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123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2W

教案是能提升老師們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的,教案寫好了能較好的帶動同學們課堂上的氣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數學123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123教案7篇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認識小面額人民幣。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第2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通過兑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最後開展各種購物練習,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

教學目標:

1、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關係,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

4、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培養學生節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藉助模擬人民幣,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中認知。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國小和情景教學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文具用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看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

用實物投影出示模擬錢幣。(學生回答錢或人民幣)

師: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錢,我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這些錢就是我們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板書)

請你説一説,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

結合教材第52頁前3幅主題圖,學生自由回答,體會人民幣的用途,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

出示教材第52頁第四幅主題圖。

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指名説一説圖意。

先在小組説一説自己是怎樣安排零花錢的,有存錢的習慣嗎?存錢可以做什麼?老師再指名回答。

師小結:人民幣在生活中應用這麼廣泛,我們從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要養成節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設計意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正確運用數學知識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環節從生活出發,直接觀察人民幣,討論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出課題。同時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合理使用人民幣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

(1)、出示我國發行的小面額的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額的人

民幣有一個整體的瞭解。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住這麼多種小面額的人民幣的。

學生自由發言。(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字等)

(3)、教師參與把人民幣進行分類的活動,認識人民幣的單位。

每個學生先將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模擬人民幣)進行分類,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分類方法。

提問: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1、有的把紙幣分為一類,把硬幣分為另一類。

2、有的把分幣分為一類,角幣分為一類,元幣分為一類。

老師利用課件並配以音樂展示第2種分類的過程與結果。

a、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1元)

b、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1角、5角)

c、最後展示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1分、2分、5分)

師:各類面值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個?

觀察上面的人民幣,同學們還發現了什麼?(每一張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國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代表了我們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更不能侮辱人民幣。)

3、學生通過給人民幣分類觀察總結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板書:元角分)。

?設計意圖:通過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動:換錢中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師與生換錢。1張5角可以換()張1角。

1張1元可以換()5角。

1張1元可以換()1角。

2張1角是幾角?

2個5分可以換()個1角

1角可以換()1分……

?設計意圖:通過個別學生與教師的換錢、其他學生觀察換錢過程的活動,引導學生理解面值相等的人民幣才能夠交換。】

(2)生與生換錢。(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同桌分別拿兩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進行兑換。(學具中的模擬人民幣)

(3)學生獨立換。(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小結:通過換錢活動,我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設計意圖:通過換錢遊戲,學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1元=10角,1角=10分。同時理解了面值相等的人民幣才能夠交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鞏固練習。

1、1角=()分20分=()角1元=()角

10角=()元40角=()元5元=()角

2、練習十二第1、2題。學生審題,獨立完成,指名説出答案,教師巡視,訂正做錯的,並找出錯誤的原因。

3、模擬購物。

進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購物。

教師出示貨架,上面擺有幾種標價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個、鉛筆5角/支、橡皮6角/個、練習本3角/個、轉筆刀2元/個)

指名一人當售貨員,其餘同學分組當顧客來購買不同的商品,並説出自己的的購買方法。(滲透:購物時我們應該要守秩序,講文明,養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設計意圖:在這一應用環節中,教師充分創設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學生在“做”中學,“做”中得到鞏固,“做”中學會應用,“做”中學會創造,“做”中得到發展。】

五、小結:

小朋友們,這節課過得真快呀,你們學到了什麼?

同學們真棒,不但學會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還能自主購買商品,懂得了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下一節課,我們還將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簡單的計算。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擺錢、換錢、購物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悦。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儘量做到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把握時機,滲透了我們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數學課程既不單單是數學內容,也不完全變成法制課,恰到好處地滲入一些法律知識,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生一些法律知識。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2

1、嘗試通過紙杯變形、塗色製作出紙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並運用對比色或者漸進色均勻塗色。

3、體驗變形所帶來的快樂,並能耐心地進行塗色活動。

活動準備:

1、出示紙杯花範例,引導幼兒欣賞,引起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紙杯花的材料:“看,這是什麼?這朵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製作方法。

(1)一次性紙杯怎麼才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呢?

(2)請幼兒示範用剪刀把紙杯剪成花的過程: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直到將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打開即變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並運用對比色或漸進色均勻地塗色。

(1)回憶對比色和漸進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塗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兩半塗色,還可以怎麼分,才能塗出不一樣的效果?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及時反饋幼兒不同的分割塗色方法。

(1)幼兒沿直線見出花瓣。

(2)教師:可以選擇對比色,或漸進色進行塗色,塗色的時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5、集體展示作品,教師小結。

將幼兒的製作的紙杯花串起來,變成一個個花串。懸掛起來。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認識加號"+"和等號"=",學習列加法算式。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實物玩具娃娃3個,梨子圖片5張,"+""="的圖卡、1-5數字卡。

(2)幼兒每人每人一份寫有分合式的燈籠、2-10的數字掛鈎。

(3)分組活動材料:

情景圖若干、集合圖若干、分合圖若干、寫有2-5數字的刺蝟、寫有5以內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玩遊戲"掛燈籠",複習5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師:小朋友們先看自己手中燈籠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後掛在相應的數字持鈎上,比比誰掛得又對又快。

2.教師用實物口述應用題,引導幼兒理解5以內數的加法含義。

(1)師:老師先買了2個玩具娃娃,又買了1個玩具娃娃,老師一共買了幾個玩具娃娃?

(2)小結:2個玩具娃娃加上1個玩具娃娃,一共有3個玩具娃娃。教師邊説邊列出算式。

告訴幼兒:"+"叫"加號",表示把東西合併起來,東西變多了。 "="叫等於,表示左邊的兩個數加起來是右邊的這個數。

(3)引導幼兒正確地讀算式"2+1=3"。

3.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述應用 題列算式計算。

(1)教師邊演示圖片邊口述應用題。

(2)幼兒根據教師口述的應用題列出式子並運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交流分享:説一説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掛圖《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列式計算。

(1)師:圖上有什麼?先請一個小朋友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再請另一個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並計算。

(2)每個幼兒根據圖中特點,用數字卡列出加法式子並運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5.幼兒分組活動,鞏固5以內數的加法知識。

情境圖:根據情景圖的圖意列加法式子並計算。

集合圖:根據集合圖的圖意列加法式子並計算。

分合式:根據分合式列加法式子並計算。

送果子:根據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計算出得數後把果子貼在相應號碼的刺蝟身上。

幼兒操作後分享交流。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數學區投放分組活動的材料,供幼兒練習。

家園共育:請幼兒在家裏根據家裏的物品編加法應用題並列式計算。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複習5以內的加減法,加深幼兒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2.能用清楚的語言講述算式表達的意思。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麪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麪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麪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並説説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麪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麪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麪包圈。引導幼兒瞭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麪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麪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説説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麪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麪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麪包圈。引導幼兒瞭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麪包圈後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麪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説説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的變化,並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開了1朵紅花 ,後來又開了4朵,一共有幾朵花?老師有3支筆,又買了2支,老師一共有多少支筆?小明有5塊餅乾,吃了1塊,還剩下幾塊?)

2、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口算。

3、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並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

活動建議:

重點提示:

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並理解其含義。

環境創設:

在教室牆壁上佈置蜜蜂、小鳥、小雞各5個,讓幼兒操作,複習5的加減。

家園互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練習5以內的加減法。

活動反思:

要使幼兒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幼兒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幼兒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於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積極、主動地進行等分活動,探索圖形等分的多種方法,知道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2、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並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發言。

3、能從生活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等分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準備:

1、一根綢帶、各種圖形的紙、記錄紙

2、勾線筆、圖形卡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根綢帶。提問:一根綢帶怎樣扎到兩個小辮子上呢?

2、幼兒討論。

3、幼兒邊講解邊演示,老師協助。

二、動手操作,探索圖形二等分的方法

1、為幼兒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小結: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

4、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⑴請幼兒把等分部分與原來的材料比較,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⑵小結: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兩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三、再次操作,探索同一圖形二等分的多種方法

1、為幼兒提供多種圖形,引導幼兒想辦法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小結:愛心形,三角形分成兩份是從中間分開、正方形可以從中間折,對角線折分成兩份,長方形可以從中間橫、豎折,也可以對角折來分成兩份。

四、遊戲活動:按等分標誌分類

1、玩法:把物體按可以二等分的和不是二等分的分類,各貼到相應的地方。

2、教師小結

五、延伸活動,瞭解生活中物體二等分的有趣現象。

1、教師:“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二等分的東西?”

2、看生活中的物體二等分的有趣現象進行小結。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6

內容:區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嘗試法

一、目標

通過觀察粘貼活動,尋找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據特徵進行嘗試擺放;發展幼兒多緯度的思維能力。

二、準備

?水果找家》、《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個1張(no.86-87),幼兒每人相同內容練習紙2張(見練習冊no.4-5),如圖(1)和圖(2)。

三、過程

(一)觀察

1、出示《水果》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麼?各有幾個?

(2)左圈內的水果麼特徵?(有葉子)

(3)右圈內的水果麼特徵?(有梗子)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麼特徵?(有葉子且有梗子)

2、出示《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麼特徵?各有一個?

(2)左圈內的東西有什麼特徵?(紅色)

(3)右圈內的東西有什麼特徵?(個數是5個)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東西有什麼特徵?(紅色且個數是5個)

(二)區分

讓幼兒思考:依據特徵,如把右邊的水果或左邊的娃娃臉擺放到圈內,該分別放在哪裏?

個別幼兒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圖(1)中的桃子該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為桃子有葉無梗;圖(2)中的圓臉娃娃該放在兩圈相交部分,因為她是紅色且組成的圓形個數是5個。

(三)粘貼

幼兒在練習紙上將左(右)邊的各圖示物一一撕下,分別粘貼在兩個圈中的相對位置。

(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粘貼)

四、建議

(一)本活動設計內容亦可分兩次進行。

(二)亦可用實物材料在集合擺放圈中進行分類擺放,見《兒童數形寶盒》説明圖29。觀察記錄與評估。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7

有幸參加了市第二次主題式研訓活動,執教了同課異構、大班數學活動分燈籠(9的分成)。曾經做過一個數學課題,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於幼兒園數學教學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關注了完整情境的創設和幼兒操作在前、老師引領在後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兩位專家報告中的觀點

幾年以前,我曾經在嘉興傾聽過南師大張俊教授關於幼兒園數學的報告,對於張教授“數概念的`獲得是反覆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過程”的觀點印象非常深刻,同時他的舉例,小班孩子習得數概念,如“3”的數量,是從3個蘋果,3個杯子,3個梨,3朵花……諸多實物的觀察和擺弄中感知和提煉出3的實際含義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聽取了浙江省教育廳研訓部張豐主任的報告,在説到數學時,張主任聯繫自己的兒子及其同學,説“數學規律是學生悟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悟出來的是方法,教出來的是機械的,可能同樣的解題方法,這題會做、換一題就不會。

起源二、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數學

我們常常説幼小銜接,要做到幼小銜接,那麼也需瞭解國小裏在做什麼、需要我們做什麼。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對於相當長時間內每天讀背“10以內加減法”題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們幼兒園是不是需要去做國小裏都在重複的事情?幼兒園數學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

我想,幼兒園數學應該是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反覆操作、積累經驗的過程。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幼兒園不應該更多關注孩子是否學會、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應該關注孩子學得是否快樂、是否喜歡、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課堂實踐——操作在前,引領在後

本次教學活動“分燈籠”我創設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會外國友人買中國特色的東西——大紅燈籠和平湖的西瓜燈引入,呈現燈籠店的難題——來不及包裝;隨後孩子們在包裝中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探索;最後,孩子們獲得勞動的報酬——9元提貨券,併到提貨券買燈籠。

圍繞這個情境,我重點安排了四個環節來學習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個操作環節和一個引領環節。我從一種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裝燈籠的情境將紅燈籠和西瓜燈與9的分成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個燈籠分成了兩份。而包裝袋上的記錄,則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無形中將9的分成式給了孩子。隨後,在交流包裝結果的過程中,引出問題:9的分成到底有幾種?於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讓孩子撒燈籠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後,通過交流讓孩子在表達自己操作結果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並引導孩子一起發現9有8個分成式的知識點,還用給數字排隊的方法引導孩子感知分合結果的有序性。最後一個環節既是操作也是迴歸生活的運用,讓孩子們用9元提貨券到燈籠店買兩個價格合起來是9的燈籠。如果説前面的兩次操作關注了“分”的話,那麼最後的遊戲“買燈籠”則關注了“合”。

課後反思——將理想與實際相結合

在熟悉班級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的實際能力與我估計的出入較大,因為,我是在建構式背景下設計的教學方案,而當湖中心幼兒園的教學是在建構式課程基礎上,結合省編老教材,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替換、補充和重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級之後,我對教案進行了微調,沒有進行很大的變動。一是想堅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一下,尋找一些有共鳴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聲音來碰撞和提升。但是,在與幾位嘉興市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觀點碰撞中、在觀摩了前兩位教師同課異構的教學之後,我覺得理想和實際相結合可以誕生更完美的教學。

我的整個課堂教學最大的爭議應該就是簡單,它也許適用於建構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適合我所執教的當湖中心幼兒園大三班的孩子。當孩子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基礎之後,如何進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學方案是否可以這樣改善:

1、包裝燈籠每人一種9的分成,彙總交流後,由孩子發現補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後引出9的8個分成式。(關於補充這一點,大三班孩子是具備這樣的能力的。)

2、接着,進行引領,感知分成結果的無序所帶來的不便,啟發孩子用翻燈籠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結果的有序性。

3、幼兒用燈籠片第二次操作並使用列表式記錄表。在這一環節中,能力強的孩子應該不用燈籠直接能記錄結果,而其他幼兒可以在逐一翻燈籠片的過程中感悟有序性。

當然活動過程中還暴露出一些問題,提醒我還要做好更充分的課前預設,如小組操作撒燈籠前老師的交代不清,導致孩子出現操作上的偏差、環節耗時較多。而出現這一失誤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試教的班級有這樣的基礎,根本不需要我講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準備不足。當然,還有其他,不一一列舉。

一堂同課異構的公開課結束了,但屬於執教者自己的思索卻遠沒有結束。特別感謝研訓中心徐流芳老師營造了這樣一個平台,這樣的過程是辛苦的、三個人上同一節課是有壓力的。但有這樣的平台,可以不斷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是充滿樂趣的。執教之前,從不曾想過數字的分成可以上得這樣有趣和開心,但現在實現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學習了別人,還將自己想表達的通過我的教學傳遞給更多的老師,引出一些想法和聲音,這是很有意義的。

而最大的收穫是我開始思索:幼兒園數學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初初開始使用建構式課程的時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現在越來越多聽到對建構式課程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對建構式課程調整充實的行為,如音樂、數學。也許這本身就是建構二字所傳達的信息,正確使用建構式課程就該是這樣的。但是,捨棄些什麼、增加些什麼還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