量。

攻堅隊心得體會篇6

“教育扶貧”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於“精神扶貧”。它不是簡單的對扶助對象“授之以魚”,更多的則是“授之以漁”,引導受助者尋找造成貧困的根源,鼓勵他們樹立改變落後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養,變被動脱貧為主動致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輔助”作用大於了脱貧的“扶助”效果。

但實際工作中,一些人對“教育扶貧”的理解失之偏頗,將“教育扶貧”形式化、表面化。為了追求短期政績,給自我臉上貼金,往往採取“過節送禮、寒冬送衣、捐書捐物”的方式,讓受贈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見影”,實則忽略了扶貧的根本在於激發貧困羣眾的內在動力。

某校為貫徹落實對中職生的“教育扶貧”,大搞春季招收職業高中學生工作,也對招收的農村中職學生按國家政策實行了免費,享受了國家助學金,但卻忽視職業技能培訓,放鬆學生思想教育,不中職校學生難以學到一技之長;更有甚者,把學生作為勞動力輸出,賺取中介費。到統計“教育扶貧”數據時,將減免中職生學費、給中職生髮放國家助學金作為管理者的政績,重視了“扶助”而忽略了引導,讓老百姓對職業教育喪失信心。

“教育扶貧面子工程”的另一表現是對農村村建遠程教育設備的投入和村建圖書室的捐贈。誠然,遠程教育設備的有效使用、農家書屋的適時開放能讓邊遠農村享受到精神食糧,能擴大貧困户的知識面,拓寬他們的致富路。可是,如果對投入的設備和捐贈的圖書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級檢查時拿出來做做樣貌,這樣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質上的浪費,還給村民留下十分不好的印象。

還有一些地方,對貧困地區學校投入很多實驗器材、圖書資料,但由於學校教學人員的不足或學校硬件設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資料的閒置。有的村小教學點專業教師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師“走教”;一些學校對不能正常入學的“三殘兒童”實行“送教上門”,但對“走教”和“送教”的教師沒有建立激勵機制,教學人員只圖完成任務,“走教”“送教”流於形式,校長在上級檢查的時候“面子”有了,還可能被上級表揚“有創新”,但這樣的“扶貧”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邊遠地區教育的貧困,這樣的“扶”不能很好的將“輔”貫穿於扶貧過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讓專業人員對他們悉心輔導,讓貧困者樹立脱貧致富的意識,掌握脱貧致富的本領。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們真抓實幹,僅有思想上“扶志”,本事上“扶智”,才能使貧“脱貧攻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