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先進事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W

事蹟材料可以為後人提供瞭解特定事件或活動背景和發展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敍述事蹟材料時我們要以生動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防疫先進事蹟7篇,供大家參考。

防疫先進事蹟7篇

防疫先進事蹟篇1

孫太康,中共黨員,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村園林01班學生,麻城市三河口鎮獅子峯林場獅子峯村村支部副書記、治保主任。自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從武漢返鄉的麻城人口多達數萬,密切接觸者的數量不可估量。作為千千萬萬農村幹部中的一員,為了守住疫情傳播的"第一道防線",他做到了"舍小家保大家",每天走街串巷,超負荷工作,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接觸"最危險"的人。為抗擊疫情,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自1月25日起,他就一直奔波在全村的每個角落做宣傳、勸導工作。大年七年級,他挨家挨户用喇叭來宣傳,勸導村民不要串門拜年。八年級、九年級,他貼告示,繼續宣傳、勸導,並着手排查武漢返鄉人員和密切接觸者,掌握第一手資料,建立台賬。初四,他得知當地有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返鄉人員,主動上門做勸導工作,併發放消毒液和口罩。每天他都會對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消毒。由於長時間工作,他的褲子被消毒液侵蝕得嚴重褪色。

他説,在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作為一名黨員,應該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也必須身先士卒,攻堅克難;作為一名黃職學子,更應該時刻謹記老師的教誨,厚植"三農"情懷,服務廣大農民,以優異的成績和先進的事蹟為母校爭光添彩!

防疫先進事蹟篇2

37年間,山西靜樂縣雙路鄉衞生防疫員王元林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説,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馬虎不得。

見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呂梁山東麓的雙路鄉迎來一場久違的細雨,靜謐山鄉透着陣陣涼意。

王元林正準備出門,張亮傑的孩子3歲了,該加強接種流腦疫苗了,半月前娃兒發燒不能注射,今兒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塊從冰箱移入隨身背的疫苗箱,邊穿那件出門才穿的中山裝邊説,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裏外的蘭家山,從河灘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歲的王元林已經這樣走了37年。37年中,他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接種疫苗達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沒發生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先後獲得省級計劃免疫先進個人、法定傳染病報告先進個人、免疫規劃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日前,山西省衞生廳授予他衞生防疫楷模榮譽稱號。

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山西省靜樂縣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在王元林童年記憶裏,就有天花、脊髓灰質炎、流腦等疾病流行。他親眼看到這些傳染病奪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國中畢業後,王元林選擇了在縣衞校讀書。1973年畢業返鄉後,他成了全縣第一代鄉村防疫員,那時候,因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裏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沒病,為啥要挨那一針,還吃那些紅紅綠綠的藥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門,一家家地做工作。蘭家山村的趙桃娥是個聾啞人,家裏3個孩子都到了接種疫苗的年齡。王元林幾次上門,任憑怎麼説、怎麼比劃都不行。好不容易請人幫忙用啞語把道理説清了,可趙家又拿不出錢來接種。王元林二話沒説,自己墊錢給3個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總要打聽誰家快生孩子了,誰家剛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兒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門,為孩子建起健康檔案。春去秋來,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聽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説,鄉親們明白了:這疫苗,誰打上,對誰好。

為了不漏掉一個孩子,王元林走遍山鄉,風雨無阻。去年春節剛過,大雪紛飛,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兒到了接種期。王元林背起藥箱,深一腳淺一腳地直奔10多裏外的南黃葦村。兩個多小時後,當滿身是雪的王元林撩開李家土窯洞的門簾時,李天亮驚詫地説:這麼大的雪你還來?王元林卻答:這麼大的事,我怎能不來?

一次出診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蓋重重磕在石頭上。他掙扎着爬起來,一瘸一拐堅持走到大山深處完成接種。他的左腿從此落下毛病,不能彎、蹲不下,天一涼就疼。跑山路最費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壞老伴親手做的七八雙布鞋,布膠鞋一年也得兩三雙。他説: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那天,在張亮傑家,王元林仔細給孩子測過體温後,才給孩子接種了流腦a+c疫苗。張亮傑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針害你跑兩趟,還下着雨!王元林認真地説:發燒是典型的接種禁忌,帶病接種是害了娃。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如今,雙路鄉的許多老鄉都能説出接種疫苗的禁忌常識:感冒、發燒不能打;吃雞蛋過敏不能打;糖丸必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服下,水温千萬不能高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傳的結果。

為保證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養成兩個習慣:不管多遠的路,他從不在外過夜,以保證便攜式疫苗箱維持正常的低温;一進家門,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燈開關,看是否停電。一旦停電,他就立即將冰模板一個個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確保疫苗質量。王元林説:一個細節把握不好,就會出大事。

王元林出門喜歡穿4個兜的中山裝,兜裏總裝着幾個64開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個紙箱裏,這樣的小本本有幾十個。小本本上詳細記錄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莊、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經接種的時間、疫苗名稱,還有每次疫苗的批號、日期、產地和生產日期。每個月,王元林都要根據小本本自行設計一張疫苗接種行程表,哪天去哪幾個村、哪個村有幾個孩子需要接種,都做了標註,一個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圍着疫苗轉。一次,王元林高燒39攝氏度,人躺在牀上,心裏卻想着10裏外的硯灣村,那裏有個孩子等着接種。接種疫苗有規程,不能錯過週期,他給自己打了退燒針,就頭頂烈日出門了。今年春節,狼兒溝村老趙帶着1歲多的孫子回鄉過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風來到18裏外的狼兒溝村。看到王元林凍得發僵,老趙心疼地説,晚打一針不要緊!王元林卻説:接種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們了!

鄉親們待見咱,比啥都強!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雙路鄉政府所在地。這些年,村裏蓋新房、建小樓的人越來越多,有的還開回了小汽車,王元林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兩間老屋漏雨走風,老伴説,要翻修得四五萬元,修不起呵!現在老兩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兒家,家裏除了公家配給的電冰箱和一個文件櫃外,沒什麼值錢的傢什。

在王元林心裏,覺得最虧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兩個女兒。王元林的工資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紀80年代,漲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資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沒給家裏掙回什麼家當,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裏的6畝責任田。因經濟拮据,大女兒只上到國小六年級就輟學,二女兒國中沒讀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於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鄉,家裏的農活全靠老伴一個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謝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開心事。我管的轄區,我管的事,娃娃們沒一個耽誤,都健健康康的。還有許多事,也讓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回村蓋房。動工那天,沒有打招呼,前村後鄰的鄉親們都來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錢;地裏的農活老伴一個人忙不過來,總有鄉親過來幫把手;走在山間,誰開車或騎車碰上了,都會毫不猶豫地停下車,捎他一程

想想這些温馨事,王元林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鄉親們待見咱,比啥都強!

防疫先進事蹟篇3

夏xx,30歲,中共黨員,xx三小體衞藝主任。在疫情防控期間,一直默默付出、不畏辛苦,堅守着自己的職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踐行了黨員初心使命。

一、統計數據,一絲不苟

疫情當下,排查師生流動人員信息,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黨員的她,雖是女兒身卻勇挑重擔,承擔信息員工作。到過上海、北京、南昌、婺源、萬年人員統計表、學校新冠肺炎防控情況統計表、教職工及學生流動情況登記表、學生信息收集統計表、教職工信息統計表……她已記不清收集了多少數據,上報了多少表格。碰到緊急上報數據,哪怕熬夜到凌晨一點多,她也毫無怨言;有的數據信息需要每天上報,有的要求一天按時間點報幾次,上報前還得先核查統計,然後再上報。當某個班級忘了按時上報時,她就主動聯繫班主任,確認之後再統一上報。為了防止錯過上報時間,她把表格及上報的時間點寫在鼠標旁邊的筆記本上,確保做到萬無一失。她的每一天被一些數據表格圍繞着,但對各類上報數據瞭如指掌。雖説通過她上報的是一個個生硬的數字,但在她心裏,那都是關係全校師生的健康與安全,不容許出現一絲失誤。

二、做好宣教,助力防疫

她除了是防疫工作信息員,還是防疫宣傳員。他積極向廣大師生、家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情緒疏導工作。通過學校公眾號、學校微信羣、學生家長羣等媒介,向師生、家長及時推送疫情信息、疫情防控倡議書、防控知識手冊等資料,抓住關鍵節點教育學生養成講文明、講衞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三、立足本職,精益求精

她不僅是學校體衞藝處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六年級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她教育學生嚴而有度,與學生相處真誠以待,用愛與學生溝通。學生們都説她是值得依賴的老師,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和值得尊敬的長者。她用樸實的愛心去愛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愛中有嚴,嚴中有愛,不偏愛優秀生,不放棄學困生。還經常跟學生談心,跟他們講學習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讓每一位同學不僅懂得學習,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關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質。

夏xx老師用她的實際行動,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疫”不容辭地使命與擔當!在她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和高尚情操,展示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精神風貌。

防疫先進事蹟篇4

“姚大爺,辛苦了哈,為了我們村民的平安,你這麼大的歲數還要來守卡點。”

“我在這裏坐陣,看你們那個娃兒敢亂跑,如果你們不聽話到處亂跑,大爺我就幾枴棍。”

2月4日,筆者來到xx苗族鄉大樹寨村高寨組疫情檢查點,此時一名戴着口罩、紅袖標的老黨員正對出入本寨車輛及人員進行登記、勸返。

“不敢、不敢,我們保證聽話,在家窩到起,大爺你注意點身體。”村民回答道。

xx是大樹寨村的老黨員,今年已經93歲高齡的他雖然腿腳行動也有些不便,卻在各級黨組織的發動下,主動請纓,挺身而出,參與戰“疫”。

1面黨旗1張桌子,2張板凳1籠柴火,1個帳篷1塊牌子,成了xx與其他4個黨員堅守本寨卡點防控一線的陣地,簡易的棚子遮不住刺骨的陣陣寒風,xx卻笑着説:

“我們村叫大樹寨村,大樹可以給我們擋風擋雨,作為黨員,我們就要給村民擋風擋雨。”93歲的xx還風趣幽默地調侃道,“現在疫情嚴重,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國家需要,就要帶頭,衝在前面,我們高寨設了卡點,雖然年紀大了,趁我這把老骨頭還動得到,或多或少盡份力量。”

自xx投入到疫情防控戰鬥中來後,他與村工作人員一道,每天堅守在高寨組卡點值守,對進出車輛、人員進行檢查、勸返;發揮他在村裏、鄰居、親友中德高望重、有較強的號召力、凝聚力的作用,動員村民、親友居家不出,排班帶領羣眾設卡值守、開展巡邏……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先鋒作表率,為守護村寨的安寧和村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村民們很感動,更加支持和配合!

在xx苗族鄉,像xx一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參與戰“疫”的老黨員還有很多,比如上街村73歲老黨員李龍發、腰巖村79歲老黨員李從林等,他們不分年齡、職位,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初心使命,守護着村寨的安寧、羣眾的安全和家人的健康。

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xx苗族鄉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廣泛動員廣大農村黨員投身抗擊疫情行動,全鄉930名黨員積極響應號召,成立了225支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宣傳、卡點值守、排查監測等各項工作。隨處可見,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名名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鬥堡壘堅強有力,一面面鮮紅黨旗在防疫一線飄揚。

截至目前,在xx苗族鄉黨委的指導下,各村黨員先鋒隊累計勸説延遲辦理婚宴24户,從快從簡從短辦理喪事6户,參與卡點值守300餘人(次),組織開展巡邏500餘人(次),檢查進入車輛700余車(次),駕乘人員1000餘人,體温測量1000餘人,全鄉黨員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防疫先進事蹟篇5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在內蒙古包頭市迅速蔓延,許多人在家居家隔離,大家為了家人安全,為了自身安全,都在不遺餘力的自我堅持着。東河區環城路國小教師劉莉,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深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做力所能及之事去幫助他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她積極響應主動參加志願者工作,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參與到疫情抗戰鬥爭中,奉獻青春的力量,發出“抗疫到底、戰必有我”的錚錚誓言。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病毒,她沒有向學校和社區提出自己腳崴的困難,她認為抗擊疫情才是最重要的事。家住青山區的她每次在接到任務都把鬧鈴上到凌晨3:50趕往東河區。她被分配到流動入户採樣組,為社區不能下樓的老弱病殘人員上門採樣並主動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整理上門採樣名單。一層又一層的樓梯,一遍又一遍的攀爬,通向一扇扇需要幫助的門。近30多户的居民,走到最後幾户也是最艱難的時刻,顫抖着的腳步還是暴露了腳上的傷情。核酸檢測全程需着防護服,期間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連續工作至少八、九個小時,持續的爬樓這是對身心的極大考驗。一輪核酸檢測後,渾身痠痛無力,有時候腳腫的連脱鞋都困難,即使到了晚上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家,她也不能立馬休息。因為她老公工作的特殊性,為了保證發電任務疫情期間要求全體駐廠一個月不能回家。她一個人在不同的角色之間切換,白天她是温暖的抗疫工作者晚上她是家裏賢惠的妻子。

作為一名教師,她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懷關注着學生的一切動向。每天,她都會耐心細緻地通過電話和微信等方式逐一核實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活動範圍,包括學生的體温與所接觸人員,並毫不遺漏地做好記錄;她還通過許多途徑向學生及家長宣傳防控疫情的相關知識和一些官方信息,力爭在所轄區域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即使志願者工作使她忙的不可開交,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是人民教師。她按照學校規定認真準備教案和網課,給同學們帶來了細緻的講解。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她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當別人還在休假的時候,她卻忙得不可開交:利用志願者工作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告知大家相信科學,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

“有國才有家”,為了心中的大愛,她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選擇守護社區的大家們。雖然在關鍵時刻她沒能親自守護自己家庭,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為對得起黨和人民。這就是一種大愛!我們相信,當無數人的大愛匯聚在一起時,這場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結束!

防疫先進事蹟篇6

時勢造英雄,凡人出壯舉;大疫當前不言退,恪盡職守顯擔當。疫情無情人有情,忙碌身影最暖心--他,張幹,寶應縣白田國小一位普通教師,擔任三3班英語教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在疫情延期開學期間,一直默默付出、不畏辛苦,堅守着自己的職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一.疫情防控:一絲不苟

面對疫情,全校師生員工及家庭成員信息統計,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除了彙總班級疫情防控信息,表格統計工作,張老師主動承擔了全校100多名教職員工、1285名學生及師生員工家庭成員5227人信息統計、每天體温測量情況上報工作。疫情期間他自己也記不清收集了多少數據,上報了多少表格。外省市返寶人員統計表、學校新冠疫情防控情況統計表、教職工及學生家庭成員每日異常情況登記表、學校未返寶教職工信息登記表……有的數據通知上報的時間非常緊急,哪怕熬夜到凌晨兩點多,他也毫無怨言。有的數據信息需要每天上報,上報前還得先核查統計,然後再上報。有時候,某個班級忘了按時上報,他就單獨給班主任微信打電話,確認之後再上報信息。為了防止錯過上報時間,他把上報的時間點和上報的表格名字備註在手機記事本里。即便這樣,有時候忙起其他工作的時候,偶爾還是會錯過上報的時間點。上級上報負責人就會微信@他或打電話催。他説,最初的幾天他晚上睡覺一閉眼,滿腦子裏不是這個信息就是那個表格,他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各班上報學生健康信息;他每天做飯或吃飯的時候,都會拿着手機看看各班數據報完沒有;他每次在廚房做飯、做菜的間隙都會跑出來瞄一眼掛在餐廳牆上的鐘表。他的每一天被一些數據表格圍繞着,他對學校去過某些疫區和從疫區返回的學生數了如指掌。雖説通過他上報的是一個個數據,但是在他心裏,那些數字承載着全體師生生命安全、健康成長的重量。每天看到各班主任上報的一一班平安、一二班平安……六一班平安,他就不由得嘴角上揚、心情舒暢。

疫情防控工作,他勇於擔當。重點人員排查,教職工和學生重點人羣調查及分佈情況,疫情防控師生健康檔案,教師和各班學生行蹤健康檔案,都是他負責整理完成。他對照檔案細則,一條一條整理,有好的做法及時和大家分享,及時調整防疫工作思路,確保師生健康排查無漏洞。為迎接市、縣教育局的疫情防控工作督導檢查,他和其他疫情防控小組成員一起,在校長室的帶領下,對學校隔離室、走廊、辦公室等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大掃除。如今復學後的每一天,他仍堅持每天上報疫情防控情況。為了能夠及時上報,他每天晚上把需要第二天上午9:00前要求上報的縣局上報表格在電腦上編輯以後,發送到手機微信的文件傳輸助手。第二天一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開機,打開文件傳輸助手裏的表格,通過手機qq郵箱發送到指定郵箱。這麼多天裏,看鐘表指針是否接近九點,成了他條件反射一般的習慣。這種緊張,不是恐懼,不是焦慮,而是他心裏那種責無旁貸的擔當。

二.班級工作:春風化雨

班主任是學生與學校聯繫的執行者,他們是離學生最近的教育者、守護者。在疫情防控的“戰鬥”中,這些最小的“主任”每時每刻都處在“備戰”的狀態,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為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以赴,共克時艱。作為班主任,張老師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懷關注着學生的一切動向。每天,他都會耐心細緻地通過微信或電話等方式逐一核實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活動範圍,包括學生的體温與所接觸人員,並毫不遺漏地做好記錄;他還通過許多途徑向學生及家長宣傳防控疫情的相關知識和一些官方信息,力爭在所轄區域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帶動作用;疫情防控前期,部分家長未能及時彙報相關信息,對張老師“催債式”的做法感到不解。一段時間下來,家長們被張老師這種堅持不懈的行為所感動,每天早上班級微信羣裏的信息提示音成了一篇動聽的樂章。

三.線上教學:認真縝密

由於疫情遲遲未開學,在市縣教育主管部門尚未進行線上學習之前,為保證學生居家學習有效、高效,他在釘釘上建立班級學習羣,每天在釘釘直播教學前半小時@班級所有學生,提醒孩子們按時觀看直播課,並對孩子們感到困惑的知識反覆講解;對於學生共性問題線上及時解惑,對於個別“待優生”,線上教學結束後利用微信視頻私信方式耐心指導。3月初市局開設線上學習課以來,他每天在上報各項表格信息之餘,認真地進行在線學習,認真地備好每天的在線學習課教案,精心佈置每天線下課後作業,每天下午5:00之前精心批閲每個學生提交的作業,對於有錯誤的作業他認真地批註出來,併發到班級微信羣裏及時反饋,使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線上學習每個單元結束,張老師專研教材、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實際編排階段檢測練習,使學生加強知識點鞏固理解並能靈活運用。同時他通過家長微信羣向家長推送一些加強親子溝通、家校合作、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方法,促進了家校更好的合作。

疫情期間疫防控情奮戰一線,醫護工作者是最美逆行者;人民子弟兵、警察是祖國鋼鐵長城最美守衞者┄┄不一樣的崗位,同樣的奉獻;不一樣的選擇,同樣的堅守。在教育崗位之中,雖無豪言壯語,無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在疫情中教師用自己的力量閃爍光芒,踐行我們的初心。張老師以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勇於擔當,忠於職守、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譜寫教育工作者最質樸、最美的樂章。

防疫先進事蹟篇7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11名志願者便前往濱江新區長林社區配合當地同志開始了他們的防疫抗疫工作。他們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剛剛入職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強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闖的“巾幗英雄”。

2月3日,第一輪入户調查和宣傳工作開始了。此時正值疫情高發期,家家門庭緊閉,叩門時要麼半天無聲、要麼大聲一句“搞麼子的!”面對羣眾的不理解,52歲的鐘濤不停地往返於門房和樓棟間,一遍遍地敲門、打電話,直到業主理解配合調查為止,一天下來衣衫已經不知道被汗水浸濕了幾次。陳瑞靜,一名年輕的“90後”,聽説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無法參加時,便主動請纓承擔長林安置小區25户近100人的入户調查工作。該小區屬無人看管小區,人員混雜,沒有基礎數據,入户難度大。陳瑞靜沒有半點怨言,耐着性子挨家挨户敲門,逐一宣傳解釋。在她的努力下,長林安置小區是該社區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户調查任務的小區。

隨着疫情的發展,第二輪疫情防控大走訪大排查工作於2月8日啟動。這一輪的走訪排查將居民的健康狀況納入調查範圍,要求更高,內容更細,任務更重。為更好地完成調查任務,退伍老兵燕曉軍同志自掏腰包購買紅外線測温計,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逐門逐户地為居民測量體温,他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住户。年強的小夥熊鑫負責洪森新世界61户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務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鄉人員也最多。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結果精準,他在完成入户任務後,還需要認真核對體温數據,反覆確認摸排結果,經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全縣對住宅小區、家屬區實行更加嚴厲的“211”管制措施,憑臨時通行證出入。元宵節當天,為了不影響電信和發改局家屬區42户住户正常出入,志願者陳鵬、王慧敏互相配合着,把剛剛到手的臨時通行證加班加點地送到每位住户手上,直到6點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歡度元宵。

這些只是自然資源和規劃和規劃局志願者們的工作瞬間,他們全身心地為濱江新區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己心血。他們聚在一起,為了那共同的目標——“疫情早點結束,春暖花開的日子早點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