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彙報3篇 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的精彩篇章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7W

這篇文章是關於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的彙報。通過分析數據和調研情況,我們將深入探討工業經濟在當前形勢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提出對策和建議,助力推動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彙報3篇 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的精彩篇章

第1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抓住經濟發展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的關鍵“窗口期”,贏得新一輪生產力佈局調整的主動權,引導各地各部門積極推進、主動謀劃新一輪工業經濟發展,結合我省工業經濟發展實際,圍繞穩增長、快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三個重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穩增長、快轉型、高質量是新時代湖北工業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增長穩是條件,轉型快是重點,質量高是目標,實現穩增長、快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協同推進,是我省工業經濟發展要把握的重要原則。

(一)工業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穩增長的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75%左右、力爭達到8%,每年增長不低於7

0%。穩增長的支撐更加牢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年均新增600家以上,全省預增產值過億元工業增長點產值佔當年新增產值比達40%以上。穩增長的後勁不斷增強,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其中工業投資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達40%以上,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達90%以上,工業民間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達80%以上。

(二)工業經濟轉型取得快速突破。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關鍵性、歷史性突破。傳統產業改造快速突破,3年內規模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面達80%以上,技改投資佔全省工業投資的42%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快速突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的比達到17%以上,百億級戰略性新興類企業由6家增加到10家。工業結構調整快速突破,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以上,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的比達15%以上;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佔比達80%以上;加快兩化融合步伐,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達300家以上。

(三)工業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軌道。以改革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基本形成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爭創2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50個國家級質量檢驗檢測和技術中心,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基本實現研發技術機構全覆蓋。基本形成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圍繞高質量發展“指揮棒”,建立健全湖北工業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體系和政績考核體系。基本形成多點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抓緊抓實“3121”工程,力爭3-5年打造3個萬億元以上產業、10個5000億元以上產業、20個1000億元以上行業,1000個細分行業領域隱形冠軍。基本形成以質量效益為核心的價值導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保持在6

0%左右,利潤總額和利潤增速在全國位次明顯前移、中部領先;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3%以上,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率達9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每年降低4%以上。

(一)強力推進工業經濟回穩向好。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分析調度和服務保障,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使工業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形成築底回穩的良好態勢。牢牢抓住重點地區和企業穩定運行,緊盯銷售收入過10億元、從業人員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強化運行服務,保障大型骨幹企業生產經營持續穩定;加強對武漢、襄陽、宜昌、荊門、孝感、黃石、十堰、荊州等工業總量較大地方的運行調度,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牢牢抓住中小企業開工率提升,對停產半停產企業進行清理,推進有訂單、有效益、有潛能的企業多開工、滿負荷生產,推進“殭屍”企業加快關停並轉,全省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穩定在80%左右。牢牢抓住新增長點培育,每年培育新增產值過億元的增長點600個以上、新增產值過10億元的增長點30個以上。牢牢抓住要素保障和市場開拓,以煤電油運氣、資金、用工等生產要素保障為重點,做好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省內企業開展產銷對接活動,促進產品互通信息、互採互購;探索建立網上工業品博覽會,擴大線上銷售;每年遴選一批“湖北工業精品”,集中在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宣傳推介,擴大鄂產品牌影響力。

(二)強力推進《中國製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落地生根。加快推進《中國製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落實見效,到2020年湖北製造業總量保持全國第一方陣,製造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建立強有力的“雙九雙十”行動推進機制,將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程、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等九大工程和10個重大項目包,逐一明確責任單位,一個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包由一個廳局牽頭,成立一個工作專班,確定年度工作目標,定期督辦考核。加快建設武漢市“中國製造2025”國家試點示範城市,國家存儲器基地一期建成、二三期啟動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園區、高端裝備產業集羣加速形成。支持襄陽、宜昌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三)強力推進工業企業技改轉型。紮實推進“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每年實施技術改造工業企業不少於3500家,完成技術改造投資不少於5000億元。緊跟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升級政策動向,分年度編制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導向計劃和投資指南,引導社會投資向智能製造、節能減排、質量品牌等關鍵環節和產業鏈“短板”聚集。建立省、市、縣三級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和路線圖,實行台賬管理。每年滾動實施百項重大技改示範項目,集中力量支持骨幹企業穩產增產擴產、延鏈強鏈補鏈。建立完善重點技改項目推進機制和綠色通道制度,強化項目跟蹤監測,實施精準服務。

(四)強力推進工業投資持續高效。堅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工業穩增長的“定海神針”,重點在改革盤活存量、招商引進增量上下功夫。建立全省工業投資重大項目儲備庫,分市(州)制定重點產業鏈招商路線圖,每年引進補鏈、延鏈、強鏈項目不少於100個;積極對接央企和爭取國家支持,加快佈局百萬噸級烯烴及芳烴、芯面端、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力爭每年新開工投資過10億元的工業投資項目300個、投資過50億元的項目30個、投資過100億元的項目5個。開展納入“十三五”規劃工業項目專項檢查,督促有條件的重大項目提前開工,全面清理批而未徵、徵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盤活現有招商引資項目和存量建設用地。抓好省內19個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和16個國家級、26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建設,加快發展103個重點產業集羣。

(五)強力推進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潛力產業,超前謀劃空天海洋、信息網絡、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努力建成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以工業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推進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智能終端產品、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網絡通信服務、數字安全等領域發展,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推動遙感等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中心、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發揮信息光電子技術研究院和機器人產業聯盟的作用,打造一批新型協同創新平台。加大政府對首台(套)、首批(次)產品的保險補貼等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新興產業的推廣應用和發展壯大。

(六)強力推進市場主體能級提升。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創新創業創造,提升市場主體能級,優化市場主體結構,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高質量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健全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立小進規後備企業庫,精準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到2020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家。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和諮詢診斷平台,培育1000家細分行業領域隱形冠軍企業。加大力度培育對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大型龍頭企業,創新發展區域工業經濟生態鏈和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過1000億元企業達到2-3家、過500億元企業達到5-8家,每個市(州)都要有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年均增長800家,達到8000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央企合作,推進三環集團等國有企業轉制及混改工作,2018年完成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七)強力推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圍繞研發設計、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源服務、檢驗檢測、品牌建設、融資租賃、電子商務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增加服務要素在製造業投入產出中的比重,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製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加快推進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倉儲),培育100個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和中部數據交換中心。加大力度推進各類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高帶寬光纖網絡接入,實現武漢市和重點市(州)主城區5g全覆蓋。加快“楚天雲”和工業雲平台建設,實施“萬企上雲”工程。成立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業湖北分聯盟,培育10傢俱備較強實力、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10家左右能夠提供整體系統解決方案、綜合實力強的大型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創新軍民融合機制,深入實施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創建、基礎設施共建、產業融合發展、科技協同創新、服務平台構建等六大工程。

(八)強力推進工業綠色轉型。貫徹“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升級,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引導工業綠色轉型。到2020年,綠色製造水平明顯提升,傳統制造業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清潔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綠色製造體系初步建立,打造和培育50家綠色示範工廠、5家綠色示範園區,綠色製造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力度,完善園區水處理基礎設施,推動磷石膏、冶煉渣、粉煤灰、酒糟等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全面推進危化品企業搬遷,2018年底前全面啟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和化工園區外的所有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3年內完成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搬遷改造,並在搬遷改造中實現搬大搬強。依據法律法規和環保、質量、安全、能效等綜合標準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推進工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嚴格執行鋼鐵、電解鋁、建材行業能耗限額標準,每年組織實施重點減排技改工程項目不少於300個、培育清潔示範企業30家。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集羣化發展,鼓勵企業採用第三方服務模式,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九)強力推進創新發展體系建設。建設創新發展的基礎支撐體系,鼓勵企業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等研發技術機構,支持重點行業和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建設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的工業研究院等政產學研合作平台,提高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創新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人才鏈“五鏈”融合,提高資源市場化配置能力和配置效率,形成有利於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加快發展技術市場,完善製造企業、科研院所、金融資本合作機制,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

(十)強力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在發展理念、項目選擇、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全面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建立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體系,引導企業加快向高質量發展軌道轉變。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意識,樹立20家以上中國質量獎、長江質量獎標杆企業,圍繞重點產業集羣佈局建設一批質量檢驗認證中心和標準驗證中心,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實施工業千項精品工程,3年內完成1000家企業的產品質量檢測和標準比對工作,指導企業開展產品質量診斷和對標創新,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工作,推動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輕工、紡織等行業產品國際標準採標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重點領域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

(一)着力降低企業成本。降低用能成本,積極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將工業基本電價降至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及以下,簡化用電報裝流程,有序放開電力市場、逐年擴大市場規模。降低人工成本,繼續按規定實施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相關政策,降低困難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降低融資成本,督促各商業銀行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和小微金融服務“兩禁兩限”要求,嚴肅查處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等變相提升企業融資成本行為。推進銀行承兑匯票電子支付,將承兑業務金額比重提高至80%以上。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實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年攻堅工作方案,提高綜合交通基礎保障能力,推進鐵水公空多式聯運協同,優化交通物流運行機制,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鐵路、水運等低成本運輸比例,把湖北打造成中部地區交通運輸最便捷、物流成本最低廉、內外通道最發達的省份。降低企業互聯網接入資費。強化降本減負常態化檢查,對工業企業降成本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確保降本減負政策真正落實到企業。

(二)着力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壓縮審批時限,對涉及工業投資的審批事項和流程進行清理、優化,按法律法規要求需保留的審批事項,審批期限在法定時間的基礎上再壓縮1/3。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對省級質監部門實施的17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實行“先證後核”;將省級質監部門實施的19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權,向武漢、襄陽、宜昌三個自貿試驗片區全部下放。全面清理各地制定的中介市場保護政策,建設全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超市”。政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或與主管部門脱鈎。

(三)着力強化財税金融支持。省財政統籌安排7億元省級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專項資金,隨着財力增長逐步增加。創新省級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專項資金使用辦法,每年拿出5億元專項資金按因素法切塊下達到各市(州),與銀行貸款結合使用,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撬動和放大作用。各市、州、縣政府要安排相應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專項資金。對符合《湖北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方向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完工且經經信、發改部門驗收合格後,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技改項目地方新增財力連續3年全部獎補給企業。對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和長江經濟帶化工企業搬遷入園,省級財政給予激勵性支持。抓緊研究制定財政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新的措施,探索與銀行合作模式,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加大對金融機構製造業貸款考核力度,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發展融資租賃公司,推廣融資租賃服務,支持中小製造企業開展設備融資租賃業務。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要加大對本方案內項目、工程落地的支持力度。對評為湖北省長江質量獎的企業,省級財政一次性獎勵200萬元,評為長江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省級財政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四)着力改革要素配置。創新資金保障,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工業經濟發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出現資金困難的企業不抽貸、不壓貸,用好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款等政策,支持企業度難關。加快推進省擔保集團公司改革,建立基本覆蓋全省的擔保和再擔保體系,省級財政籌措50億元資本金,壯大省再擔保集團公司實力,提高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增信能力。創新用地保障,各地應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年度用地供應計劃應充分保障工業用地供給,優先安排支持優質工業技改項目;對採取彈性年期出讓供應工業用地屆滿符合續期使用條件的,可採用協議出讓方式續期;以先租後讓方式供應的工業用地,租賃期滿達到合同約定條件的,在同等條件下原租賃企業優先受讓。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鼓勵支持各地採用先租後售方式供應產業用房,高標準廠房可按照《國土資源部不動產單元設立與代碼編制規則》,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有效對接產業轉移,創新人才引進,鼓勵人才集聚的大型企業和生產服務類事業單位、產業園區依法利用自有土地建設人才公寓(單位租賃房)等配套服務設施,或整體租賃公租房用於引進人才的住房保障。各地對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投資額度大的重大工業項目,可採取“一事一議”辦法予以研究支持。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省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過程領導,在主戰場落實主擔當,在抓工業中敢作為、勇創新、善落實,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省經信委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對口聯繫1至2個市(州)、直管市和1至2個支柱行業,每月到聯繫點調研解剖、掌握實情。各級發改、財政、科技、人社、商務、國土、統計、金融、税務、物價、質監、工商、食藥監等部門要積極履行促進工業發展的職責,形成大抓工業的濃厚氛圍、共抓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調度分析。建立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調度機制、全省工業經濟半年分析會商機制、企業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機制,省政府每季度、省經信委每月進行一次調度。加強調度分析結果運用,對各市(州)開出“點穴”式問題清單並抄送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主要運行指標降幅較大的市(州)進行約談。省經信委每月對工業經濟相關匹配指標、關聯指標進行大數據分析,與周邊省份進行對比分析,省統計、發改、交通、財政、税務、商務、金融、能源、電力、電信等部門和單位負責提供相關數據,加強數據資源共享,形成專題分析報告,精準調度工業經濟運行。

(三)加強協調服務。全面轉變服務企業作風,構建既親又清的政商關係和政務環境。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每年深入企業現場調研、協調、服務覆蓋面不少於規上工業企業的三分之一。各級經信部門要發揮工業企業的“孃家”作用,及時提供政策信息,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建立台賬並實行銷號管理。開展企業評議政府部門服務活動,每年組織對我省營商環境、惠企政策效果進行第三方評估。

(四)加強考核督辦。省政府每年將工業經濟重點工作納入省政府大督查範圍,督查結果作為市(州)政府和省直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有關政策性資金切塊下達的重要依據。省經信委每年年底對各市(州)工業經濟主要指標排位情況進行通報,抄送各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承擔服務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性平台企業、擔保再擔保企業,重點考核服務工業經濟發展的情況和效果,其盈利情況不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省經信委要定期組織對各市(州)執行本工作方案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各市(州)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工作方案,擬定任務書、路線圖和重點項目,為抓好方案落實提供硬支撐。

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彙報3篇 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的精彩篇章 第2張

第2篇

20__年,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趨勢的形勢下,工業經濟面臨着戰略轉型,挑戰和機遇並存,我們要把握髮展大勢,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始終把保工業發展放在首位,強化五項舉措,努力助推××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抓運行保增長,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當前金融危機對工業經濟影響依然存在,要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的新變化,認真組織落實好全年經濟運行調控方案,準確捕捉工業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進一步強化對四大主導行業和重點企業的市場環境、發展走勢、原料供應、產銷動態、經濟效益的分析,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指導重點行業、企業規避和降低運行風險。強化生產要素(煤、電、油等)的調度,建立應急處置機制,科學組織調度,確保生產要素供應的通暢有序,保證企業的正常文祕雜燴網經營。確保全年各項工業調控目標的順利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xxx億元。

抓項目保增長,不斷增強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後勁。目前,全球性經濟放緩,引發新一輪的產業轉移,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突出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駐點招商等方式,加大產業對接和產業重大項目招商力度,着力引進一批能使××經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重大項目,以重大項目的引進助推產業結構戰略升級。圍繞四大支柱產業推進產業招商,重視四大支柱產業配套項目的引進,完善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的聚集效應。同時,繼續抓好重大項目的建設和協調力度,建立項目建設進度管理.體系,完善推進機制,排出項目建設進度計劃,將責任落實到人,進度細化到月,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營造民營經濟發展氛圍,引導本地民營企業為外商企業配套服務,大力培育創業主體促進本地草根經濟的快速發展。

抓企業保增長,督促企業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是積極引導企業加強管理,苦練內功、挖掘內部潛力,通過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學優、比強,爭勇攀高,積極搶佔競爭、發展的制高點,形成壯大一批優勢企業。二是全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技術改造具有技術新、投資省、週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特點。以中央財政每年安排xxx億元技術改造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為契機,積極爭取重點企業技改資金,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運用新 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升改造,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三是提升企業品牌意識,加強信息化建設,擴大網絡營銷,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引導企業兼併重組。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和重組,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迅速提升行業集中度,增強企業競爭實力。江聯造船公司被瑞聯集團收購後迅速做大做強,產值年年翻番,就是兼併重組的成功先例。因此,應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走聯合、重組之路,抓住參與市場競爭的機遇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今年重點要做好三鑽公司項目的包裝,通過靠大聯強、重組嫁接,吸引更多有實力的投資者收購或兼併,實現企業的重組新生。

抓平台保增長,為工業快速發展蓄勢聚力。園區和碼頭工業城是工業發展的主戰場,要加快這兩大平台建設,吸引更多的企業向兩個平台聚集,使園區和碼頭工業城成為××工業經濟的增長極和火車頭。一是要完善園區、工業城的服務功能,提高兩個平台對項目的承載能力。二是要注重功能區劃,不斷完善園區和碼頭工業成的規劃,尤其要抓好建設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聚集。三是加強政策引導,將優惠政策向兩大平台傾斜,吸引高新技術產業及具有產業帶動優勢,配套協作功能強的大項目、大企業進入園區和工業城落户。

抓服務保增長,幫助工業企業破解難題。一是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在大力營造誠信環境,加強建設信用體系的前提下,多措並舉,切實加大銀行等金融機構服務工業經濟的力度,同時鼓勵發展各類擔保公司、風險公司,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二是優化工業發展環境,以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和貫徹落實九江市委、市政府《關於集中整治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為契機。強化市場秩序的整治和規範,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環境。清理整頓各類涉企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規範企業涉企檢查報備制度,落實幫扶企業十六項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同時,以企業需求為第一目標,以客商滿意為最高標準,籌建企業之聲平台,暢通訴求通道,落實四套班子領導掛點幫扶企業舉措。三是建立全市工業企業人才隊伍庫,多層次、多渠道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才和產業技術工人,為工業經濟趕超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第3篇

首先,熱烈歡迎各位領導蒞臨華山檢查指導工作,下面我就有關我鎮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做簡要彙報:

近年來,華山鎮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始終堅持“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戰略不動搖,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在培育主導產業、招商引資、節能減排上尋求新突破,實現了全鎮工業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特別是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我鎮工業經濟仍然運行平穩。2008年,全鎮工業經濟增加值完成16億元,工業經濟銷售收入完成86億元,工業經濟實現利税億元,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2家,工業經濟產值佔整個地方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工業經濟税收佔總税收的比例達到58%。今年1—2月份,全鎮工業經濟銷售收入完成億元,工業經濟增加值完成億元,工業經濟實現利税億元。

一是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華山鎮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不斷加快工業升級步伐,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羣的發展方向,積極扶持骨幹企業,全鎮形成了包裝印刷、機械鑄造、新型建材、生物製藥等主導產業。其中包裝印刷業發展迅速,華河紙業、新誠信包裝、中產紙品等多家企業相繼落户投

1產,年實現產值億,利税4500萬,產業規模初步形成。機械鑄造業先後引進了嶽峯機械、泉城閥門、濟南公明技術有限公司等項目,年實現產值億元,利税8000餘萬元。以永豐鋼結構、元泰鋼結構、恆佳建材等企業為代表新型建材業也迅猛發展,年實現產值3億餘元,實現利税3600萬元,逐漸成為我鎮的主導產業之一。2008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億元,實現利税億元。今年1—2月份,全鎮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億元,實現利税億元。

二是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轉變。華山鎮將始終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建立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明確指標,嚴格考核引導各類企業特別是耗能大户應用先進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對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等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濟南力魯特實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餘萬元對除塵設備及生產工藝等進行了改進,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濟南羣康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對生產線和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提升。華河有限公司投入800萬元,對生產技術進行了革新。全鎮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轉變。

三是招商引資由“引資”向“選資”轉變。華山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總抓手和生命線,招商觀念由“引資”向“選資”轉變,通過充分利用閒散土地搞好整合,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股,為大企業搞好跟蹤服務, 2008年成功引進了投資5000萬元的山東華輝玻璃有限公司、投資4600萬元的山東高強惠普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等項目。今年又引進了

總投資5000萬元的濟南展坤工貿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元的山東華偉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符合鎮內整體規劃、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今年1-2月份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利用內資億元,新增私營企業18家,新增個體工商户263户。

我鎮工業經濟雖然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但受金融危機、重點工程等因素的影響,工業經濟發展也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

一是工業經濟受當前經濟形勢的影響比較大。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我鎮部分出口企業受到較大影響,面臨較大壓力。同時,與房地產相關聯的產業,如鋼結構、彩鋼瓦、鋁合金等製造業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

二是工業經濟受重點工程影響較大。因受重點工程建設我鎮拆遷企業160餘家,年財政減收1100多萬元。加之受交通、環境因素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我鎮工業經濟的發展。

三是全鎮工業經濟產業鏈短。工業經濟是我鎮經濟的重要支柱,目前工業經濟產業仍然鏈短,附加值不高,高附加值集約型經濟尚未形成。

四是受礦山關停影響較大。花崗石加工業是我鎮的主導產業,礦山的關停直接影響到全鎮工業經濟的發展。

五是工業項目落地難問題依然存在。受土地規劃和土地嚴控的制約,極大影響了新建項目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建議區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幫助解決項目用地問題,促進工業項目的落地、投產。

面對金融危機的新形勢,華山鎮將不斷強化措施,破解工業經濟發展難題,努力推動全鎮工業經濟進一步加快發展。

一是在“結構”上做文章。 以實現產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目標,以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機械、化工、食品、印刷等傳統產業為重點,發展壯大生物製藥、包裝印刷、新型建材等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加快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全鎮工業加快發展。

二是在“抓大”上出成效。扶持發展重點企業,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堅持產業抓支柱,產品抓名牌的原則,發展壯大骨幹企業,形成支柱優勢。全面實施骨幹帶動戰略,利用品牌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加快膨脹企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羣。

三是在“政策”上扶持。我鎮將積極協調工商、税務等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對產業帶動能力強、投入產出高、規模大、效益好的工業企業和工業項目進行扶持,促進工業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

四是在“環境”上有作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為招商引資和工業經濟發展構築良好的平台。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強化為企業服務的意識,特別是加強對齊魯製藥、海爾工貿等大企業、大集團的服務力度,發揮其帶動作用,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新的、更大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