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集合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9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草原》教案集合3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草原》教案設計(三)。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那麼……那……”“既……又……”造句。

  3.背誦課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寫事物與環境聯繫變化的關係。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與環境的相互聯繫。

  【教具準備】錄音機一架、幻燈機一台、自錄配樂朗讀磁帶一盒、幻燈片若干。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生自學課文,總體感知課文內容,掃除字詞障礙。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你在圖畫裏見到的草原是怎樣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麼風俗習慣?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者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了,讓我們一起隨着錄音去參觀訪問。

  二、聽錄音,瞭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課文

  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不懂的字、詞查字典解決。

  四、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分節朗讀課文,並説説每一節寫發生了什麼事,同時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第一節: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綠毯 勾勒 駿馬 奇麗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流

  第二節: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

  疾馳 迂迴 灑脱 襟飄帶舞

  第三節: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

  第四節: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澀 鄂温克

  第五節:斜陽下的話別。

  天涯 斜陽

  五、質疑

  還有什麼不懂的字詞?

  六、作業

  1.練習作業第1題。

  2.熟讀第一自然段,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草原》教案設計(三)》。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講讀第一、二自然段,初步瞭解事物與環境的聯繫。

  一、講讀第一節

  1.默讀、分層次。

  2.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樣的?(板書:“那麼清鮮,那麼明朗”)

  3.“那麼……那麼……”表示什麼意思?誰能夠用上它説一句話?

  4.如果你置身於這樣一種清鮮、遼闊的環境之中,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樣的?(板書:“總想高歌一曲”)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錄音,想象一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聽後教師根據學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寫,板書)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綠

  小丘 線條柔美翠流

  羊羣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燈圖景。重點理解“茫茫、翠流、渲染、勾勒”同時進行朗讀訓練。

  7.如果你置身於這番美景之中,又會產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的感受呢?(板書:驚歎、舒服)

  8.作者為什麼會“驚歎”?“既……又……”表示什麼意思?誰能用“既……又……”説一句話?

  9.最後一句話寫出誰的感受?為什麼這樣寫?(駿馬、大牛襯托景色的美麗)

  10.小結:這節寫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從天空寫到地面,置身於美麗的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作者產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國的草原是這麼美麗,讓我們看這圖景,聽着草原音樂,把課文內容回味一遍,爭取背下來。

  (學生看圖聽音樂,教師隨着音樂指點圖景,即興誦讀)

  11.指名試背。

  二、講讀第二節

  1.作者欣賞了草原美景,隨汽車繼續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時,作者分別聽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產生了怎樣不同的感受?

  默讀課文第二節並在練習題上填寫表一,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填寫。

  2.“馬疾馳,襟飄帶舞”是何意思?

  3.為什麼説“象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4.小結: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見什麼東西,聽不見一點聲音,處在這種環境,使人產生一種遼闊、靜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時,看到了牛羊成羣,主人迎客,聽到了各種聲響,自然引起了一種興旺、熱鬧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靜到動,是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在變化的結果,這説明,環境變了,事物也在變化。

  三、作業:

  1.背誦第一節。

  2.練習作業第2題、第3題。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講讀三、四、五自然段,領會中心,點明寫作特色。

  一、複習檢查

  1.聽寫課後詞語。

  2.指名背誦第一小節。

  二、講讀第三、四、五小節

  1.出示課後題(3)

  主客是怎樣見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招待我們的?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2.圍繞以上問題,默讀三至五小節,找出有關動詞,填寫在表(2)中,(指名將找到的動詞填在黑板上。)

  3.主客見面,作者寫出了熱情洋溢的氣氛,主客之間是怎樣握手的?(引讀)怎樣笑的?(引讀)怎樣説的?(引讀)。你體會到此時大家的心情怎樣?(高興、歡樂、熱情)有感情地朗讀。

  4.主客之間就是這麼握着、笑着、説着,不知不覺進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裏,主人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蒙漢人民的深厚情意?

  5.飯後,在草原上又舉行了聯歡告別儀式,讓我們一起分享這蒙漢情深的歡樂吧。

  (出示幻燈圖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

  6.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7.作者的詩句充分表達了這種心情。説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詩意。

  8.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節。

  9.這三節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三、總結全文

  1.從全文看,前面兩節主要是寫什麼的?

  後面三節主要是寫什麼的?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

《草原》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閲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閲讀。以“讀説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説滾動推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後討論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閲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髮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

  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

  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人情人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後討論發言,發言運用“讀説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3)最後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點進行讀説。作者在這裏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裏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裏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畫——讀説——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説——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後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p-]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説你的,我説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麼……”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後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説”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後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為是作者一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為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裏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為天色既已向晚,怎麼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採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裏運用了一種“讀説式”,讓學生把讀和説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説”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鍊。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草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⑵ 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 讀懂課文,理清文章結構,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情感與體驗:

  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性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興趣。

  3、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的意思,積累課文優美的語言。

  3、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下筆讚美草原的美麗。

  【教學準備】

  草原的風光圖片和重點句的投影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2、學習第一段,領略草原美景,品味、積累優美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們知道這首詩描寫了哪裏的景色嗎?

  板書:

  草原

  二、看圖説感受

  1、你們看,這就是美麗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風光圖片──老師簡單解説。

  2、草原給你怎樣的感覺?

  大、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們想知道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嗎?

  2、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要求:

  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注意把生字讀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那個同學有信心讀準生字詞?

  (出示生字詞)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板書:

  景美 人美

  五、學習第一段,領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內蒙古大草原,看到美麗的景色,還與內蒙古人民歡聚一堂,由衷寫下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課文哪一部分寫了草原的美景呢?誰想讀讀這一段?要求:

  邊聽讀邊畫出描寫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讀:

  “那裏的天比邊處的天……輕輕留入雲際。”

  4、在這段話裏,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來寫?按什麼順序寫?

  板書:

  空氣(清鮮)

  天

  天空(明朗)

  小丘 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羣(白色的大花)

  5、小結:

  不愧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還用優美的文筆寫出了草原的美。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特別美?美在哪?

  6、小組交流、彙報(相機出示句子投影──品讀句子):

  “在天底下……並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綠的。”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靜態”描寫。

  “羊羣一會兒……白色的大花。”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動態描寫。

  “那些小丘的線條……輕輕流入雲際。”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與“勾勒”的區別。

  7、小結:

  作者筆下光輝,一會兒把草原寫成一幅畫,一會兒把草原的“動”寫出來,動靜結合,真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 ,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8、師生合作讀:

  師領讀:“在天底下”……並不茫茫。”

  生跟讀:“四面都有……流入雲際。”

  9、過渡:

  草原這麼美,難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詩”呢!知道為什麼嗎?

  (抒發自己的情感:愉快、讚美……)

  10、導讀:

  誰願意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感情發揮出來呢?

  出示句子投影:

  “那裏的天……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低吟一首綺麗的小詩。”

  11、過渡:

  草原這麼美,真讓人陶醉其中,看!“在這種境界裏……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這句話真的寫駿馬和大牛在回味嗎?

  (理解這個擬人句)

  12、小結:

  這種境界正是人們所説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這麼美,多令人往啊!讓我們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樂朗讀第一段,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六、欣賞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草原這麼美,何止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要讚美草原,連著名歌聲蔣大為也要用自己優美的歌聲去抒發自己對草原的讚美之情呢!想聽嗎?

  播放樂曲。

  七、拓展

  1、聽到這麼美的歌聲,老師也寫了一首讚美草原的詩呢!

  出示投影──自創詩:

  草 原

  草原,我夢中的草原。

  藍藍的天空朵朵白雲,

  清風輕拂綠色的夢謠;

  陽光喚醒絢麗的花朵;

  雁兒歸,蝶兒舞

  千里碧波如畫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裏孕育勤勞善良的人們,

  小夥子策馬揚鞭顯英姿;

  姑娘們放聲高歌滿天涯;

  牛兒壯,羊兒肥

  牧民描繪幸福景。

  2、你們也想讚美草原嗎?用你們精彩的文筆讚美草原吧呢?

  八、作業

  抄生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書設計

  草 原

  地

  景美 小丘、平地 (一碧千里)

  羊羣 (白色的大花)

  空氣 (清鮮)

  天

  天空 (明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