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1W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

“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引以為榮的崇高政治理念。中國共產黨一切事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人民滿意。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希望大家喜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講話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短短一句話,字字千鈞,形象地詮釋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立場,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不僅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共同心聲,印證了百年來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光輝歷史,更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切實為羣眾辦實事解難題,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讓老百姓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須把“忠誠於人民”放在重要位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忠誠於人民”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忠誠於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對人民的髙度忠誠,是擺在我們全體黨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把“忠誠於人民”的深刻含義領悟好

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由幾十個人的小黨發展為一個百年大黨,之所以一路走來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奇蹟,之所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定力與活力,就在於堅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忠誠於人民,就是要愛民、親民、憂民、助民、富民、安民,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做人民滿意的好公僕,把“忠誠於人民”的深刻含義領悟好。

第一,牢固“為民”的權力觀。共產黨員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權力觀。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如何看待權力和正確行使權力,是擺在黨員幹部面前的大課題。“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黨員幹部做到嚴以用權,關鍵是要認清權力的屬性,明白權力姓“公”不姓“私”,堅持用權為民,摒棄特權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涉及黨和國家能不能永葆生機活力的大問題。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無論是革命鬥爭年代,還是改革發展時期,我們黨反對特權的態度是始終如一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在限制特權、規範權力運行上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堅決清除車輪上的鋪張、舌尖上的浪費、會所中的歪風。從吃喝到出行,從節慶假日到日常工作生活,附加在領導身份上的各種“特殊便利”日益遠去,正是在這些細微的改變中,人民羣眾看到了新變化,黨風政風為之一振,社會風氣更加清新。黨員、幹部必須認識到,我們的一切權力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員不論在什麼崗位,都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都要把人民羣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羣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做到公道用人、公正處事。權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連,有權必有責。共產黨員在工作上要大膽,在用權上則要謹慎,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牢記權力就是責任、權力就是服務的觀念,自覺接受紀律和法律的約束,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盡心竭力地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決不能用來為個人和小集團謀取利益、搞特權。

第二,牢固樹立“為民”的羣眾觀,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繫。共產黨員要樹立正確的羣眾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這是忠誠於人民的必然要求。毛澤東同志説過:“我們共產黨員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人民羣眾是黨的事業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同採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同時,2013年12月26日,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堅持羣眾路線,就要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當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很多,一些羣眾反映的熱點問題之所以成為熱點問題,難點問題之所以成為難點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黨員缺乏對羣眾的真感情,對羣眾的冷暖漠不關心,對羣眾的要求熟視無睹。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對羣眾的感情,時刻把羣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做到思想上尊重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行動上深入羣眾,決策上為了羣眾,工作上依靠羣眾,經常深入基層,實地體驗羣眾的生活,體會羣眾的甘苦,體察羣眾的憂樂,體諒羣眾的困難,體味羣眾的情感,堅持教育羣眾與服務羣眾相結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用忠誠化民怨、解民憂、幫民富。

第三,牢固樹立“為民”的利益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員的利益觀。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成分、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利益矛盾複雜多樣。有的黨員看到社會上很多人富起來,感到心理失衡,覺得自己吃了虧,總想着攀比仿效,總琢磨着給自己找好出路,個人利益至上,忘記了維護人民的利益。少數黨員利慾薰心,唯利是圖,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是對人民的不忠誠,是對人民的背叛。“忠誠於人民”,黨員必須牢固的利益觀,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腔熱情為民幫困,誠心誠意為民解難,真心誠意為民辦事。

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把“忠誠於人民”的理論基石奠定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時指出,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根本原因是始終堅持和踐行初心使命。鄂豫皖蘇區“28年紅旗不倒”,新四軍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紮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黨在安徽的革命實踐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就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和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就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勇於擔當作為;就要發揚鬥爭精神,以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自覺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理論品格。以人民為中心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總書記更為全黨樹立了標杆、作出了示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始終踐行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和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眾是真正的英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鬥爭再次表明,只要我們黨始終為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就能無往而不勝。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須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始終做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尊重民意、彙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着力夯實黨執政的羣眾基礎,始終做到為了羣眾、相信羣眾、依靠羣眾、引領羣眾。始終遵從人民羣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的根本評判標準。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閲卷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當前,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團結帶領羣眾跟黨走、同奮鬥。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認真傾聽人民心聲,幫助解決人民羣眾所需所急所盼,補齊民生短板,切實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密切聯繫人民羣眾是黨的第一執政能力,這是“忠誠於人民”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黨羣關係的密切程度,始終是黨的執政能力強弱的根本指標。一個執政的黨,不管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領導和管理面有多廣,力度有多大,如果執政的結果不是密切了黨羣關係,而是疏遠了羣眾,那就是執政能力出了問題。從這個角度講,執政表面上看反映的是黨和政府、黨和公共權力的關係,而本質上都是與黨羣關係密切相連的。執政黨在善於掌握權力、運用權力的同時,始終保持和羣眾的密切聯繫,是很不容易的,但這恰恰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最直接的檢驗,也是對共產黨員忠誠於人民的最嚴峻的考驗。從理論上説,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在人民羣眾充分信任下執政的,執政後黨羣關係理應更加密切,但事實卻表明,黨在取得政權以後,不僅脱離羣眾的危險比執政以前大大增加了,而且脱離羣眾對於黨和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比執政前大大增加了。列寧曾經尖鋭指出:對於執政的共產黨來説,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脱離羣眾。黨聯繫羣眾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優勢,脱離羣眾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危險。如何發揮最大優勢,化解最大危險,是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始終認真思考和努力解決的性命攸關的問題。鄧小平同志説:“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他從自己感情和靈魂的深處,把自己和人民融合在一起。共產黨員是羣眾的一員,社會的一員,更是服務羣眾、服務社會的先進分子。人民羣眾的智慧和實踐是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源泉,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羣關係出了問題,不是羣眾不親近黨,而是有的黨員脱離羣眾;不是羣眾不擁護黨,而是有的黨員傷了羣眾的心;不是羣眾不熱愛黨,而是有的黨員沒有展現出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解決好黨密切聯繫羣眾、黨員忠誠於人民羣眾,有三個問題需要我們認識好、理解好,增強忠誠人民的自覺性。

第一,正確認識權力的特點。執政以前,在殘酷的革命戰爭和艱苦的環境中,黨一旦脱離了羣眾,就無法生存。執政之後,一方面可以使中國共產黨用手中掌握的更多的資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公共權力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為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公共權力的這種特性,客觀上使得一些黨員幹部有了追求個人享樂的條件,特別是一些意志薄弱者,容易產生當官做老爺的官僚主義作風。

第二,正確認識密切聯繫羣眾的內在動力。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反覆強調聯繫羣眾的重要性和這方面存在問題的嚴重性。鄧小平同志曾向全黨敲警鐘: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可以説,黨中央提出的和諧社會概念是一個富於創意的表達,它準確把握了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把握了現代性至今難以化解的矛盾,也顯示出社會學中的一條基本思想脈絡。但是,理論上的強調和人們實際努力的方向並不總是一致的,這裏關鍵是具體的制度和機制還不完善、還不健全。只有一系列具體的制度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才有可能變成人們實際的行為準則。現在有些黨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使理論上倡導的東西還不能有效地落到實際中去,無形中減弱了理論的説服力,也減弱了人們按照理論去行動的動力。

第三,正確認識現階段密切聯繫羣眾的難度在加大。在改革開放條件下,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階層構成發生新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全面瞭解和解決羣眾遇到的問題,比計劃經濟時期複雜了許多。這體現在:一是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一些深層次矛盾,會凸現出來,並呈現異常的複雜性;二是黨員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的形象與理論上的先進性的要求出現反差,雖然黨員隊伍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從理想信念到黨的觀念,從宗旨意識到黨的紀律,從思想作風到執政能力等等,不少黨員還存在着差距和問題,同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不相符合。三是發展市場經濟對共產黨員對黨絕對忠誠提出了新的要求,潮起潮落,國際上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中國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仍然沒有改變,在國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的發展階段,這都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新的要求。此外,各種誘惑越來越多,這也使黨員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與老一代共產黨員比,新一代共產黨員要想得到羣眾的認可和支持,只能靠始終保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靠不斷創新發展的膽略和本領,靠為公眾服務的態度、精神和本領。總之,對黨絕對忠誠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忠誠人民,要時刻不脱離羣眾。羣眾在我們的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羣眾心裏的分量就有多重;我們對羣眾感情有多深,羣眾對我們的感情就有多深。是黨員就要終生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每個共產黨員必須時刻心理裝着羣眾,為羣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同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一樣,人民羣眾對黨的認同、擁護和支持,也是與時俱進的。過去擁護、支持,不等於現在擁護、支持;現在擁護、支持,不等於將來擁護、支持;總體擁護、支持,不等於所有方面都擁護、支持。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密切聯繫羣眾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把“忠誠於人民”的顯著標志堅持好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列寧強調,布爾什維克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要“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代表他們的利益。這裏的“絕大多數人”就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即是那個時代的最廣大人民,無產階級立場就是人民的立場,無產階級的利益就是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早在全民族抗戰初期,毛澤東就聲明:“我們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1939年2月,在致張聞天的信中,毛澤東最早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概念。1944年,他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講話,以《為人民服務》為題發表在《解放日報》上,成為後來著名的“老三篇”之一。因一個具體人物而提出一個明確的思想,其本身就帶有一種人民性。當時,毛澤東是很自然地講出來的,甚至預先連草稿都沒有。他説:“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945年,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強調,中國共產黨要“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在黨的七大上,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寫進了黨章,定為黨的宗旨。

任何一個政黨都要面對與處理同人民的關係。提出“為人民服務”的要求並不難,難的是真正做到這一點,難的是堅持做到這一點。然而,這樣一種政治理念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頭腦中歷久彌新。總書記指出:“從毛澤東同志關於共產黨人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思想,到鄧小平同志關於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業根本標準的重要思想,到江澤民同志關於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錦濤同志關於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重要思想,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思想主線,這就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因而,黨不能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價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決不可為個人或少數人謀私利”;“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可以説,這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總書記在接受外媒訪談時講到:“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説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這一重要理念貫穿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的全部實踐之中,並最終昇華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首先,“忠誠於人民”是對黨絕對忠誠的必然要求。對黨絕對忠誠是靈魂、是統帥,是黨員必須始終恪守的最根本政治準則,而忠誠於人民則是對黨絕對忠誠的客觀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她是由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優秀分子組成的、代表人民的黨,她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鄭重宣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員“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澤東同志也曾經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鄧小平同志説:“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説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徵。忠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和唯一宗旨,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對黨絕對忠誠,必然要落實到“忠誠於人民”上來。

其次,“忠誠於人民”是忠誠於事業的現實需要。“羣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同志説到了,並且與一代共產黨員也做到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最終為勞苦大眾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親新政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羣眾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順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經過40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國實現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樣程度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轉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實際上就是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的歷史。黨和國家的事業,實際上就是人民的事業。忠誠於事業,就能忠誠於人民;忠誠於人民,就能更好地忠誠於事業。

再次,“忠誠於人民”是忠誠於自己的外在表現。“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價值觀”是忠誠的標準。忠誠於自己,並不是以個人利益為標準,自私自利。只圖一己私利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大多數人需要的人的。忠誠於自己,就是讓自己實現人生價值,讓自己成為一個國家、社會和大多數人所需要的人。忠誠於自己,也可以理解為對自己負責。讓自己得到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就是對自己負責。一個人在忠誠於他人時,首先就已經忠誠於自己了,已經對自己負起了責任。凡是為社會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都是忠誠於自己的人。即使是那些為了建立國家而犧牲自己生命的人,也是因為忠誠於自己而做出了犧牲的選擇。忠誠於自己,是人們應有的內心信念和價值準則,而“忠誠於人民”是這一內心信念和價值準則的進一步強化和外在體現。

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把“忠誠於人民”的實踐實際踐行好

“人民就是江山”是對黨自身歷史經驗的總結。毛澤東説過:“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正因為同人民結合起來,才“生根、開花”。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在總書記看來,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百年曆史表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能夠日臻強盛,“靠的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取得了“江山”,而守護“江山”,使“江山不易”,同樣要緊緊依靠人民。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指出:“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羣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羣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羣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脱離羣眾的。”他還指出:“我們跟蔣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條經驗是,要同羣眾結合起來。什麼時候跟羣眾合作得好,我們就得到發展;什麼時候脱離羣眾,我們就犯錯誤,就失敗。”毛澤東之所以多次這樣講,是因為在處理與人民羣眾的關係上,黨是有過深刻教訓的。比如,在江西時期,“左”傾錯誤不懂得廣泛地爭取羣眾,推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土地政策,不顧實際條件,號召羣眾進行城市暴動。

面對黨的歷史,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羣眾的密切聯繫中成長、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沒有人民的支持,黨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就一事無成。因此,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和丟掉這個優勢,否則黨的一切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招致挫折和失敗。”可以説,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取得的一切勝利和成就,都是“密切聯繫羣眾”的結果。密切聯繫羣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決定着黨的事業的成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加多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廣泛,人民的視野更加開闊,人民的眼光更加明亮。黨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察民情,解民憂,惠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脱離羣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人民羣眾始終是黨的堅實執政基礎。只要永不脱離羣眾,黨就能無往而不勝。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做到堅如磐石。俗話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羣眾基礎,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才能使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從世界範圍來看,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正確處理與人民的關係。一個心中沒有人民的黨,不代表人民利益的黨,人民又怎能會支持它呢?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度過風波和海浪,使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祕訣,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之間的關係,時刻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因此,“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可謂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中國要在世界上展現中國智慧,提供實現現代化的新樣本,就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揚中國式的民主;就必須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道路是更符合人類全面發展需要的。可以説,“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歷史經驗,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共產黨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不是空話,而是持續地實踐和行動。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政治理念與社會實踐密不可分,説到做到。毛澤東強調,“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如果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共產黨的自身發展歷程,放到中外政權興替的大歷史視野中去審視,就會發現“人民就是江山”確實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一種政治理念,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情感符號。這樣一種政治理念和情感符號最大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能夠最終體現在人民的實際生活之中,解決人民的實際問題,為人民謀幸福,接受人民的檢驗,讓人民自己去評判,照此做下去,不但可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使“風景這邊獨好”,而且可以使江山永固,長治久安。

(一)“忠誠於人民”就要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損害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和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團結帶領人民羣眾共同奮鬥。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全黨同志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同志曾經説過:“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羣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瞭解羣眾所思、所盼、所急,把羣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的事業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任何風險的考驗。

一要充分體現羣眾利益。發展是硬道理,各種矛盾的解決,人民羣眾利益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改革和發展。鄧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一切改革的總目的是利於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羣眾生活的改善上、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和完善上,也就是説,改革的最終目標要落實到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上。人民總是通過自己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的變化,特別是生活水平的變化來判斷改革和其他政策,決定自己的態度。40多年來,我們的改革步伐之所以堅定有力,成就巨大,就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制定、完善、穩定改革的方針政策,還是進一步提出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舉措,都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並以此為衡量改革是非得失的最高標準,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由於中國共產黨使人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切實的利益,所以人民普遍擁護改革。唯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黨的執政地位才能不斷鞏固,執政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各項事業才能不斷開拓新的局面。

二要力求符合羣眾意願。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制勝法寶。我們做任何事情,特別是做重要的決策時,心裏一定要裝着羣眾,把是否符合羣眾意願,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決策正確與否的一個標準。要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羣眾的立場上,用羣眾的眼光、從羣眾的角度來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把自己放到普通羣眾的位置,多想一想老百姓,這就叫“將心比心”。站在羣眾的立場想問題,絕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要體現在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決策中,體現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具體事情上。

三要堅持情繫羣眾。鄧小平同志説:“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他的深情表白和一生的革命實踐,為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樹立了愛民、親民、為民的光輝典範。“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這是總書記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表明他時刻把羣眾放在心上。如果我們的每一個黨員、每一個幹部,都能把羣眾當作自己的父母兄妹一樣來對待,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多一些仁愛和善良,多一些公平和正義,很多事情可能就好辦得多,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容易解決得多。隨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調整,出現一些社會矛盾本來是正常的,而且這些矛盾絕大部分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是可以通過紮實細緻的工作,完全可以將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但恰恰有的人置羣眾的一些合理要求於不顧,作風粗暴,傷害了羣眾的感情;有的人則直接侵害羣眾切身利益引起羣眾的不滿。因此,我們要牢固樹立羣眾觀念,努力改進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做羣眾工作時,一定要帶着深厚的感情,多用説服教育的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羣眾沒有想通的時候,要能緩一緩等一等,耐心細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團結羣眾,信任羣眾,依靠羣眾,這樣才能確保黨和政府的政策法規順利貫徹落實。

四要帶頭做羣眾的表率。黨員要努力成為廣大羣眾的表率,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凝聚起黨心民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羣眾、帶動羣眾。要做學習的表率,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任務,堅持學以明志;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境界,堅持學以立德;把學習作為一種工作責任,堅持學以致用。要做抓落實的表率,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大興艱苦奮鬥之風,以幹事創業的激情、拼搏向上的勁頭和苦幹實幹的成績,贏得廣大幹部羣眾的信任和支持。要帶頭髮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自覺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為全社會做出表率。要始終保持政治上清醒、精神上髙尚、工作上勤奮、作風上樸實、生活上清廉。

(二)“忠誠於人民”就要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執政,説白了,就是掌權。為什麼人執政、怎樣執好政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經過長期的奮鬥,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捏着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黨的這種執政地位,是通過革命鬥爭獲得的,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歸根到底,是在人民羣眾的支持下得到的。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執政的權力來自人民,所以黨就必須受制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在掌握政權的情況下,與人民羣眾關係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託,按人民的意願執好政、掌好權。在這裏,必須十分明確,黨與人民羣眾的關係,是公僕與主人、代表與被代表、委託與被委託的關係,而不是其他任何關係。忠誠於人民首先必須解決好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這個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問題。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所做的一切,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和最終追求。因此,防止黨在人民利益之外形成特殊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團,是防止黨變質的根本保證。

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所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根本上就是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的本領。這種服務,不是上天的賜予,而是應盡的責任;盡不到這種責任,人民就會把權力收回。只有這樣想,我們才能時時有一種責任感、危機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生怕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執政為民,忠誠於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最核心的執政理念,它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詮釋得更加清晰,更具時代價值。只有忠誠於人民的執政黨,才始終是先進的執政黨、充滿活力的執政黨;只有堅持忠誠於人民的政府,才始終是人民的政府、受人民擁護的政府;只有堅持忠誠於人民的執政黨和政府,才不會變質、不會被人民所打倒和拋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執政,全心全意做人民公僕,是中國共產黨的全部追求,是中國共產黨永恆的精神家園,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倫理底線。如果缺乏對忠誠於人民的深刻認識,執政能力建設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甚至有可能迷失方向,走向反面。執政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切能力也僅僅是手段而已,只有為民才是唯一的目的。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決不能僅僅為執政而執政,為能力而能力,首要的是牢固樹立忠誠於人民的執政理念,這是前提。舍此,一切便無從談起。堅持忠誠於人民,始終保持對人民的忠誠,不是表現在空洞的口號上,而是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

第一,認真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建功立業。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總結人民羣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人民羣眾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集中體現。只有堅持這條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才能真正造福人民,保持忠誠於人民。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最根本利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了,生產力水平提髙了,綜合國力增強了,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才會不斷得到提高,人民羣眾才會滿意。每個共產黨員的思想和行動都必須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來,統一到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上來;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堅定不移、積極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並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因此,樹立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從本職工作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把黨的宗旨落實在行動中。

第二,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忠誠於人民的“權力觀”,杜絕腐敗現象。在執政條件下,黨員幹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核心問題就是要正確對待和使用手中的權力,一定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防止濫用權力,以權謀私。首先要搞清楚,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一切幹部都是人民的公僕,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共產黨不是把人民羣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羣眾在特定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中國共產黨取得執政地位以後,是代表工人階級和人民羣眾掌權的。因此,一切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僕,而不是主人。在此意義上,要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嚴懲腐敗。在那些腐敗分子看來,手中的權力是自己千辛萬苦幹出來的,他們把自己做的一些工作當作向黨和人民伸手的資本,認為給人辦事收取的回報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於是把權力當作商品,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腐敗分子雖然是少數,卻是廣大人民羣眾最不滿意、最痛恨的,對落實黨的根本宗旨的影響是最大的,對培育黨員的忠誠意識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第三,必須樹立忠誠於人民的“利益觀”,正確對待和處理個人、集體、人民之間的利益關係,堅決反對任何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在市場經濟和利益多樣化的情況下,充分尊重每個黨員、每個幹部的個人利益是現實生活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們應該堅決反對將個人利益放在人民羣眾整體利益之上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我們的出發點和着眼點永遠是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不僅個人利益要服從人民羣眾的整體利益,而且任何局部利益也要服從人民羣眾的整體利益。在逐步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共產黨員必須正確處理好先富與後富、個人富裕與共同富裕、自己富與幫民富和帶民富的關係。所有黨員,都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支持和幫助羣眾富起來,正確處理個人、集體、人民羣眾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四,必須不斷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方式,反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把人民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羣眾疾苦,努力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要特別關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暫時遇到困難的羣眾。只有把關心羣眾、服務羣眾的工作切實做好了,我們才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才能無往而不勝。如果思想方法、領導方法、工作方法不對頭,不是從實際出發,深入羣眾,堅持羣眾路線,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主觀願望再好,也是難以實現的,甚至會事與願違。在這一點上,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各種浮誇風,這些都與忠誠於人民背道而馳,也是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背道而馳的。

(三)“忠誠於人民”就要盡心竭力為民造福。

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總書記強調,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忠誠於人民”就要增強為民造福意識,樹立一切活動都是為民造福的羣眾觀。

一要正確樹立做人做事與做官的基本理念。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湧現出了一大批像孔繁森、楊善洲、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王瑛、沈浩、吳大觀、錢學森、黃大年、廖俊波等許許多多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們是我們的楷模。他們的具體表現就是做人民滿意的人、做人民滿意的官、做人民滿意的事。做人就是要做一個真實坦誠的人,真實坦誠地待人,誠懇率直地處世。做人就是要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只有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人尊敬的資格。做人就是要做一個寬厚善良的人,寬厚善良是一種胸懷,人的內心藴藏着巨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寬厚他人,你就越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當然,寬厚並不是無原則地由其肆意妄為,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又堅定。做事就是要做羣眾滿意的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竭盡全力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重要使命,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做事要通盤謀劃,全方位考慮,處處以大局為重;要不斷學習、探索,多多走訪羣眾,多調查研究,隨時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辦實事,辦好事;要高效辦事,努力做到眼勤、耳勤、手勤、腳勤、腦勤。做官就是要做一個為人民造福的好官,要真誠地傾聽人民羣眾的呼聲,真實地反映人民羣眾的意願,真情地關心人民羣眾的疾苦,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觀念。古往今來,這不僅是封建時期老百姓對各級官員的期盼,也是當今社會廣大人民羣眾對中國共產黨的各級幹部的基本要求。我們共產黨員肩負着工作和事業發展的重要責任,理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調動一切可調動的積極因素,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多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否則,在其位不謀其政,沒有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不敢擔責任,發展沒思路,規劃沒遠見,工作沒目標,遇到困難繞道走,就會積重難返,嚴重影響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社會風氣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要正確界定政績觀與老百姓得實惠的基本標準。作為黨員,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在實際工作中身體力行,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有全局意識,更要有為人民意識,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羣眾檢驗的政績,確保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百姓,確保實現經濟社會持續永恆的發展。要使政績觀與百姓得實惠真正有機地統一起來,務必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羣眾負責的精神,真正做到忠誠於人民,圍繞羣眾的一切利益開展工作,以羣眾滿意檢驗工作,在實踐中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不急功近利創政績,不譁眾取寵爭虛名,認認真真謀發展,紮紮實實幹事業。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符合忠誠、廉潔、擔當要求的考核任用制度體系,考核任用幹部。對那些打基礎、幹實事、謀發展、築和諧的好黨員、好乾部給予褒獎和重用;而對另一些為個人名利、不顧客觀實際和羣眾意願去搞“形象工程”的人堅決予以調整。

總之,“忠誠於人民”,就要竭誠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引以為榮的崇高政治理念。中國共產黨一切事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人民滿意。對每個共產黨員來説,政績在於人民的利益,前途在於人民的幸福,“為人民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