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4W

大家平時可以多寫心得體會,這樣可以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心得體會是指把學習或者生活中的主觀感受用文字書寫下來的重要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5篇

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篇1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難就難在“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減貧難度大、脱貧成本高”。正常時候,幫助這部分貧困人口成功脱貧,需要更多資源、更高成本,而且,他們脱貧之後返貧風險高,更何況今年這個特殊年份。決戰決勝,就是要啃下“硬的骨頭”,想方設法讓最難脱貧的同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脱貧攻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社會凝心聚力,人人都能搭把手、個個都肯出份力。一直以來,兜住民生底線是基礎,持續改善民生是方向。只有做好保障民生這篇大文章,解決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後顧之憂,才能營造出和諧團結的社會氛圍,“人心齊,泰山移”,脱貧攻堅也就有了堅強後盾。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兜住民生底線,最實在的辦法就是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參加審議,多次談到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六穩”“六保”都將就業放在首位,凸顯了國家對就業問題的重視。只有解決好就業問題,非貧困人口才能不致貧、已脱貧人口才能不返貧、深度貧困人口才能儘快脱貧。

越是面臨發展困難,越要兜牢民生底線。民生連着民心,有了民心,就有信心、有決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後的衝鋒階段,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向最難處衝鋒,就需要這股心勁兒!

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篇2

“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____5月22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希望內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目標任務。

蒙古馬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造就了耐寒、耐旱、耐力強的特殊屬性,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不畏艱辛、縱橫馳騁、屢建奇功,鑄就了蒙古馬獨特的品格和精神。因而衍生出的“蒙古馬精神”,經過歷史的沉澱與實踐的熔鑄,融入邊疆各族人民的血脈,成為各族羣眾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重要精神源泉與紐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脱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關鍵時期,這場特殊的“___”承載着不平凡的意義。弘揚“蒙古馬精神”,是時代之需,更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法寶”。

“鐵蹄馬”精神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不拔。蒙古馬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具有超強的耐力,特別擅長艱苦跋涉。當前,脱貧攻堅戰進入“深水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啃下脱貧最後的“硬骨頭”就要弘揚蒙古馬不畏寒暑、不懼艱險,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穿沙漠過雪原,馳騁在廣袤的蒙古高原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傳奇的精神,拿出“釘釘子”的韌勁,一錘接着一錘敲,認真落實“五個一批”扶貧政策,延伸“產業鏈”,拓展“致富鏈”,既要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脱貧,又要防止脱貧人口“因病返貧”“因學返貧”“因災返貧”等。以“鐵蹄馬”精神保障好脱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最難一公里”。

“鐵蹄馬”精神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勇往直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黨的__以來,脱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的551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0.6%……一連串數字背後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用實幹、苦幹創造出的“減貧奇蹟”。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要將551萬變為0;將0.6%變為0的任務還異常艱鉅。唯有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鐵蹄馬”精神勇往直前,想法設法,不惜一切代價打贏脱貧攻堅的“硬戰”。“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技術”,要持續推進“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招”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激發鄉村活力,讓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調推進。

“鐵蹄馬”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恪盡職守。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而幹部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關鍵,唯有發揚堅韌不拔、勇往直前、忠於職守、甘於奉獻的“蒙古馬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促進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突顯,不斷滿足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要堅決杜絕扶貧路上的“形式主義”,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始終把羣眾關切、羣眾期盼、羣眾意願放在第一位,從實際出發,通過“電商扶貧”“直播帶貨”等新技術,將有限的資源、資金最大限度用到扶貧脱貧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鐵蹄馬”精神為脱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最終如期實現“真脱貧”“脱真貧”的目標。

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篇3

從貴州到四川,從脱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貴州的所見所聞一直激勵着我勇擔責任、奮勇向前,不負韶華!

起初,“脱貧攻堅”是個模糊的概念。2018年9月,研究生剛畢業的我到了貴州省德江縣工作,這是一個離我的家鄉530公里,坐車輾轉9個小時才能到達的國家級貧困縣。然而,霓虹四溢、車如流水的縣城讓我在一開始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現狀,也並不清楚作為一名貧困縣基層幹部等待我的是什麼。後來,到單位報到那天,領導只問了我一個問題,“知不知道脱貧攻堅”?才脱離校園且以前只關注實驗進展的我只能支支吾吾回答兩句,“脱貧攻堅”這個詞語也讓我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我,它一開始似乎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後來,國慶節前一天,我興致勃勃地問了下同事的假期安排,他們均異口同聲説要去參與脱貧攻堅。脱貧攻堅,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詞語又一次在我心裏輕微地撞擊了一下。

後來,“脱貧攻堅”意味着一份責任。2018年12月底,德江縣迎來了第一場雪,正是這一場雪的到來讓我對脱貧攻堅有了深刻的認識。當時,由於下雪凝凍導致許多鄉鎮長時間停電和交通管制,許多羣眾無法正常開展生產甚至生活。這時,在德江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以及幫扶幹部的主動參與下,一場徒步下鄉送温暖活動浩浩蕩蕩拉開序幕。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單位一個三十出頭的哥哥,他穿着不太温暖的筒靴揹着一揹簍的食物走了三四個小時,只為向他的結對幫扶對象(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送物資。後面,我問他是什麼讓他堅持下去的,他笑着説,因為他是扶貧幹部呀,他承載着山裏雪路那頭老奶奶唯一的期待,同時,他説作為山裏出來的孩子,為鄉親父老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他兒時就埋下的夢想。自此以後,我意識到脱貧攻堅是幫扶幹部和結對幫扶户的一份默契,是扶貧幹部的一份責任,也是貧困羣眾的一份希望!

最終,“脱貧攻堅”成為我未能參與的遺憾。2019年3月,是我在貴州德江上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從那個月起,每個單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職工必須每天下鄉開展脱貧攻堅工作,而那時的我,由於快要離開,所以並沒有承擔和這項工作相關的任何事情,我依舊是一個旁觀者。看着同事每天發的照片,小到為老人換燈泡、大到組織羣眾到某基地參觀學習技術,聽着扶貧幹部們述説被羣眾誤解時的委屈和被認可時的自豪。2019年4月,我帶着遺憾離開了德江回到了家鄉工作,遺憾着和我那羣仗義的同事們相處太短,更遺憾着沒參與過任何和脱貧攻堅相關的事。後來,在原同事們的朋友圈陸陸續續看着他們發的動態,那是關於他們不畏酷暑嚴寒在脱貧攻堅路上的辛酸和喜悦。

這是我眼中的脱貧攻堅,會因堅持不懈地付出過而倍感,也會因未能參與而倍感遺憾。後來,我回到了家鄉工作,成為了鄉村振興辦公室一員,“脱貧攻堅”這個詞語出現的頻率不再像德江那般,取而代之的是“鄉村振興”。我想,鄉村振興或許就是接上了脱貧攻堅的接力棒,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互補互助,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利條件。或許,在這個新崗位能彌補我未能參與脱貧攻堅的遺憾。

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篇4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省委書記王國生在全省脱貧攻堅問題整改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嚴肅指出,脱貧攻堅工作是否有力推動,根本上取決於各級領導幹部重不重視、當不當真、擔不擔責。脱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必須要以極強的使命感把脱貧職責扛在肩上,以空前的緊迫感把脱貧任務抓在手上,切實把脱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職責落在實處,堅決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

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在全省黨員幹部和廣大人民羣眾的進取努力下,我省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正在向全面小康穩步邁進。但也要看到,當下脱貧攻堅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明顯短板和薄弱環節,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以更大決心、更明確思路、更精準舉措,帶領羣眾把貧困“山頭”攻下來,把貧困“帽子”摘下去,讓全省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壓實領導職責,就要落實職責制。層層簽訂的職責書不是稻草人,而是硬約束,完不成要嚴肅追責。我們必須要無條件講紀律,言必信、行必果,按要求完成職責書,兑現軍令狀。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逐層逐級傳導壓力、壓實職責,正確對待存在的問題,從主觀上尋找原因,把考核檢查工作當作教育和警示,清醒把握形勢和任務,變壓力為動力,實打實整改,心對心深入,高標準高質量做好脱貧攻堅工作。

脱貧全面勝利心得體會篇5

全面脱貧攻堅是2020年的“重頭戲”,基層幹部還需不忘為民初心,牢記脱貧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緊繃全部脱貧“這根弦”,做到開展扶貧措施不能停頓,返貧預警監測不能大意,推動鄉村振興不能放鬆。

緊繃“持續幫扶”這根弦,開展扶貧措施不能停頓。“守正篤實,久久為功。”開展扶貧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扶貧措施是脱貧攻堅直接動力來源,如果我們機械化搞“一刀切”,對已脱貧人員立刻停止幫扶,可能會使數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因此,在幫扶措施上持續發力是過渡期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留住幫扶力量,駐村服務隊作為貧困村脱貧摘帽的急先鋒,為貧困户脱貧、產業項目創收指明瞭道路,在脱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還需堅持留住服務隊,站好最後一班崗。二是要開展動態幫扶,及時幫扶因疫致貧返貧人口,及時落實好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確保他們基本生活不受影響。三是要注重產業幫扶,鞏固脱貧成效。支持扶貧產業項目儘快復工復產,提升帶貧能力,為貧困户提供就業更多機會

緊繃“穩定脱貧”這根弦,返貧預警監測不能大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貧困地區的穩定脱貧情況和扶貧成效直接掛鈎,如果在脱貧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大量致貧、返貧,就會“為了芝麻丟了西瓜”,忘記了我們扶貧的初衷是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貧預警監測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絕各類數字脱貧,密切關注困難羣眾的生活工作情況,及時關注轄區脱貧情況。二是要重點關注貧困邊緣户,及時保障邊緣户的住房飲水安全,防止貧困邊緣户出現因病、因學而致貧返貧等情況。

緊繃“共同富裕”這根弦,推動鄉村振興不能放鬆。“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全面脱貧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我們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面完成脱貧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鄉村振興。一是要以扶貧項目為契機,進一步鞏固壯大鄉村產業,逐步擴大受益人羣,促進低收入人羣增收致富。二是要充實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鄉村沃土,以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在這偉大時代的歷史交匯期,我們還需緊繃全面脱貧“這根弦”,做好持續穩定脱貧的文章,堅決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