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6W

會寫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寫作技能,老師們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來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7篇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1

1、《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按照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幅公園的情景圖,然後和學生一起欣賞公園裏的美景。學生髮現公園裏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擺圖案,看到他們創作的美麗的作品,聯想到自己會擺的圖案,激發學生也想擺一擺的願望,進而讓學生用小棒創作作品。讓學生通過開展擺小棒遊戲,提出問題並計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通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如果繼續擺下去,擺 100個圖案,所列的加法算式會怎麼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這種加法算式記錄起來很麻煩,於是產生想要簡化的願望。在對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一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然後我再根據學生研究探索的情況引導他們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灌輸乘法的知識。學生在主動接受的情況下感知乘法的原始產生。這樣設計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數學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思考、個性和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時,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小組活動中,有的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短了,有的學生竟然擺出不同的圖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數,由此學生質疑:這組圖形能用乘法計算嗎?我適時引導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而加數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如果讓我再上這一課,我會在小組活動時明確每個小組的活動任務,要求學生擺出相同的圖形,這樣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數,讓學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課前預想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問題後學生可能的答案,這樣可以更好的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另外就是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在課後練習中充分開展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注意練習的層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2

教學材料的重建,實現高效初步認識乘法的教學思考乘法的初步知識是本書第二版的內容。這一部分是乘法的起點,是進一步研究乘法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個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增長點是相同的數字。因此,本教材的這一部分是讓學生理解在特定情況下乘法的意義,認識到相同的數可乘以乘法和乘法是相同數目的簡單方法,掌握乘法公式寫和閲讀,知道乘法公式每個部分的名稱。當我準備課程時,我注意到新教科書的安排隨着以前的教??材發生了變化。

本節教材通過四個專題圖實現教學目標:遊樂園的上下文地圖包含了豐富的相同數量的因素,為引進準備;實例1與學生玩圖形展示了公式的加法,乘法的意義,乘法的意義,乘法的意義,乘法意義的意義;示例3給學生的初始感知乘法是相同數量的加法簡單算法。這種安排不符合我的學生的條件,知識的融合不連貫,不順利,所以我在教材中調整,刪除和添加具體做法是:直接與遊樂園的情況和添加主題,在一個課程中完成本節中的所有知識點。首先,我顯示情景地圖的遊樂園,讓學生幫我安排秋季分組設計,在計算每個娛樂遊戲號碼,初始感覺一樣加上這個概念。然後讓學生比較幾個加法的相同點,得到相同的加號和幾個概念,準備引入乘法;然後讓nnand讓學生自己寫這樣的加法,公式可以寫多長時間寫。我選擇了兩個學生寫,一個公式是203加,一個是42 7加,我寫的字更大,學生髮現這些計算寫起來不方便,如果更多多少黑板不夠寫?根據學生有的知識和經驗,用組合數,橢圓,語言敍述等手段,但沒有經歷簡單的數學美,那麼導致乘法公式,和孩子用扭曲扭曲的語言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參數允許學生知道乘法是從法律的加法,感覺乘法是相同數目的簡單算法,然後知道乘法,乘法讀寫的方法和每個部分的名稱。這樣的部分(3類)知識點在一個最後,讓學生重新加入公式重寫成乘法公式,每個重寫一個,應該審查一樣加,幾個,乘法公式讀,意思,各部分的名稱知識點。

對於本次學生會議,我被鼓勵提前學習和早期滲透,一些家長也非常支持。所以許多數學知識不一步一步,這也為我的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來調整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重組和激活教學內容,設計靈活性的教學結構,希望真正反映學生是學習的主題。當然,對於一些處於落後狀態的學生,我的教學方法不合適,需要跟進補償。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3

1、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學生擺小棒並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後,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後面講兩個因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後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迴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後,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從這節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於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2、教學難點把握不好。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國小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4

通過低段組教師的交流與討論後,由我來執教這一節課,我覺得也是給我一次煅練的機會。經過兩次的教學後,感受頗多,現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個內容的教學與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區別:老教材特別強調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數當做被乘數,把份數當做乘數,位置不能顛倒。而新教材則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感悟乘法的意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抽象。在設計方案時,我思考如何實現新課程標準所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呢?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來進行導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説與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怎樣讀簡便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自主練習,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通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四,學生小結,暢談收穫,前後呼應。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但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得不夠多,不夠透。特別是在説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學生對於幾個幾的理解還沒有到位。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與練習的處理上不夠到位,特別是第一節試教時,練習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學時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處理得還是有點倉促。在時間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調整,分配得不是很貼切。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5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並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首先我藉助教材第一個情境,引導學生數一數、圈一圈,體會每架小飛機乘坐人數相同,再讓學生想一想怎樣用加法算式計算“一共有多少人?”通過“你説我寫”的活動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學生概括這種加法的特徵是幾個幾相加。以此瞭解乘法產生的背景,為理解乘法意義打下基礎。

1.利用情境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並且會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相應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隱藏着許多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2.課本上三個景圖體現不同的目標要求,層層遞進。情景一讓學生感知相同加數連加的特點,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情境二重在強化相同數連加與“幾個幾”之間的聯繫,突出乘法的意義,情景三讓學生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坐過山車情景活動之中,創設情境,製造矛盾,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麼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學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化,層層遞進。把判斷融入到過獨木橋的活動中,增加學習興趣,體現重難點,並且有一定的梯度,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形式多樣的練習,從具體到抽象,通過多種表徵方式間的互相轉化,溝通乘法的直觀圖形表示、語言文字表示與數學符號表示,使學生深化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1.雖然在備課時,有設計讓學生來讀一讀各個算式,説一説各個算式以及其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這個過程還是有所忽略,還需加強,儘量讓孩子都來讀一讀,説一説箇中意義。

2.對於乘法算式的出現,我是先讓學生寫乘法算式,然後再來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雖然在板書時,我已有意識地把兩種情況分開,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後馬上進行分類,從而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晰。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6

在上了彙報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後,我的心情很沉重。這節課我感覺很難教,教學設計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從試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這節課我的思路是由嘉年華的情境圖引入,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到一些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後提出一個10個4相加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書寫麻煩,而引出乘法,説明乘法是相同加數連加的一種簡便算法。接着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乘法,我講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在我講完後讓學生自己改寫。接着進行練習鞏固,我出示了教科書46頁做一做的圖,讓學生彙報他們的發現並寫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再一起訂正。又出示了49頁第七題,讓學生自己做。

課後自己總結了一下,我覺得我的重點,難點沒有把握好,在講把加法改寫成乘法時,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説出幾和幾的意義,導致有些學生在做題時根本不知道怎麼做,雖然在發現這個問題時我講了一下,但是沒有反覆強調。在做46頁做一做時,也沒有去發掘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其實在開始我的教學設計中,有一個這樣的內容,我設計了兩個能寫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讓學生寫出,並讓他們去觀察、發現兩個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樣的,在加以講授一個乘法算式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但是意義不同。但是我後來想了一下,覺得可以把這些東西放在下節課在講。但是我沒有考慮到習題過於難了點,沒有講清楚乘法的意義就讓學生做49頁第七題,確實難為了孩子們。

在下午的數學教研會上,各位大師也對我的課進行了點評,我覺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師:對教材一定要透徹,通讀、解讀和熟讀,根據習題來設計教學,重難點一定要突出,板書也很重要,教材上板書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書,而且要注意書寫格式,重點內容要強調出來,學會預測學生,要關注所有學生,學會組織學生,評價學生。宋老師:教低年級的孩子應多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多多鼓勵孩子,可以適當的在課堂上讓學生實踐操作,親身去體驗相同數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講解盪鞦韆那個題目時,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乘法的不同意義,兩個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義不同。劉老師:練習設計,內容可以更豐富:設計讀的題,判斷題等,更活潑:寫出一道乘法算式,讓學生畫一畫,你會怎樣來表示它,更層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難。譚老師:練習時一定要對教材把握到位,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多用圖形來吸引他們……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點評,真的很深入,很透徹。正如樓老師説的:“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其實,是有各位老師的點評才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讓我成長,讓我進步。我很幸運和這麼多親切、智慧的夥伴一起作戰,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師的指導、關心與幫助我都深刻地記在了心裏,謝謝你們。我自己也會更堅強的。

二年級數學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篇7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乘法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理解乘法的意義,會讀、寫乘法算式;

2、會把加法改寫成乘法算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些方面處理得還可以。主要表現為:

1、利用主題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第一幅拼圖的遊戲,讓學生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並且會把加法改寫成相應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題圖――熱鬧的遊樂園,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對乘法的認識,並且感受到玩中也隱藏着許多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整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其實並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乘法之前,部分學生其實已經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學時,通過學生對算式的比較、探究,讓學生在説一説,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認識乘法,理解乘法的意義,並且能夠根據圖畫,根據加法算式清晰地表達出乘法所包含的意義。同時,板書清晰,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一目瞭然。

3、練習的設計體現重難點,並且有一定的梯度,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第1個練習是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圖提數學問題,並且用加法和乘法兩種方法列式計算,是對本節課基本內容的一個鞏固和檢驗;第2個練習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個是比較簡單的,第4個是一個延伸,讓學生在練習中初步體會到乘法的簡潔性,同時明白只有清楚了幾個幾相加,才能寫乘法算式,第5個是用字母來表示具體的數,不但適應本節課的教學,同時還滲透了一個符號化的思想;最後一個練習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該題對於剛接觸乘法的孩子來説,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出示題目時,我也給了學生一個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麼意思?”,通過理解意思,再經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那麼突破該題也不成問題了。本題在第二課時還將涉及到,所以即使學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個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會。

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1、雖然在備課時,有設計讓學生來讀一讀各個算式,説一説各個算式以及其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這個過程還是有所忽略,還需加強,儘量讓孩子都來讀一讀,説一説箇中意義。

2、主題圖的出示可再清晰。本節課用到了2幅主題圖,即擺小棒和遊樂園,裏面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干擾,所以,當孩子提到某一具體內容時,如果能出示相應的放大圖,那麼學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3、對於乘法算式的出現,我是先讓學生寫乘法算式,然後再來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雖然在板書時,我已有意識地把兩種情況分開,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後馬上進行分類,從而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