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W
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三篇

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讀《擺脱貧困》有感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1992年出版的《擺脱貧困》一書中提到:“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20、30年前的閩東地區,存在着許多思想上貧困的問題:羣眾們言必稱貧,處處説貧;並且有着“安貧樂道”,“窮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觀念;甚而有些本來發展的不錯的鄉鎮也把自己列入貧困的範圍;幹部們觀念陳舊,不跳出老框框看問題……思想貧困導致閩東經濟裹足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每況愈下,文化得不到發展……面對這樣的狀況,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到:閩東的貧困面比較大,脱貧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

他提出頭腦中要有“先飛”“先富”的意識;首先他帶領幹部們、羣眾們四面八方的講“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辯證法,振奮精神。其次,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擺正位置,把事事求諸人轉為事事先求諸己。挖掘潛力,提出政策,在貧困地區中具備獨特優勢的地方搞超常發展。而後,明確的脱貧手段,讓每個村民都有信心,積極投入,擺脱思想貧困。習近平總書記團結帶領閩東人民,開拓進取,致力於擺脱貧困,創造了豐碩業績,閩東創造了“弱鳥”在許多領域先飛的奇蹟。如今的閩東散發着光彩,錦繡河山大放異彩,閩東經濟高速發展,燦爛傳統文化享譽國內外,人民生活安逸富足,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善良質樸的精神更是讓全國人民深深敬佩。

這偉大的歷程,讓我得到很多啟示,我們當代大學生仍存在着思想貧困的不足,缺少應有的擔當意識,缺少刻苦學習的精神,缺少克服困難的精神……處處言難,不付諸努力,當想起考研需要日夜苦讀,便半途而廢;當想起就業難競爭大,便畏懼而不敢前行,自暴自棄……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如不改變,我們又將如何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呢?因而我們要自立自強,要有時代使命感,肩負起身上的責任,要擺脱思想貧困,做一個思想富足的有為青年,追求美好未來。

《擺脱貧困》書中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正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大學生應有的品格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健全之人格;夢想是前進的馬鞭,是生活的動力。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有夢有目標,應當要做有為青年,發揮青年人的力量。 做有為青年,我們要做到:

第一:敢於擔當,擔當是一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李大釗説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就是社會的建設者,而不是社會發展的觀望者。責任心,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勇於將責任放在自己肩頭的勇氣;是一種意志堅韌而富有愛心的精神。如果一個人總是遇事推諉,逃避責任,那麼與此同時,他就可能錯過了成就事業的機會,擔當和成功是相伴隨的,是離開校門後有所建樹的基本素質。才能做有為青年。

第二,勤奮學習。自覺地勤奮學習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非功利”的求學態度,是一種腳踏實地的風範,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品質。勤奮就是好學,是善於學習,一個善於學習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地訓練自己,從而達至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目的。

第三,要有陽光、積極的心態。孔子説,“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即使遇到了麻煩,也只能算是“小煩”,如果被這些“小煩”就擊退了,當然更不用説去承擔更大的“煩惱”了。青年人更應該有一股蓬勃朝氣,那是一種陽光的、向上的、不循規蹈矩的、充滿擴張性的精神狀態。

只要我們有思想,有志氣,不怨天尤人;只要我們相信“人定勝天”, 持之於恆,付出實踐;只要我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滴水穿石“的意志,直面困難,相信我們的夢、閩東夢、中國夢都將熠熠生輝。

讓我們擺脱貧困,做有為青年。少年強則國強,寧師青年強則閩東強,中國強。讓我們秉承“使命、責任、追求”的校訓,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讀《擺脱貧困》有感二

《擺脱貧困》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這些講話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主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現結合自身工作崗位,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工作中做一個勤奮務實的人。駐村工作千頭萬緒,處理事情繁雜,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對許多事情瞭解不深。想要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崗位上錘鍊自己,就必須努力勤奮,求真務實。習近平同志在六月到閩東上任,七月初至八月初,偕同地區幾位領導同志走了閩東的九個縣,在為期一個月的調研走訪中,找出了閩東“弱鳥”先飛的基礎條件,為習近平同志今後在閩東開展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思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也需要深入調研、勤奮務實,做好功課。瞭解扶貧政策,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課。全面瞭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精準扶貧政策,做到“手中有糧,心裏不慌”。當羣眾問及醫療住院如何報、種植什麼有補貼等問題時,要能夠為羣眾解答。“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與羣眾接觸,是我駐村工作的專業課。在平時,積極走訪,主動與羣眾接觸、交流,深入瞭解羣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對於羣眾集中反映的問題要當場做好記錄,及時向領導和村“兩委”反映,如村集體能形成統一意見,則要在走訪羣眾的過程中向羣眾傳達該意見,及時反饋。此外,瞭解村史村情,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公共課。瞭解村史是知曉村莊的過去,知道從哪來;瞭解村情是明白村莊的當下,知道在何方。村史、村情瞭解完備以後,就會思考村莊要去往何處。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自己勤奮務實,做好尋找答案的準備工作。

在工作中做一個敢於擔當的人。敢於擔當,不僅來自於自己對工作崗位的責任感,還來自於對事業的熱愛和自身的底氣。在《擺脱貧困》中,習近平同志多次談及“如何發展閩東經濟”這一問題,將閩東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擔在自己肩上,主動思考作為。我作為一名駐村工作隊員,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觀察,看領導和村“兩委”如何做羣眾工作,產業發展的思路如何,積累工作經驗、記錄工作感受,努力“磨刀”,練好本領,夯實基礎;同時,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指導思想,把領導交辦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好,自覺主動將自己的責任扛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之餘,要主動學習,看書看報,重點關注精準扶貧領域內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典型案例、模範榜樣,並從中汲取營養,在駐點村產業扶貧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慢慢尋找村莊要去往何處的答案。

在工作中做一個造福人民的人。如何為民造福?習近平同志在書中提出三點:一是把心貼近羣眾,二是滴水穿石,三是經濟建設常抓不懈。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打好羣眾基礎,拉近羣眾距離。經常走訪羣眾,帶着問題、想法去實際中走訪,對羣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要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向領導彙報,問題無論是能解決還是待解決,都要及時給羣眾以反饋;主動走訪羣眾,在羣眾家中多坐坐、喝喝茶、嘮嘮嗑,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身心健康,把他們當做自己的長輩看待,讓羣眾感受到自己的真心誠意,逐步建立與人民羣眾的聯繫;在工作過程中,自覺、主動接受羣眾監督,歡迎羣眾對我們工作、個人提出意見,欣然接受並積極改善。二是在脱貧攻堅過程中,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毅力。精準扶貧是一項利民的事業,涉及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在這其中會遇到利益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等複雜情況,處理起來非常棘手。在面對這樣的困難與挑戰,我們不僅要有直面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更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毅力,摸清底數、梳理關係,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妥善處理。精準扶貧不是熱鬧非凡、門庭若市的形象工程,是利國利民、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不是敲鑼打鼓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態為羣眾盡心盡力服務,保證如期脱貧,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是在村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上,自己要有所思考。在瞭解村中情況、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以後,對村中發展什麼,要有自己的想法,並將這些想法主動進行溝通,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改進。在村發展的過程中,對領導下達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村產業發展問題上盡心竭力,積極落實,不能因為落實而貽誤時機,切實為羣眾謀福利。

讀《擺脱貧困》有感三

《擺脱貧困》一書是福建人民出版社於1992年7月出版的關於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共29篇,11萬字。全文從不同視角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觀點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論述精闢,思想深刻鮮明,發人深省、催人奮進。讀了這篇文章令我思考了許多關於脱貧工作所要具備的條件。

一、擺脱思想貧困意識,解放思想。

《擺脱貧困》一書開篇就探討"弱鳥如何先飛"。文中提出"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要淡化貧困縣意識"。由於貧困縣意識具有很強的危害性,比如怨天尤人、無所作為和"等靠要"等意識,會嚴重阻礙扶貧道路。所以扶貧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習近平同志還明確地説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是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也就是説,閩東地區要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二、找準方向,把握機遇。

實現脱貧,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習近平同志指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針對寧德實際,他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習近平同志對機遇高度重視,在《把握住新的機遇》一文,習近平對閩東面臨國家經濟政策調整所面臨的發展機遇進行了深刻分析,引導大家要運用好現有機遇。突出特色意識。產業政策的制定應着眼於不同區域的優勢,‘雲生從龍,鳳生從虎’,要確定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尋找突破口,使資源的差異性和產業結構的差異性相吻合。這些具有具體操作意義的產業調整論斷正是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真切體會,同時也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發展經濟與擺脱貧困的決心。

三、具有滴水穿石,實事求事的精神。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鍥而不捨的努力。習近平同志指出,“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步,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企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書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種對理想信念毫不動搖的堅持,那種面對工作、面對困難必勝的信心。這種精神和理想信念是扶貧工作者今後不斷努力的方向。作為扶貧工作者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這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要勇於打破各種自身約束和禁錮,甘於做默默無聞的"鋪墊性"工作,紮紮實實推進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四、富有辯證思想。

書中習總書記對每項工作、每件事的論述都能很全面地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有對策思路。《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滴水穿石的啟示》、《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等文章充滿辯證思維光輝。更難能可貴的是,習總書記用辯證法不是空談,而是很接地氣,如《從政雜談》中談到: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着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扶貧工作新機制新制度,不斷探索扶貧工作新方法新方式,讓每户貧困羣眾都走向富裕新路徑。

五、密切聯繫羣眾。

貫穿《擺脱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就是羣眾觀點。習近平總 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領導要有水平,而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和掌握,而規律性的東西,正是藴藏在廣大羣眾的實踐中。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走羣眾路線。有了羣眾觀點,密切聯繫羣眾才會成為自覺的行動。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積極疏通和拓寬同人民羣眾聯繫的渠道。

首先擺脱貧困思想,然後抓住時機,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到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堅持羣眾路線,發揚辯證精神,那麼脱貧工作的實現指日可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