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駐村幹部個人先進事蹟材料彙編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優秀駐村幹部個人先進事蹟材料彙編

優秀駐村幹部個人先進事蹟材料彙編

優秀駐村幹部事蹟一

用心工作 真幫實扶

“把脱貧攻堅工作當成事業去做!幹什麼事都一樣,只要用心,沒有完不成的任務。”用心工作,是付武昌駐村扶貧以來所一直堅持的。

今年45歲的付武昌,20xx年12月從縣城市管理局被選派至潭頭鎮馬窯村任駐村工作隊長,今年4月,根據工作需要,付武昌又一次走馬上任,到了白土鎮鐵嶺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從馬窯村到鐵嶺村,村子變了,可付武昌用心工作的信念沒有變。不管在哪裏,付武昌都用心去工作,主動作為,紮實開展好扶貧工作。

剛到鐵嶺村的第二天,付武昌就和村組幹部一起,翻山越嶺,克服交通不便,逐家逐户地走訪村子的31户建檔立卡貧困户,每到一户付武昌都和羣眾聊聊天,拉拉家常,既取得了羣眾的信任,也摸清了貧困户的家底,瞭解了致貧原因、勞動力人數等基本家庭狀況。不僅如此,他還在走訪過程中詳細瞭解掌握村子黨員、低保和村情等情況。

“走訪了,就能掌握最真實的情況,這也為紮實開展扶貧工作奠定了好基礎。”付武昌説。

在付武昌看來,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是他駐村以來的第一個“抓手”。為此,付武昌利用村子的脱貧攻堅例會、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時機,加強對黨員幹部的宣傳教育,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規範落實黨的各項制度,還幫助村委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及有關監督機制,完善健全了村務公開制度,使得村級管理基本實現了規範化、制度化、公開化。這樣下來,黨員幹部有了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也有了政治意識和工作執行力。

“政策宣傳得形式多樣,時機恰好。”除了召開羣眾代表座談會、政策宣講會、有獎問答競賽活動,付武昌還會在給貧困户季度收入核算的時候,在村子裏唱大戲、放電影的時候,掌握時機,靈活機動地宣講黨的各項政策尤其是脱貧攻堅政策。

“不僅拉近了幹羣距離,增進了互信,往往還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付武昌説。

黨員幹部擔當了,羣眾信任了,付武昌又開始謀劃村子的發展。

鐵嶺村的羣眾有着種植業的傳統,加之自然條件也適宜,付武昌就積極引導羣眾種植中藥材,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羣眾廣泛種植連翹、豬苓、蒼朮等中藥材,還協調製藥企業簽訂中藥材種植協議,增加羣眾的穩定收入。同時,針對鐵嶺村無集體經濟的狀況,在經過市場考察和研究,在村子裏建立了規模15畝的五味子種植基地,通過栽培種植五味子中藥材,填補了村集體經濟的空白。“目前這藥材長勢良好,過兩年就見效,到時候,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以上。”

除此之外,付武昌還想方設法促進貧困羣眾增收。村子地處礦區,勞動力需求大,付武昌就與駐地企業協調,為10餘户建檔立卡貧困户解決了就近就業的問題,實現了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還介紹、引導、鼓勵50餘名貧困羣眾在鎮內務工,協調了8户貧困户參加鎮政府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現如今,全村31户貧困户全部實現了到户增收,29户貧困户辦理了户貸社用和企貸企用小額貸款,每户每年可實現分紅2000元。

“駐村以來,其實也沒幹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就是用心去幹工作,點點滴滴為羣眾解憂排難,踏踏實實地真抓實幹。”付武昌説。

優秀駐村幹部事蹟二

“以小博大”的駐村工作隊長

“我做的事都是小事,沒啥特別的。”這句話是楊建仁駐村以來每次得到讚譽和羣眾感激之後常説的。

201x年12月,42歲的楊建仁從縣行政服務中心到陶灣鎮新立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

陶灣鎮新立村位於陶灣鎮西北部,距鎮區路程遠,交通不便,村內僅有一條公路與外界聯通。全村共有9個居民組, 149户652口人,全村行政區域面積406平方公里,擁有森林面積5000餘畝,而耕地面積僅有300餘畝。村子位置偏僻,地理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生產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

為了儘快適應工作環境,熟悉村裏的情況,來到新立村之後的楊建仁,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瞭解情況。從駐村任職的第一天起,楊建仁始終堅持住在村裏,與村民們同生活,同勞動。有村幹部要給楊建仁找個好一點的房間,而楊建仁卻拒絕了,堅持住在村委10平方米的屋子裏,屋裏僅有一張一米寬的牀,一張桌子用來工作,一張用來做飯,潮濕悶熱,隔夜的蚊香都點不着,打印紙總是濕乎乎的。冬天被子蓋在身上似冰,夏天又象包着一層濕毛巾。屋子裏有了跳蚤,整晚被咬得睡不了覺,再加上夏天的蚊子,滿腿都是苞。雖然艱苦,楊建仁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要求改善,堅持了下來。

“羣眾吃啥苦咱會不知道,不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怎麼工作,既然下鄉幹扶貧,就要吃得苦。”楊建仁這樣説。

正是這種心繫百姓,以苦為樂的作風,讓楊建仁在這個貧困山村裏住了下來,忙了起來,牢牢地釘在了這裏。

楊建仁通過摸清村情村況瞭解到了新立村羣眾創收的主業是外出務工,而產業很薄弱,發展也滯後。為了改變新立村產業發展的現狀,2018年,楊建仁鼓勵羣眾利用到户增收資金,結合林坡、土地等自然優勢來發展中藥材種植、山萸肉和核桃等經濟林種植以及牛、羊等養殖業。羣眾們種下了藥,摘下了樹,養起了牛羊,不僅到户增收項目在這裏實現了全覆蓋,而且家家有了項目。

雖然扶貧時間不長,可楊建仁卻心中有思路,有謀劃。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新立村就是要以小博大,我們體量小,成本低,市場變,咱們就變,市場端需要什麼,我們地裏就種什麼。”這樣的發展思路讓楊建仁扶貧的信心更加堅定了。他相信羣眾們迎來脱貧致富的日子不會遠。

優秀駐村幹部事蹟三

突出精準扶貧 用心助力脱貧

天空下起了大雨,但擋不住一個人依舊在村裏走家串户走訪調研。

這個人叫趙華忠,是白土鎮白土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2017年11月,趙華忠從縣中醫院來到白土鎮白土村,開始了駐村扶貧工作。

白土村位於白土鎮北部,全村轄6個自然村9個居民組,常住人口322户1007人。耕地面積1200畝,林坡面積5119.7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户53户183人。

到村子後的趙華忠,認真聽取了各方工作意見,理清了工作思路,迅速投入到了脱貧攻堅工作中。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趙華忠,深知精準二字的意義深遠。“科學、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是我們用心工作的態度。”趙華忠説。

為此,趙華忠對白土村6個自然村9個居民組進行了走訪,詳細摸排貧困家庭人員、致貧原因、子女入學就業、各項補貼、勞動力現狀、住房情況和當前期待解決的問題,傾聽貧困家庭提出的實際困難和幫扶要求,建立起精準幫扶台賬。

“經過詳細調研發現白土村因病致貧、缺技術致貧和因學致貧人口比重較大。”在瞭解了白土村村情概況後的趙華忠説。

面對這一現狀,趙華忠開始針對不同貧困家庭因户施策並制定了初步解決方案。一方面,協調縣中醫院利用行業優勢為貧困家庭人口住院進行補助並開闢綠色通道,開展義診活動,做出健康指導。另一方面,與幫扶單位縣商工委溝通,結合村子現狀,購置了柿餅削皮機、柿餅烘乾機等設備用於發展柿餅加工項目,還設立了益農信息服務站和電子商務進農村服務站,為村民提供農副產品銷售及購買的便利平台。並且開展“雨露計劃”短期技能培訓,為外出務工及就業人員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同時,針對缺資金致貧的貧困家庭,還為其樹立了脱貧致富家庭和創業致富標兵等先進脱貧致富典型,鼓勵村子裏有能力的貧困家庭申報互助金貸款、小額貸款及創業貸款等發展產業。

“扶貧先扶智,還要努力做好扶貧政策解讀和扶貧政策宣傳工作。”趙華忠説。

趙華忠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每次走訪入户,或是入户講解,或是田間地頭閒聊,都不忘給貧困羣眾進行政策宣傳和思想疏導,也向羣眾詳細傳達各級精準扶貧政策,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羣眾滿意度。同時,趙華忠也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紮實推進白土村基礎設施和集體經濟建設。

如今的白土村,伴隨着扶貧措施的深入落實,帶動了村域經濟的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交通、飲水、住房、衞生等基礎條件日趨向好,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幹部羣眾的思想觀念明顯得到了改變,大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嚮往,致富路上信心倍增。

“雖然白土村是已脱貧村,但距離小康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我還得立足本職,帶動羣眾脱貧致富。”趙華忠堅定地説。

優秀駐村幹部事蹟四

扶貧路上的一顆“釘”

“咱村來了新的駐村第一書記,還是年輕小夥子!”在201x年3月裏,獅子廟鎮山岔村的羣眾們村民開始你一語我一言的傳開來了......

羣眾們口中所説的年輕小夥兒,就是剛從潭頭鎮斷灘村調任過來的韓朝乾。

去年11月,韓朝乾從縣旅遊產業集聚區被派駐到潭頭鎮斷灘村任駐村工作隊長。今年4月,因工作需要,韓朝乾帶着不捨與使命,又來到了獅子廟鎮山岔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剛到山岔村,韓朝乾就被村子道路兩旁豐富的美景吸引住了。“能不能利用好當地的生態資源,來搞好產業扶貧。”這個想法,就此在韓朝乾的心中慢慢生根發芽。

獅子廟鎮山岔村全村202户8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33户117人,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農户多以外出務工為主。韓朝乾到村後,立刻開始和黨員幹部座談、入户走訪,瞭解村情民況,摸清致貧原因。

“家底清了,思路也就清了,齊心協力,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韓朝乾堅定地説。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韓朝乾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他把“黨建促扶貧,扶貧哺黨建”作為了自己工作的總綱。通過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三新”講習所等各項制度,加強對黨員培訓管理;通過搭建“黨員+”平台,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動作用;通過組織黨員參觀學習,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在他的努力下,山岔村黨員幹部的凝聚力與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不管是貧困户還是非貧困户,不管是貧困村還是非貧困村,都不能等、靠、要,提升內生動力才是發展根本”這是韓朝乾在“三新”講習所上説的一句話。

為了提升內生動力,韓朝乾和村幹部一起認真研究制定了《山岔村三年發展規劃》《貧困人口脱貧規劃》,切實做到“六個精準”;為了利用好自然資源,調動貧困户發展產業的積極性,韓朝乾一方面入户宣傳鼓勵羣眾發展產業,一方面培養了一批脱貧致富帶頭人,以點帶面來帶動農户上項目、促增收。在這樣的努力中,山岔村新發展養殖户5户、種植户14户,户均可年增收2000元;還帶領山岔村成立了普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辦理創業貸款200萬,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户”的帶貧模式,為20户貧困户實現年增收5400元。

“黨的政策好,第一書記指導落實的好,以前不敢想,現在這一算,俺不但能脱貧,還能奔小康。”種植豬苓的貧困户柴銀全興奮地説。

韓朝乾也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才能長遠。為此,針對山岔村電腦人才匱乏、消息相對閉塞等問題,韓朝乾一方面利用遠程教育、網絡課堂、農村淘寶,為農户培訓種養殖技能,拓寬銷售渠道;另一方面,開辦電腦培訓班,為村委班子、後備幹部,講解電腦操作、“電商”、“微商”等知識,不斷提升基層發展“軟”實力......

雖然來到山岔村不久,但韓朝乾得到了羣眾的認可,“熱心腸、人實在、這娃兒中”成為了山岔村民給與他最多的評價。

“能加入到脱貧攻堅的一線隊伍中,是我的榮幸,不管在哪裏,我都得發揚‘釘子’精神,將自己的所學所能,‘釘’在基層,肯幹實幹,只為羣眾口中的那句‘這娃子中’”。韓朝乾自信而堅定地説。

優秀駐村幹部事蹟五

山溝溝的趙書記

在欒川北邊的山溝溝裏,有個村子叫嶂峭村。

每天,嶂峭村的山路上,總有一個人要走上幾個來回,出了這家,進那家,到貧困户家裏串串門,聊聊天,拉拉家常。

這個人是趙治國,201x年10月從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到秋扒鄉嶂峭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嶂峭村是秋扒鄉最邊遠、最貧窮的村,產業基礎薄弱,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多。

這給了趙治國巨大的壓力,但他頂起了壓力。

“困難對於想幹事、能幹事的人來説,既是壓力,又是動力。”趙治國自信地説。

剛到村裏,趙治國就拉着村裏熟悉地形的人,一家一户地跑,一山一溝地爬,和黨員幹部開座談會,到貧困户家中走訪慰問。

聽了最想聽到的,也是最真實的聲音,兩個月下來,嶂峭村的溝溝壑壑、老老少少都裝進了趙治國的腦子裏,怎麼破解難題,如何發揮優勢,靠什麼帶領羣眾脱貧……趙治國的思路越來越明晰。

要在短時間裏改變,靠趙治國一己之力很難完成。必須要有隊伍,有榜樣,有帶頭人。

“我一個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完成,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班子,一支團結的隊伍。”

趙治國第一時間邀請人到村裏給大家上黨課,還帶領大家深入開展政治學習和扶貧政策學習,讓大家曬曬學習筆記、講講心得體會,達到了好的效果。之後,村子裏的黨員幹部們積極起來了,處處帶起了頭,成為了貨真價實的脱貧攻堅“排頭兵”。

隊伍強了,幹勁足了,脱貧攻堅有底氣了。

趙治國面對村子貧困人口多,致貧原因複雜的情況,沒有盲目一刀切,而是通過走訪瞭解,把貧困户分為了七個類別,因人而異地開展脱貧工作。

對於缺技術的貧困户,他積極爭取培訓名額;對於缺啟動資金的貧困户,他爭取到户增收等扶持政策……

但是趙治國最惦記的,還是20多名因病、因殘等原因致貧的羣眾。這些羣眾的家,趙治國跑了數不清的來回,通過政策,為因病致貧羣眾報銷醫療費用,極大緩解了貧困羣眾的生活壓力;還協調給符合條件的貧困户辦理殘疾證……點點滴滴入手,事事都要躬親,趙治國用行動給了這些貧困羣眾最有效的幫助。

發展產業是根本。對那些有勞力、缺技術,缺資金的貧困户,趙治國傾心傾力為其謀產業,全心全意助其發展。

嶂峭村的一座座青山沃土,在趙治國眼裏成了發展產業的“聚寶盆”,經過深入調研,多方諮詢,他確定了嶂峭村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林業、中藥材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方向。

為此,在村裏開辦了雨露計劃短期培訓班兩次,給羣眾培訓種養殖、烹飪、電焊等實用技術。通過到户增收、互助金貸款等方式,解決了羣眾發展產業資金難的問題。

現在的嶂峭村,育苗的、種植中藥材的、養豬的、養牛的……貧困羣眾的產業“百花齊放”。羣眾們病有所醫,居得其安,幼有所學,生活質量好轉了,村容面貌也煥然一新。

在兩年時間內,趙治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羣眾喊起“趙書記”格外親。

“我還得再加把勁,再努努力,爭取讓貧困羣眾早日脱貧致富。”趙治國堅定地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