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總結3篇 《完美搭檔:班主任與家長的默契之道》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1W

本文主要討論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將重點關注班主任在溝通、互信和共同合作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以幫助班主任更好地瞭解並滿足家長的需求,實現學校、家庭和學生的良性互動。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總結3篇 《完美搭檔:班主任與家長的默契之道》

第1篇

成為名師是每一個教師的夢想,成為優秀的知名班主任當然也是班主任的理想追求。而成為名班主任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沿着什麼方向發展呢?

除去體制以外的因素(比如被某個領導看中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一名有志於在班主任領域裏有所建樹的老師必須有着長期的積累和思考,擁有一些特質,也需要在關鍵的時刻把握機遇促成飛躍。我們可以大致地將其總結為——成就名班主任的七種武器。

如果擁有了這七種武器,即使你沒有背景,也完全可能成功。即使你不能成為名班主任或不想當名班主任,瞭解這些武器對你做好班主任的本職工作也一定是有幫助或啟發的。

人人都能當班主任,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優秀班主任,名班主任更是如鳳毛麟角。很多班主任的能力很強,但距離名班主任的要求甚遠。成為名班主任,是需要有天賦的,我認為除了教學方法、技能之外,一些素質、氣質都可以歸入到這種“天賦”的行列。

在這些素質中,親和力是相當重要的。與人相處讓人覺得很温暖,如沐春風,這一點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非常重要,而一個人的親和力既可以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通過後天有意識地自我教育習得。

很多人認為外向型的老師更容易成為優秀班主任,我個人的觀點是:如果膚淺地從“學生喜歡”的角度觀察,可能確實如此,但真正往深處走,能否成為優秀班主任與內向還是外向並無多少關係,這兩種性格各有長短,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認識自己的情緒。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4.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這五個方面都與知識總量和知識結構無關,卻與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密切相關。班主任應該有一顆悲憫之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有容人的雅量,有樂天的個性和幽默的談吐,其實這些都是決定你人格魅力的關鍵。

知識淵博、氣質儒雅又不失陽剛、道德素養良好、情商高,這些都將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教育就是一種影響,在教育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就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年級段越高的學生受其影響也越大。

人格魅力是每一個想成為名班主任的老師都必須刻意修煉的,我把它排在七種武器的第一位。

什麼樣的人能成大器?首先要有做大事的志向,又要有從小事做起的耐心。帶着遠大的志向做小事,是成功的關鍵。

班主任工作,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繁瑣的工作,只有疲勞感、倦怠感而鮮有成就感。很多人認定在這個崗位幹是沒有多少前途的,教師的發展似乎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升遷,另一條是在教學上鑽研,成為名師。(班主任論文)大浪淘沙,正因為大部分人從班主任這個流水般的隊伍中像跑龍套似的不斷地進進出出,才留下了少數“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頑固分子”顯山露水,而最終殺出重圍成為名班主任。

堅持,是一種可貴的品格,但僅僅堅持是不夠的,很多老師做了一輩子班主任仍然很平庸,這些人沉寂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班主任工作當回事或妄自菲薄。不要看不起任何小事或平凡的工作,有志成為名班主任的老師一定會懷着高遠的志向做最細小的事,他們的奮鬥往往不被人理解,他們會發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感慨,但感慨歸感慨,感慨之後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很多人都相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説法,但真正能堅持這樣做的人有幾個?當年項羽看見秦始皇巡遊會稽,發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最終成為一代西楚霸王,這既是一種氣勢,也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最好。經過理性的自我評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果你覺得可以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不妨懷着遠大的理想用心去做,試試看自己能走多遠。我的想法是有多遠就爭取走多遠。

我從1990年工作到2008年,作教師當班主任,一直默默無聞,沒有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我一直沒有放棄向着更高的目標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會有一些選擇題,事先我們不知道哪種選擇是正確的,只有選擇了、走過了一段路才能有所察覺。但是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其實都無所謂對錯,只要認真走好,就會發現其實條條大路都是通羅馬的。我做班主任只是多種選擇之一,此前,我有離開的機會,但因為種種原因,留了下來。既然留了下來,那就好好努力。回想一下,激勵我堅持下去並堅信能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番事業的是一種不甘平庸的精神。

2007年底,我從教十七年後才有了第一次外出培訓的機會——去北京參加骨幹班主任培訓。我一個人寂寞地來到了北京,我是一個狂熱的旅遊愛好者,但是在三天的培訓中,我足不出户,除了認真聽講座就是在房間整理筆記心得。每次台上的專家名師講完課,都有大量的粉絲上台和主講老師合影或要求籤字,氣氛很是熱鬧。當時我就在想,總有一天這個舞台會有我的一席之地。當時的我只是一名忠實的聽眾,沒有什麼業績,也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做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到了絕大多數人退出的年齡還默默無聞,這時候才開始努力來得及嗎?我沒有想過。我只是覺得我如果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看看周圍的那些同行,他們大多比我年輕,也比我優秀,或至少我們處在同一個高度上,我的起步本來已經很晚,按照通常的觀點,我早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我白手起家開始打拼,兩年之後,憑着多年的積累和不懈的努力,終於做出了一點成績,我堅持以培養高尚的人性為主旋律的情感教育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從一名草根班主任成長為全國各類班主任培訓的主講教師。

現在,每每有培訓的老師找我要求合影或簽名時,我一邊為每一位教師寫下我真誠的祝福:“做最好的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一邊在想,要求籤名、合影表明了老師們對成功者的仰慕和尊敬,但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出成績,誰也不比誰差,應該有“彼將取而代之”的想法。聽名師報告,一些老師只是想着學一點方法,拿回去用在自己的班級管理上,耕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好好耕地是對的,但如果只想着做一個簡單的農夫,就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在培訓中我們能感受到名師風采,既要清醒地看到自己與名師的距離,又不要妄自菲薄,堅信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別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人各有所長,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堅持走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就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如果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就説明你已經在向成功邁進了。

不久前在和朋友的一次閒聊中談到一個話題:如果我不堅持做班主任會怎樣?因為我人生的道路完全可以不這麼走。我回答,歷史不容假設,但是,以我不甘平庸的性格,即使不作班主任,做其他任何事我都會追求成功的。

堅信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就算是掃馬路,也能掃出一條人生的康莊大道,這就是志存高遠,我把它排在七種武器的第二位。

我們不能否認在這樣一個膜拜成功的特殊時代,一夜暴富的心理已經擴展到生活的各個層面。深受其害的是教育,因為教育是最不能速成的,不僅於兒童而言如此,對教師的成長和教育觀念的形成同樣如此。與此相應的,各地“打造”名師之風甚囂塵上,似乎在一日之間可以建成羅馬。

我們不可否認少數幸運兒天賦異稟加之有貴人相助,能夠快速從基層教師隊伍中脱穎而出,但就人成長的一般規律而言,名師是絕不可能速成的。從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名班主任,經歷了所謂的適應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走過了人生的完整歷程,潛心於教育研究,專注於學生成長,方能最終修成正果。這條路極其艱苦難行,唯有嚐遍了人間的冷暖,體味了人生的種種酸甜苦辣方能羽化成蝶,鳳凰涅盤。如果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真理,那麼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為“狀元”的不二法門只有四個字——做到極致,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

正因為班主任工作過於瑣碎平凡,所以長期以來價值被低估,難以出頭。近年來的境況雖有所好轉,但仍然不能成為教師發展的主流,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成為無奈的被動之舉。但智者總是善於人棄我取的,人人都不看好的行業其實也藴藏着諸多的發展機遇,但我們如何能把握住機遇呢?

以我自己為例,我做的那些凡人小事幾乎每一位班主任都做過或正在做着並將繼續做下去,因此聽我報告的一線班主任很有共鳴。即使做小事,我也會把事情做到極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把同樣一件事做到了同樣的程度並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只有多走一步、再深入一點、再多幹一點的人才能真正成功。

比如班主任工作中一件最普通的事——大掃除。以地面清潔為例,清掃地面,清除地上的污漬,這個大家都做,如果僅限於此,當然沒有任何亮點。我曾經接手的一個班,地面骯髒不堪,滿是油污和一塊塊的口香糖污漬,根本看不見地磚的本來顏色。學生習慣了在這樣骯髒的環境中上課,渾然不覺。如此環境,怎能育人?我誓言改變,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我把教室的地磚用座標編上號給每個同學分配一塊,自己也拿一塊,這就有點意思了。我們帶來了勞動工具:洗衣粉、鋼絲球、剷刀……我和學生一起,蹲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擦洗,場面令人動容。大掃除之後,孩子們擦去臉上的汗水,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教室原來如此清潔美麗。我對孩子們説:剷除了地上的污漬,淨化了我們的心靈!這句話擲地有聲,給大掃除這件小事賦予了極高的德育內涵,把一件累人煩人的工作昇華到了更高的境界,這就是班主任的價值引領。這是不是已經做到了極致呢?從事情本身來説,已經算是做到位了,但有誰會想到把清洗之前的地面和清洗的過程以及清洗之後的面貌用相機完整地記錄下來呢?唯有這樣強烈的對比,造成極大的視覺上的衝擊才能讓一件細小的事具備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相信大多數班主任做大掃除的經驗和成果比我豐富得多,但是,我把大掃除寫成了精美的日誌,配上了照片,圖文並茂,既記錄了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也折射出了教育的艱難。唯有如此,才算是做到了極致。我懂得珍惜人生中的那些難忘的片段,並且善於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最終成為我講座中的精彩案例——從一個髒亂不堪的教室到被前來參觀的校長譽為“最美麗的教室”——一個差亂班的孩子們書寫了一段關於找到尊嚴的傳奇。

聽過我報告的老師們常常感到震撼,其實回想一下,確實沒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偉業,都是很普通的,但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總是更深入了一點。就那麼一點——別人晚自習我們也晚自習,別人晚自習不講話我們也不講話,但我更要讓他們做到即使無人守望紀律也照樣很好,多了這四個字“無人守望”。

撰寫教育敍事也是如此,很多老師都做過,但絕大多數人不能做到持之以恆。我堅持寫日誌,數年來從不間斷,每一年都在百萬字以上,我的日誌完整地記錄了學生的成長曆程和自己的教育心得——每日筆耕不斷,而且每一篇文章都儘量寫好,現在我的博客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個人教育博客之一。精心撰寫教育敍事讓一個普通班主任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做到極致了,就必然產生特色和形成品牌,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這就是成功的祕訣——做到極致,和“志存高遠”有着密切的聯繫。做到極致是一個人追求完美的體現,我覺得,把任何事做到極致都能獲得成功,我把它排在成就名班主任之七種武器的第三位。

要想做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須給自己平凡而瑣碎的工作賦予較高的意義,即我們經常説的“高起點、低落點”。班主任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教育無小事,孩子的成長這一件大事就是由許許多多小事組成的。平常的班主任首先是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深遠意義,也不善於學習,不善於反思總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一來,就算是撞一輩子鍾,也撞不出一點火花來。

如何能讓班主任的工作出色起來?從技術層面上講,要“技高一籌”,從教育的影響力來講,需要“高屋建瓴”。再知名的教育家也都是從教育人的小事做起的,但和常人不同的是,他總是能將自己做的那些小事總結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做小事的時候心中就想着培養人的遠大目標,讓人感覺到同樣的事他做出來就出手不凡。

顯然,要使班主任工作能突破就事論事的侷限,就必須小中見大,用做教育家的情懷和氣度對待那些凡人瑣事。“高屋建瓴”是普通班主任走向卓越的基本前提,否則,就只能流於平庸了。

第一是“專注”,又叫“用心”——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事情當作事情來做。

別人不把班主任工作當回事,如果自己也不當回事,自然不會有任何進步。只有專注於某一件事,才會產生奇思妙想,才會有所感悟,為進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礎。在我的教育故事中不乏充滿智慧的神來之筆,這些智慧來自於何處?智慧就藏在我們的大腦中,只是很多人沒有去開發而已。用心去想,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總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幹這一行最需要的是動腦筋而不是賣體力。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動腦筋,認為把心思用在這些小事上很可笑,這恰恰給有心人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機會既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又是留給智者的。我在向北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師們介紹我的教育經歷時,曾經講了一個小案例:為了排出班級同學的最佳座位,我動足了腦筋,把所有人寫的意向做成卡片放在桌子上反覆研究,排兵佈陣,大有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律的風采,結果還被家人嘲笑了一番,説我這麼大人了為這點小事忙得不亦樂乎。但如此用心於一件小事,最終卻成為經典的教育故事,我撰寫的《座位的學問》被很多人研讀、轉載,幫助很多班主任解決了這個細小而麻煩的問題。小小一個座位的編排,就需要如此精心,它能發揮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極大智慧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專注於小事能小中見大,小中見大方顯高屋建瓴的氣度。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總結3篇 《完美搭檔:班主任與家長的默契之道》 第2張

第2篇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特別像現在很多獨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猶如一個“小皇帝”,幾個大人寵着,到了幼兒園以後,許多父母就會擔心這,擔心那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應該注意與家長交流的技巧,因為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們都會非常的留意,説不定還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

因為在座的老師都是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突然讓你們面對這麼多的家長,你們可能會束手無策,更不知與家長怎麼説話,今天,我將如何與家長溝通總結了一下7點,希望能稍微幫助到各位新老師。

首先第一點就是要注意與家長説話的態度與語氣,之所以把態度和語氣拿在第一點來説顧名思義就是在於家長溝通中最重要的一點。總結成一個字就是笑,不管遇到多麼難纏的家長都要以微笑面對他,早上孩子來園的時候要主動與孩子打招呼,並找些話題來與家長交流(比如在孩子頭飾方面,服飾方面、或者其他稍有變化的地方來誇獎孩子),這樣家長會認為老師對孩子十分關注,連孩子身上的一點變化都能看出來,家長離開時,主動要求孩子與家長再見。下午家長來接孩子時可以少交流,眼神要盯在每個孩子身上,這時候不與家長交流家長也能理解,因為那麼多人一擁而上還是以孩子安全為主。來接孩子遲肯定會有點歉意,這時候可以大方的説沒事,還早呢!這時候可以把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趣事講給家長聽,儘量報喜不報憂。

第二點要多途徑與家長交流,多途徑可以分為電話交流,面對面交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的話題就是孩子,當家長把話題扯到其他地方時,老師只能一笑帶過,不要發表任何言論,説太多失的太多,家長會認為老師心根本不對在孩子身上,只有這樣家長會認為老師很穩重,一心就是在孩子身上,以後他就不會再説與孩子無關的話題了,久而久之,家長會越來越信任你,以後的工作就能很順利的進行了。

第三點多徵求家長的願望、需求、意見。也不要完全聽從家長的,淘友自己的主見。這也正是考驗我們的專業知識水平,當家長提出要求時,老師如果不能接受,老師不能完全拒絕家長,這時候就得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去説服家長放棄這樣的想法。舉例:天氣冷了,家長要求出去玩時讓寶寶留在教室裏,這是就可以説寶寶在大集體裏生活,打大家都出去把她一個人丟在教室裏,寶寶會認為老師和小朋友冷落她了,再説天冷出去正好鍛鍊孩子不怕冷的精神,我們正要孩子這種精神,而你卻要剝奪這個鍛鍊的機會。家長聽了一般都能理解的。

第四點恰當方式談幼兒行為問題與家長溝通。説話中要流露真誠感。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評論孩子要客觀如實。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為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對象,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説過火的話、不説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温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寶寶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願意接受建議,愉快地與老師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説説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第五點特殊事件主動坦誠與家長溝通。遇到特殊事件老師要冷靜處理。孩子遇到小傷時等家長來接是要主動迎上去説明事件原委。大的事件就要及時與園長聯繫進行善後處理,處理後主動打電話和傢伙在那個説明情況,這個時候當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家長會認為肯定傷的很重,這時候老師必須先安撫好家長激動的情緒,告訴家長不要着急,園方已經將事情處理好了,如果家長不放心趕來幼兒園,這時不忘説聲“路上注意安全”。即使事情圓滿結束了,老師也要打電話給家長問問幼兒情況,並標明自己非常牽掛孩子的情況,如果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及時通知老師,工作要主動,不能被動了。(介紹幾種常用的處理小事故的方法:腫、摔破了。)

第六點保持家庭隱私,有的家庭過的並不幸福,即使老師知道也不要去問。第七點冷靜處理與家長、幼兒的關係。如果工作中有家長對你的工作不滿意,老師千萬不要以報復的心理來對待,反而要用雙倍的熱情去對待這類家長,要有你的人熱情去感化他,讓他慢慢喜歡你並接受你。

1、孩子在園打鬧現象,要蒐集資料向家長説明孩子在一起打鬧難免,如搶玩具,孩子不懂如何表達,只能以各種攻擊方式來解決問題,這就是孩子的世界。希望在大人的世界多包容孩子的解決方式。

3、有什麼事直接與老師進行溝通解決,沒有必要通過園方處理的話就不要找園方,因為事情最後還是需要本班老師解決的。

4、在幼兒園老師要管理好孩子們就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家長回家不要凡是聽信孩子。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家長要有一定的判斷力。

5、家園配合。家長和老師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好孩子,所以家園配合十分重要。以上是我自己管理班級的方法,希望能切實幫助到各位老師一點點,在工作中我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因為家長工作是一門難以摸索的學問,沒有誰能做到盡善盡美,只求做到讓自己不遺憾,家長工作也是工作中不斷摸索中發現的。

第3篇

內容提要:當前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考不上普通高中,再加上其他原因才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這部分學生主要表現為綜合素質低、自主學習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對現實認知半知半解、對未來沒有明確目標,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對這樣的學生進入職校,他們自然就沒有學習的動力,最終導致的是在職校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整天在學校遊手好閒,不思進取,有的半途輟學,有的即使呆在學校,也沒有學到真正的真才實學,畢業後也不能適應現實社會對人才要求的需要。本文簡單分析了作為一箇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應該怎樣從各個方面去做好這種問題學生的工作,讓他們在學校找到切合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去努力、去奮鬥。

當前,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社會上需要的勞動力類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需要勞動密集型的普通工人向掌握一定技能的技術型人才過度,社會對各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劇增,職業教育的就業率連年攀升,給我國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為此,我們國家這幾年來又加大了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力度,在“,十一五”期間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向職業教育傾斜的優惠政策,這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空間。迄今為止,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巨大的發展,從基礎建設到教學模式和師資結構優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都在為培養適應現在社會發展的技術型人才而努力。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當前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表現出共同的一些特點:(1)文化基礎較差。由於當前大學擴大招生,成績較好的國中生都想走考大學的路,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成績整體較差。此外,招生市場競爭激烈、迫於辦學壓力、中職學校均採取免試入學的方式,客觀上造成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基礎較差、參差不齊的現象。(2)心理問題多多。中職學生是特殊的學生羣體,是“心理上的斷乳期”和第二次危機時期,是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完成社會化任務的關鍵時期,他們將面臨許多發展方面的問題,這就為中職學生的教育提出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這首要的就是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現代的中職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孤傲、自卑、不願與人交往或交際圈極小、對外十分牴觸、言行過激、爭風吃醋、不能面對現實、早戀、沉迷於虛擬世界等等。(3)厭學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學校方面看(a)理論課太多,實操課少。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們都是成績較差的這種情況,導致了進入職校後的學習與國中階段的“不合理”銜接,因為畢竟中職學校的理論課專業性較強,沒有打下好的基礎的學生是很難再理論課上聽得懂的,進一步看,在沒有掌握好理論的前提下進行實際操作,也是茫然的,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會只知道“要這樣做”而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b)老師上課太枯燥,沒有吸引力。現在還是有很多中職學校的老師,沒有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沒有根據當代中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去積極探索一套適合當代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而是保留當年的那一套,而導致了學生對聽這樣的老師上課感到沒興趣;學生本身來看(a)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學習意志力薄弱;(b)茫然的、沒有什麼明確的學習目標;(c)從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樂趣,自然就不愛學習。我作為一位電子電工專業的教師,又是一位班主任,針對中職學校的學生當前的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去做好工作:

首先,對新進校的新生先進行一次篩選。其中包括文化課的篩選、各個專業技能能力初步篩選,最後在對各個新生進行溝通了解,根據結合篩選的結果,建議學生學習其具有特長或興趣愛好的那門專業。對新生進行篩選的課題內容要精心設計,目的在於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而不是用一些簡單的或複雜的內容去“考”學生,比如對想讀理工專業的學生,可以考察些邏輯思維方面的問題,對想讀服裝專業的學生可以考察他們的美術功底和審美觀,對想讀汽修專業的學生可以考察他們的協調與反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等。通過這樣的一道篩

選後,再加以專業教師的耐心引導,讓新同學去發現自己的特長或愛好,進而選擇自己真正喜歡或感興趣的專業就讀,這就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好的開頭。

針對中學剛畢業的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是個懵懂的時期,他們總是把自己看做是成人來看待和處理問題,但方式方法卻稚嫩,表現出世界觀的不成熟,絕大多數的中職生在國小國中階段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從國小到國中長期承受老師、家長的過多指責和同學們的歧視,有些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或生活貧困家庭,缺乏真誠的關愛,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鬱自卑心理,然後又通過反抗和叛逆來掩飾自己的自卑。我們班的學生裏有好幾個都是單親家庭的,父母早起晚歸在奔波,孩子在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的時間多,經常跑出來,在家庭關愛薄弱的環境下,同時外界社會的強大誘惑,使得這些孩子過早接觸社會,而且沒有合理的得到引導,最終導致的是對家庭的叛逆,對學習的厭惡。我覺得對待這樣的學生,首先要和家長做好溝通,瞭解學生在家裏的基本情況,並且和家長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方式,共同為了教育好孩子而努力;其次,和學生做好長期的心理溝通,開始的時候肯定較困難,但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工作,通過長期和學生的接觸,儘可能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並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現實社會,正確的去接觸社會,正確的去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併為之去努力,把學生的心收到學校和家庭來;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縣城裏的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好,但是由於家長的溺愛,在很多方面都沒有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出來的學生,表現出來的就是孤傲,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等,一旦成績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家長只得送到中職學校就讀,目的是把孩子送到一個有人管的地方,不跑到社會上去幹壞事就行,等長大畢業後,再為其找個工作。對這部分學生的工作,我覺得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為,如果這部分學生沒有教育開導好的話,他們將變成本班甚至是全校的隱患,他們在學校整天不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知道家長送來就是為了讓自己有個地方管,只要能熬過三年拿到畢業證就ok了。對這樣的學生,應該首先和家長做好溝通,達成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標,家長要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一個努力目標,要安慰和鼓勵孩子,不要因為成績差了考不上普高,來到職校就整萎靡不正,應該教育孩子不能只從單方面思考問題,從自身的經歷等各個方面告訴孩子:在社會上的生活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是多麼的重要,進而鼓勵學生在學校要有一個學習目的;作為專業教師和班主任的我們,應該在學校也要多多關心這部分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心理,逐漸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目標,避免盲目的往返於學校和家庭之間。這部分學生的問題解決了,班上的其他問題也就相對好解決些了。

1、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保證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當務之急。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時總是處於一定的心理激發水平或情緒狀態,而情緒激發水平與學習效率之間有一定的規律,温和的情緒能使人的學習增加興趣和提高注意穩定性。只要有了主動學習的動機,就會有一定的奮鬥目標。有目標,就會訂計劃,就會為實現計劃而付諸行動。

2、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重要的是學會接納自己。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固然會有缺點或短處,但也有優點和長處,即使是缺點或短處也總有一定的限度,作為一個學生決不能因為自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便否定自己,斷定自己一無是處。一般説來,一個人的短處不外乎兩種:一是可以改進的,如不良的習慣等,對此要隨時發現隨時承認它、改正它。二是無法改進的,如身材矮小,相貌不揚等,對此也要鼓足勇氣正視它、接受它,並以後天的努力來“彌補”。

3、培養學生正常交往的能力,正確處理學生的早戀問題。中職生處在性成熟的過程中,因此,對於男女學生的正常交往,我們絕不能大驚小怪、惡意猜測並當眾指責。既允許他們的友好相處和正常交往,又要防止男女之間毫無界限的過於親暱,或放縱情感。要多從正面引導,促使他們心理健康成長。

4、幫助學生做情緒的主人,保持和發展健康的情緒。無數事實證明,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健康良好的情緒體驗,對工作和學習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為了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就必須幫助和引導學生面對火熱的生活,永遠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體驗。

5、根據學生身心發育規律,年齡特點,儘可能開展一些課外集體活動,這樣會使他們覺得心情舒暢、充實、有趣。

6、學校與家庭密切合作。如有些家長或教師常以成人的權威對學生髮號施令,結果使學生表面上順從,內心並不服,一旦揹着家長與教師,便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反常行為。為此,學校和家長密切合作,隨時瞭解掌握學生的情況,及時溝通與疏導,將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7、教師要注意培養,訓練學生不屈不撓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會分析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寬容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力求師生之間“零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8、家長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認識,不能急躁,不能放棄,更不能歧視。要敢於正視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正確引導,經常與孩子談心交心,多給孩子一些親情,關愛和體貼。

總之,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不能迴避和忽視,應拿出切實可行的良策,幫他們迅速擺脱不良心理的羈絆,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穩健康地走下去。

一般認為,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職校生的內心世界是五彩繽紛、各具特色的,而情緒情感最能體現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複雜多變。

1、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較弱。處於青年初期的職校生具有明顯的情緒兩極性,比少年期更為突出,容易出現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他們的情緒變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發,出現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衝動性強,理智性差。

2、社會性情感表現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職校生對他人懷有戒心或敵意,對人對事的態度冷淡,漠不關心,有時近乎“冷酷無情”,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身於外,給人一種“看破

紅塵”的感覺。國外心理者指出:在社會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處於“三無”狀態,即無動於衷,謂之無情;缺乏活力,謂之無力;漠不關心,謂之無心。這在職校生中表現更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對當今的文憑歧視和社會偏見,以及勞動力市場上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職校生羣體普遍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深受傷害,對生活逆境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

個性是個體經常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是一個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職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態,“失敗者”的心態,“多餘人”的心態比較普遍,使得他們難以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奮向上的個性面貌。

1、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不少職校生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覺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遺棄的人,認為自己是將來沒有出息、事業上難有作為、幾乎沒有什麼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現在的職較生由於受到來自長輩的過分關愛,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順利適應職業學校的集體生活。由於缺乏集體生活的磨練,職校生社會生活經驗比較少,社會認知方式不夠合理,往往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智的判斷,分不清哪些是對的或錯的,哪些事情對自己人生來講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又是次要的。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己的心理、身體、行為及自己與別人、自己與社會關係的意識。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職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不當,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

1、自我中心意識過強。由於在家庭生活中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一些職校生習慣於隨意支配、指使別人,進入職業學校後仍然希望別人圍着自己轉,但現實情況正相反,許多職校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由於缺乏合理正當的表現機會,一些職校生就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如惡作劇、故意搗亂、誇張炫耀、標新立異、逆反言行等表現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

2、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職業學校生活中,相當一部分職校生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慮甚至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很少去考慮尊重別人;希望索取別人對自己的關心,但不願意去真誠地關心幫助別人。不少職校生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表現為時時處處事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卻很少自覺地關心他人和集體。

職校生的人際交往,主要是與朋友、同學、老師及父母的交往。而職校生的人際心理問題,也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1、異性交往上的行為偏差。隨着性意識的覺醒,職校生已經逐步度過了異性疏遠期,而走進了異性接近期。他們渴望有能夠親近的異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異性交往關係。由於情感的衝動性,不少職校生分不清友誼和愛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對待自己朦朧的情愫,過早地追求所謂的愛情,因而職校生早戀現象比較普遍,由此而引發的職校生品德心理問題和性行為過錯等違紀現象比較多見。

2、交往失度失範。一些職校生在現實交往中難以獲得需要的滿足,便試圖在網絡世界中得到補償。如今,不少職校生熱衷於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甚至為此荒廢了學業。在網絡世界裏,更有一些職校生有一種“特別自由”的感覺和“為所欲為”的衝動,自我約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識不強,違背網絡交往道德規範,做一些平時不可能做、也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如粗言惡語、人身攻擊、“灌水”、網戀或多角戀等比比皆是。沉溺於網絡交往容易導致職校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係,使得人際關係更加冷漠,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

擇業就業是當前職校非常關心、特別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因為擇業就業是職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抉擇,伴隨着這種抉擇而來的往往是興奮、緊張、憂慮混雜於一體的矛盾心態。

1、擇業緊張焦慮心理。能不能順利就業,成為許多職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職校生擔心自己的學歷低,專業技能水平低,害怕“畢業就是下崗”,有的職校生甚至為此寢食不安。還有的職校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沒興趣,自己又沒有辦法改變現實,整天心緒不寧、唉聲歎氣、愁眉苦臉。

2、擇業思維定勢心理。一些職校生為所學的熱門專業所困,希望找到有地位的、體面輕鬆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一旦要放棄所學的專業,一些職校生就顯得無所適從,心理極度矛盾。

職校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多種多樣,其產生的原因也比較複雜。職校生是一個不容忽視、不可小視的羣體,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朝氣的青年羣體,也必定是未來社會發展進步和城鄉建設的生力軍。職校時期是職校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於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關鍵時期。現在最為關鍵、最為迫切的是,職業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科學實施,積極探索,整體推進,狠抓落實,提升水平,創建特色,努力開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職業學校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年齡大多在十五歲至二十歲之間,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衝突最多的時期。而職業學校的學生又以在國中時所謂“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所構成,作為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羣體,職校生極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也就成了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主要表現在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習動機層次不高,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的認知能力水平較低等幾個方面。學習焦慮現象比較普遍。不少職校生是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着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對學習有着一種“剪不斷、理還亂”,擺脱不掉的心理壓力。對考試或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比較嚴重的恐懼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主要表現在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較弱,社會性情感表現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嚴重壓抑,情緒體驗消極。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進入重點學校才是進了大學的門,才有前途和出息,進入職業學校,等於是成才道路上領到一張紅牌,被判定“下場”或沒出息。

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影響刺激下,職校生的心理壓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憊感,覺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別是一些單親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關係不和睦的職校生,不願意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也不善於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容易產生抑鬱、悲觀等消極情緒體驗。

主要表現在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現在的職較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受到來自長輩的過分關愛,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順利適應職業學校的集體生活。由於缺乏集體生活的磨練,職校生社會生活經驗比較少,社會認知方式不夠合理,往往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智的判斷,分不清哪些是對的或錯的,哪些事情對自己人生髮展來講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師生間交往缺乏信任感。由於國中階段不良的師生關係,經常被老師忽視、排斥、指責,一些職校生對職業學校的老師自然會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疏離感或壓抑感,擔心老師會向家長告狀,懷疑老師會與自己有意過不去,想與老師親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師在處理或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不夠恰當時,便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或偏見,形成對立情緒,出現逆反行為,不配合、不支持老師的工作。

對於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來説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要傳道授業更要解惑,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幫助和疏導。

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對於這些人們眼中的“差生”更要付出愛心和誠意。愛是醫治冷漠的良藥,也是滋潤乾涸心靈的細雨。有些學生聽不進去教師講的道理,講多少次他都我行我素,不加理睬,甚至對老師總有一種對抗情緒,表揚和批評都不見效。其實這樣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形成大多有其家庭和社會的原因,作為老師要深入瞭解學生情況,關心他的生活,在學生生病或是家裏有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使他能把老師當做親人,他有了困惑的事情也會找老師來談心,有了錯誤你給他指出時也就不會引起他的逆反心理,而是感覺到老師的用心良苦,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實踐證明只有用愛作為基礎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也不是靠一兩次的關心和談心就能見效的,問題往往會反覆,有些老師更是不能容忍學生頂撞自己,聲色俱厲的批評效果並不理想。有時甚至會引起激烈的衝突。為後期教育工作開展留下了隱患。而寬容和尊重是平衡師生雙方心態的最好方法,寬容不是縱容,而是在堅持指出錯誤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你的信任和鼓勵,就事論事地講問題不給學生扣帽子。尊重和寬容能建立一種寬鬆平等的氛圍,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面對老師的信任和鼓勵,學生更容易理智思考,認真反省,把教師當作自己的良師益友,敞開心扉,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説過“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愛,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同樣,愛一個成績優秀聽話的學生很容易做到,而對於那些人們眼中的“差生”要賞識他們就不容易了。那些“難看”的孩子就像遭受

了意外傷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關愛和呵護。給他們鼓勵、賞識,讓他們在心靈舒展中成長,對孩子的一生來説都是多麼的重要。其實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着無窮無盡的潛力,就好像未開採的金礦,我們要及時發現和挖掘並將其提煉成閃閃發光的金子,這就要求老師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時機去賞識,對他的能力進行肯定和激勵。如果我們能抱着這樣的心態去看待我們的學生,你一定會發現原來他們並不缺乏能力和熱情,只是缺乏善意的引導。如果我們能在他們的人生中扮演這樣一個賞識和發掘他們潛在能力的角色,那就沒有白白地渡過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總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不僅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也要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鑽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科學實施,積極探索,努力開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摘 要:現代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會考後半段考分的學生進入了職業學校,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羣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多發而且日益複雜,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特殊羣體。在學習方面屬於同齡學生中的弱勢羣體,大多缺乏自信。近年來,我國職校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問題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並突現出一些新問題,諸如:意志薄弱、行為、情感偏離常態;他們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折力弱;他們打架不計後果,他們説謊、厭學、逃學……表現出一系列心理行為問題。這一切令家長越來越感到頭疼,老師越來越感到棘手。職校學習時期是職校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於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關鍵時期。為此加強職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經過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認為職校學生大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

職校生大多來自“會考落第”者,學習成績差,他們自認為是經過重點高中、普通高中多道關口篩選下來的“末等品”,不是讀書的料,低人一等,無臉見人,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之世俗的偏見,家長錯誤的教育態度,學校教育中對他們的偏見或歧視,使得部分職校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後,嚴重者在學習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由於自卑心理,使他們思想處於苦悶境地,學習缺乏信心,對其他的能力也信心不足,嚴重地阻礙着自己的進步、成長。

本質上講,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中的確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怎麼做,他偏要那麼做,甚至公開頂撞。,以反其道而行之來顯示自己的獨立不羈,表現自己的個性價值。逆反心理在部分中學生身上尤其是職校生身上表現更為突出。究其原因是由於進入職校感到現實並非理想,認為父母、家庭、老師、學校甚至社會有負於他,於是產生“負我感”,覺得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也由於學校某些教學設施條件不足,或一些教師教育方法、言行舉止的失當及社會不正之風的負面影響,也導致部分職校生產生了逆反心理。

職校生大多從國小時就不喜歡閲讀,貪玩,在班上惡作劇,不守紀律,對於父母批評反而有時大罵父母,對學習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組織紀律觀念比普高學生要差,部分學生在國中時被列為“雙差生”,常常因為成績不好而受到歧視,因為對學好文化課缺乏信心,並有厭惡感。他們剛開始對學習專業課雖然興趣較濃,但常常虎頭蛇尾,幾天後就冷了下來。長此以往,他們就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結 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應特別關注。針對以上的消極心理,班主任應不斷變化角色,點燃學生的希望火花,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消除學生的逆反情緒,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論文摘要]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中職生,由於文化基礎較差,缺乏正確的學習目的與動機,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心態不正,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影響了正常的學習。而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習慣的培養,能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中職生大多是國中畢業後上不了高中才讀中職的,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甚至被歧視的弱勢羣體,他們當中學習差、品德差、行為差的不在少數。將這一羣體成功轉變為社會的有用之材,是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筆者在對某中等職業學校的722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座談及觀察瞭解基礎上,分析了他們的學習心理障礙,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學習動機是喚起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引導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並對此種學習活動加以維持、調節和強化的一種內在歷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可以加強並促進學習活動,學習活動又可以激發、增強甚至鞏固學習動機。調查表明,有%的學生感到學習目標不明確,而且有%的學生忽略老師授課過程中所提出的具體教學要求或教學目標,學習沒有目標,就會失去動力。此外,不少中職生對學習的認知內驅力不足,學習的實用化傾向十分明顯,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和思想品德課很不情願,認為學了沒有用,結果學習缺乏動力,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不願意學習。

調查顯示,65%的學生不喜歡本專業二門以上不想學的課程,90%左右的學生有討厭理論課程的傾向,不管是專業理論課還是公共理論課。中職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是多樣的,首先,因學習內容增加,難度加大失去學習興趣。進入中職後,各專業都有系列的專業課,專業課中抽象的理論多,能力要求高,部分學生由於原來基礎差,開始時沒有足夠的重視,學習跟不上進度了,學習中的問題也越積越多,成功的體驗也越來越少,學習興趣逐漸減弱。其次,因邏輯抽象思維能力差,不適應課程難度失去興趣。一些專業理論課的課程難度比較大,不容易理解,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學生缺乏,加之在學習中見效慢,時間長,就失去了學習興趣。再次,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導致學習興趣降低。有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瞭解,在報讀時不是按自己的意願選擇該專業,結果不喜歡所學專業,從而失去興趣。

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種種情感稱為學習情感。不少中職生對學習不熱情,缺乏積極的學習情感體驗。調查表明,%的學生常有學習焦慮緊張,怕測試考核,情緒惶恐多思、抑鬱沉悶等不良學習情緒體驗;%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情緒緊張,常擔心被教師喊到回答問題。此外,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體驗到消極的情緒,如有的教師上課習慣於“注入式”、“滿堂灌”,使許多學生霧裏看花,對考試或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比較嚴重的恐懼心理,影響學習效果。長時間消極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和行為,不樂意學習。

意志是人在行動中自覺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表現在學習活動中的種種意志就是學習意志。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近70%的學生缺乏恆心,學習沒有頑強拼搏的毅力,堅持性差,遇到困難就退縮,屈服於面臨的困難,以致學習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總體來説,由於意志力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是失敗多於成功,造成惡性循環,越學不好越沒毅力去學,對某些知識的學習不能堅持到底,結果學習效果不佳。

性格是人對現實性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在學習活動中形成並對之發生影響的性格稱為學習性格。在這方面,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據調查,當問到“你是否善於質疑或多發問”時,有%作了否定回答,遇見問題不問,不懂裝懂,不求甚解,無學習責任,把學習當成休閒;沒有良好的自學習慣,表現為惰性大,依賴性強,學習不主動,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總結;%的學生不善於安排和調整學習時間,整個學習過程無計劃,無目標,無措施;%的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不關注老師平時授課時強化的內容與例釋,課內不做筆記,或根木不知如何聽課;有%的學生不會結合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等等。這些説明他們學不得法,不善於學習。

中職生的學習心理障礙,嚴重阻礙了其學習潛能和創造潛能的發揮,影響其就業綜合能力的提高,如何幫助他們超越學習心理障礙,促進健康學習心理形成呢?

學習動機水平低是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調動這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自我概念,激發學習動機是一個關鍵。一是幫助學生確立個人目標,並將他們的個人目標與學習目標結合起來。教師必須讓學生意識到目標的重要性,確定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就可以避免無目的、無方向的生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比如:班主任在新生入學時可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目標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確定個人目標的意義,然後以班集體或小組活動的形式確定學生的個人目標,幫助學生了解達到個人目標的途徑,將個人目標與學習目標結合起來。二是充分發揮教師在激發學生動機中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但教師應擔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發掘學生潛能的責任。教師首先應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瞭解每位學生的興趣、需要與目標,掌握學生的認知基礎,設置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的教育目標和活動,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其次,教師要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掌握自己的教育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注重和諧的學習氛圍的創設,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個人的成績、個人的獨特方法和能力上,而不要強調與別人進行比較,應突出強調學習過程和學習任務的價值,而不要過分關注學習的結果。再次,教師要樹立有進步就是成功的新理念。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對學生取得的成績給予表揚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即使有點滴進步也要自我獎勵,這樣有助於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最後,幫助中職生實現角色轉換。國中階段,在有些師生的眼裏,他們往往處於不利地位的角色,影響着他們的自尊、自信,對課堂學習反感、敵對。進入中職學校後,讓他們改變過去的處於不利地位的角色,如擔任班團幹,學生會幹部等,讓他們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等實現積極改變。

教師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師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在傳授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時,教師要用新穎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儘量把枯燥無味的學習變為津津有味的學習。二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注意深淺得當。要求學校在抓理論教學的同時,大力開展實踐活動,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實用型的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術型人才。三是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要儘量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產生學習興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就感和趣味感,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此外,培養學習興趣,要與學生特長結合起來,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多項活動,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才能與愛好的機會,激活他們的成功慾望。

在不少中職生當中,有的學生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遇難而退,或轉向教師、同學尋求答案。教師要幫助他們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學校裏的學習有嚴格的時間規定,還要養成複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此外,教師要教會學生檢查作業的方法,使之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

中職生對學習有某些情緒或情感問題,這些情緒、情感問題往往是由於學習而產生,再反過來又嚴重地影響、阻礙學習,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等手段設法克服學生的焦慮與恐懼情緒,還要有效幫助他們減少逃避或迴避心理,儘量防止和消除對抗或抑鬱情緒的產生。

在塑造良好個性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教師、長輩要特別注意關心、鼓勵他們,要善於發現中職生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讓他們有成就感。二是增強意志品質。要鼓勵他們積極地迎接困難,鼓起克服障礙的勇氣,懂得怎樣去排除障礙,征服挫折。要經常為他們創造問題情境,不斷克服困難,以培養其意志品質。三是提高適應能力。不少中職生在個性及性格上有問題,如內向、孤僻,行為幼稚、不成熟,不願意與同伴和教師接觸、交往,在學校活動中退縮等,難以適應學校的生活與學習,學習效果差。教師要幫助他們積極、主動、愉快地適應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鼓勵他們與同學交往,為他們提供獨立辦事的機會,加強班集體的建設,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集體温暖等。四是加強就業指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服務精神。“中職生就業難”是學生產生學習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要消除這種悲觀消極的心理,就必須有計劃地開展就業指導和就業諮詢工作,及時向學生公佈人才市場的需求信息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導向,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通過專業技能的學習,鼓勵學生樹立敢於競爭、勇於拼搏的雄心。

當然,中職生的學習心理障礙並非只有上述的表現,其解決對策也有其多樣性,還有待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引導他們正確地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使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恰當地評價自己,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堅信,只要立足實際,齊抓共管,就一定能夠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雙贏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