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教師教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4W

  物理化學教師教學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以下是本站分享物理化學教師教學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物理化學教師教學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説出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能夠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研究過程,逐漸養成科學的探究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

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元素的知識,思考氯化鈉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鈉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問題】鈉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播放視頻】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觀察並回答】金屬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提出問題】思考產生的白煙是什麼,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一過程?

【學生回答】產生的白煙是氯化鈉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問題】如何從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解釋】氯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7個,鈉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1個,要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鈉原子會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會得到1個電子。由此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Na+,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Cl-,Na+和Cl-共同構成氯化鈉晶體。(教師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板書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

【教師講述】利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原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

2.離子鍵

【提出問題】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鈉晶體的構成粒子是什麼?

【學生回答】氯離子和鈉離子。

【提出問題】既然氯化鈉晶體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説明陰、陽離子的電荷並沒有中和,這説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哪些作用力?

【學生回答】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不會中和,説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説明陰陽離子之間除了吸引力之外還存在排斥力。

【教師引導】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稱為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

【教師提問】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觀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屬於離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學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師補充】NH4Cl、(NH4)2SO4也屬於離子化學物。

【教師總結】離子化合物存在於:(1)活潑金屬(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屬元素)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間形成的化合物。(2)金屬元素與酸根離子之間形成的化合物(酸根離子如硫酸根離子SO42-、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等等)。(3)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之間,或銨根離子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潑金屬氫化物。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如何用電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過程。

解析:用電子式表示如下,教師要強調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分開來寫。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佈置作業: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過離子鍵形成物質之外,還可以通過什麼形成物質?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三者之間的關係;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和公式,能夠利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3.本節課注重與生活的聯繫;關注生產、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從而增強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意義及三者之間的關係;機械效率的概念。

2.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提出問題:生活中聽過關於效率的詞語,學生能夠回答出:工作效率,學習效率等。根據學生回答引出課題《機械效率》。

環節二:新課講授

【生成概念】

1.組織學生完成書中“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這一實驗。

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定滑輪和動滑輪拉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實驗:

(1)讓一位同學到講台上,一位同學用彈簧測力計將鈎碼緩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並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讓另一位同學到講台上,用彈簧測力計並藉助一個動滑輪將同樣的鈎碼緩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這個演示實驗之前,提問兩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後開始實驗,再次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問,兩次實驗中拉力做的功為什麼不同?提問後總結:儘管使用動滑輪會省力,但由於滑輪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通過動滑輪拉動鈎碼,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環節三:鞏固提高

【深化理解】

學完本節課的新內容之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機械效率是否能夠達到100%。

通過總結學生回答得到機械效率不能達到100%。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點。

作業: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見機械的工作效率。

四、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