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作文集錦3篇 端午詩情畫意:華夏風情綻放端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本文為一篇有關端午節的作文集錦,彙集了多篇精心編輯的作文。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以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命名。在這些作文中,我們將看到關於端午節的傳説故事、習俗以及人們對這個節日的思考和感悟。希望通過這些作文,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和傳承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集錦3篇 端午詩情畫意:華夏風情綻放端午

第1篇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一次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的人們來説,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見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淨後,一股腦的放在嘴裏,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着,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脣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一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説,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着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藴含着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着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着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集錦3篇 端午詩情畫意:華夏風情綻放端午 第2張

第2篇

今年端午節分外熱鬧,全城的人傾巢出動,比過春節還熱鬧。從昨天晚上起就人流不斷,今早凌晨開始人山人海的隊伍就沒斷過溜,估計得一整天。小商販們早在頭天夜裏開始,就在山上路邊辛苦叫賣招攬生意,各種小吃燒烤,應有盡有,只為趕端午獲個小利,這一段民風無意中造就一個機會,商家趕此商機發點小財。社會逼着你,你適應着社會見縫插針的尋找可以賺到蠅頭小利的每個機會。

上山的人自動在右側走,下山的人在左側有順序蠕動,對蠕動,因為人多行走受限,只能是緩緩移動,下山返回的人手裏都拎着或艾蒿鮮花,或一串粽子,幾塊油炸粘糕,幾塊涼糕。或是買點驅兇辟邪的小工藝品。通常北方人家在端午節這天都會折一枝桃枝一對葫蘆掛在門口,取驅兇辟邪的吉祥寓意,如果把目光投在人們的手腕會發現不光是小孩子了,現如今連大人腕上也佩戴五彩絲線,只是這五彩線較我們小時候做工更精緻更華麗更具裝飾性,偶爾可看見漂亮美少女頭戴花環,點綴着人羣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青春美麗的東西無論男女都愛看,養眼愉悦。

日子昇華到無論大小物品,都在追求一個從內到外不斷精緻完美的過程沒有停留,就如這路上的人潮,只要你加入其中,你就會隨着人潮或急或慢但總是在前行的途中,想返回的車輛只能造成擁堵,而且重複的路沒有人會喜歡走,也失去前行的意義,走吧前行,不要做短暫停留,前面的風景更好。普通人生活富裕,想趁節日逛逛,即應了民俗端午節登高去百病的習慣,又可以疏舒散舒散平日勞碌繁忙的生活節奏,從中也可以窺見生活水平提高,有了尋快樂的心情,有了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心意。有條件的自費遊,走出去遊覽名山大川自有一番開闊眼界感歎平素的自己如井底之蛙的暢快。

尋常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遠走,可也要就近爬山越嶺登高望遠野外踏青。人們不知從何時起如此重視端午節了……我想已經超越了紀念屈原,超越了白娘子的神話,演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度假,一種親朋好友同學三五夥伴聚會郊遊的節日。既使平日在不喜歡早起,即使平日在辛苦也要在這一天早起,融入這絡繹不絕的人潮,呼吸這郊外清新的空氣,釋放緊張生活帶給人的壓力,融入這帶給你快樂和祥和的端午節盛宴!

第3篇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温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扞衞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説,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裏面包着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母親便去菜場買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葉、紅棗……母親先把糯米泡好,把粽葉和紅棗洗淨,洗好後,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母親開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葉裏,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粽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後,滿屋飄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粽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着粽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粽葉飄香的節日裏,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