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地區的名人事蹟材料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68K

  紹興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幾千年來,在這裏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傑。在《紹興名人故事》裏,講述了八十三位紹興名人,擎起了紹興歷史和文化的豐碑。八十八個勤奮學習、精忠報國的故事裏有思想的啟蒙、心靈的啟迪和人生的啟發,實在是讓我終身受益。接下來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紹興名人事蹟範文,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紹興地區的名人事蹟材料範文三篇

紹興地區的名人事蹟優秀範文1

  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學術界確實很難找到關於朱氏和紹興的關係。

  “朱自清到過紹興,但他沒有留下關於紹興的具體文字。”朱文斌説,關於紹興的風物,他有提到花雕和蘭亭,但只一筆帶過。唯有一篇《航船中的文明》,寫了作者從紹興府橋乘坐夜航船到西興渡口的經歷,用反諷的手法對航船中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進行了批判。

  江蘇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姜建在論文《朱自清與魯迅文學傳統》中標註,朱自清總共見過魯迅3次:1926年8月30日在上海消閒別墅出席歡迎魯迅的晚宴,1932年11月24日和27日赴魯家邀請魯迅去清華大學演講。“但魯迅沒有答應。”文學博士李先國説。

  朱自清跟家鄉唯一清晰、深厚、有跡可尋的聯繫,就是他曾經執教的上虞春暉中學。

  1920年,朱自清從北大哲學系本科畢業。來上虞之前,他在杭州省立第一師範任教,是省立一師“後四金剛”之一。來到上虞春暉中學執教後,又成為早期春暉中學的教育革新者,倡導男女同學、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等先進教育思想。寫下了《春暉的一月》、《教育的信仰》、《團體生活》等文學和教育文章。

  “從1924年2月下旬到1925年暑假,朱自清在春暉中學教了一年半書,但他的家屬住了5年時間。”上虞春暉中學名人故居管理員徐東根老師19日告訴記者,1925年暑假過後,朱自清就去了清華大學教書。在徐老師看來,短暫的春暉經歷同樣讓這位大學者、教育家深深眷戀,這除了體現在他留下家屬繼續住在春暉外,還體現在他到清華不久,即寫下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雖然寫的是清華園的荷塘,但也有春暉的影子在其中。春暉中學早期也有一個荷塘,從氣息上他可能把兩者合二為一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朱自清第二個兒子朱閏生就是在春暉出生的。”在春暉中學朱自清故居的“朱自清年表”上,其中一欄寫着:“1925年,‘五卅’後一日,二兒閏生生於白馬湖。”

  朱閏生從山西財政廳退休後,曾經來過春暉中學尋訪父親的足跡。“看到這個年表,他才知道自己原來在這裏出生,非常高興,拍了很多照片回去。”

  徐東根是春暉中學1966屆畢業生,1994年調到母校任教。2005年退休後,他接過鑰匙,成了名人故居的管理員。從這時起,這位數學老師開始留意這些名人的生平事蹟。

  “我也看到過朱自清祖籍是紹興的説法,看來這是真的。”徐老師説,今後他在接待客人蔘觀時要增加一句內容,告訴他們“朱自清就是我們紹興人”。

紹興地區的名人事蹟優秀範文2

  翻開它,八十三位名人,八十八個故事,彰顯成先賢的精神風範。合上它,就能在腦海裏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就是使人愛不釋手的一本書----《紹興名人故事》。

  這是一本有學問的故事書:這一篇篇有智慧的故事,那每一篇的故事裏都藴藏着無窮的力量。在一片故事的珍珠盤裏,我最喜歡那顆閃閃發亮的珍珠:一篇關於竺可楨的故事--學到終生。

  一九七四年春節,已八十四歲高齡且重病在身的竺可楨躺在牀上,發出一陣陣咳嗽聲。但當他聽到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外孫女婿汪容的聲音後,就讓他進來給自己繼續講關於國際理論物理研究的一些前沿課題。汪容講起來,可是竺可楨戴上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他則着腦袋,慢慢地身子跟着歪了,額上由於病痛冒出了一層層汗珠。汪容看到外公這個樣子很難過,勸説竺可楨休息一下,可竺可楨似乎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堅持要汪容把這一次的講課內容記下來,對他説即使自己離開了人世,也一定要做一個明白人。兩個星期後,竺可楨已到了彌留之際,但他還是明白無誤地記錄了當天的氣象,第二天便告別了這個世界。

  竺可楨是我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他三十八年對每天天氣和物候的日記記載無一間斷。那“學到終生”這永垂不朽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衷於事實的理念在世間流傳。

  紹興是一片古老而富含深厚文化的土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越王句踐卧薪嚐膽,愛國詩人陸游臨終示兒,到近代鑑湖女俠為報效祖國而英勇就義,竺可楨的學到終生等等,紹興培育了一批批志士仁人、英雄豪傑。數不清的名人像一顆顆夜明珠,撒遍和照亮了中國的大地。讀了《紹興名人故事》,使我感觸很深。細細品味紹興名人故事,如同品味紹興老灑,這一陣陣灑香飄入鼻孔,沁人心脾……竺可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由此我想到了在生活中,有些人稍有一些感冒,就躺在牀上不思學習和工作。更有甚者,有一部分人,不想好好工作,怕吃苦受累,幹活挑三揀四,通過各種不法手段總想不勞而獲,沒有理想和信念,沒有目標,碰到一點困難就退卻不思進取。想想我們紹興的名人,想想竺可楨,拖着重病的身體還堅決要求外孫女婿給自己講課,還堅持每天記日記,我真感到慚愧。

  如果我們都能學習竺可楨的精神,發揚紹興名人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們學生,從小做起,將來學有所用,成為一名優秀的紹興人,為紹興的美好明天打好堅實的基礎。

  讓我們細細品味這本優秀的書吧!學習一次次的智慧,學會永遠的堅強!

紹興地區的名人事蹟優秀範文3

  翻開《紹興名人故事》之序頁,一段優美的文字進入了我的視線——紹興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鑑水,註定了這是一方物華天寶、鍾靈毓秀的好地方。幾千年來,在這裏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傑。有飽受磨難的聖人虞舜,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這些故事有些是我以前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讀到的。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我們紹興曾出現過那麼多的名人,而從他們的故事中也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讀書,寧願死》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馬寅初為讀書而抗爭的故事。馬寅初的父親是位酒坊老闆,他看到兒子天資聰穎,就希望他早日繼承家業,多讀書反而無用。但馬寅初卻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負,不願只做一隻井底蛙。每次父子倆談論這件事意見不合後,脾氣暴烈的父親總會鞭打馬寅初。而馬寅初終因受不了不能讀書的事實而跳河自殺,幸得父親好友相救又支付他的所有讀書費用,他才如願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學,之後,去美國留學,最終成為著名的經濟學家。

  讀完了這則故事,半晌,我都無法言語。馬寅初讀書意願之強烈深深地震憾了我,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讓我對學習的目的與意義有了新的理解,也引發我重新去審視自己的學習觀。馬寅初不能讀書寧可去死。而我呢?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工作來的錢全用在了我身上,興趣班、零食、玩具、名牌衣服……可我還不領情,覺得這是我應該得到和享受的。就像對於讀興趣班,我認為父母是在扼殺我的精力和童年,卻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學習上也是三心二意,對於老師和父母反覆指出的缺點——不抓緊時間、動作慢,也是“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或者聽的時候覺得慚愧,有道理,卻從未真正想過如何從根本上改正這個缺點,讓自己更進一步!

  對比馬寅初,我羞愧難當,恨不得有道地縫能讓自己鑽進去,對自己的一些情緒與做法產生了深深自責。有許多次,興趣班我都不想上,特別是冬天,覺得起牀既冷又麻煩,還不如躲在被窩裏既暖和又舒服。究其原因,是我根本沒有一顆渴望獲得知識的心。富足的生活讓我安逸,更讓我懈怠。我吃穿不愁,更得壟望蜀,追求名牌,一切都因虛榮心在作怪!同時,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也讓我產生一種為老師學為父母學的心態,而不是自覺主動地投入,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與動力!

  讀了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不光給了我學習的動力,更催我奮進,給我激勵。也讓我感到自己是多麼幸福,能出生在這個尊重知識的年代,一切以知識為上,以知識為重。我更慶幸能出生在紹興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身邊曾出現過如此多的`名人賢達,他們的行動感染着我,他們的精神滋養着我。我能感覺到他們期待的目光正熱切地注視着這塊土地,注視着他們的子子孫孫,怎樣把家鄉建設的更美好!

  請相信我們,紹興這個古老的城市在我們的手中,必將煥發出更強烈更迷人的光彩。而我們這一代,會在紹興名人精神的激勵下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