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嶽池縣六大旅遊景點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4W

廣安嶽池翠湖

廣安嶽池縣六大旅遊景點

出嶽池東門11公里,就到了我市著名的風景湖-嶽池翠湖,即川北第一風景湖。翠湖,原名響水灘水庫,1959年開始動工興建,次年8月大壩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萬平方米。後縣委、縣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1 983p年將水庫興建為旅遊風景區,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書法家李半黎書寫

嶽池鳳山公園

鳳山公園位於嶽池縣城北翔鳳山。公園根據民國初年的“和溪公園”舊址,利用翔鳳山東側手扳崖、金石巖一帶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加以修整,於1983年建風景區,佔地面積100畝。公園內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曲徑通幽。位於半山腰的地下龍洞長約300餘米,穿越翔鳳山,幽深清涼。回鄉探親的台胞和旅外僑胞捐資在翔鳳山上建有“懷鄉亭”。南山上建有雕龍畫鳳的長廓,遊人憑欄俯瞰,嶽池全城盡收眼底。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翔鳳山頭建有“放翁亭”。“放翁亭”下的山嘴有“憩洞”。據清代道光版《嶽池縣誌》記載,該洞系縣官政務之餘置身洞中反省自己過錯,故此洞亦稱“省洞”。公園的巖壁上有多處石刻。雖經風雨剝蝕和開山採石毀損,至今殘存有“種桃”、“雁塔”、“靈泉”、“鳳崖春曉”等字跡。這是古人留下的書法珍品。坐落在公園北門入口處的玉石鳳女石雕,原系嶽池城標,1995年舊城改造時從南外街遷入。

鳳山腳下園林青叢蔚然,翠蔓交絡,曲徑通幽,別有洞天,設有青少年宮、荷花池、茶園、兒童遊樂等設施。瀏覽鳳山公園,登臨鳳山最高處,可鳥瞰嶽池縣城全景。

顧縣古鎮

唐武周皇帝萬歲通天2年(公元697年)設立嶽池縣。縣治在今顧縣鎮。唐開元20年,嶽池縣治遷徙,原治所降為場鎮,取名“故縣”場。民國初年更名“顧縣”,即回顧之意。世易時移,舊縣城遺蹟已淹滅在歷史的烽煙裏。僅就現存顧縣場鎮房屋建築格局和街道名稱看,依稀可見古城風貌。·

如今,顧縣是省級旅遊商貿型試點鎮,幅員面積57.88平方公里,轄顧縣、高橋、觀橋三個辦事處,人口39321人,城鎮面積0.8平方公里。顧縣鎮交通便捷,省道儀(儀隴)北(北碚)路和廣(廣安)南(南充)高速公路貫境而過,廣南高速公路在顧縣鎮設出入口。到森林公園金城山15公里,距-故居僅19公里,是-故里旅遊黃金線上一顆璀燦的明珠。·

顧縣鎮的宗教文化久盛不衰。明清及民國時期,場鎮及市郊均建有多處寺廟。火爆的廟會帶來了商貿的繁榮、旅遊的升温、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檔次的提升。為紀念蜀郡太守李冰建的聚聖宮,佔地千餘平方米,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文革”期間部份文物被毀,現修復。亭台樓閣古色古香,工藝精美。李冰及眾神像形神逼真。·

顧縣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尤以豆腐最為著稱。顧縣人酒足飯飽之後,坐茶館,聽川劇,談天説地,吟詩作賦,休閒逸樂,享受生活。·

據考證,顧縣人是三百多年前“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南永州而來的移民。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一篇《捕蛇者説》使永州名揚天下。如今顧縣人説話仍保留着蛇鄉濃重的鄉音,謂之“永”。顧縣人更以自己是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湖南老鄉而自豪。這些毛澤東故里人正為-故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嶽池文廟

嶽池文廟,亦名聖廟,位於嶽池縣城中南街,根據《嶽池縣誌》記載,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至今1000餘年時間。由官府出資修建。後經過多次維修擴建,形成大成殿及東、西兩廡與名宦鄉賢兩祠。清乾隆52年移建於嶽池縣城中南街現址。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完成文廟修建及善後事宜。民國時期,嶽池文廟曾作為縣立女子師範學校校舍。建國初,為0南充地委辦公地址,現恢復為縣城著名觀光勝地。其建築座東向西,是由前殿、正殿和左右廂房組成的四合院建築。佔地面積1382.21平方米,建築面積875.29平方米,為廣安市境唯一文廟,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嶽池文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城山森林公園

廣安風光如錦繡,金城山色尤清幽。位於南充、蓬安交界的廣安市嶽池金城山,風景獨具,為省級風景名勝。幽幽松林、茫茫竹海、九十九險峯、四十八奇洞、三十六清泉、鐘聲古剎給遊人留下難忘印象。"金門鎖霧"、"龍泉插劍"、"抱撲曬經"、"寶蓮聖燈"等景點與遍佈在山間的古蹟文物令人流連忘返。林間藤蔓纏繞,荊棘叢生,數百種植物,如臨植物王國,令人眼花繚亂。

民謠雲:“嶽池風光如錦繡,金城山色更清幽。”金城山風景優美,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温攝氏17度左右。金城山山峯俊秀,樹木繁茂,森林面積3000餘畝。有喬木、灌木、藤蘿、竹類和花草等多種植物資源,有鬆、杉、柏、揚、柳、油桐、映山紅、棕櫚等樹種,有檀香木、銀杏、杜仲、香樟等珍稀林木,還有松脂、茯苓、半夏、麥冬、粉葛、山藥、雞血藤、首烏、益貝母等多種中草藥資源。被植物學家稱為“古生物活化石”的鳳尾蕨等蕨類植物遍佈山崖間。險峯、奇洞、清泉、古剎構成一幅幅令人留連的自然圖畫和人文景觀。1991年,南充地區利用金城山的森林資源,建風景區。原-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金城山森林公園”七個大字鐫刻於門楣之上。主要景點有“小西天”、“南京門”、“神仙洞”、“曬經石”、“卧佛巖”、“白龍洞”、“打石洞”、“觀日亭”、“金城禪院”等,有“金城山莊”、“-假村”等餐飲娛樂處。1993年,廣安建市後,金城山森林公園劃歸嶽池縣所轄。

金城山交通便捷,廣(安)南(充)高速公路從東峯山腳下穿過並留有出入口,南充、嶽池兩條道路上山。通訊便捷,電力、供水齊備。松濤、映山紅等賓館,建築風格各異,服務設施齊全,其優越的自然環境是遊人理想的避暑、休閒、度假、森林浴勝地。

嶽池白塔

嶽池白塔,又名文明塔。於清朝嘉慶25年(公元1820年)開始修建,歷時6年,至道光5年(公元1825年)竣工。白塔位於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嶽池水匯合處。塔高30餘米,共9層,形呈密檐式6稜椎體。

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門柱上對聯雲:“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柱下各有一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託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騰越,雲彩護體,極為生動。門內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左邊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每環行一週為一層。層層闢有石門和神龕,龕內有神像。最上一層為一木雕金的魁星點鬥神像。六角塔頂有脊,脊端吊有鋼鈴。頂端用光滑合金盔鑄成,呈圓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層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層以上為青磚。層檐皆砌有花邊。塔身用石灰塗抹,潔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緻。歷經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築技術之高超。

“白塔鐘曉”是嶽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餘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