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事蹟孫景坤 英雄本色

來源:巧巧簡歷站 6.21K

 抗美援朝事蹟孫景坤_英雄本色

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一個為祖國和人民建立赫赫戰功的共和國英雄的生命,卻可以超越生命的長度拓展生命的寬度。九死一生,榮立一等戰功,榮獲朝鮮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受到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會見,1953年隨志願軍代表團回國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念70週年抗美援朝活動策劃資料,歡迎參閲。

抗美援朝事蹟孫景坤 英雄本色

他就是那位三次奔赴朝鮮戰場,九死一生,榮立一等戰功,榮獲朝鮮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受到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會見,1953年隨志願軍代表團回國受到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人親切接見的戰鬥英雄:孫景坤——今年96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40軍119師357團3營7連戰士!

就是他,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數十載,復員回鄉帶領鄉親攔河造田,造福一方;

就是他,堅守初心、甘於清貧、樂於奉獻、本色不改。

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一個為祖國和人民建立赫赫戰功的共和國英雄的生命,卻可以超越生命的長度拓展生命的寬度。

戰士

這是戰士孫景坤軍旅生涯中經歷的最慘烈戰鬥。

“那場戰鬥打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鮮血染紅了陣地,最後只剩下我們4個人。”回憶起68年前並肩作戰的戰友,孫景坤眼含淚水。

1952年10月,炮火連天的朝鮮臨津江畔,激烈的秋季戰術反擊作戰正在進行。

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孫景坤所在部隊奪取了美軍王牌部隊陸戰一師苦心經營一年有餘的一處堅固的環形防禦陣地——161高地。

為重新奪回161高地,美軍在大批飛機、坦克、火炮配合下,瘋狂發起進攻,陣地一片火海。

志願軍將士們拼死阻擊,傷亡慘重。

本來,孫景坤是不用參加這場戰鬥的。

1950年10月,從海南戰場撤回的孫景坤隨部隊入朝參戰,很快就與美軍在朝鮮龍水洞地區展開激戰。衝鋒在前的孫景坤腿部中彈,被送回丹東治療。

“養了一個多月傷,心裏時刻想着奮戰在朝鮮戰場的部隊和戰友。”腿傷還沒好利索,孫景坤就第二次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

再次入朝後,孫景坤沒找到老部隊,只好二次回國。當他費盡周折終於打聽到老部隊下落後,又第三次入朝。

1952年10月27日,孫景坤闖進了357團3營指揮部,請求參戰。營長當即命令他向161高地增援。

那時,陣地上的3營8連只剩下副連長支全勝和5個戰士,他們已把爆破筒和手榴彈抱在懷裏,準備隨時與敵同歸於盡。

副排長孫景坤帶領營部9名戰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彈,利用敵人火力死角,機智勇敢地衝上161高地。

“老孫,你們可來啦!”渾身是血、多處受傷的支全勝大喊了一聲。孫景坤趕緊把他抱進坑道,一邊為他包紮傷口,一邊察看陣地。

孫景坤看到,整個高地硝煙瀰漫,屍橫遍野。正在這時,一羣頭戴鋼盔的美軍,端着卡賓槍向陣地衝上來。

孫景坤大喊:“打!”戰士們一齊開火,手榴彈投向敵羣,打退了敵人進攻。

“敵人第四次反撲的時候,有2個敵人藉着煙霧的掩護,從側面繞到我身邊,離我就兩三米距離。”孫景坤端起“水連珠”步槍,“砰、砰”兩聲,敵人應聲而倒。

這場戰鬥,孫景坤和戰友們一連擊退敵人6次反撲,守住了陣地,但犧牲很大。他説,這麼多年,他最懷念犧牲在戰場的戰友。

這場戰鬥,是志願軍發起的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11月8日,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為孫景坤記一等功。

1953年,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舉行的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三週年授功典禮上,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勛章,並受到中國代表團和金日成的親切接見。

“後來,我隨志願軍代表團回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回憶起當年的那一幕,孫景坤至今激動不已。

如今,硝煙散去,孫景坤身上卻留下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他指着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説。

農民

正如在戰場上一鳴驚人一樣,戰鬥英雄孫景坤這一次的選擇再一次令人震驚——

1955年復員時,戰功卓著的孫景坤放棄了可以留在城市的機會,選擇回到自己家鄉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務農。

從農民成為戰士,又從戰士迴歸為農民,在談及這一選擇時,孫景坤説:“誰叫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呢?只要能夠為老百姓做一點事情,在哪個崗位上都一樣。”

1947年,孫景坤入伍,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英勇善戰,捨生忘死。1949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了,就要牢記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孫景坤説,“想想戰場上那些犧牲的戰友,我還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黨叫幹啥就幹啥!”

此後,孫景坤把餘生獻給了亟待脱貧的家鄉熱土。

回鄉第三天,孫景坤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很快就擔任生產隊長。他帶領鄉親們大力開展糧菜生產和山城村建設,用幾年的時間在家鄉滾兔嶺上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並修建水壩改造耕地。幾十年過去,小土壩已經成為守護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河壩。山城村有一條河,洪水氾濫常年吞蝕土地,他帶鄉親們一起擋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畝耕地……

在擔任村幹部期間,孫景坤仍保留忠誠擔當本色。三年自然災害時,全隊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農民自留地全部收歸生產隊。時任紅旗公社古城作業區主任的他考慮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飯,堅持提出不同看法,結果被撤銷作業區主任職務。直到1963年,他才得以平反恢復職務。

為了讓村民們儘快脱貧致富,1984年,孫景坤組織村民先後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還把分給自己的40畝地重新分配給5户從黑龍江遷來的貧困户。

在家鄉務農的數十年間,孫景坤深深隱藏自己的戰鬥功績,吃苦在前、不求享受,從不爭名爭利,受到了羣眾的高度讚揚。

村民們不知道孫景坤曾立下赫赫戰功,可大家覺得,他是黨員,上過戰場,政治上過得硬、靠得住。山城村村民劉玉慧説:“這老爺子很善良、很慈祥、很公正,我們現在過上了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

孫景坤的選擇,體現了一名黨員的風骨,折射出信仰的底色,也映照着中國共產黨人的赤子初心!

境界

回鄉之後,孫景坤將組織關係交給村黨支部、退伍手續交給地方民政部門,對自己的功績隻字未提。

沒有不透風的牆,被刻意塵封起來的戰鬥功績終究還是被發現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同村村民張德勝偶然得到一本書,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軍戰史冊》。

“那上邊有許多繳獲的飛機大炮,我很感興趣。”張德勝説,“其中有一頁寫到奮戰在危急時刻的副排長孫景坤,我就想,這不是我們的二大爺嗎?”

張德勝帶着這本書,馬上來到孫景坤家。

“他一看這本書,讓我念給他聽一聽。”張德勝回憶,“我當時就很震驚,這個老英雄就在我們身邊,他平時可是從來不講啊。”

孫景坤是戰鬥英雄的消息,漸漸傳開了。

人們感到震驚。

有人説:“老孫,你參加革命除了帶回一身傷疤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太吃虧了。”

還有人説:“都知道他當過兵,沒想到他是那麼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他那麼大的功勞,怎麼不見他提什麼要求。”

還有人感到惋惜:“如果當初留在城裏,可能早就成了國家幹部,換成我可做不到。”

但更多的人是欽佩和感動。

1948年1月,為了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才5天的妻子,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孫景坤對家人説:“從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從沒想過什麼叫吃虧,什麼叫好處,也根本沒有想過要撈點什麼。”

孫景坤對村黨支部副書記蔡寶軍説:“我能活着回來就不錯了,想想看,戰場上死了多少戰友,死去的人什麼都沒享受着,我活着回來還要什麼享受?!”

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孫景坤一生不變的精神境界。

孫景坤嚴格自律,從未謀取過個人私利,一生清貧。

大女兒孫美麗説,父親在生產隊當了20多年隊長,每每有單位招工,父親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家裏姐弟7人,除了兩個弟弟正常當兵和招工外,其餘都是農民。

孫美麗一度很不理解。後來,她漸漸明白:經歷過生死的父親,總想回饋社會更多。“他是在替戰友活着!”

南征北戰,孫景坤患了嚴重的胃病,每次犯病,只是吃上兩片藥頂一頂;他曾突發心臟病,借錢做了支架手術。幾年前,他住院做手術缺錢,嚴令家人不要向政府開口,儘量向親戚借一借。

孫景坤一直與孫美麗住在一起。房子年久失修,有時會漏雨。對此,他總是説:“自己修一修就行了。”房子冬冷夏熱,老人歲數大不抗寒,夏天有時都要穿棉襖,但他常説:“和當年在坑道相比,我受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

“在孫景坤心裏,總是先想着黨、想着國家、想着別人,而把自己擺在最後。”村黨支部書記邱大鵬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