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11種最有名的地道小吃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阿卿薄餅

廈門11種最有名的地道小吃店

薄餅是廈門人對春捲的叫法。薄餅菜是把高麗菜、冬筍、胡蘿蔔、青豆莢、三層肉,一概切成細細的絲,再摻進蝦仁、海蠣,一起用重油炒,然後熬爛。在事先做好的薄餅皮裏放上用油稍稍炒過虎苔(一種生長於海中礁石上的海苔),能吸收薄餅菜中湯汁,使薄餅皮不致被餡的湯弄濕搞破,再鋪一些搗碎的花生貢糖,抹上辣醬,然後把薄餅菜、芫荽等擱上捲起,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薄餅還有另外一種吃法,就是放入在油鍋裏炸過再吃,成為“炸薄餅”。

局口街入口處的阿卿薄餅也是一間小的連店面都沒有卻名氣很大的小店,不僅廈門人經常來這裏打包回家,不少遊客早已從傳到網上的各種旅遊攻略中得知而慕名前來了。

餡餅

鼓浪嶼上的餡餅品種多且雜,不管是自己吃還是送人,babycat私家御餡餅是不錯的選擇。若想價廉物美,不妨坐船回到輪渡,從開元路走到營平菜市場門口附近的大元路,有一家叫做阿吉仔的店,有最新鮮出爐的餡餅和同安小吃馬蹄酥等,來這裏購買的幾乎都是上了些年紀講閩南話的本地人。

蓮歡海蠣煎

海蠣,又叫蚵仔,絕對是廈門人的碗中寵物,過年時一定要吃一碗蚵仔麪線的。以海蠣為主要原料的海蠣煎是另一道廈門名吃,海蠣煎選用的是黑耳白肚,個頭小小的海蠣珠,味道很是鮮美。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打散的蛋液,一道煎熟。起鍋時,撒點胡椒,放點兒香菜,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好吃的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蓮歡海蠣煎小吃店的前身是老新南軒巷口海蠣煎,已有二十多年曆史了。後來拆遷了搬到局口街橫巷口內,他們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平時哥哥負責煎海蠣,妹妹招待客人,除了蚵仔煎外,這家小店的春捲、豬腳麪也是做得相當地道,值得一嘗。

文化宮加料燒肉粽

廈門的燒肉粽,特點在於一個“燒”字,也就是非趁熱吃不可。加料燒肉粽裏有板栗、紅燒肉、蝦乾、香菇、乾貝、花生、蓮子、滷蛋等等,肉粽的米是糯米,事先炒過了,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才下鍋燒,煮好後撥開棕衣,香氣撲鼻,粽子色澤紅黃閃亮,味道香甜,油潤不膩。

中山路近文化宮附近燒肉粽只有半拉店面,寫着“加料燒肉粽”的小鋪,連個店名都沒有,生意卻出奇的好,任何時間從那裏經過都能看到在門口苦苦等位的食客。

賴厝埕扁食店

扁食就是北方人説的餛飩。廈門的扁食在餡料上和北方不同,用的是新鮮瘦肉和扁魚乾合在一起打成肉泥,再用薄如蟬翼的麪皮包裹成粒,湯是用豬大骨熬出來的,吃的時候再點綴些青翠的香葱或芹菜末,撒些胡椒粉,味道清甜鮮美,讓你忍不住想吃第二碗。

“賴厝埕扁食店”是廈門人心目中最古早的小吃店之一,店門口的巨幅照片上,扁食嫂邱素華婆婆依舊笑眯眯地站在那裏,彷彿在招呼你進來坐坐,吃一碗她親手做的扁食。

黃則和花生湯

廈門花生湯系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滾湯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中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始能放糖,續熬使花生仁爛透為止。此時,花生一分為二,上浮水面,顆爛而不溶,汁液溶而水不濁,不油不膩,芳香撲鼻。

金寶油葱果

到廈禾路BRT天橋樓梯下的金寶油葱果(米果),來一碗油葱米果,你會發現似曾相識的調料,又見甜辣醬、蘿蔔酸和芫荽,這個組合是如假包換的廈門味,吃海蠣煎時一定會再次遇到。這家店也有現包的麻餈,偏漳州風味,節假日期間鼓浪嶼上的葉氏麻餈經常要大排長龍,值這個錢未必值這麼多時間,在這裏嚐嚐也不錯。

西門土筍凍

中山公園西門附近的老字號西門土筍凍,已經換了一個稍大點兒的門臉,但是還是旁邊原來在大樹下的小桌子更有感覺。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土筍凍,蘸上由醬油、醋、花生醬、甜辣醬、芫荽和芥末組成的調料,涼涼的,一口下去,又Q又香,再佐以幾片酸甜的蘿蔔酸,幸福的味道不過如此。

新廈蝦面

蝦面是廈門另一碗令人難忘的面。主料是蝦和麪,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上。

如今蝦面的金字招牌只剩下大同路吳再添旁邊小巷內的“新廈蝦面”這家店了。小小的店面藏在深街陋巷裏,稍不留神就會錯過。當年思明北路的老店搬遷後就一直蝸居在這裏,老闆每天依舊親自熬製蝦湯,顧客要等到11點才能吃上,為了這一口地道的美味,耐心等待是值得的。

烏糖沙茶麪

對於廈門人來説,沙茶麪是從小吃到大的最普通最常見的小吃了,無論是鬧市或深巷,沙茶麪幾乎無處不在。

響噹噹的烏糖沙茶麪平時多是本地人來吃,面更像配角,主角是那碗值得喝到底朝天的沙茶湯和自選加料:大腸頭、豬肝、魚丸、蝦仁、魷魚、鴨腱等等琳琅滿目二三十種。最好早一點來,平時除了中午前後人多要排隊,下午1點多關門之外,因為賣的都是新鮮不冰凍的食材,來晚了很多好料可能就賣完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