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語文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2W

寫心得體會是能夠讓我們更詳細的記錄下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的方式,每一次寫心得體會的時候都不能隨便應付,要知道心得體會也是別人認識我們的方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學心得語文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心得語文5篇

教學心得語文篇1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時,真是手忙腳亂,對於教學更是摸不着邊,完全不知道怎麼上課,於是總是在網上、在教案書裏淘現成的教案,可是似乎也收效甚微!因為每一課時的教案都好長,根本記不住,有時候自己上課都覺得毫無章法、沒有線索,真是可憐了之前的那些學生!

20xx年秋季學期,隨着教科書一起來了《教師教學用書》,起初,我並沒有在意,以為不過又是一本教參,還是沒有現成的、完整的教案來得方便,於是我繼續着痛苦的但又自認為必要的記教案之旅!

後來,我無意中翻開了這本書,卻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這是一本教參,卻又不僅僅是教參,且絕不是讓人越變越懶還理不出線索的教案書!開始時,上課前,我還是主要翻看教案書,查看教案,但在看完教案之後會再來翻翻這本書,後來覺得教師用書似乎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於是先查閲教師用書,再看教案書,上課時,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脈絡要清晰了許多,也輕鬆了一些,不過,當時我還沒意識到是這本書的功勞,但我似乎離不開這本書了!

轉眼到了20xx年春季學期,又是一年領新書之時,這回在書堆裏我主動尋起了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來!之後我又循着頭一個學期的步驟,繼續使用這這本書和教案書,只是有漸漸拋棄教案書的趨勢!

到了去年,我突然發現,我竟不需要時時離不開的教案書了,反倒是上課之前一定會好好研讀《教師教學用書》。首先拿到新教材,即翻閲本冊的《説明》,以熟悉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建議等,尤其是《説明》裏會出示本冊的教學目標,對於經常懶於翻閲新課標原文的我們簡直是如雪中送炭,知道了教什麼,我們才好思考怎麼教啊!然後,每一單元的單元分析,讓我們對一單元的內容都有個整體的瞭解,以免我們割裂單元的內容,做更好地整合教學,讓我們更明晰教什麼。接着,進入具體的一課的教學,《教師教學用書》給每一篇課文編寫了“教材解讀”、“教學目標”、“教學建議”、“教學案例”(精讀課文有,經常是片段)、“相關鏈接”。每次我都會從教材解讀看起,瞭解課文背景、內容、表達特點,以及把握重點詞句;再查看教學目標,進一步明晰本課教什麼;教學建議就是給我們一個怎麼教的建議,雖然這個部分不長,但每次看的時候,我花的時間是最多的,邊看邊圈畫,再看的時候就把建議逐條簡寫在語文書上,加上自己對授課的感受和設計,那麼我的每課時的教學簡案就出來了,且因為我寫了一遍,上課時脈絡就會很清晰,幾乎不會有自己都覺得很混亂的感覺。至於教學案例和相關鏈接,我通常只是瞭解一下就過。這本書最重要的就是先告訴了我們教什麼,而不僅僅是怎麼教,因此當我們明確了每課時教什麼了的時候,我們的教學脈絡自然清晰了!

我就這樣用這本書兩年了,去年才突然發現,我好像擺脱了對教案書的依賴,對於課文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前是不看教案,根本不知道教什麼、怎麼教,現在查看課文後,也會有一點點自己的感受,即使不查閲教案,也大概曉得教什麼了,這也是一個收穫吧?

教學心得語文篇2

教學主線是教者在反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可以這樣説:凡是成功的課堂教學必定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教學主線,凡是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必定是主線不明或思路混亂。課堂中明晰的教學主線就好比一條精品旅遊線,把學生帶進一處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使一堂課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而且重點突出、精彩紛呈。既然教學主線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設計組織呢?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以下是我針對自己的課堂所做的和所想的:

一、摳“文眼”——由課題設計主線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靈魂”,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課題來組織教學主線可以突出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就可以緊扣題目中的“呼聲”來設計教學主線:為什麼要有呼聲?呼聲的內容是什麼?呼聲的結果如何?你對呼聲有何看法?像這樣可以抓住課題來設計教學主線的文章還有很多,如其他年級的:《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來設計教學主線;《十里長街送總理》可以抓住“送”字來設計教學主線;《狼牙山五壯士》可以抓住“壯”字為線索開展教學。

二、理“脈絡”——由文路設計教學主線

“作者思有路,遵路思斯真。”根據文路來設計教學主線,可以使文路、教路、學路和諧統一。例如《萬年牢》的文路是:父親做糖葫蘆認真——父親賣糖葫蘆為人實在——父親對我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益。學生的學路一般是由淺入深、由袁廈裏。根據文路和學路,我設計的教學主線是:通過“父親做事”和“父親為人”先了解爸爸,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爸爸的形象,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最後一段爸爸的心願理解“萬年牢”意思,這樣“三路”和諧統一,教師、學生和作者如同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覽勝。

三、牽“一發”——由關鍵句設計教學主線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句子,這些句子在文章中統領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藴含深意。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這些句子設計教學主線,能起到高屋建瓴、綱舉目張的作用。例如:《鳥的天堂》一文中的最後一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在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中就可以圍繞這句話來組織教學:第一步,引導學生弄清句中兩處“鳥的天堂”各指的是什麼;第二步,引導學生感受大榕樹的特點;第三步,通過作者對自己親眼所見到的鳥兒活動場景的生動描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麼把大榕樹稱為鳥的天堂;第四步,由鳥兒與人類的和諧相處,引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情感。好多課文都有這樣的關鍵句子,如《草船借箭》中結尾一句“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詹天佑》中的開頭一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愛國的工程師”;《頤和園》中的開頭第一句“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等等。

四、抓“串聯”——由過渡段設計教學主線

過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過渡段的文字雖然不多,就一小段甚至一句話,但它在全文的結構中卻絕不能少。正由於過渡段在文中的特殊作用,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設計教學主線。例如《將相和》一文中就有這麼兩句話“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這兩句話在文中三個小故事中就起到穿針引線的過渡作用。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設計出如下的教學線索:第一步,請問,藺相如立了什麼功,分別是怎麼立的?第二步,課文中為什麼要有這兩句話,如果刪去這兩句話行嗎?通過學習討論。學生終於明白:原來這兩句話看似不起眼,其實在課文中起到連貫全文的作用。正是因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的出色表現,才贏得了趙王的信任,才會讓他隨自己出行澠池會見泰王;也正是因為在澠池會上,藺相如憑藉自己出眾的膽識與大無畏的氣概,鎮服了霸氣十足的秦王,為趙王挽回了一國之君的面子,才使得趙王對他讚賞有加,封他做了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使得廉頗心理失衡,從而引出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五、賞“題圖”——由插圖設計教學主線

課文中的插圖是編者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加課文的形象性而精心繪製的。可在教學中,它往往被教師所忽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其實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插圖來設計教學主線,這樣會使課堂教學顯得新穎別緻。例如教學《小音樂家揚科》時,我首先掛出放大的插圖問學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是什麼人?當學生回答是揚科後,我又問:揚科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帶着這個問題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瞭解到揚科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但酷愛音樂,大自然的一切響聲在揚科聽來都是音樂聲。接着我又回到了插圖上,問:揚科為什麼跪在小提琴前面?這把小提琴是誰的?他把雙手伸向小提琴想幹什麼?帶着這些問題。師生共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通過學習,學生知道揚科太愛小提琴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他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在這強大的力量的驅使下,他情不自禁地來到地主的食具間,想摸一摸主人的小提琴,結果捱了一頓毒打。最後,我又回到了圖上,問:為什麼揚科僅僅摸一摸這小提琴,就捱了幾次毒打?揚科的悲慘結局説明了什麼?這樣學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文最後的難點——是剝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揚科的悲劇。可見,利用插圖來組織教學,能增加教學的形象性、新穎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課本中有插圖的課文很多,利用它來組織教學主線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

教學心得語文篇3

近期,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老師的課,收穫良多,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心得體會《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

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朗讀、評價、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時有效地展示,實踐證明,就要把教學工作不僅要體現在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平日學習上。在活動中多角度,多側面的進行訓練,有時為了一個訓練點可以把課時延長。下面,就我的塊狀訓練具體談談做法。最初可以通過小黑板出示訓練內容及過程,讓學生讀一讀,體會體會然後讓學生一步一步去做,時間長了學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這個程序去操作。

一、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要了解有哪些種類。如:1、段意歸併法。2、擴展題目法。3、回答問題法。4、“六要素”串接法。5、原句摘錄法。6、抓重點句段法等等。通過實踐選擇不同文章,練習歸納,學會掌握方法。

二、訓練學生會提出問題,不同體裁問題重點不同,如:寫人突出表現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記事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及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結果?

寫景要體現出有哪些景色特點?

狀物也有分類:動、植物的樣子,習性特點物體的樣子,結構特點。

當然單元訓練重點不同,提問也會有所不同。如《》訓練重點之一就是表達方式,所以問題自然就是“”

三、訓練補充別人意見,先婉轉去評價(對,錯,同意,不認可)然後説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最後説出原因是什麼,有理有據。

四、讀和評價朗讀訓練是不可分的。學會朗讀就能掌握評價方法,同樣只有學會評價他人才會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教師在這裏就要教給學生評價也就是朗讀的技巧。1、語氣中的喜怒哀樂。2、語調的高低起伏。3、語速的快慢。4、重音的把握。5、停頓是否恰當。為了使學生熟練掌握,利用晨會,選一小段學生讀,大家評價,再讀反覆選擇不同內容的段落進行實效性訓練。當然根據不同課文情感不同,側重也不同,但它卻給出了很實際的朗讀方法,如在《》一文中,

五、彙報形式的多樣化:有讀出來,説一説,抓住主要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合圖示,聯繫生活實際,結合查閲資料等,彙報發言單位化,先由小組內發言,再由其它小組補充發言。

繪畫和寫的訓練,可把它們課內外並用,從不同角度訓練,根據不同文章特點而決定。《凡卡》一課在信結尾學生明白凡卡的爺爺不會來接他,他只是做了一個美夢而已,此時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即“當夢醒來時,會發生什麼事?你想同凡卡説些什麼?寫一寫。”學生寫到“當夢醒時老闆和老闆娘瞪着兇惡的眼睛拿着木棍站在他面前揪起他就打,還有生活比過去更慘等等,”想對凡卡説:“凡卡要堅強更要反抗,美好生活一定會屬於你的”各抒己見可為五花八門。這一課文知識的延伸,自主意識的強化,充分提高了閲讀能力。繪畫訓練就是以圖帶文,把想表達的意思更加直觀的展現出來。如《凡卡》一文在第二環節分組做交流彙報。學生可以以多種形式體現出來。其中一學生繪畫出凡卡被老闆娘拿魚嘴戳臉,更直觀的再現了凡卡所受苦難和當時社會的黑暗,為領悟中心,體會表達方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事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教學心得語文篇4

兩個月的教育實習活動結束了!雖然很短暫,但這短暫的兩個月的語文教師實習,發生了好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讓我終身難忘。在校園學習了三年多的教育理論,此刻最後有機會實踐了,透過實習,我才確切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的精華所在。此刻細細品味一下,我認為要把語文教學搞好,主要要把四個環節做好,其包括:課外準備、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後反思總結。

課外準備這是整個教學活動必要的前提。它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作業和試卷的批改和課外的師生交流、。

此次語文教師實習,我擔任了高州市馬貴中學七年級(8)班的語文老師,全班53個同學,35個男生,18個女生,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班級紀律不是很不好,而且全班同學都很活躍,上課愛搞小花樣。經過深入瞭解,我才明白,該班級的入學成績很差,有的基礎甚至差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學的,而且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裏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個性有的是家的條件好,父母不重視教育,説等到他們混到一個國中畢業證書後,好幫他們找工作。所以整個班級的紀律不是很好,學風也很差了。

作業和試卷的批改是瞭解學生的另重要措施之一。以前的老師經常説:改作業和試卷是能掌握學生的一些信息,但是改作業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作文的評改,是一件十分麻煩而且辛苦的事情。經過的自己的實習,也證明了這一點,語文作文確實頭疼。教師透過對學生作業和試卷的仔細修改,能夠了解他們對自己教學資料掌握的地步,以備下次授課的時候重點提出。我在馬貴中學的實習過程中批改最多的是作文。在作文的批改中,我不僅僅注意她們在句法、詞語、結構等方面存在的缺點,有時還會在他們的作文或週記中發現、瞭解到他們的思想狀況的變化。例如透過他們的作文我才明白的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多大,記得一次作文中,一學生寫到我的新老師,我的新老師第一次上課很有禮貌很喜歡,當我們喊起立,老師很禮貌説,請坐,第二次老師説坐下吧,第三次跟我們的老師一樣了,算了,算了,就擺一個坐下的手勢。原先的我言行舉止他們都記在心裏的。

再次,課外的師生交流是輔助課堂教學必要的手段。在我們不去實習的時候曾老師推薦我們實習的時候多坐班,對你上課有幫忙的。所以在實習期間,下課後我經常留下來問問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根據我作為學生時候的感受,我覺得如果以為帶課老師只是每一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後,拿起書本轉身離開是很不正確的認識。在課外教師與學生進行有選取性的交流,一方面能夠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能夠了解他們的水平,瞭解他們的需要。由於天天跟他們混在一齊,熟了,他們會指出我上課存在的一些的問題,有時候聲音太小了,有時候板書太潦草,有時候講的資料多有很細,他們理解不了等等。這些是他們給我的寶貴經驗。其實學生是很喜歡跟老師交流的,只是他們怕老師不喜歡,才極少找老師玩的。

語文教學工作的其中一環節是課前準備,實習的前一週是見習活動。所謂的見習就是聽明白老師的課,或是其他老師的課,跟老師交流,積累經驗。聽課的資料但是很多了,既要關注老師是如何講解如何分析的,還要觀察學生的反應,多掌握一些信息,有助於我們備課。

説到備課,我不得不承認備課是語文教學的課前準備的一重要環節。對於即將要講的課文,我們老師就務必對課文熟識,要訓練他們多方面的潛力,那麼我們老師也務必以身作則,教學資料脱口而出。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對資料有充分的瞭解。教學過程的備課則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準備。當我第一週見習時,指導老師再三強調,講課時,不要把最最基本的知識講錯就好,而且新老師上課的第一堂課很重要的,直接對以後你上課,學生喜歡不喜歡。而我第一堂課是語文版的七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詩五首》,第一次上課,我只講一首詩,我以前經常受老師影響,古詩詞必須要多讀多背,所以整堂課我設計很多環節都是誦讀,一堂課下來,學生很厭煩,看到他們不耐煩的樣貌,我自己都快上不下去了。之後跟指導老師交流才明白:備課的重要對象之一是學生,備課要備學生。我的學生基礎很差,對很多東西不是有很大的興趣,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涉及到的相關知識也就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問是個很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我們盲目的點學生回答問題,往往適得其反。提問要注意提問的科學性、合理性,要根據具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來點人回答。這些都是我們要在對學生的備課中務必做到的。所以在以後備課中,我的提問一般都是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白答案的。

課堂教學,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

人常説作為語文課,好的導入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注重導入,課前導語就象一曲交響樂的序曲,不宜過長,長了會喧賓奪主,要切題,不能設計與本課無關的導語,設計導語的方法很多,不論哪一種,都不能遊離於課題,如果設計不當,既浪費了時間,又激不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活躍課堂氣氛,是我們新時期新課標要求的。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師生互動,是一個很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也是此刻課堂中必備的程序。它大致能夠分成教師提問、課堂討論等等。教師在課堂上面的提問方式具體有兩種:個人回答式提問和全體回答式提問。從這兩種提問方式中我們能夠看到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呢?教師在那裏扮演的正是引路人的主角。對自己所提的問題能夠適當的提示,讓學生能夠較為準確的回答。課堂討論我們也能夠採取靈活的方式,比如分組討論、分隊討論、分題討論等等。但我們務必注意教師扮演的主角,維持課堂討論的氛圍和主題,那裏的主題就是從課文中所提煉出來的值得討論的主題。

另外,課堂的誦讀也是一個活躍氣氛很好的辦法。國中生像她們基礎差,對語文興趣不大,所以上課很容易走神,叫他們讀書,有利於集中注意力。

最後一個一般都是是緊扣文本,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思路清晰。要做到這點,就需要老師先要熟悉文本,把握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確定哪些資料需要詳講,哪些要略講,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我講得他們聽得懂等等這些我都要思考。當然講課時思路要清晰,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榔頭。提問要有針對性,不能過大,偏難。但是好的一節課,我覺得不必須都是這樣貌,因為學生的活得,思想都不一樣,不可能按照你的設計好的教學環節走,關鍵時刻你要懂得隨機應變的。因為老是講書本的東西,學生不喜歡,必要能夠跑一下話題,無論怎樣目的都是讓學生有興趣,語文處處都在嘛。

課後總結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的進步帶給的幫忙最大了。作為一名實習生,我很多東西都不懂,很多事情不會處理,沒有經驗。所以上課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每一次上完課,我都在收集意見和加上自己的體會,然後靜心反思。如上課聲音小,板書潦草,這都是我的原因,所以下課後,我堅持練,每一次上課前,都對自己説,這天大聲一點。上課設計的環節,學生不跟着走,原因我備課時脱離學生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樣是分析“對仗”這一概念,同樣引用《木蘭詩》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老教師分析的很清楚,我講得不明不白,原因就是我的積累不夠,引導方面出來問題,所以我多加學習。就是這樣貌每一天都就進行反思,每一次都一點收穫,然後就加以改善,一點一點地進步。

短暫的兩個月的中學語文教學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和我的教學實踐,讓我有了許多的心得,另外,我還聽過幾位老師的不同的授課方式,吸取了許多的經驗,發現每個老師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我才明白“教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我必須將這些寶藏儘量的挖掘,為以後做個優秀的老師而努力。

教學心得語文篇5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七年級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採取多種形式,落實培訓學習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到武漢等地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dd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其後的點點滴滴則是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如學習《理想》這一課時,結合課後名言,讓學生在記錄本上記下自己的座右銘,既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也讓學生下意識地積累了許多知識。再如我們學習《鄧稼先》和《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們請學生談談自己心中的偶像,説説為什麼佩服他,那麼自己準備做一個怎麼樣的人?鼓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做一個有抱負的人。

二、深入集體備課,注重教學反思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體驗,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集體備課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通過討論,我們對新的備課方式形成了以下幾條意見: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每單元課文由教師分工備課,再集中彙總,討論修改,用集體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詳案。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另一方面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導學法,輔導學生。與之配套的還有一系列説課設計、研討課、評課,也有問題解決式的互動研討和教師的教學反思。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舉行了相應的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剛剛結束的中學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獎賽,青年教師從講課、説課、教案編寫、現場評課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風采,顯示我校青年教師較高的教學水平,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新課改的行進。 學校規定全體教師每節課後必寫教學心得,通過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形式進行內省式反思,通過理論學習或與理論對照進行學習式反思。通過與他人交流、過程觀察、學生反饋、專家會診等方式進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學校還定期對教師課後反思情況進行檢查、評比,並將評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積累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如“精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既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摘錄自己欣賞的雋永小文。每節課訓練一人,要求人人能講,並能從中獲益。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也相應提高。

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郭沫若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積累是語言材料的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點滴積累,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積累,值日生每天在板報專欄上抄寫一首詩、一句名言,一組優美的句子或其它內容,並向學生推薦《讀者》、《中學生閲讀》等書目,定期指導學生閲讀中外名著,適時作時事點評。在課堂、學校的大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營造人文化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接受的個體性。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進行“探索月球奧祕”的主題研究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關於月球知識的研究小課題,於是“月球知識知多少”、“有關月亮的對聯和謎語”、“月亮的傳説”等一系列子課題產生了,帶着這些課題,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學生幾個人共同研究一個課題,你上網查閲資料、我上圖書室借閲書籍、他負責整理資料,個個幹得頭頭是道;有的學生則和家長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時也讓家長更新了一回教育觀念。還有學習《魚化石》一詩時,請學生自己收集關於化石的資料,學生們帶來的成就出人意外:圖片、論文摘選、文章、詩歌,甚至有的同學搬來了自家的大百科全書,可見學生們對活動課的期待與熱忱。綜合性學習課《黃河,母親河》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黃河歷史組、黃河詩歌組、黃河傳説組,黃河環保組,收集資料,歸納整理,顯示了很好了自學才能,更體現了學生集體的智慧。

與時限較長的綜合性學習課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動。如課本劇,像《醜小鴨》,學生們自制卡通面具,設計台詞,自編自導,還煞有介事;還有課文人物的心理訪談,學生研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扮演主持人,為課本人物作內心獨白,於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組織學生編寫手抄報,學生自己分工合作,採訪、排版、配圖、發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接觸現實生活,擴展知識視野。

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緊緊抓住現代信息技術三個支撐點,即硬件建設、軟件開發、潛件發展,努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的效果,融圖、文、聲、像於一體,便於以另一平面呈現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竹影》一課中關於中西方繪畫的差異,難以捉摸地在一個個方塊字間遊移,可當多媒體呈現出兩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繪畫作品,像鄭燮的《竹石圖》,塞尚的《靜物》等,則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其不同。《觀舞記》課件的導語部分恰到好處地引入印度舞蹈錄影,讓學生領略到異域風情,對課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繪則更充滿了期待。課件《神州大戲台》進一步將展示平台的作用發揮盡致:各種臉譜、唱腔讓學生讚歎不已的同時心領神會。《黃河頌》課件中黃河壺口大瀑布騰挪宇宙的姿態、《黃河大合唱》吐吶山河的氣勢使光未然的詩歌靈魂於聲色大動之中赫然顯現。

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