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宋若水傳》原文及翻譯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W
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下面由本站小編傾情整理的這篇朱熹《宋若水傳》原文及翻譯,以供大家參考
朱熹《宋若水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①宋公諱若水,字子淵,成都府雙流縣人。自幼即知刻苦為學。從州舉試外省,得奏名,對策廷中,切直無所避,考官不説,猶以冠乙科。授嘉州龍遊縣主簿。
  
  ②移知神泉縣,始至,承廢弛之餘,首罷追胥①之擾,但以幅紙書負租,與民為期,無敢後者。不數日,盡償前令宿逋②。邑產黃雀,歲供諸司百萬計。公請罷之,民用不擾,而物生亦遂,至今為法。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為縣。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奪也。
  
  ③除祕書丞,公為書數萬言,歷數當時刑賞之繆,宰相聞之怒,出公提舉江東常平等事。上稱公誠實,俾移福建。汀州遠且多盜,又名瘴鄉,常時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是羣盜甫平,死傷橫道,疫癘大作,公獨慨然引車罙入,煮藥自隨,親問病者飲之。
  
  ④除湖南提點刑獄公事。衡山浮户③有與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國之壽嶽④。祠城東故有溪,並城南出。後或鑿城北址,導水使西,不能無斷地脈。請築山決水,使復故道。”公曰:“水西出歲久,故道皆為民居。今欲東之,則是數百家者不無蕩析離居之苦。且壽嶽之雲,無所經見。就如其言,則國家中興在西流之後,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攝帥事,飛虎軍素驕悍,白晝掠人,吏不敢問。公一以軍律繩之賞信罰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軍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縣令拖欠上級官府的賦税。③浮户:沒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壽嶽:指庇佑國運昌盛,福壽綿延的山。
  
  譯文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他以上舍生登第,調任元城縣尉、平陽府司錄。參加學官考試獲第一名,任濟南教授,被命為太學博士。蔡京晚年恢復相位,兒子蔡絛用事專權,李邦彥憤憤不平,打算以病辭謝離開朝廷。若水則説:“大臣以道德事奉君主,不可以就此停止,為什麼不取決皇帝面前,使去留的大義,顯露於天下呢?難道可默默託病而退去,使天下有尸位素餐的譏諷嗎?”又説:“積弊已經很久,要求得治理是很難。建議裁損費用而國家用度不豐裕,減省科賦徭役而百姓財力還是睏乏,權貴謙退而越是驕橫,仕流泛濫而不能澄清。正應當置驛求賢,解榻待士,採納他們的小小長處和遠見卓識,以振興治理之功。”共十多條,都很切中時病,李邦彥不高興。
  
  靖康元年(1126),李若水任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去,按照以前舊例,皇帝應當掛服舉哀,李若水説:“高俅以倖臣的身份逾越等級躋身顯位,敗壞軍政,致使金人長驅直入,他的罪惡應當與童貫等同。他得以保全腦袋而死,尚且應當追削官秩,表示被大家忘記;但官吏們循常習故,打算加以繁瑣的禮儀,這不是可以用來平息公議的辦法。”奏章一再呈上,才使朝廷停止了這種做法。
  
  欽宗將要派遣使臣到金國去,討論用賦税收入贖回三鎮,詔令推舉可堪出使重任的人,李若水名列選人之中。皇帝召見了他,賜給他今名,遷任著作佐郎。作為使臣,李若水在雲中會見了粘罕。剛返歸朝廷,金兵已經南下,又以徽猷閣學士的身份,輔佐馮澥前往金國。方停留在中牟,守禦黃河的軍隊互相驚慌以為金兵來了,左右侍臣商議從小路離開,馮澥問若水:“怎麼辦?”若水回答説:“戍兵害怕敵人而潰散,怎麼能仿效他們,今天恰好以死報國。”下令敢講退卻者斬首,這樣大家才安定下來。
  
  已經出行,累次上奏章,説和議必定不可以成功,應當告誡嚴加守備。到懷州,遇上金國館伴使蕭慶,把他挾持一起回朝。到京城門口,把蕭慶拘留在沖虛觀,只令蕭慶、馮澥進去。既而雙方所議多不合,粘罕加緊攻打京城,李若水入朝見皇帝,告訴這一情況,皇帝命令何㮚前行。何㮚還朝,説他們二人想與太上皇徽宗相見,皇帝説:“我應當前往。”第二天皇帝臨幸金兵軍營,過了二夜才歸。提拔若水任禮部尚書,李若水堅決辭謝。皇帝説:“學士與尚書同班,何必辭謝。”李若水不停地請求,改任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1127),金人再次邀請皇帝出郊,皇帝很有難色,李若水認為不要有其他顧慮,隨從前行。金人中途改變主意,逼迫欽宗換下皇袍,李若水抱住痛哭,罵金人是狗輩。金人把他拖出去,擊壞他的臉,因氣結倒在地上,眾人都散去,留下鐵騎數十人看守。粘罕下令説:“一定使李侍郎無恙。”李若水絕食,有人勸勉他説:“事情已經沒有辦法,你昨天雖然罵人,國相沒有生氣,今天歸順服從,明天就榮華富貴了。”若水感歎説:“天無二個太陽,我李若水難道有二個君主嗎!”他的僕從也來勸慰説:“您父母年歲已高,如果稍稍屈服,希望能得到一個回去覲見的機會。”李若水大聲呵斥説:“我不再顧及家裏了!忠臣事奉君主,有死無二。但我親孝老人,你回去後不要馬上告訴他們,讓兄弟慢慢告訴他們就行了。”
  
  十天以後,粘罕召他商議事情,而且詢問不肯擁立異姓為帝的情況。李若水説:“上皇為百姓着想,罪責自己內禪皇位,主上仁義孝道慈仁節儉,沒有什麼過錯,怎麼適宜輕議廢立?”粘罕指責宋朝失信,李若水説:“如果以失信為過錯,你是最失信的人。”歷數粘罕失信的五件事説:“你是大豬和長蛇式的貪暴者,真是一個劇賊大盜,滅亡沒有多少日子了。”粘罕命令把他推出去,李若水反而罵得越發厲害。到達郊壇下面,李若水對僕從謝寧説:“我為國家而死,這是職責,只是一起連累你們了!”又罵不絕口,監軍的人打破他的嘴脣,他噴血痛罵更加不停,最後用刀裂頸斷舌而死,享年三十五歲。
  
  謝寧得到機會回朝,詳細説李若水就義情形。宋高宗即皇帝位,下詔説:“若水忠義氣節,無與倫比,我聽説後,為之流涕哭泣。”特贈若水觀文殿學士,諡號叫“忠愍”。李若水死後有從北方逃歸的人説:“金人相互説,‘遼國滅亡,死於忠義的十多人,南朝只有李侍郎一人。’他臨死前毫無恐怖之色,做歌詩而死,歌詩云:‘昂首責問蒼天啊,蒼天終於沒有話説,忠臣以死效忠國家啊,死又有什麼罪咎呢?’在場的人為之悲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