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志願者先進事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1W

(篇一)

抗疫戰場上的美麗身影

抗疫一線志願者先進事蹟

熱情大方,眼裏含笑。她是乳腺癌病人、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更是一名抗疫志願者。與癌症對抗8年,生活剝奪了她健康,但沒有剝奪她對生活的熱愛,她就是**社區5街區居民谷曉濤。

疫情發生以來,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社區的街區裏,往返陽光照耀的樓棟前,或輕敲久未出門的居民家門,積極協助社區工作,參與外省返長人員排查、宣傳、巡邏等工作。當得知5街區的税務、銀行宿舍,這2棟樓是棄管樓,沒有物業人員值班站崗時,她主動報名到離家最遠的銀行宿舍站崗巡邏,無論是居住在樓裏面的居民,還是來訪人員,谷大姐都認真進行了量體温、登記,且勸離外來人員進入。寒風刺骨,谷大姐在樓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居民都心疼她説:“快回去暖和暖和吧,天太冷了,你自己本來就是病人”,谷大姐微笑着説:“與疫情競賽,分秒必爭!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我能堅持”。

在谷大姐的感染下,**社區抗疫志願者的隊伍都在持續壯大着,用自己的平凡的奉獻書寫着不平凡的戰“疫”故事。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也戰鬥在防控最前沿。

(篇二)

2020,庚子新歲。東經127°,北緯42°,臨江,航空工程學院**級學生**的故鄉。**在“綠皮盒子”裏度過一整個日夜,回到這座城市。他和許多同學一樣,在上一個夏天背起行囊趕赴五湖四海,又在這個冬天以全新的身份與這座城市重逢。

疫情發生後,**成為新市街道的一名防疫志願者,他説:“我想盡我的一份力量,讓人們早一點脱掉口罩,早一點去做想做的事,去見想見的人,讓那些滯留外鄉的人補過一個春節,也有在室外的工作人員可以多休息一會。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穿上民航制服的那一天起,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責任便是要遵守一生的信條。這次疫情,是全國人民的一次大考,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春天不會因為一朵花的凋零就不再到來。”

“1月20日,這一天發生了很多事,我考完了駕照的最後一科,和同學吃了回到家的第一頓燒烤,第一次穿着制服和家人拍照,以及,武漢‘封城’。”**回憶起本該和往常一樣的一天,聽到“封城”消息時的震驚彷彿還在昨天,“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有人在網上開的玩笑,後來,浙江省進入了一級響應,更多的省份進入一級響應,直到大年八年級,連臨江這個很少有人知曉的城市也開始封閉小區,開始限制人員的外出,從最開始的簡單登記,到需要使用通行證才能隔一天出門一次,年味,好像被警戒線和口罩攔住。往日裏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都不見了。”

“也許我能做點什麼”,**想。大年初八,他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來自市團委的微信,裏面説:因為情況特殊,原本儲備志願者已經不夠分配,希望返鄉的大學生到團委報道。於是**做出了一個讓他在未來的日子裏為自己感到自豪的決定,“我想在這個期間做些什麼,於是就到街道和社區登記,領取了保險,簽下了協議,成為了297名返鄉大學生志願者中的一員。”他説。

一天的時間有多長,24小時、1440分鐘,對於志願者而言,一天的時間相當於平均每個人要為300名居民登記信息,掃描400次二維碼,檢查數百份通行證、工作證、身份證件,更換6次口罩,交接班7次。“你會感受到這一天有多長嗎?”**看向記者。

“‘你見過凌晨4:30的某某某嗎?’式雞湯曾經在我們的朋友圈霸屏,許多人為了發這樣一條動態可能會特意設置鬧鐘,拍完照發表後再睡一覺,有的人可能會設置一條定時的動態,還有的人熬到凌晨,發完朋友圈後一覺睡到中午,而這個假期,我和我的隊友們可以很自然地説,我們不僅見過凌晨4:30的臨江,還見過凌晨1:00的鵝毛大雪,見過凌晨2:00夜空中的繁星,吹過凌晨3:00刺骨的大風,還見過清晨照亮城市的第一縷陽光。”**邊回憶邊説。

東北的冬天,零下20多度也算是正常的氣温水平,大雪下過之後,走路都變得困難,大街上除雪車剛剛清理完的路面,下午就又被蓋上了雪,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天走上將近3萬步,用**領隊的話講:這就是既為國家做了貢獻,又鍛鍊了身體,微信運動每天都穩居第一。這些話説起來很輕鬆,背後卻有許多的辛苦和無奈。**説:“不配合檢查的居民會用各種方式拒絕檢查,被‘罵’可以説是每個志願者都會經歷的,還有人會開着車不減速地闖卡,但是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和健康,平心靜氣引導大家配合檢查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現代交通把全世界連接在一起,在疫情沒有發生的時候,為人們帶來便捷的出行,而當疫情爆發,四通八達的交通就為一線工作人員的帶來考驗。其他市民居家隔離的時候,一線工作人員就是和外地返鄉人員接觸最多、距離最近的人,被隔離的住户不能出門,而他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身體狀況檢查、生活廢棄物的處理,都要由一線工作人員們來完成,即使隔離觀察的人中沒有例,這些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也是沒有參與的人無法想象的。

**舒緩心理壓力的方式是關注疫情防控動態信息和與同伴聊天,疫情向好的趨勢讓他感到很欣慰,堅持下去的信心也更足了:“臨江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沒有出現過任何一例疑似或是確診病例,人們開玩笑地説:臨江真的太偏僻了,連病毒都找不到。我們希望這句玩笑話會一直應驗。”

“我在執勤的時候問過身邊的幾名同事在疫情結束之後想做什麼,有的人説想去吃一頓燒烤,多加辣的肉串,有的人説想回家再過一遍春節,因為大年三十那天連餃子都沒來得及吃就被調到這裏工作,有的人説想睡上2天,因為白天執勤的工作人員需要早上4:30出發,晚上20:00才能回到家。有的人説,如果可以的話,再也不想睡帳篷,因為夜班執勤的時候只能在帳篷或者車裏睡上2個小時。”**把大家的願望都記在心裏,因為這也是他的願望。對疫情結束後大家迴歸正常生活的期待,是**這些志願者們共同堅守下去的最大動力。

孩童們經常會在作文裏寫,長大後想要為國家做貢獻,卻很少提及要做怎樣的貢獻,小朋友們都在夢想的那一欄填上“科學家”“宇航員”“國家隊運動員”“國家領導人”……彷彿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這一年,**作為最年輕的“00後”已經明白,奉獻並不是“大人物”專屬的責任,在疫情期間,哪怕只是簡單地再多站好一班崗,再多記錄好一條信息,再多排查出一例不符合外出條件的居民,都是在為身後的市民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面對疫情,武漢不退,中國不退,我們也一定不退。”**眼中透出一股力量。

有這樣一幅漫畫:一位醫生正在把白大褂披到身上,朝病房走去,並對身後的同事們説:“走,我們去跟死神搶人”。簡短,但卻堅定。這場疫情,是一次全國人民一同參加的戰役,而**他們的“武器”,就是一個二維碼、一支簽字筆、一台電腦、一本登記冊。即使是萬家燈火中微亮的一盞,也能匯聚成星河燦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