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即墨10種最著名的特產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W

10、虎頭鞋、虎頭帽

山東即墨10種最著名的特產

虎頭鞋虎頭帽流傳於移風店鎮大沽河畔的虎頭鞋、虎頭帽、布老虎等手工藝品年代久遠。經過多年的演變,這些工藝品在用材上、顏色上雖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其古樸、原始的本色保留了下來。虎頭鞋、虎頭帽、布老虎為手工縫製,取材為日常常見的各色布條、麥糠、鈕釦、線等原材料,器具為剪刀、針等。這些手工藝品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其中虎頭鞋、虎頭帽因男孩、女孩的差別,而有不同的顏色及樣式,以表達不同的寓意。一般是男紅女綠,取意為“紅官綠娘子”,暗寓男孩“無病無災,長大1”,女孩長大後當娘娘。布老虎既可用作家庭擺設,有可用作兒童的枕頭,美觀舒適,且寄予了家長對於子女成長的良好祝願。現僅在該鎮的毛公泊村、孫家村尚存,掌握這項技能的僅有為數不多的老年婦女。

9、即墨水煎包

即墨水煎包是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的特產小吃。即墨水煎包製做工藝講究,麪皮硬軟適度,包子呈金黃色,晶瑩透亮,具有香、脆、鮮、軟之特點,倍受食客讚賞。即墨傳統名吃水煎包,俗名爐包,舊時又有“蟈蟈籠”、水煎包之稱。它原是即墨城胡家村胡姓之祖所創,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蟈蟈籠水煎包揚名後,即墨城的飲食業相競學習胡家技藝。胡家停業,即城南關董文卿便繼之出手經營。至此製作水煎包的技藝廣為流傳,蟈蟈籠爐包鋪遍及全縣城鄉,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蟈蟈籠爐包便進入了鼎盛時期。1953年秋,青島市城鄉物資交流大會期間,即墨飲食業户應邀參加。會上,即墨的爐包倍受各界人士讚賞,紛紛相爭品嚐。而今,即墨的爐包儘管不是以“蟈蟈籠”為鋪,但其製作工藝和特有風味卻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東省商業廳列為地方名吃之一。即墨水煎包主要原料為精粉、瘦肉、蔬菜、海鮮、植物油及各種調料。

8、膠州灣雜色蛤

膠州灣雜色蛤,學名叫菲律賓蛤仔(馬尼拉蛤仔),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膠州灣雜色蛤並不是真正的雜色蛤,真正的雜色蛤雖與膠州灣雜色蛤形態上相似,但是口味較差。《黃渤海的軟體動物》一書中介紹了菲律賓雜色蛤的習性及分佈情況:“喜棲於淡水流入的波浪平靜的內灣中沙和泥沙質的海底。垂直分佈,從潮間帶至10米深的海底都有棲息。在黃渤海沿海分佈較廣,向南可至廣東雷州半島……”儘管分佈廣泛,但以膠州灣產的這種蛤蜊質量為最好。由於大沽河、洋河分別從膠州市的左右兩側匯入膠州灣,因而處於兩河入海口之間的膠州海域水質最適合蛤蜊的生長,餌料又豐富,所產的蛤蜊質量絕對算得是上佳。它皮薄肉肥,肉質細膩柔嫩,味道是那種略帶甜味的鮮美,既不像魚,也不像蝦,獨特得讓你一吃忘不掉,百吃不厭。

7、大歐鳥籠

大歐鳥籠 七級鎮大歐戈莊村編制鳥籠始於明代,以其工藝複雜、造型美觀、質量優良、有獨到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在國內久負盛譽。清朝順治年間,大歐鳥籠進入北京市場,為京城的公子王孫、富家子弟們賞識,競相購買,大歐鳥籠一時名聲大震。民間流傳的“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籠子進北京”就是見證。大歐鳥籠分大、中、小三個型號,按形狀分為圓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大歐鳥籠選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將鳥籠框圈制好後,放入鍋中蒸煮。因此,大歐鳥籠不乾裂、不變型、堅固耐用。全村專門從事鳥籠製作的能工巧匠近千人,加工業户近400户,年可加工製作鳥籠50萬隻,增收500餘萬元。其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福州、西安、西寧、南昌、哈爾濱、瀋陽、長春等大中城市,而且還進入了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市場。

6、窩洛子缸

傳統手工製品窩洛子缸龍山街道南窩洛子村南山北坡藴藏着一條由西向東延伸的陶土層,寬約6米、深10餘米,其陶土具有細、粘、硬等特點。捏結成塊曝曬不裂,水泡不碎。當地人於明朝時即利用這一優良粘土燒製碗、盆、罐等器皿,頗受用户歡迎;後又用這種粘土製做儲糧盛水的大小不同的缸。這種缸,質地堅硬,表面光澤,以石敲之錚錚有聲;用其盛水不滲、儲糧不黴。1981年,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窩洛子缸的製作達到最盛,參與制作和銷售的户數和勞力均達到全村的80%,產品銷售遍及膠東半島及東北三省。至2002年,已封窯停產。

5、海堤村芹菜

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海堤村共有169户,556人,耕地面積600畝。該村以發展特色芹菜產業為主,2010年芹菜種植面積420餘畝,佔耕地面積的70%,從事芹菜種植户數達到105户,佔全村總户數的62%。全村農業總收入260萬元,芹菜產業收入195萬元,佔農業總收入75%,芹菜畝純收入達到1萬餘元,村莊人均純收入10800元,高於全鎮人均純收入25%。海堤村自古就有種植芹菜的傳統,海堤村芹菜卓越的品質得益於村周邊獨特的海洋性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條件,這裏生產的芹菜外觀翠綠,植株傲岸挺立,實心脆梗,幼似翡翠,成如玉樹,其味清爽四溢,沁人心脾,2010年被評為“青島市名特優品牌”。隨後海堤村以“金口玉芽”品牌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標準化基地建設為主線拓展基地規模,推動全村芹菜生產向標準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4、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 清代稱為“老幹榨”,亦稱“黃酒”。1932年,即墨有黃酒作坊500餘家,年產量50萬公斤。1949年即墨解放後,縣人民政府以舊酒館為基礎,建起即墨黃酒廠。為便於同其他地區的黃酒區別,該廠將其生產的黃酒正式註冊為“即墨老酒”。即墨老酒的主要生產原料為黍米、麥曲和水等。在釀造工藝上繼承和發揚了“古遺六法”,即“黍米必齊,麴櫱必時,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熾必潔,火劑必得”。所謂黍米必齊,即所用黍米必須顆粒飽滿均勻,無雜質;麴櫱必時,即必須在每年中伏時,選擇清潔、通風、透光、恆温的室內製曲,使之產生豐富的糖化發酵酶,陳放一年後,擇優使用;水泉必香,即採用水質好含有多種礦物質的嶗山水;陶器必良,即在釀造過程中所用容器必須是質地優良的陶器;·熾必潔,即使用工具和容器必須加熱燙洗,嚴格消毒,以達到預防污染,保持酒味清潔純正之目的;火劑必得,即蒸米的火候必須達到焦而不糊,棕紅髮亮,恰到好處。

3、即墨鑲邊

即墨鑲邊 清末,即墨民間就廣泛流傳着“小扣鎖”(又稱捏繡)、刺繡等手工工藝,農村婦女繡織的鞋面、枕頭、嫁衣、戲裝等,做工精巧,花樣繁多。1918年,荒窪村(今屬移風店鎮)手工藝人盧忠溪通過英商在煙台開辦的德仁洋行,引進一幅意大利“手拿花邊”底樣,試做成功後,便出資在即墨城北閣裏創辦起“裕民花莊”,專司經營和傳播技藝。隨着“手拿花邊”的流傳發展,許多民間藝人在加工製做過程中,不斷吸收“小扣鎖”、刺繡等工藝特點和針法,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具有民族傳統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的工藝針法。由於這種工藝針法演變形成於即墨民間,人們就把以這種針法製成的花邊稱為“即墨手拿花邊”,也就是“即墨鑲邊”的雛形。此後,手工藝人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創新,逐漸發展形成了品種繁多、用途廣泛、絢麗多姿的“即墨鑲邊”。

2、金口玉芽芹菜

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海堤村 由於海堤村擁有獨特的海洋性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條件,自古就有種植芹菜的傳統,這裏生產的芹菜外觀翠綠,植株傲岸挺拔,實心脆梗,幼似翡翠,成如玉樹,其味清爽四溢,沁人心脾。海堤村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組織農户成立了以發展特色芹菜產業為主的專業合作社,先後有12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佔全村總户數的71%。市鎮各級政府積極支持該村的一村一品建設,為每個大棚補助1萬元,併為每個冬暖大棚提供2萬元貼息貸款。今天,海堤村的芹菜不僅由過去的一家一户經營發展到合作社及公司經營,並由單一捆綁芹菜發展到分級加工包裝成盒產品。2010年全村芹菜種植面積420餘畝,佔耕地面積的70%;芹菜畝純收入達到1萬餘元,全村芹菜產業收入195萬元,佔農業總收入的75%;村莊人均純收入10800元,高於全鎮人均純收入25%。

1、白廟芋頭

白廟芋頭產自即墨市嶴山衞鎮西部的白廟山區。得天獨厚的嶗山天然山泉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沙壤土質使白廟地區所產芋頭個大肉白,品質優良,成為別具風味的無公害農產品,在青島地區久負盛名。白廟芋頭具有口感香、軟、粘、滑四大特點,營養物質非常豐富。據有關部門鑑定,白廟芋頭乾的蛋白質含量為14%,脂肪含量為2.43%。此外還含有較多的鈣、磷、維生素B1、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同時,白廟芋頭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常食白廟芋頭,生活年年有餘,身體天天健康。白廟芋頭地域範圍白廟芋頭產於青島即墨市鰲山衞鎮,該鎮地處即墨市東部,東臨黃海鰲海灣,南與嶗山區接壤,轄區總面積96.96平方公里,5.3萬人口,耕地3.3萬畝。白廟芋頭產地位於鰲山衞鎮西側,北至温泉界,南至大龍路,東至西環一路,西至龍山界,轄孫家白廟、南邱白廟、紅星等共計63個行政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