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123教案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83K

教案是是教師們教學活動的依據,教案寫好了能較好的帶動同學們課堂上的氣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數學123教案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數學123教案參考6篇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1

設計意圖

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的分合和10以內數的加減了,針對孩子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邏輯思維幾乎沒有的情況,我將數學的學習融入故事、圖片、遊戲等活動中,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孩子們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得輕鬆自如,教學目標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由此設計了這堂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複習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礎上,學習5的加減、

2、進一步理解加減的`實際意義,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加減問題、能根據分合式説出加減法算式、

3、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算式的樂趣

推薦課件:大班數學課件《5的加減法》ppt課件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背景圖一幅,活動動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減算式2+3=53+2=55—2=35—3=2,5的分合式、幼兒書寫用具

物質準備:幼兒已有5的分合知識、

活動過程

一、複習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請幼兒認讀。

2、遊戲:碰球(複習5的分合)

師: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來是5。(依次説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減。

a、

1、出示背景圖,老師邊操作邊講解:草地上先跳來了2只小兔子,又跳來了3只小兔子,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兔子?

2、指定幼兒回答

3、啟發幼兒説出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4、請幼兒口頭説出算式。

5、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2+3=5)

6、提問:如果草地上先跳來3只兔子,後跳來2只兔子,應該怎樣説出算式?

7、請一名幼兒説出相關的算式(3+2=5)

8、比較兩道加法算式的異同。

9、拓展練習:8+9=17

b、

1、老師再次出示背景圖,操作並講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現在草地上有幾隻兔子?

2、指定幼兒回答並説出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3、請幼兒口頭説出算式。

4、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5—2=3)

5、提問: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還剩下幾隻兔子?

6、請幼兒交流、討論並回答。(5—3=2)

7、比較兩道減法算式的異同。

c遊戲:你問我答

師:小朋友,我問你,23=?

生:老師,告訴你2+3=5依次説完所有的算式。遊戲熟悉後,可以讓孩子們互相提問回答,鞏固加減法計算、

d搶答:看誰最快?

老師準備一些口頭的加減法應用題,師讀生搶答,比一比,誰最快?例如:河裏游來了3只鴨子,又游來了2只鴨子,一共有幾隻鴨子?(答得多又對的為勝,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

教師總結: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鼓勵相對不積極的幼兒,再次帶領幼兒鞏固知識。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把今天學到的加減法與自己爸爸媽媽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7的加法應用題,培養幼兒的細心觀察能力。

2、通過操作,遊戲幫助幼兒鞏固7的加法應用題。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樂意參加數學活動。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難點】:

1、初步學會7的加法運算

2、創編、計算7的加法應用題。

【活動準備】:

課件、若干種動物卡片,水果,圖形卡片,內容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問答遊戲導入:(複習6以內的加法題)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兒:x老師,我告訴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説出得數)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4+2=?

幼兒:x老師,我告訴你,4+2=6!

(整體回答後可以詢問個別幼兒)

二、學習7的加法應用題(展示課件)

1、池塘裏原來有6條魚,又來了1條魚,一共有幾條魚?(6+1=7)

老師:小朋友,請看誰來了?。

播放小魚音樂,並且同時播放課件。

故事引入。講解小魚原來有6條,又來了1條,現在池塘裏一共有幾條?

幼兒:7條。

老師:你們是怎麼算出來的?

幼兒:6+1=7

2、蝴蝶飛入花叢中,先飛來4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飛來了幾隻蝴蝶?(4+3=7)

老師:小朋友,你們看,那兒有幾隻蝴蝶呀?

幼兒:4只蝴蝶。

老師: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們看看遠處又飛來了幾隻蝴蝶呀?

幼兒:3只蝴蝶。

老師:小朋友們想一想,花叢中先飛來4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飛來了幾隻蝴蝶?

幼兒:7只。

老師:怎麼算出來的呀?

幼兒:4+3=7

3、小雞在啄蟲子,第一次有5只小雞,第二次又來了2只小雞,一共有幾隻小雞?

(老師啟發幼兒創編應用題)5+2=7

4、一棵蘋果樹上結出了很多很多的蘋果,先長出來了3個蘋果,又長出來了4個蘋果,一共長出來了幾個蘋果?

(老師問,小朋友答)3+4=7

老師板書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兒操作練習,老師巡迴觀察並指導

1、幼兒分組創編得數是7的加法應用題。

第一組動物卡片(一邊學習口述創編應用題,一邊取出相應數量的卡片)

第二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組圖形卡片(同上方法)

2、請個別幼兒口述創編的7的加法應用題

四、結束部分

1、小結本課內容

2、對操作積極,認真的幼兒表揚鼓勵,

3、聽音樂收拾學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動反思】:

對7的應用教學,主要是針對“看圖列式”教學。我重點是帶學生理解圖意。首先教學加法列式,主要強調含有大括號的題,“?”號在 大括號外的表示求總數,用加法計算,可以列一圖兩式 。然後教學減法列式,主要強調大括號內有“?”的情況,不管“?”在左還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減法,但只能列一圖一式。這部分內容學生比較難理解和接受,要舉一反三,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課時結束,我感覺學生學得還不錯。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致瞭解“對稱”這一含義。

2、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徵

1、沒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摺,然後從摺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摺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摺後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説一説

定義:什麼叫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2、看一看

a、出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幼兒想象結合另一半,會是什麼圖形

b、教師用對稱的方法對兩幅圖進行裁剪(示範)

3、剪一剪

c、幼兒自己動手裁剪老師已經勾畫出來的對稱圖形

d、幼兒自己想象裁剪對稱圖形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設計通過幫小昆蟲找翅膀,激發幼兒主動去觀察、發現、感知對稱的圖案,讓幼兒瞭解生活中到處都存在着對稱的事物。此設計是一個整合了語言、科學、藝術、數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活動。由此活動還可以引申出許多探索活動,以開闊幼兒視野,激發幼兒主動觀察事物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自我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環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如果在中班進行,可以把它分成兩個活動來完成。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排列的規律排序,體驗同一種規律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2、能仔細地觀察、分析,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小筐玩具。

2、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

3、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教學圖片、輕音樂,教師自制項鍊。

活動過程:

一、遊戲《開火車》導入:

教師扮演火車頭,有意識的將男孩女孩隔開,帶領小朋友一起玩開火車的遊戲,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火車的規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出示教具兩條項鍊,發現有規律的項鍊。

1、師:麥思媽媽來到一家賣項鍊的商店,她打算買一條項鍊,麥思媽媽會選那一條呢?你們來幫幫她。

2、教師請幼兒自主選擇並講述。

3、師:麥思媽媽告訴我啊,她喜歡的是一條有規律的項鍊,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條是有規律的呢?(有規律的藍色的圓形、黃色的圓形、紅色的圓形),為什麼他是有規律的呢?

4、師:説了這麼多,你們看,這些項鍊是用什麼形狀串起來的呀。(圓形)都有些什麼顏色呀,(藍、黃、紅)這兩條項鍊都有這三種顏色的珠子,但是這一條是有規律的,整齊地排列的,我們一起來説一説。麥思媽媽喜歡這條有規律的'項鍊。媽媽把它買走啦。

三、出示不完整項鍊,請幼兒發現規律,並排列

1、師:老闆又做了兩條項鍊,可是老師發現他的項鍊不完整你能不能一會幫幫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規律的兩條項鍊,請幼兒觀察。

3、師:你發現這兩條項鍊和媽媽選的項鍊有什麼不一樣?(麥思媽媽項鍊放在一旁)

4、幼兒觀察,講述。

5、師:它們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排列的順序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

6、師:現在小朋友胸前都有一個形狀的卡片,你現在就是項鍊上的小珠子,請你根據自己的珠子的顏色及形狀將項鍊拼完整。

7、師:那小朋友看一看這一條項鍊和前面的項鍊有什麼不一樣?(方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

8、請幼兒到前面黑板進行操作,完成項鍊。

四、幼兒探索發現這兩條項鍊的規律。

五、教師小結

師: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是有四種規律在裏面,而方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有五種規律在裏面。

六、幼兒完成我的數學

七、教師點評,總結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感知座標點的空間位置關係,促進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2、學習用語言清楚、準確地表達座標點的具體位置,並學習記錄座標位置。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感興趣,喜歡使用數學語言。

活動準備:房子圖一幅、動物圖片、分組操作材料若干份

教學過程:

一、基本部分:

(一)用談話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教師:森林裏新造了一幢動物公寓,小動物們要搬新家了都特別高興,我們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樓房,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1、鼓勵和支持幼兒的種種想法。

(1)師:譁,好高的樓呀!這個樓房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來數數是幾層樓?你們是怎麼知道?

(2)每一層樓裏有幾間房?你們又是怎麼知道的?

(3)教師小結。原來看旁邊豎着的數字從下往上數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有幾層樓;看橫着的數字從左到右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有幾間房。

2、練習座標點位置的口頭表達。

(1)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邊操作邊提問:"這座大樓裏住着很多小動物,你們看小熊家住在第幾間?小雞呢?"

(2)幼兒回答後,教師與幼兒一同檢查。

(三)學習記錄座標點位置的表達形式。

1、師:"剛才我們都知道小動物們住在哪裏啦,那麼有什麼辦法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們住在哪裏呢?"

2、出示地址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東西?"

3、橫線表示什麼?幫我們記錄什麼?豎線呢?

師:橫線記錄第幾間?豎線記錄第幾層?

4、教師講解記錄座標點的記錄方式。

師:小鴨住在第幾間第幾層?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猴呢?誰來記錄?

(四)配對遊戲通過遊戲幫助幼兒鞏固識記座標。教師出示操作掛圖,隨機請個別幼兒根據提示進行操作。

1、師:剛才經過大樓時,發現有些小動物哭起來,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裏?不過,沒關係,我們小朋友呀!把它們家的地址記下來啦!我們一起來幫幫忙,把動物們都送回家吧!

2、遊戲後,教師與幼兒檢查,並引導幼兒説出每個動物家的座標。如:"小狗家住在第一間第五層……"

(五)分組操作活動。

1、記錄地址。

2、送小動物回家。

教師巡迴指導,發現有幼兒記錄錯誤的,要及時給予引導。

二、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對操作能力強的幼兒進行表揚,對操作能力弱的幼兒進行鼓勵。

大班數學123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大膽的交流。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麼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裏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並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範,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8、遊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裏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9、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説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