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借貸調研報告7篇 掘金借貸市場:大學生借貸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5.18K

這份報告是對大學生貸款情況的深入研究。報告指出,大學生貸款主要用於個人消費、學習和創業等方面,但隨之而來的高額利息和不良貸款等問題也給學生們帶來了不小的負擔。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理性負債,我們整理了這份詳盡的調研報告。

關於大學生借貸調研報告7篇 掘金借貸市場:大學生借貸調查報告

第1篇

自20__年7月,踏上這神聖的三尺講台開始,我已經在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了三整年,我在這三年裏,經過自身的努力鑽研,經過前輩的指導和引領,我不再是以往充滿學生氣息的新教師,我在教育教學道路上不斷成長,以下是我的成長分析報告

教師要成長,首先必須讓自我的職業夢想得到昇華。在回答“我為什麼要當教師”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假如一個教師僅僅把它看成一種謀生手段――事實上這樣的教師不在少數――那麼他倒不如及早放棄,去從事更適合自我發展的其他工作。陶行知先生説:“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工作是一種藝術,教師的使命是去塑造一個個有靈魂的生命,而不是去裝配硬邦邦的機器零件。這一根本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僅僅依靠理論和技術來工作,也就是説教書育人的工作必須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愛”。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有了愛,教師才有靈魂。

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愛學生、愛自我、愛職業、愛思考、愛創新……其中最根本是愛學生,愛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需要來思考問題,這是教師成長的基點。脱離了學生的需要,孤立地談教師發展是沒有意義的,更不會有好的效果。如果我們去用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哪一個優秀教師不是把學生成長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出發點我們常説“教學相長”,其中也有這樣一層意思,就是教師的成長是建立在學生成長和發展基礎上的。不愛學生,教師就不可能愛事業;不愛事業,教師也就很難在教學實踐中用心思考、追求創新。如果一個教師不是用口號,而是能像愛自我的子女一樣關愛每一個學生,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求就會成為教師本人的需求。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無論這個目標是一個偶像還是一個綜合的模型,還是經過自我的分析思考後定下來的一系列子目標,最關鍵的是它要能“看得見”,能真正激勵着自我去努力,模糊的目標幾乎等於沒有目標。閲讀教育大師的作品、瞭解同時代教育名家的思想、觀察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案例等都是構成明確成長目標的有效方法。

有了目標之後自然要尋找通往目標的路徑,目標越明確這個路徑也越容易找到。實際上目標和路徑兩者是互相影響的,並且在實踐過程中,目標和路徑也總會有不一樣程度的調整。在選擇目標和規劃實施計劃的時候,目標的逐層分解、具體的時間表、可能遇到的困難、自我激勵和內省、獲取幫忙等策略都是必要的。需要異常指出的是,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應當跟學校教學的需要和整體發展規劃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相互促進、並能及時得到幫忙和監督。另起爐灶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

我從05年進入廬陽中學以後,第一年給自我定的目標是:鑽研新課程理念,努力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真正能夠做到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起始年級能夠熱愛歷史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二年,我的目標是,在教育教學走上正軌後,多閲讀教育教學理論,勤做教學反思和積累,要發表一篇區級論文。第三年,是我第一次經歷九年級複習迎考,毫無經驗的我決定在這一年努力探索貼合學校學生學情的一套高效低負的複習策略。為學校的首屆輝煌拼搏。而今,已是我的第四年教學生涯,我仍然被安排在畢業班,我對自我的目標就是,吸收上屆經驗,彌補過去的不足,爭取歷史學科能夠取得更大的提高。

每一階段,每一年的目標,看似很小,但僅有從階段性目標做起,才能實現我們心中更長遠的目標。

孔夫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的成長多成同樣離不開“學”和“思”兩個字。教師要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孤陋寡聞,而要有開放的心態和學習的習慣,不斷進行理論學習,留心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學”能夠向書本學、向前輩學,也能夠向同行學、向學生學……總之,“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留意,生活工作中能夠學習的地方處處都是。

從教以來,我從不放過一次學習的機會,無論是學校教師開設的公開課,還是區級,市級的各項教研活動,我都進取參加,認真聽課學習,參與研討。在每年的假期,我都報名參加繼續教育。在教研的道路上,我雖然還沒有很大的建樹,可是確實經過參加各級教研活動,開闊了我的思路,學習到了經驗,找到了自我的不足,正是這樣,我才能不斷成長。

“學”來的理論、“思”得的感悟,都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來驗證其價值。無論是讀書、參加培訓還是借鑑他人經驗,都必須跟自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一方面,任何一項理論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侷限,理論是否有價值只能在實踐中逐漸得到驗證。另一方面,教育活動的複雜性和靈活性決定了我們無法依靠某一兩種理論來解決所有問題,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斷反思。在實踐中實現理論的價值,實踐中借鑑他人經驗的精華,實踐中構成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風格。

人們長説學無止境,其實教學也是這樣,教無止境,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目標要實現,我們的成長步伐一刻不容停滯,這需要我們總結過去,規劃未來,踏踏實實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開始。

關於大學生借貸調研報告7篇 掘金借貸市場:大學生借貸調查報告 第2張

第2篇

it之家7月18日消息 非法校園貸引發的大學生安全事件仍不斷髮生,經常有大學生無力償還校園貸的報道出現在網絡。共青團陝西省委權益部組織法律專家成立課題組,針對在陝高校大學生羣體,設計、發放調查問卷563份。報告顯示:大多數學生對校園貸風險仍缺乏足夠認識。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調查顯示,陝西大學生每月所需的生活費,僅有28%保持在1000元以內,59%為1000至20xx元,13%超過20xx元,還有佔2%的少數學生月均花費超過3000元。

調查還顯示,74.9%的學生表示,即便在經濟緊張時也從未考慮過校園貸;19.1%表示偶爾想過;83.1%認為校園貸不可靠;17.6%表示贊同,但自己不會採用;約77.3%明確表示不贊同校園貸方式。只有4.8%的學生,贊同並表示會使用校園貸消費。

受訪大學生中,50%關注過大學生因無力償還鉅額貸款自殺的事件。49.9%能夠認識到會因此陷入數額不停增長的債務旋渦;34%認為不利於引導大學生正常的消費觀;29.9%認為會有可能遭到資金供應方採用不法手段追償債務。另有25.1%、21.8%、17.9%、17.9%的學生,認為會留下不良的誠信記錄形成攀比風氣造成大學生信用危機拖累家庭。

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校園貸,僅有10%十分了解、38.8%基本瞭解,51.2%不瞭解。多達77%的大學生不瞭解關於資金借貸涉及的法律知識;46%認為不用一次性還清,可以邊消費邊解決資金問題;15.6%認為藉助金融平台可以養成現代消費習慣。

另外,調查中,6.1%的大學生表示因急需資金,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校園貸。在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校園貸的人羣中,只有0.9%的男生。女生羣體不僅使用人數更多,且認為校園貸更可靠的比例也更高。

第3篇

社會實踐利於鍛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社會實踐是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構建與個性塑造與檢驗的良好方式。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認識人生意義大有裨益。使自己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此次社會實踐與調查報告課讓我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大學不像高中沒有什麼業餘的時間,現在我們有自己大量可支配的時間,有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大學生現在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可以通過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來了解。

大學生活具有上課時間少、課餘時間多的特點, 大學生如何正確把握自己的課餘生活, 學校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開展課餘活動, 對大學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研究來了解大學生課餘生活的真實情況,為大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提供依據,來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我對本校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也為即將入校的20xx級學生提供一點兒經驗,讓他們更快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

我們於20xx年7月1、2日中午就餐時間,在南校區學苑食府、教職工餐廳進行隨機訪談調查,共取得有效記錄50份。調查範圍涉及南校各個學院,保證內容真實有效。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一次統計,30%的同學選擇在課餘時間在自習室學習或者在寢室學習;20%的同學選擇到校內外進行兼職工作;10%的同學參加學生會、社團活動;20%的同學選擇上網玩遊戲和聊天;15%的同學選擇和男女朋友一起到

處遊玩、逛街、聚會;5%的同學喜歡呆在寢室睡覺或者是回家或其它。同時我們還對同學們的自己的課餘生活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5%的同學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感到比較的滿意;僅3%的同學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滿意。大部分的同學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感到無趣,卻找不到好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校大部分的同學還是以學習為主的,圖書館、自習室還是同學們的主要的學習場所和課餘生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活中佔重要的地位。在學習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涉取另外的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着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知識實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髮現課外的知識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知識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

還有一部分同學選擇兼職,通過跟他們對話,我發現他們並不是因為缺錢花去兼職,而是他們覺得到社會中去鍛鍊自己,能使自己畢業之後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他們普遍的認為在兼職過程中他們能找到勞動的樂趣,與其在寢室裏睡覺還不如出來兼職。我很同意他們的説法,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人覺得兼職只有在缺錢花的情況下才去的,那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兼職的另一面,兼職除了在作時間上有長短與全職有區別外,其它都是一樣的。兼職能看到你的另一面,能磨練自己,充實自己,為將來畢業後的工作積攢經驗,這樣你會比別人飛得更快。

綜上分析,業餘生活是大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複雜整體,他及學習、娛樂、活動為一體。要建立良好的休閒方式就必須合理的分配時間,統籌安排,三者比例適當,大學生從自身因素着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個性與性格樹立遠大目標,建立學習為主,娛樂為輔的休閒方式。學會以自學的去了解和掌握各門只是,塑造一種高雅的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以後,並沒有一個像大學聯考一樣的明確的任務等待大學生們去完成,很多同學認為四年時間足夠長,以後努力也來得及,加之遠離父母以及學校寬鬆的環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進而導致大把時間白白浪費。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認為缺乏目標和計劃以及自控能力差是導致課餘時間利用

得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事情等着大學生們去完成,獎學金、英語和計算機證書、相關職業資格考試,各種活動、比賽,考研、出國、找工作,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儘早樹立明確的目標,結合自身情況做出詳細的規劃,同時一定要培養自控能力和強大的執行力,讓計劃付諸實踐,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標邁進。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最少的消費滿足最充實的需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集體是成長的關鍵

由於大學生活相對自由,很多同學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如深夜才睡覺,早上不起牀,吸煙酗酒,很少進行體育鍛煉等等。大學四年正是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大量研究也表明,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往往與這一時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大學生們若想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有個好身體,走得更順暢,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培養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進行體育鍛煉,同時注意好好休息,做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三)大學生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培養自己應付社會的能力。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每個人的生活也不盡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去做所有的事情。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眾多的選擇時要善於思考,分清主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跟風、不盲從,優先做那些對於提升自己有幫助、有意義的事,努力充實並提高自己,步步為營,不斷髮掘自身的潛能,爭取做到每天都有實質性的收穫。

(四)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必須適應網絡生活,通過網絡進行學習 ,獲得知識,擴展知識面,讓網絡成為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渠道,讓網絡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充實生活和學習。我們要控制好使用電腦的時間,每使用一段時間就要起身活動活動。儘量少上網聊天,少玩遊戲,多用電腦學習查資料,提高實用性技能如word 和excel 等,讓電腦和網絡成為我們生活的好幫手。

總之,課餘生活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分插曲,充分體現着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觀念,以什麼樣的生活來填充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展示着我們以怎樣的態度對待生活。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餘生活,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以及心裏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並且,我們還應該合理安排課餘時間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而豐富。

這一次實踐活動,是一次難忘的實踐活動,極大地增長了我們以後就業的寶貴的實踐與經驗。並且,希望此次調查的結果和總結的經驗教訓能給大學生和即將成為大學生的同學們一些幫助和啟示,也祝願大學生們的課餘生活有意義,有價值,能夠成為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也許這次活動還存在着不少的缺點,有着不少不好的方面,但相信我們都會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掌握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在就業與將來的道路上更好地前進。

第4篇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温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温州樂清,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就業狀況温州大學温州樂清民營企業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着黨和國家的心。“20xx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xx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佔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温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温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研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研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研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研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通過調研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温州做調研的侷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20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裏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繫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着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裏的高端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信息,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絡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對象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着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裏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裏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第5篇

人們在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除了性別之分,其實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最終能夠成為怎樣一個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的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及某些重大生活事件所決定。回顧自我的成長曆程,我感到自我幼年、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對鑄成今日的我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我今年21歲,時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矣!時間正如小河裏的水,看似不動,其實在淌。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七千多載日子已從身邊經過。回想起以前有多少歡聲笑語,又有多少悲愁垂涕。

國小是我開始認識世界的時候。國小階段,在父母的教導和關心下,我無憂無慮的健康歡樂的成長着。他們教育着我,勤奮:進取進取,寬容:正直豁達,職責:認真負責。那時的我天真的如同天上的小鳥。同時他們對我嚴格管教,只期望我有一天能有所為,所以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他們從不鬆懈對我的監督和鼓勵,能夠説我成長的每一步都傾注了他們的心血,而我從小就懂得了父母的苦心,多年來的努力也只為有一天能出人頭地,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的我學習很好人比較活躍,教師十分關心我,我也常常進取參加一些學校舉辦的活動。還記得數學教師舉行的一次答題有獎活動,我進取踴躍的回答,得到了不少的獎品。在那時我明白了想要得到就要自我去爭取。國小也有過一些不好的經歷,那時班裏還有一名同學成績很好,並且他們家有錢有權,常常當着全班的面給教師送禮,他在班裏就備受教師關心。在那之後班裏也有一些同學效仿,這些同學也同樣很受教師關心,我也就慢慢淡出了教師眼中。這件事也是我在上高一時偶然想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光有本事是生存不下去的,還要有關係才能在這個競爭壓力巨大的社會存活下去,走的更高更遠。上了國中,我依然是我,成績雖然不是班裏名列前茅的,可是我有很多的才能

,朗誦、演講、小品樣樣都有我。所以我在教師眼裏還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國中三年我明白了:人必須要有一個自我的特長。

高中生活緊張而充實。高中階段能夠説是我最輝煌的階段,也能夠説是我最黑暗的階段。高中目的就是為了考一個夢想的大學,一切的一切都是學習。所以在高中階段,我沒有參加任何個人活動,團體活動不算。把所有心思都放到了學習上,所以那時候的成績名列前茅,為此我還掙得了一筆獎學金。可是艱苦的高中生活壓迫着我的神經,尤其是高三時,壓力已經快讓我走不下去了。這時我十分感激我的同桌,是她的開朗影響着我,讓我堅持下來。我是一個獨生子,從小除了父母長輩對我的關愛以外,沒有體味過兄弟姐妹之間的關心與幫忙。所以在那時候,是她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我喜歡聽歌,因為它能陶冶我的性情,能讓我靜靜的思考人生;我喜歡打羽毛球,因為它能讓我盡情揮灑汗水;我喜歡旅遊,所以我要比別人瞭解的多一些,明白的特色、地點、人文多一些,見過全國各地的人,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

我性格古怪,有時樂觀向上,能快速調整心境,讓自我時刻開心。但有時卻多愁善感,感歎世間滄桑。但大多時候我都樂觀堅強,無論遇到多大的難事,我都能勇敢的應對,相信事情總會有辦法解決掉的。

關於為人處事方面的品質,人不能只想着自我的利益,要須知,自我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個體,要學會與人溝通,待人友善,重視與他人接觸,這樣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時自認為動手本事強,能很快的做完一件事;學習本事強,對於陌生事物能很快的學會;適應本事強,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能很快的找到自我的位置並融入其中。

優勢:喜歡挑戰自我,勇於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能吃苦耐勞,有必須的組織,交流和創新本事,並能堅持樂觀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細心,對事認真負責。

不足:遇事不夠冷靜,有時行事魯莽,愛衝動。説話做事不加以細緻研究。

改善:以後遇事之前要冷靜思考,學會分析,制定必須的計劃。

加強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增加自我的社交範圍,進取參加各種場合各項有益的活動,使自我多一份自信、激揚,少一份沉默、怯場。人是更多的朋友,增加更多的經驗。鍛鍊自我的組織,交際,領導本事,結交更多的朋友。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擁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創造一個完美的未來。加強對自我心理的控制,冷靜處理遇到的任何事物。

職業生涯規劃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立即行動。俗話説:心動不如行動。因為僅有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僅有從此刻做起,才能完成人生的規劃。我相信經歷四年大學的洗禮,我會變得更有自信,我將會以最美麗的微笑來應對我所面臨的每一個挫折。自信是我有力的盾牌。選擇本專業對口職業將是我的有利因素。

人不會因為做過什麼而後悔,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沒做過什麼而後悔,只要嘗試了,即使失敗,那也是一種經歷。所以我要學會用自我的頭腦從自我的經歷中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收穫不一樣的精彩。想一件事就要立刻去做,不要想後果,也不要看結果,只體會其中做事的感覺,相信自我的感覺,不會錯,每一天在生活,工作中,體會每一天的充實,那樣的人生才叫完美,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一生才能無憾。

第6篇

近日,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宿舍冷暴力多由小事兒累積引發,記者採訪發現,不打招呼就用室友打來的熱水、亂放東西等,都可能成為冷暴力的導火索。

冷暴力的威力就在於此,它讓你感到難過卻只能憋在心裏不知道向誰傾訴;其次就是在心裏不斷質疑自己,我生性比較內向,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一些讓她不高興的事情得罪了她,而我沒有意識到?駐濟高校大三學生常琳(化名),回憶起上大學三年來,她感覺到的冷暴力。

常琳在高中就已經住校,八人間,全都來自農村,宿舍關係比較和諧。高中時,大家談論的話題一般只有學習,或者家裏的情況。上大學以後,我們的宿舍變成了六人寢,她們五人總是討論韓劇化粧電影之類,對這方面,我不太瞭解,説不上話。漸漸地,她們也就不怎麼和我説話了。從大二開始,不知為什麼,宿舍一個女生g開始排擠孤立我,打招呼也不理,算一種漠視吧。一開始我感覺很尷尬,很想弄清楚為什麼,就問宿舍另一個女生,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只説squo;沒有的事兒squo;。後來,常琳發現,其他四個女生有事兒也不一塊喊着她了。

當大家在宿舍裏熱烈討論時,我如果加入,總是被忽略。大家共享食物時,她們也只是象徵性地問我一下。常琳無法消除自己的失落和沮喪,便約了隔壁宿舍女生j一同出入。也就是j,告訴常琳,常琳宿舍的g經常對同學討論常琳的行為,説常琳好欺負,甚至説常琳土氣。她們孤立我,難道僅僅因為我土?常琳想不通。從大二到大三,常琳一直處於對自身不斷的質疑和反省過程中,中間偶爾有關係緩和的時候,大家有説有笑,但是很快,我又體會到被她們squo;踢出局squo;的感覺。

漸漸地,常琳發現自己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變化,從一開始的沮喪和自我否定變成了一半憤怒一半失落,在被孤立一兩個月之後,她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出以前和g相處經歷的不愉快和一些g讓她無法忍受的事情。更嚴重的是,慢慢地,我開始變得偏激,為了逃避自己被冷暴力的事實,我的腦子自動形成了保護機制,把g塑造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放大了她的缺點,把她平時的優點縮小得我幾乎不能想起,雖然其實事後想我和她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愉快的回憶。

不僅是常琳,大二的林青(化名)也處於宿舍冷暴力的高壓環境中,有時候我寧願自己是一個男生,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架,反而比憋在心裏好。她直言不諱。而事實上,大學宿舍之間的冷暴力,往往不是肢體衝突,最多僅僅是伴隨着語言的謾罵,大部分是以態度上的冷漠呈現的。山東師範大學心理輔導專家昌兵説。

昌兵分析,在大學宿舍裏,一個宿舍的人聯合起來攻擊甚至孤立剩餘的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非常常見。假如宿舍裏有a、b、c、d、e、f六個人,可能會有5個人聯合起來孤立a。但是當a因為某種原因暫時脱離了這個團體,這種現象並不會停止,而是剩下的5個人中,會有4個人重新聯合起來攻擊b。也就是説,宿舍冷暴力的情況,並不單單因為某個人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大學期間,尤其是宿舍裏,冷暴力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彬彬有禮、原形畢露、人以羣分和世界大同。昌兵説。陌生人最初在一起,大家都是彬彬有禮、和和氣氣的。時間一長,隨着生活中不斷產生一些小摩擦,大家慢慢暴露了自己性格中的弱點,遇到事情都從對方身上找原因,還不是反觀自身。不同個性的碰撞,可能會分化為不同的羣體,分成幾個小組。而隨着大學生思維不斷成熟,尤其到了大四,升學、就業等重要性慢慢凸顯出來,人際關係反而會得到一些緩和。

宿舍分為兩大派,好像只有屬於某一個派別,才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林青説。但是談到具體派別分立的原因,她總是用別人的熱水,從來自己不去提、她總是把自己的東西亂放、她説話總是陰陽怪氣……林青列舉了一下,才發現都是小事,但她不甘心,最後又補充了一句:反正我看着她就煩,莫名其妙地就很討厭她,雖然知道這樣很不高尚,但是難以控制。

正如林青所言,一開始她並未意識到這屬於冷暴力,而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那天我看見她又偷偷提起我的熱水壺倒熱水喝時,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跟她大吵一架。林青把這稱作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吵完後,雖然心裏一時痛快了,但情況並沒有得到緩和,只要兩個人同時在宿舍,就會感覺到一種尷尬的氣氛,有時候我也很想跟她溝通一下,又擔心她不給面子,讓我下不來台,畢竟我當時罵她罵得很難聽。如今,林青跟這位室友已經半個多學期不説話。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大學裏,女生比男生更易產生冷暴力的傾向。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相比較而言,男生這一比例相對較低,僅12%的男生產生過被孤立感。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而男生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

通過觀察,確實發現女生宿舍的矛盾跟男生相比更容易激化。濟南某高校的輔導員陳林告訴記者,雖然有時候男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粗暴,比如打一架、罵幾句,但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溝通方式,只要問題暴露了,大學生素質本來就不差,或多或少會進行一些反省,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女生喜歡憋在心裏,甚至在背地裏通過互相傾訴緩解情緒。經驗發現,有時女生小團體私下裏的squo;悄悄話squo;,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加劇彼此間的孤立。

這與男生女生思考問題的不同方式有關,一些女生給人印象是偏於情緒化,一方面善於隱忍,還會進行認知加工,這種認知加工就會加入很多情感化的東西,使問題更加泛化;而男生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可能更容易通過某種方式發泄或表達出來,而且相對而言比較客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昌兵分析。並且,冷暴力跟生活小摩擦的區別就是,隨着矛盾積累越來越厲害,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小摩擦就容易升級為冷暴力。

冷暴力產生,主要是與教育缺失有關,與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有關。在高中階段,學校主要對孩子進行應試教育,主要關注squo;成才squo;,而忽視了squo;成人squo;,社會化程度相對squo;滯後squo;。到了大學,孩子在由中學生向社會人轉換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這在大學生中比較具有普遍性。昌兵説,所以導致的後果就是,很多大學生不會與人交往。但是根據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是有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大學生也渴望被一個團體所接納,需要一定的歸屬感和被尊重感。

所以,不良溝通模式的引導下,大學生之間的交往就容易出現問題。冷暴力也是一種暴力,也具有攻擊性,會讓人的思維變得偏激。據昌兵分析,打破冷戰的最好方式是有效溝通和換位思考,但是現在很多大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當同學之間出現問題,性格開朗的學生可能會通過言語攻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性格內向的學生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冷漠或者否定。現在大學生都成為低頭族,缺乏有效的面對面溝通,往往會讓隔閡加深。

而另一方面,雖然在宿舍中受到的冷暴力讓自己的情緒低落,當朋友建議常琳向心理輔導老師尋求幫助時,常琳並不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令常琳更加苦惱的是,自己最近與男朋友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我們最近在squo;冷戰squo;,已經一個多星期了,以前兩三天他就會來找我道歉,結果現在一個多星期了還沒來,看看誰比誰更能忍。如果他不主動道歉,就説明他不夠喜歡我。常琳還是習慣用隱忍的方式解決問題。

冷暴力作為一種不良的認知和情感模式,確實會產生固化,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並在人際交往中進行轉移,無論是與朋友還是家人的溝通中。昌兵介紹説,即使隨着大學生活的結束,像常琳等,雖然與同學間的冷暴力暫時告一段落,但等她踏入社會,她的情感和認知模式,如果不進行調節和改變,如果不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會影響到她正常的人際溝通。

第7篇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隨着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閲讀資料向人們撲面而來。上世紀末至今,隨着海量資訊時代的到來,大眾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為市場的主流,閲讀對象也不僅僅是文字,更涵蓋了影像、畫面等等一切傳統閲讀並未包含的東西,似乎我們已經進入了淺閲讀的時代。

而作為今後國家建設中堅力量的中國當代大學生,他們的閲讀狀況如何呢?為了瞭解大學生的閲讀情況,我們就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調研,發現了一些問題,並探討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決方法。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做如下報告。

本次調研對象為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80名大學生,共發出80份問卷,收回76份有效問卷。調研主要針對大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閲讀目的和動機、閲讀態度、閲讀媒介、閲讀愛好等。

現在,隨着海量資訊時代的到來,大眾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為市場的主流,搜索式閲讀、標題式閲讀、跳躍式閲讀、網絡閲讀和手機閲讀成為閲讀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簡本、口袋本的盛行,財經、勵志類圖書以股市語言行文代替學術説理,以及各地書店中通俗讀物高居暢銷排行版前列的現象,多媒體、博客、電子小説代替紙質圖書潛進大學生的生活,種種現象表明,這是一個淺閲讀的時代。什麼是淺閲讀?為什麼會產生淺閲讀?要如何看待淺閲讀?

淺閲讀它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鬆娛樂性為追求的閲讀形式。內容上,以無厘頭式的消遣、娛樂或感官的刺激為上,充滿了遊戲精神及荒誕不經的色彩;方式上則以動漫、圖像、影像等為主,文字為輔。相對於品茗式的傳統閲讀而言,這種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橫向的廣度,即所謂的碎片式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

以知道代替知識,這樣的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式的淺閲讀正成為大學生時下的閲讀新趨勢。為此,我們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了一次書面的問卷調研,以瞭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和閲讀需求,從而分析大學生素質的現狀,併為進一步探索提高大學生素質參考依據。

1、閲讀認知度普遍較高。從調研結果看,47.6%的學生認為閲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學生認比較喜歡閲讀。而不太喜歡和很不喜歡閲讀的學生僅佔17.65%和1.96%。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對閲讀重要性的認知程度普遍較高。

2、閲讀時間較少。每天閲讀3小時以上的學生僅為5.88%,1-3小時的為54.90%,1小時以上的為29.41%,有9.80%的學生處於基本不閲讀的狀態。

3、每月的平均閲讀量較少。每月平均閲讀5本書以上的學生僅佔1.96%,3-5本的學生佔5.88%,大部分學生每月平均閲讀量為1-3本,這説明大學生的閲讀量是少之又少的。

4、從閲讀取向和閲讀興趣來看,我院學生的閲讀興趣表現出了個性化和多樣化,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種類也繁多,他們往往按照個人興趣來選擇課外書籍進行閲讀。時尚雜誌、人物傳記和通俗小説是我院大學生課外閲讀興趣中zui主要的讀物,這與這些種類書籍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有關。

在緊張而又枯燥的專業學習之餘,大學生們希望閲讀一些高質量的休閒、娛樂類讀物,而以上種類書籍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修養。在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學生對於閲讀名著、經典書籍的熱情不太高(僅為28.4%)。此外,經濟管理、英語、計算機課程等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成為我院學生重要的選擇。

5、我院大學生的閲讀媒介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侷限於傳統的紙媒體,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已經走入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構成了平時閲讀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約有30%的同學主要通過網絡閲讀。而大多數同學在利用網絡時能夠比較恰當的控制時間和內容,合理的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為自己服務,超過70%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2小時以內。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學生將到圖書館借閲作為自己閲讀的主要途徑,找親戚朋友借閲、網上瀏覽、在書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閲讀途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學生買書熱情不高,僅有13%左右的學生將買書作為自己閲讀的主要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學生的閲讀方式已經進入到淺閲讀時代。

1、進行淺閲讀是緩解無聊的方式。很多人認為,讀深的讀物乏味、吃力,讀淺的輕鬆、有趣,還能作為閒聊的笑料。職業技術學院女生小羅説道:現在女大學生們都喜歡看《瑞麗》《昕薇》這樣的時尚雜誌,平時上網多是瀏覽娛樂新聞和網站論壇,的確不嚴肅,但讀來十分有趣,大家都愛看。

2、沒有時間進行深閲讀,只好淺閲讀。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就業問題也是壓在大學生頭上的一塊大石頭。很多大學生從進入大學的那天起就給自己制定了計劃,要考幾個證書,英語過幾級,要做多少兼職,似乎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好好地讀幾本好書。越來越少有時間和心情讀名著了,這是大學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業、升學、出國等各種紛擾着,沒有心思埋頭讀用不着的名著,只願讀有用的英語、計算機及專業書。他們更覺得,大學已經失掉讀名著的氛圍了。

3、學術著作和經典名著讓人費解,不得已放棄。目前大學生扎堆看小説的勢頭很強。我們在走訪大學圖書館時發現,許多流行小説已被翻閲得十分陳舊,而不少學術性著作卻有八成新。為何少人讀?大學生感歎,上課所用的課本就已經夠枯燥了,怎麼還敢碰更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和經典名著?

4、學校沒有讀名著的氛圍。如今信息蜂湧,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針對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無法靜下心喝着午後茶翻看傳統的名著。當前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是專業知識型的,再加上國際經濟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語上花大力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大學生都忙於準備各種證件考試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在一系列現實因素作用下,哪還有工夫安心讀經典呢?

淺閲讀是對經典作品的輕視與褻瀆,淺閲讀的讀書方式會導致讀者思維的鈍化;淺閲讀對青少年的個性培養不利;淺閲讀導致讀者語言運用能力的弱化。

⑴出版人應該把握正確的文化方向,做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經濟效益不是出版人的追求,對此,出版人要有正確的認識。

⑵出版社的編輯在搞選題策劃時,要時刻牢記肩上擔負的社會責任,杜絕盲目跟風、粗製濫造的出版行為。要有明確的出書思路,不要為一時的經濟利益所左右,搞些沒有文化內涵的東西。要努力在創造性上下功夫,通過了解市場,瞭解讀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質的精品。

⑶大力宣揚先進文化,拒絕淺出版。當讀者的某些需求還處於隱性狀態時,出版社應堅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讀者而把自己的圖書降格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1)幫助大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激發大學生閲讀好書的興趣,可以通過讀書評書活動,聯合教務處、學生處、學生會等部門共同主辦,來提高學生閲讀健康書籍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