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青春觀後感5篇 “青春揚帆,夢想翱翔”

來源:巧巧簡歷站 6.13K

《飛揚的青春》是一部温情勵志的青春電影,講述了一羣學生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與價值的故事。本文將以觀影后的感受為出發點,結合影片的情節和主題,探討青春的意義和力量,喚起讀者對於積極向上人生態度的思考。

飛揚的青春觀後感5篇 “青春揚帆,夢想翱翔”

第1篇

這次,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飛揚的青春》電影。

影片的開頭一下子就讓我們明白了這是一部寫支教生活的電影。支教生活的艱辛從第一天就開始了。學生將飯遞給封老師時,只有一碗沒有多少油的菜。封老師在嚥下一口飯後的場景讓我感動了,學生在封老師飯下竟藏有“肉”。要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中“肉”是多麼地珍貴。這樣的開篇也讓我對他們支教生活的迫切想了解。

“校長媽媽”是如此地無私,她紮根於大山之中就是為了孩子,患有肺癌的她顧不上去治病,在一次為學校弄排水溝渠時,她在雨中突然暈倒了,我的心都顫了一下。這是多麼好的一位校長啊,怎能就這樣倒下!而之後身體虛弱的她在剛恢復了一點後,又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她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在教育上,這就是基層教師的一個縮影。

暴雨來臨之時,孩子們都還在廚房幫忙,房屋在這時變得搖搖欲墜。果子老師立馬下令讓同學們趕快離開屋子,大多數孩子都有秩序地逃了出來,但仍有一個小女孩還未出來。嬌嬌老師發現後毫不思索就衝進去救孩子。房屋頃刻之間倒塌了,我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她的行動是多麼地感人。同時也害怕這位老師就這樣走了,幸好還沒事。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坦多了。她就是一位美麗而勇敢的人民教師。現實中就是這樣,有些老師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山娃子是一位如此懂事的小孩子,在“校長媽媽”生病時,打着手電筒一個人在河裏尋找石蚌來給“校長媽媽”補充營養,他為了“校長媽媽”也竟然把作業本撕了來補窗子上那些破洞,而作業他則在那些河裏的大石頭上完成了。密密麻麻的一片,可知他是多麼熱愛學習。看到這裏,我感到自愧。我簡直無法與他比,不過我也能儘自己的全力。同時我也好想盡自己的一份努力來幫助像他們這樣的孩子,他們真的需要我們大家的幫助。

電影中有着無數處令我感動的畫面,這些畫面也讓我想起了當初到我們學校支教的老師。當時這些支教老師上課是多麼認真,課餘時間又都是和我們在一起,和我們打成了一片。當時的點點滴滴依舊清晰地存在於我的腦海裏。

生活中就是有着那麼多的志願者在做着自己的貢獻,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給別人帶來温暖。

飛揚的青春觀後感5篇 “青春揚帆,夢想翱翔” 第2張

第2篇

上個禮拜中午看了一部電影《飛揚的青春》,在看的時候,有些人哭了,有些人笑了。或許是我淚點較低,我也是哭的人中的一個,不管這部電影如何,我只能説,裏面人物感動了我。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認為丁嬌嬌會支持不住,會回到城裏去。畢竟是個嬌生慣養的女孩子,但我想錯了,她堅持了下來。之後,我以為封政會受不了離開,因為其他人認為他去當老師是為了完成政治資本的積累,就連他的老婆也不支持他,甚至封鎖了他的經濟來源,但我又錯了,他沒有退縮,為了自己的夢想,他仍然留了下來。這些志願者們下鄉教書,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而獻身,這些人是可敬的。

其實,最讓我感動的一個人是鬆坡國小的校長王琦,,她其實原本也是一個志願者老師,和丁青陽、方雅一起來到鬆坡國小教書,滿了一年,丁清明、方雅離開了,而她沒有,她在那個地方一直堅守着。可以説如果她回城鎮的話,她可以過得很好,就如同丁清明一般,但她放棄了。因為那些質樸的山村孩子們需要她,所以她留了下來,是她撐起了鬆坡國小,即使後來身患肺癌,躺在醫院的時候,她也不曾忘記那些孩子們,還記掛着她們的比賽,這是一個真正的人民教師,她為人們奉獻了自己的人生,始終把教育看成自己的人生,始終把教育看成自己的任務。我敬佩這樣的人,他們的人格無比高尚。

丁青明是第一志願者老師,丁嬌嬌是第二批,正是有了這些可愛的人的無私奉獻,才有了我們越來越強大的祖國。而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我們應該知道,科教興國,靠什麼興國?科學教育,這些教是需要學的。國富則民富,國強則民強。我們中國是一個有着13億人口的大國,但人多卻也會帶來許多麻煩,比如人們的素質低下,人均資源減少等。所以我們應該也儘自己的一份力,使我們由人口大國變成人才強國,而這些都要靠教育,他們身上承載着中華的希望,只希望我長大以後也能如他們一般投身教育事業。即使不行,我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

或許是太多的沉默讓我們習慣冷漠的去衡量周圍的一切,高尚與世俗的對決永遠沒有結果,當愛情在豪車上一去不返,空巢鎖住丟失的親情,友情夾雜金錢的交易,我們還有什麼?

暴雨後的山村是清淡的水墨,天空如大海般遼遠,陽光慷慨而富足,映上烏油的石瓦,踢躂遠山的清脆,風鈴帶來遙遠的純真,從山的那一頭如蒲公英散開在這空間,激盪起時間的漣漪,層層疊疊,彷彿一切已靜止,又想一切在重複,那一聲聲讀書的清脆的稚音擊起一圈又一圈林海碧波,驕陽豪情萬丈,楚天碧闊,雄鷹披上風衣引入遠方的路人。

兩位遠方而來的客人,給這片未開拓的土地一些前所未有的衝擊,他們在此播種下希望,啟迪思想,用雙手蘇兆大山孩子的體格精神。風捲過湍流,把高亢的歡歌從雲端唱入人心。花開一季,年輪增長一圈後,又把春花奏成秋月,在這其中,故事一圈又一圈如繭般也隨着花開葉落而有喜悦悲傷。

有希望在湧動,彙集在這大山的深處,是春風化成的甘霖字符你乾涸的雙眸,那沙礫之間是一聲又一聲的渴求,或許讀不懂他們的言語,但卻讀得懂那對深深的眸子。

清流彈撥巖石,是那一聲哭泣,明月灑在鬆間,是道一句離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看着身影一個個消失在遠方,似乎留下什麼,卻又不曾察覺,一些人走了,並不揮一揮衣袖,更不曾帶走一片雲彩,但,千百年後,當沉睡的大山蘇醒,或許唯一記得的便是他們。

或許生命是一把尺子,常常被用來丈量遠遠大於它的長度的慾望,上帝對這把尺子的設計,竟藴含着對人生如此悲觀而準確的預料:如果嫌它太長,可以中途折斷,但如果嫌它太短,卻無論如何無法拉長。生命的質量在一瞬間變得尤為重要,我們觀瞻他的角度,已然像日晷般,記錄了我們與他的漸行漸遠。

“愛是恆久忍耐,又是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之事,不求自己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新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第4篇

青春絢爛,它是五彩雲,充滿無限美好;青春苦澀,它是一顆話梅糖,含在嘴裏,酸澀而又讓人回味;青春是那淌過的流水,在手縫間滑過……青春短暫,且行且珍惜!那麼,如何汗灑青春的熱情?我在《飛揚的青春》中尋找到了答案。

如歌的青春不一定要在物慾橫流的大城市中展現,只要是舞台,便是青春的綻放之地。影片中,兩位有着“大好前途”的城裏人來到了大山支教。一位是知名記者,一位是副處長,懷揣着對人生最初的夢想來到大山之中。這裏孩子們的淳樸使他們的心也迴歸了本真。嬌嬌一位城市中的大小姐,卻能忍受苦難呆在這裏。可是她終歸有着城裏人的通病,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打包走人,在我看來是最傻的衝動,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我們為了成功只能不顧一切地衝,不能選擇逃避,要堅持下去。可是她也是學校的大功臣,他拍下,破舊的屋角,倒塌的廚房,一切只是希望大家來幫助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山娃子是我最心疼的小男孩,他用作業本給媽媽封窗,可又不放棄學習,媽媽追着他打,他悶聲不回,他忍受着藤條的鞭打,卻從未恨過這位與他無血緣的媽媽,他用石頭寫作業,一塊塊石頭上,都是他努力的成果。

在影片中,上學的孩子多少樸實,淳樸,在學校裏,他們非常認真聽老師的話,不管學校裏怎麼窮,再怎麼苦,都很熱愛這個學校,支教老師也很愛這個學校。想了想我的處境,又想了想山區孩子的學習環境,他們在破舊的教室裏,而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我卻沒有好好的珍惜,片中兩位城市青年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放棄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很值得我們學習,從小到大,我就像温室裏的小花,經不起風吹雨打、暴風驟雨。一方面是因為我平時經歷的磨練太少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沒有擺正心態,沒有端正學習態度而造成的後果。

通過這部片子使我明白了,幫助貧困的人,快樂自己,為貧困人做出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社會多增添一份希望。我們也應該自我反省,我們現在的條件遠遠要比他們好得多,但是我們卻不好好學習,沒有認真學習過,那我們應該感到慚愧。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有一顆積極向上愛學習的心,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給別人帶來温暖。

第5篇

在xx市直屬機關的組織下,xx第三屆“廉政電影周”活動在市文化藝術中心電影城舉行。本人有幸觀看了教育影片《飛揚的青春》。影片沒有華麗語言,沒有明星,沒有引人入勝的劇情,但它深刻反映了偏遠山區教育的缺陷,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艱辛,真實還原了青年志願者為實現理想抱負毅然投身支教事業的感人事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深受啟發。

故事圍繞青年志願者前往山區支教而展開,不同生活背景和社會地位的一羣年輕人,卻同樣做出了去西部山區支教的決定。在美麗的森城市中心廣場,支教老師們整裝待發接受領導檢閲。省領導走到了青年志願者的面前,與青年志願者們一一握手,親切問候,並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六十年代上山下鄉當知青的時候獲得的、筆身上刻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鋼筆代表省領導的殷切希望送給了青年志願者。掌聲響起,青年志願者們舉起了拳頭,莊嚴宣誓。

意氣風發的丁皎皎寄託了省領導的深切希望,接過了象徵着“奉獻精神”的鋼筆。封政是處級幹部,為實現內心的政治抱負而毅然決定投身到底層支教事業。封政、皎皎和當地學校職工小果子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而在觀念方面產生多種矛盾,但是樸實善良的內心與共同的生活理想讓他們逐漸相識相知,齊心協力改造學校環境、提高教學質量,並帶領山裏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參加了市裏的歌詠比賽,以原生態的苗族山歌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支教老師們的工作和生活得到國小校長王琦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但積勞成疾的她卻不幸病倒,與世長辭。

在支教的路上,青年志願者歷經風雨,真心付出,有歡笑、有淚水、有爭吵、有理解、有不捨。當然主旋律是一起面對困難,把知識、把外面的世界帶到山區的孩子那裏。在這個過程中志願者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了,帶給孩子們感動的同時,孩子們也帶給了志願者一生難忘的感動。

觀影后細細回味,讓我對於青年志願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種本着幫助他人改善社會的宗旨,不求私利與報酬的社會理念。雖然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滴水能夠彙集成大海,沙粒能夠堆積成高山,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用真誠的心幫助他人,默默無聞同樣可貴。本片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作為一位志願者的魅力,這深深地吸引及影響着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