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讀後感3篇 人物留痕:歷史前輩的啟迪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本文是針對歷史人物的讀後感,通過閲讀歷史人物的傳記、回憶錄等文獻材料,我們可以深入瞭解到這些偉人的思想、行為和成就。他們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不僅僅侷限於某個特定時期,而是對整個社會和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通過深入挖掘歷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為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

歷史人物讀後感3篇 人物留痕:歷史前輩的啟迪

第1篇

當風敲打着窗户,當腦海浮現起歷史。腦中回憶着中華五千年,無數在歷史長河中的英雄好漢,英姿早已出現在眼前。但最令我敬佩的還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説起周瑜,人們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小説三國演義中,沒有肚量,那個妙計安天下的周郎。但歷史卻並非如此。

翻開史冊,周瑜是一個完美的人。無論是他的足智多謀、重情重義,又或者是他的高尚的品德。

當曹操揮軍南下,兩軍在赤壁一戰時。我彷彿看到一位少年站在船上,鎮定的指揮着軍隊。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由周瑜用他的才智去擊退敵人的。火燒連環船、苦肉計足以體現他過人的才智。

周瑜年少時與孫策義結金蘭。當孫策死後,孫權上位。周瑜並沒有造反之意,而是第一個支持孫權,更是把孫權當作自己的親弟弟來看待。“周郎”是別人給予他的美稱。因為當時周瑜不僅風姿英發,更是才華橫溢。他與小喬成為夫妻後,卻不曾納妾。曹操霸業已成時,周瑜可以獻出小喬,自己去逍遙一生。但他寧願在戰場上與敵人鬥智,也不願出賣妻子去苟且偷生。

東吳老將程普不服周瑜,多次欺辱周瑜,可週瑜卻折節容下。最後程普也為周瑜的人格所折服。

當時孫權只是一個將軍,諸將或賓客都對孫權比較草率,唯有周瑜一人對孫權謹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禮

周瑜不僅文采超羣,更精通音樂,即使大醉如泥,仍然聽得出音樂中的小小的疏失,且要回頭一看。所以便有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了。

一代俊傑,曾在赤壁之戰感動了上天,可代價卻是他的一生。天之驕子,卻只有36年的時間。死後更是後人對他的誤解,心胸狹窄、妒賢嫉能,都不是真正的周瑜。三分天下也全因為他指揮的赤壁之戰,他的名聲也震響東吳。可這樣完美的人卻只落的一個“猝死”的下場。

抬起頭仰望明月,似乎望見了滿園桃花,望見了江南,望見了江水,望見了銅台,望見了周郎。

歷史人物讀後感3篇 人物留痕:歷史前輩的啟迪 第2張

第2篇

三國時期,正值亂世,亂世出英雄,也出政治家、軍事家。亂世中若想稱霸一方,不僅僅靠武藝,還要會帶兵。這就要讓軍事家出馬了。江浙一帶三國時屬吳,吳王孫權手下出過好幾位有名的軍事家: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撇開前幾位不論,光來看陸遜,他又是怎麼用兵,大敗蜀軍的?

陸伯言這個人,前半輩子用關羽的話來説就是個書呆子,而後半輩子能成為史書中這樣有名的一位軍事家,大部分原因此他打贏了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火燒七百里聯營,陸遜可謂用兵如神。他看得清局勢,沉的住氣,能忍。面對蜀軍的步步緊逼,吳軍也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時,陸遜卻破天荒地下了一個命令:撤退。陸遜此時還未聲名遠揚,要説什麼大功績也只能是配合呂蒙大敗關羽,在軍中的威信也遠遠不及那些大將。那些將領一聽撤退兩字哪能服氣,還不得直跳腳?打都沒打就撤退,一撤退就完了,軍心動搖,士兵都不想打了,這仗還會勝嗎?陸遜卻説無妨,我有辦法讓蜀軍想打也打不動。將領還是不服,你一個書呆子能想出什麼妙計。然而陸遜還真有辦法,吳軍一退,蜀軍自然要追,你蜀軍鋭氣正旺,我幹嘛要撞這個槍口上?追個幾百裏山路,磨光你的鋭氣,蜀軍疲於奔波,哪裏還有力氣打仗?

陸遜能勝勝在看得透人心。俗話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場上的用兵也是如此。陸遜他知道,劉備這個人狡猾得很,不能不防,我吳軍未戰先退,他定起疑心,必然使詐,此時出兵,正中他下懷。於是他又發揮了他冷靜的性格,亮出孫權給的尚方寶劍——先斬後奏。這下好,將士們自然滿腹怨言,但又不敢抗令,只能乖乖不動。陸遜不急,劉備倒急了,急什麼?急不能騙過陸遜。雙方局勢僵持不下,劉備無奈,只好撤走山中八千伏兵。這心理戰打得可好啊,劉備完敗!將士們的誤會消除了,可謂是一箭雙鵰。

陸遜這人,做事也謹慎。終於等到了主動出擊的時機了,這下總可以打了吧!但陸遜説不急。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不可過急。將士問那怎麼辦,這次可不能等了。陸遜説先攻一營吧,攻一聯營,好,打吧,一打,敗了。將士又問那又怎麼做,陸遜説我有辦法了,這一仗暴露了他們的弱點。果然,聯營七百里,用計最好便是火燒,大火一放,一下就燒了個精光,蜀軍大敗,軍中上下都誇陸遜用兵如神。

這一仗,不僅滅了蜀軍威風,還解了孫桓之圍,可謂是場軍事家間的惡鬥。勝者陸遜,也因此而名垂千古。

第3篇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的「近代」始於1600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覺得「驚奇」:四百年的歷史也稱為「近代」。這也好,剛好承接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此套書涵蓋了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皇朝的興衰;國民政府管治下面對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以及中共___下中國的發展。把浩瀚的歷史流暢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能夠讀這套書真是獲益良多,值得向大家推介。歡迎各方友好借閲。先分享自己的一些體會。

?中國科技落後,貧窮;西方科技先進,船堅砲利。」以往覺得必然的,已經是無條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實。但是,在滿清乾隆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卻是全球第一(在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常有提及) 國力盛極一時。翻開頁450-451,1775年的清帝國全圖即可見當時國家的強盛。

但是,中國何以在晚清時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場呢?俄國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向西方學習,令自己的國家現代化,成為國際強國;而中國卻不能,並且不斷受人欺壓。實在,中國不是一開始與西方接觸就立即被徹底打敗的。外人初時並不知中國是如此不濟的。他們只不過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沒有侵佔的野心。後來知道了清庭的無能才起瓜分中國的野心。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見對手的強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脅。我們是有百多年的時間去從後趕上的,但卻白白錯過了。這是我們要檢討的地方。

初期與西方接觸,中國視之為藩屬進貢之舉。對傳教士帶來的文明技術不屑一顧。後來戰敗了數次才能夠明白西方的「船堅砲利」,需要「自強」。但是,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發動的自強運動還抱着「中學為體,西方為用」的自大心態,普遍士大夫們還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體制的腐敗……自強運動隨着中日甲午戰敗而証實失敗。後來還有康有維、梁啟超等倡議的百日維新改革也隨着清朝的滅亡而証實失敗。

被人欺負了百多年還以泱泱大國自居,如瞎了眼般無視迫在眉睫的危機威脅。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負,只求偷安,不求上進。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魯迅先生要寫《阿q正傳》去喚醒中國人了。中國敗不在於科技落後,是敗於驕傲狂妄自大!

國際間的角力,利益競爭猶如黑幫般運作。有衝突就先“講數”,“曬冷”顯示實力,擺不平則動武。一些實力較低的就要向較強的靠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生存空間。當“大佬”施壓,一切違反國家利益的政策也要執行。美國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韓就要出兵。1985年美國要日圓升值,日圓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能夠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調整幣值,令自己的經濟持續發展,就是主權獨立的好處之一。中國要長治久安也必須如此。

再看二戰後的中國,她實在有再次被列強瓜分的危險。當時日軍已投降,蘇聯本應把東北歸還給中國。但卻遲遲不肯撤軍,令人懷疑其企圖。後來撤軍時則洗劫東北工業廠礦,把價值廿億美元的設備當作「戰利品」運往俄國。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則不斷向美國求援,似會成為美國另一附庸之勢。

毛澤東雖然打着共產主義的招牌,但不用聽命於蘇共的情況下崛起。(見頁554, 397)建立了主權獨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個大致上統一的中國。令中國踏上長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時也帶領中國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國初期的一連串運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____……為人民帶來更多的苦難窮困。打着「為人民」的旗號為人民帶來更多苦難,無論動機如何的善良,結果不及格,都應該退位讓賢。政治制度不完善,讓不稱職的領袖繼續執政,遺害民間。這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國需要進行政治現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權力交接制度。否則每次領導人任期屆滿時都出現不穩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長遠的投資,不是好事。

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排名第一的宋江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人物,談起他,有人滔滔不絕,有人議論紛紛;有人説他是英雄,也有人説他是壞蛋……

在我眼中的宋江有好也有壞,在受招安前是鼎鼎大名的英雄,受招安時,顯得比較窩囊,明明可以打下宋國,殺死以高俅為首的六大惡人。可他還是接受了招安,高俅是何等的奸詐,會讓宋江及宋江的一百零八個弟兄與他共存嗎?宋江在接到高俅的命令,就去攻遼,攻方臘,害死了七十二個弟兄。回到朝廷還不是被高俅用加毒的御酒害死了。

宋江在梁山事業上發展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他積極發展工業和農業,為梁山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兵器,從而促使各個戰役的勝利。另一方面,他以意氣為重,結識了後來的一百零八將,當中也有許多坎坎苛苛,比如在結識燕順時,險些喪命,幸虧天命有緣,收攏了以燕順為首的三名大將;三打祝家莊,可謂不打不相識,不僅又得到了幾員大將,還幫王英找了一個好夫人。

宋江也很倒黴,救了與花容一起做清風太守的人的夫人,卻被那婦人誣陷,被那婦人的丈夫,也就是太守追殺,關進了牢房,幸虧花容等人前來救出他,否則他就又完了,剛遭一劫,又來一劫,宋江差點小命又喪在李俊的手裏,幸好其慧眼識英雄,加入了宋江的陣營。

看着宋江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城,高俅不免開始擔心起來,擔心宋江攻佔京城後地位不保,急忙分析宋江個人的弱點,瞭解到宋江很早就想接受招安,於是就上書皇上,要求前去招安,皇帝已經十分懦弱,急忙派高俅去招安。

宋江聽到這個消息,不顧兄弟們的反對,毅然同意了高俅要求招安的建議,宋江本是朝廷的小官,對反對朝廷不是很願意,如今朝廷願意來招安,他認為,何樂而不為呢?高俅鬆了口氣,卻又想加害與宋江和他的一百零八個弟兄,便派宋江和他的弟兄們去打遼,卻不盡高俅意,宋江等人無一傷亡。他不死心,又讓宋江去攻方臘,這下好了,一百零八個弟兄死傷七十二員,宋江是後悔也來不及了,這下,他對做官就不在意了,想辭官隱居,卻被高俅趕盡殺絕,用御酒毒死了。

吳用與花容得知後,就在宋江墳前雙雙上吊。這下又夭折了三人,宋江自己也死了。梁山就在宋江手中滅亡了,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閲讀興趣。但翻閲數頁之後,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於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賣國賊”。對於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於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鬱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於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幹,另一方面是由於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於曾國藩來説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於清政府所依靠鎮壓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建的湘軍來鎮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後,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後,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併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係。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緻的瞭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的興趣。

我是個很喜歡讀歷史人物傳記的人,在我所接觸過的歷史任務人物中。我認為綜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過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這個集政治,軍事,文學,武功,治國,平天下等才能於一生的英主,留給後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説李唐天下為什麼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李氏宗族裏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語去讚美他,或許任何詞語都不為過。這個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滿傳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這什麼樣的驚人的能力和天賦,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應就是玄武門之變。其實我覺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和了解。李家在當時也算是達官貴族。李世民之父李淵是世襲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因為才能出眾成為隋煬帝欽點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遠不會滿足這樣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亂的'黃金時段'勸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後,他選擇了勤王保政,進駐長安的第一步策略。這樣既可以獲得民心和休養的時間,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爭鬥,消耗實力,李唐卻可以坐收漁利。第二步打下洛陽,作為發展的根據地。在當時,洛陽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陽者得天下'.有着出色軍事才能的李世民當然會清楚這一點。第三,招攬人才,以為己用。打仗除了實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對人才的渴望和他出色的首領氣質,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計其數。當然,最終李唐的統一根本就是取決於李世民的這三點政策。所以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唐天下,更不會有後來的強盛王朝。完成統一大業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歲。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誌着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紮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紮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説,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