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精選四篇語文觀課報告範文模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1W
對教學中的學法指導進行觀察,可以瞭解教師對文本的理解,可以瞭解教師是否根據文本內容確立了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瞭解學生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養。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精選四篇語文觀課報告範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2021精選四篇語文觀課報告範文模板
語文觀課報告、《尊嚴》觀課報告
 
 
作為xx村鎮中心國小語文教研組的一員,我很榮幸就李老師執教的《尊嚴》這一節課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做觀課報告。我觀課的角度在與“教”,在於李老師在她一節課的教學中是否落實了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生本高效。
 
要實現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打破現有的教學常規模式,首先就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李老師的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課前李老師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李老師對預習卡進行了如下設計: 1、這篇課文我讀了幾遍,達到了什麼要求;2我學會的生字;3、我積累和理解的詞語;4、課文主要內容; 5、在預習過程中我搜集到這些資料;6、我困惑的問題。上課之前,學生都根據自主預習卡的引導,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從識字寫字,到朗讀概括,質疑問難。每個學生來上這堂課都是有準備的。先學後教為高效課堂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二步:檢查預習、鞏固預習。這一步李老師重點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李老師基於學生預習卡上生字出錯的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瘦”和“善”。在對課文內容的檢查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建議:根據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生再進行二次概括,對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做到有效訓練。)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三步:構建話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這一步李老師緊扣學生預習中困惑的問題,迅速梳理歸納,找準文章的切入點,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話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當中感受到年輕人的尊嚴?”。話題是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生成的,更能激發學生閲讀探究的慾望。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自己默讀,邊讀邊思考、標畫、寫感受;又讓學生在小組之內合作探究;然後再指名全班交流。在這裏李老師既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又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四步:點撥提升,學習表達方法,昇華情感。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李老師用時最長的一個環節,也可以看出是李老師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李老師抓住了文本的精要之處——也就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即不僅要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可以表達內心,在閲讀和習作中還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動作、神態把人物形象寫具體。李老師在學生的交流中利用換掉關鍵詞句比較體會,角色體驗,朗讀感悟等教學策略,讓學生體會“目光頓時灰暗了”這一典型的神態和“喉結上下動了動”這一典型的動作,對錶現年輕人自尊、自愛、自強的高尚品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這樣寫,年輕人擁有尊嚴的人物形象才更鮮明更具體。李老師課堂上的着力點真的是少而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展現了課堂的高效性。李老師實現了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華麗轉身,把語文課上的更有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五步:拓展學法,讀寫結合。如果説閲讀是讀者與文本和作者對話的過程,那麼,寫作則是提高並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的過程。只有將閲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中的讀寫目標。我們看到李老師並沒有停留在教給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而是接着進行片段練習,讓學生給文章“補白”——演一演、想一想、並寫一寫傑克遜大叔又會有哪些典型的神態和動作。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順向遷移。李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與,給文章“補白”之後反問學生:為什麼作者只寫了年輕人的典型神態和典型動作,卻沒有寫傑克遜大叔的呢?為什麼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沒有對兩個人平均用力呢?(學生説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年輕人哈默,而不是傑克遜)李老師順勢總結:在同一篇文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建議同學們在今後的閲讀和習作中關注文章的主要人物。這一步拓展和提升堪稱精妙!語文即是訓練語言的學科,學生通過學語文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也才更具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六步:推薦閲讀,遷移延伸。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閲讀教學,所學的內容應該更寬泛,教學的開度應更大,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真正實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因此,遷移閲讀能力,拓展閲讀內容,拓寬閲讀視野是生本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李老師向學生推薦了《》。
 
從課前交流“超級模仿秀”;到課堂上構建話題、朗讀感悟、抓點提升;到最後的拓展閲讀。李老師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思路清晰,環環緊扣又層層遞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相輝映,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得以充分落實,實現了生本高效。衷心祝願,在這些年輕老師的帶動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
 
 
 
語文觀課報告、《花瓣飄香》觀課報告
 
認真學習了優秀老師的課例後,我感觸根深,我充分感受到教與學的多樣化,以及教與學的樂趣,受益匪淺。嚴謹的教學設計,廣博的知識、嚴謹的課堂語言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收穫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願意主動參與學習。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國小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 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能引起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衝突,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斷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學生有了興趣,探求知識就會 成為“心理需要”,就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重視探究活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探究既是語文學習的目標,又是語文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語文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語文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在像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增長語文探究能力,獲取語文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語文態度,瞭解語文發展的歷史。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教會學生通過自行設計實驗等探究方法來獲取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給予學生充足的材料和時空,啟發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大膽嘗試。設計出合理、新穎、獨特的研究方案,讓學生在參與探究知識的全過程中,獲取知識,磨練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真正掌握獲取語文知識的本領。
 
三、重視課堂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
 
語文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形成語文的探究方法,語文的闡述自己的語文觀點。因此,語文課上,我們首先要審視自己的語言是否科學,是否準確精練,不應該 唸叨不斷。語文課上,教師的語言指向性應更明確,評價性應更中肯更直白,要講的更少更精。增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只有老師少講,才有學生真正的學,只有學生的學,也才有教師的教,不教才是真正的教,我們要永遠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語文觀課報告三、《燕子專列》觀課報告
 
《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進述的是人和燕子的一個感人故事。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籲人們要保護動物。本文選材視角和敍事順序較為獨特。首先,“燕子專列”這個題目即給人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怎麼還有燕子乘坐的“專列”呢?作者這樣獨特的視角激起讀者疑惑,引發閲讀的興趣。本篇課文沒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進行敍述,而是先將事件的結果呈現出來,然後採用倒敍的方式來講述事件的整個經過。此外,本文還採用對比的方式來增強表達效果。
 
三年級的每一篇課文,文段多,可謂“厚”。教學的作用要讓學生通過理解朗讀感悟,讀出文章的“厚實”;接着能夠把握準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情,這樣就把文章讀“精”,即讀“薄”了。讀“薄”之後,再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迴歸到人與動物之中去,迴歸到“愛心無界”的境界裏。就是文章由“厚實”到“精義”再到“豐厚”的過程。張佳麗老師教學的《燕子專列》,通篇貫穿了此讀書要義,具體體現在:
 
1、學生讀後交流感受,讓學生不停留在文字表面。只是感覺學生體會得不夠深刻,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朗讀,順勢而導,讓學生朗讀感悟,這樣教學方式就會更靈活,而且不會顯得重複。
 
2、重視字詞訓練,如挑出“長途跋涉、氣温驟降、瀕臨死亡”等詞進行理解。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有了自己的體會,這樣就更好地朗讀課文,深刻地理解課文。
 
3、教師設計的問題巧妙,如:政府為什麼不是“下令”而是“呼籲 ”,在引導分析完課文後,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其實這不僅僅是燕子專列,還會是什麼專列?”,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愛心專列、友情專列……這個精巧的問題,既迴歸了課題,又深化了主題。
 
4、感悟時,不忘記教技巧給學生。“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技巧才是學生受用的東西,老師有意識地貫穿朗讀技巧,讓學生“有法可依”。
 
5、注重讓學生體會、感受,讀出自己的感悟。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抓住“長途跋涉、飢寒交迫、氣温驟降”等詞語,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興趣盎然,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6、教學流程設計清晰,語言貼近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議:
 
1、教學中,學生情感應該是由老師引領出來的。老師首先應傾情投入,完全融入課堂氣氛,才能打動學生,才能有真情流露,產生情感共鳴。
 
2、説話訓練受老師給的範圍限制,學生不能展開。
 
3、如果能再放手一些,多給學生讀的機會,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4、朗讀時,最好不要統一步調,如“氣温驟降”,只要讀出自己的感受就好。
 
 
語文觀課報告、《桃花心木》觀課報告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樹喻人的哲理性文章,南宮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對我們來説同樣是一種引領,課如人,展示了她的教學藝術。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在原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在質疑、朗讀、感悟中,逐步走向運用。這就是工具與人文的統一,是學語文與用語文的統一。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這樣。
 
1、以質疑存疑為導入,開啟思維。原老師在上課伊始就向學生提出“第一次讀課題時產生過什麼疑問?對課文內容有過什麼猜測?” 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培養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交流慾望,也給他們更多的探究空間。
 
2、以合作探究為手段,感悟文本。新課標倡導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悟種樹人看似隨意實則有心的奇特的種樹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原老師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時間,利用表格“種樹人的奇怪做法,作者的疑惑,種樹人這樣做的原因”引導學生去讀文,去生疑,去發現。同時模擬對話情境“假如你是種樹人的創設”,加深感悟。
 
3、以領悟寫法為延伸,實踐運用。“不確定”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原老師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既幫助學生聯繫上下文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也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的理解內容、感悟生活。重點放在了“借物喻人”寫法的學習運用上。“小練筆”以填空的形式當堂進行練習,給了學生自由選擇和發揮的空間。這既是對前面寫法的遷移實踐,又為課後提高難度的練筆做了鋪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