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5個最著名的文人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1W

15、周太玄

周太玄(1895年2月14日~1968年7月23日),四川省新都縣人,是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教育家、翻譯家、 政論家、社會活動家和詩人。周太玄曾寫過7部科學著作,翻譯過11部著作,此外還留下許多生物學論文和有關教育、婦女、哲學等方面的論述,以及詩論、詩作,被譽為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通才,被評選為四川文化名人。

14、流沙河

流沙河,原名餘勛坦,四川金堂人,當代詩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城廂鎮槐樹街老家。流沙河自幼習古文,做文言文,先後出版了《鋸齒齧痕錄》、《獨唱》、《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集》、《故園別》、《遊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著作。

13、歐陽炯

歐陽炯(896年~971年),益州(今四川成都人)。據《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後,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於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他頗多才藝,精音律,通繪畫,能文善詩,尤工小詞,今存文兩篇,見《全唐文》、《唐文拾遺》;詩五首,見《全唐詩》、《全唐詩外編》、《全唐詩續拾》;詞四十七首,見《花問集》、《尊前集》。

12、楊慎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楊慎於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採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11、李調元

李調元(1734-1803),字羹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四川羅江縣(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調元鎮)人。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代表作品:《方言藻》、《萬善堂詩》、《童山全集》、《童山詩集》。

10、巴金

四川15個最著名的文人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他是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他在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1929年回國後,從事文學創作,巴金被認為代表着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其代表作品有:《家》、《寒夜》、《隨想錄》等。

9、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8、李·人

李·人(1891年06月~1962年12月),原名李家祥,常用筆名·人、老懶、懶心、吐魯、云云、抄公、菱樂等,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黃陂,中國現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大師之一,也是中國現代重要的法國文學翻譯家,知名社會活動家、實業家。李·人在中學時代大量閲讀中外文學名著,擅長講述故事;1912年發表處女作《遊園會》;1919年赴法國留學;23歲任《四川羣報》主筆、編輯,《川報》總編輯。李·人代表作有《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還發表各種著譯作品幾百萬字。

7、陳子昂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6、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敍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5、譙周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為蜀地大儒之一。譙周生前撰寫學術著作多種,計百餘篇。之後,這些著作陸續散失,到唐初作《隋書·經籍志》時,時人所見的書目只有《論語注》(十卷),《三巴記》(一卷),《譙子法訓》(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和《五經然否論》(五卷)五種。《論語注》和《三巴記》兩書,今不存。

4、王褒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崑崙鄉墨池壩)人。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與揚雄並稱“淵雲”。王褒一生留下《洞簫賦》等辭賦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傳》1卷,明末收集有《王諫議集》11篇。王褒的詩歌現存40餘首,多是到北方後所作,抒發羈旅之情、故國之思和邊塞風情,風格雄健。如五言詩《渡河北》、《關山月》等。王褒是北朝有重要影響的作家之一。

3、卓文後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2、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司馬相如工辭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代表作品有《子虛賦》。

1、揚雄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羣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遊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