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世同堂有感6篇 家族傳承:四世同堂重温傳統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5W

《四世同堂》是一部以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個皇帝和他們的後宮為背景的電影。影片展現了清朝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妃嬪之間的互動以及皇帝生死的曲折變化。影片劇情感人至深,是一部經典的歷史電影之一。

讀四世同堂有感6篇 家族傳承:四世同堂重温傳統

第1篇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她哺育了我們成長。可幾千年過去,她也承受了千災百難,美麗的面容千瘡百孔,我們的職責就是捍衞她,保護她!讀了《四世同堂上》後,我的愛國之情更加強烈。

書中主要講述了祁家四世同堂在北平的一個衚衕裏生活。當時正值抗戰時期,祁家頂樑柱祁瑞宣雖然想參與抗戰,但迫於家中需要只好留在北平。三弟祁瑞全在他的鼓勵下逃出北平去抗戰。可二弟祁瑞豐夫婦卻去巴結衚衕裏的冠家,與冠曉荷一同為日本人做事,成為了漢奸。不僅如此,冠家還陷害錢家,致使錢家家破人亡。可惜最終祁瑞宣被日本人抓去,祁家陷入慌亂之中。

書中,祁瑞宣的愛國精神令人感動,他有知識有能力,卻沒有投靠日本人,祁瑞全更是直接上前線與日本人搏殺,他們雖然沒有錦衣玉食,精神上卻是富有的,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截然相反的是,祁瑞豐和冠曉荷根本不關心國家存亡,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見風使舵,成為日本人的走狗,甚至不惜以陷害他人來提高自己的位置,這種人真是可恨!

一個國家能否強盛在於這個國家的人是否熱愛自己的祖國。這讓我想起曾經學過的《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是真正的'英雄,寧願跳崖犧牲自己也要保衞祖國,他們雖死猶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愛國英雄:王二小、劉胡蘭、董存瑞、楊靖宇……他們懂得“有國才有家”,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這本書真是給我極大的震撼。它讓我認識到: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孩子,但只要多積累知識,懷揣一顆愛國之心,將來就一定能為祖國打造出更美好的前程!

讀四世同堂有感6篇 家族傳承:四世同堂重温傳統 第2張

第2篇

記得我看完舒先生的《四世同堂》後恰是某個冬日的黃昏。朔風已止,冰雪早融,殘陽的餘暉成了地上的陣陣落紅。一句話總在腦中縈繞,總在心頭翻湧:小羊圈裏,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這部血淚的結局末句美好的讓我心動,白描的敍寫成全了“青”“靜”的衚衕,也掀起了我內心深處對北平的萌動。

戰亂時的北平與我隔了多遠呢?很近,不過百年的光陰荏苒,再也不用穿越了古國數千載的風聲去尋覓感動,再也不用跋涉了他鄉逾萬里的征程去探求憂忡;但又很遠,超過數輩的夢魘輾轉,再也無法親眼目睹,再也無法親身體會。不過愛上層樓,欲説還休。

我細細摩挲過每一書頁的字裏行間,切切讀過每一鉛字的滄桑厚重,掩卷後也深深沉思過每一人情的獨特鮮活。這是一部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無數原本平凡的人們傾情上演的因戰爭牽扯而勉強存活的悲劇,屬於北平、屬於歷史的悲劇。它真切又無奈地刻畫了被逼尋死的商人、冷眼旁觀以致誤入歧途的'學者、市井勢力的婦人……這人間的大戲台如何能與文氏夫婦戲台上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的小人間相媲美?這紅塵太苦太污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每個人一定要歷經人生匆匆聚散,嘗過塵世種種煙火,承擔歲月帶給我們的滄桑,還需掙扎輾轉於炮火烽煙、槍林彈雨的炮烙,兀自堅守珍重。可是當那一場遠去的戰事被春水浸泡,秋風吹拂,早已淡去痕跡時,“小羊圈裏,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經歷了戰火硝煙後的平靜帶走了那些屬於戰火疲憊的時代瘡痍。流年分明安然無恙,山石草木依舊毫髮無傷,只是曾經許過諾言的城池在低過屋檐的光陰裏早把韻味深藏。

戰爭只是增添了人世常有的悲歡離合,北平還是北平,人們依舊是人們,仍要繞着鍋台打轉兒,哄着懷裏膝下的孩子防着哭了病了。年節裏,剩下的人們仍會聚在一起就着白茶缸子,説着不變的家長裏短,大口灌着碎茉莉花茶葉沫子沏的茶水時街上正好傳來叫賣的吆喝。夏天裏,仍能在祁家大院裏的棗樹下乘涼、趕象棋。北平這座城池特有的美景仍然長盛不衰的讓人們嚮往、渴慕。

這場災難,讓多少人成熟,讓多少人覺悟,讓多少人失去生命,又讓多少人堅定了努力活下去的信念?我不曾知道,無從知道也無從探覓,只是私自心下想着:經過戰火洗禮、經過災難砥礪的民族一定更能珍愛和平、好自珍重。

於是,風帶走了歷史,喚醒了新的希望。北平草木心,笑着活下去。

第3篇

讀名著,讀名家,他們是經過歷史長河大浪淘沙的沉澱,經住起考驗,經得起咂摸,語言各有特色,藴含着思想透視人性的財富。老舍的作品《四世同堂》是部經典,拍成電視劇的人物形象至今還在腦海裏,人到中年後再讀又是一番理解。她分為《惶恐》《偷生》《饑荒》三部,有人説這是仿照但丁《神曲》的三部,我比較認同。

小説的歷史背景放在日寇鐵蹄下的老北京,近景是“小羊圈”衚衕。書中娓娓道出衚衕內所有人的悲喜怒哀及在非常時期的命運。邊讀邊歎服作家貼近着每個人物的心理,直接或間接地道出他們的心聲,讓你隨着每個人物行走轉換着你的情感產生無限的浮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部作品是老舍在日本投降後於重慶見到來看望他的妻子後開始寫的寫的,構思在戰亂中。我想戰亂的許多故事使他產生創作的衝動。激情下必有好作品,八十多萬字的鉅著由此誕生,衝擊力經久不衰。

正面人物:瑞宣,瑞全,錢默吟,高弟,尤桐芳,李四爺一家,日本老太。反面人物:大赤包、胖菊子,冠曉荷,瑞豐,藍東陽,招弟,丁約翰,牛教授......

夾縫裏求生存的:祁老爺子,天佑夫妻,韻梅,白巡長,程長順,野求,衚衕裏的其他小人物。

瑞宣算是這部書的穿針引線的人物,他一肚子的學識卻深受傳統教育的薰陶,在家與國前選擇了家,在大是大非前選擇了是。他鼓動身邊的每一個能調動的人勇赴國難。他先是拒絕為日本人做事並苦悶地活着,後明白合作後能更好的挽救未來而全身投入救贖,從此獲得最大的人生價值活得很踏實充實。

我們同樣是有國有家的人,同樣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強盛,也曾為失去方向時徘徊苦悶無奈。是“獨善其身”還是“兼濟天下”,是莫言還是振臂吶喊,當現實殘酷地展現在面前時沉默的還是大多數。“忍”的文化深入骨髓,不忍怎麼過,得過且過。日本的忍術是為了更有力的打擊,而我們的忍成了軟骨病。與世無爭的錢默吟經過一番磨難站起來了,高弟在家破人亡後覺醒了,李四爺遭到欺辱後反抗了,桐芳為着美好的未來犧牲了。這些人物無不給我們無限的反省深思。

大赤包老舍連個名都不給她,可見對此人極度的厭惡。對她的一切——穿着打扮,行事風格,心裏活動盡所有文字醜化。這是一個老佛爺,憑着一點錢一點地位以為世界都是圍着她轉,懿旨派揚,損人利己,自以為是。她腐朽了自己不算把周圍的一切都污染了,丈夫,女兒,狗肉朋友,最終自己沒落下好下場,她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沒有好結果。

藍東陽着墨不多,老舍對其的厭惡達到了極致——在報紙上發表了幾句歪詩,發現聖賢的.屎是臭的就自以為是學者,痛恨周圍一切比他好的人好的事。只有大家才有這樣平常中洞穿,平常中見犀利的言語。野求為了生存替日本人做事,自己恨自己不説最終結局是眾叛親離。所以做人的基本底線得堅守,小文夫妻那種精神貴族做派只有也只有老舍能描摹得出。待人的若即若離,不卑不亢,沉浸於自己的天地中,與世無爭。可惜只因小文太太沒正眼看日本人被槍殺,小文的反抗也是那麼弱小而賠上了性命。其他的小人物們只會嚼舌,遇到需承擔責任時都成了縮頭烏龜。

正反方人物的衝突中我看到作者明確的愛憎態度,對筆下正面人物的喜愛對反面人物的厭惡毫不保留也毫不吝嗇筆墨。小説中人物由彷徨逐漸明確方向,由可愛逐漸醜惡,由熱情逐漸木訥,由不自主逐漸奮起的變化展現無遺,最終結尾匆匆地展現“好人好報壞人惡報”的現世觀撫慰着讀者善良的脆弱的心靈。

小説中情節固然吸引讀者,人物的命運更牽掛着讀者,更有小説中人物的提煉,透過人物看到人性看到人生。幾個場景的衝擊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錢默吟大兒子死在中秋,正值瑞豐接近大赤包一家。小妞子拒吃共和麪死在抗戰勝利的那一天,全文結束。讀罷回味悠長。讀完後覺得瑞宣韻梅瑞全身上都有善良人的影子,大赤包以及她的附庸就活在我們身邊。

對國家的重認識。讀了此書後我深刻感受到侵略者永遠是殘忍無情的,他們是為掠奪而來——做紙棉衣給前線的偽軍,發明創造共和麪,活埋生病的人,利用漢奸特務,一旦有閃失就會翻臉無情。對自己的人一樣,男人打仗,男人死後女人充軍妓。他們在殖民地上永遠是一等公民永遠凌駕於被殖民者之上。

沒有國哪有家更何談個人的生存,難怪國難當頭時那麼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國榮家榮人榮,國辱家辱人辱。儘管身邊還有有許多不好的現象,有呼籲聲就有拯救的時刻。

一部鉅著的語言、思想、手法豈是一篇小小的感受説得盡道得完的。繼續讀名著吧,遠離快餐書籍。名著讓人更深刻更通透更豁達。作者:劉宏

第4篇

前幾天,我閲讀了《四世同堂》這本老舍的書。這本書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統治下北平城內的亡國奴的生活,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心中十分澎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八年日本統治的北平城內的小羊圈衚衕這個地方鄰里之間發生的事情。但這本書不僅寫了這些事,還在這些事中濃縮了整個北平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的狀況,寫出了老舍對於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華北的.罪行的痛恨,以及對在北平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讚揚,表達了老舍的愛國的情感,通過《四世同堂》中大量的人物刻畫將北平的這個地方寫的活了起來。

?四世同堂》中有兩個對比最鮮明的人物:錢默吟和冠曉荷。前者是有骨氣的一位老人,而後者是一個只想生官發財的小人、漢奸、走狗,錢默吟原本是一個每日作詩賞花的清閒的老人,冠曉荷是一個在衚衕中最受人討厭的人,當日本侵略者到來時,他們因為不同的選擇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錢先生由於被誣害入了獄,在獄中受盡了苦難,但在獄中,他漸漸明白了國家安定的重要性。在他出了監獄之後,他在一座寺內當了一個聯絡的祕密的通信員,在一段時間後,他再次被捕入了獄,但很快,日軍投降,錢先生被放出,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反觀冠曉荷,他在日軍來到初期就如蒼蠅一般活動了起來,為做上官他不惜一切代價,最終下場則是被他所熱愛的日軍活埋進了土裏,妻子大赤包在當上所長後也死在獄中,他與錢先生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四世同堂》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活的北平,從中我們可以感到老舍的愛國情懷,它教了我們愛國的道理,教給了我們有國為才有家的道理。

第5篇

?四世同堂》這本書,是去年大概6月這時候結束的一本書,至今可能裏面詳細的情節慢慢地從腦海中褪去,但是裏面鮮活的人物形象時常浮現在腦海深處。在此,回顧之前的讀後感,又增添了一年之後此時的所思所想,僅以此文作為記錄!

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我彷彿有種自己與那個時代隔離的恍惚感。

北平起風了,可是這風卻依舊讓人感到瘮得慌。沒有緣由,勝利的喜悦在長久的壓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臉上絲毫看不到,依舊過得戰戰兢兢,似乎從被侵略、被壓榨的陰影中還沒有走出來。看着日本使館的摧毀,看着日本人一點點地撤離,他們彷彿才有了一絲絲的'知覺:中國勝利了。

在北平淪陷的日子中,並沒有通過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將歷史的故事娓娓道來,而是透過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鮮明特色的人物,將一段歷史呈現在眼前,反襯出一個時代的變遷。

在細細品讀的過程中,你彷彿經歷了許多,你常常難以去想象,那個受屈辱的時代,那些老一輩的人究竟有些多麼堅強的毅力,從那個艱苦的年代中是怎麼熬過來的。

你會感歎,我們身處現在的時代,是有多麼地幸福,和那時相比,現在的生活充滿太多可供讓我們享受的東西,你可以週末攜兩三好友去看場電影,你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去學習閲讀,你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你可以去你喜歡的地方旅行...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於當今和平的年代,在那個戰火瀰漫人們愚昧的年代,一切都變得那麼奢侈!

第6篇

讀書與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讀書可以開闊眼界,積累素材;可以豐富思想,提升境界;可以借鑑方法,學習表達。所以,詩聖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本期編選的作文,均取材於學生自己的閲讀。這幾篇作文,不但表達了作者對所讀作品的感悟,而且聯繫現實生活表達了自己的認識。這些作文的可貴之處,是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如何從讀書中獲取寫作的素材,汲取思想的營養。多讀書,才能寫出好作文,即是編選本期作文的主題。當然,精於立意,巧於構思,善於表達,也是這些作文共同值得學習的地方。(劉宇新)

讀了《四世同堂》,我百感交集,心中有憤怒,有遺憾,然而更多的卻是羞恥和疑惑。

暫且不説冠曉荷、大赤包那些賣國求榮的漢奸,他們坑害百姓巴結日本人的手段確實令人不齒,單説人心本來就有善惡。假如日本人不侵略中國,那些漢奸也會成為為害一方的惡人。然而,最讓我感到恥辱的是北平百姓在日本人欺凌下選擇的逃避。

整篇小説有眾多人物,基本描繪出了抗日戰爭期間北平社會的全貌。但在故事裏所有出現的人物中,自發參加抗戰的只有祁瑞全一個人,就連錢默吟也是在被日本人逼上絕路時才覺醒反抗的。在那個困難時期,善良的北平人都對日本人恨之入骨,面對威逼利誘,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不合作,但同時又選擇了懦夫最擅長做的事忍耐。

北平淪陷,城中居民沒有組織參與大規模的武裝反抗,都極其老實地做了良民,不僅自己遭受折磨,他們一手創造的安定環境也間接地為日本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擴張奠定了基礎。

我一直不理解,像那些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輕人,他們自然知道武裝鬥爭才是拯救民族的最好方法。他們讀過書,不缺知識;他們恰同學少年,不缺精力;他們敢愛敢恨,不缺熱血!那這羣在當時足以代表中國未來的新青年,為何不願站起來,領導其他被奴役的人抗爭呢?還有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市民,早已在困苦的生活中磨練出了堅強的內心與體魄,有的甚至粗通拳腳,但是他們也只願在閒暇的時候用最骯髒的語言詛咒日本人,而從不敢考慮奔赴戰場從軍殺敵。這又是為什麼呢?

祁瑞宣,是小説中的一個正面形象。他寧可餓死凍死也不願為日本人做事,但他也認為要把全家四代都帶出城去參加抗戰是很困難的。然而,畢竟事在人為,只要主觀上想逃出日佔區,總還是有辦法的。想想那些婦女和老幼,完全可以到後方做義民。把北平人困在城中的,是日本人,但也是他們自己。我隱隱約約地,彷彿感受到存在一種外力,在不斷地壓抑着人們心中的鬥爭慾望。這難道就是被熱愛和平修飾了的中國懦夫文化嗎?

我猛然想起,小説開篇齊老太爺説的只要存夠三個月的糧食和鹹菜就能消災避難。或許這句話反映的民眾心理,便是造成中國近代百年屈辱歷史的一個原因吧?

?四世同堂》的作者老舍,以抗日戰爭為背景,描寫了北平小羊圈衚衕里人們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的生活,是一部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的不朽之作。而高昂同學在閲讀《四世同堂》之後,他的感受是為北平人民在日本人的欺凌下選擇的逃避感到恥辱。他希望青年學生站起來,領導被奴役的人們去抗爭;他希望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市民奔赴戰場從軍殺敵。對此,有人可能認為高昂同學有些幼稚、偏激。那麼,應該如何看待他的這種閲讀感受呢?

應當看到,小説作者所寫的時代生活,距離今天的學生已經久遠。同學們對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下人民淪為亡國奴的生活狀態不十分了解,認識上有侷限,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也應當看到,一部創作於1943年的《四世同堂》,在歷經70年後,還能夠激發起青年學子心中的憂憤,引發其深思,這正是史詩般地展現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曆程及生活畫卷的《四世同堂》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和傳世價值。由此,再看高昂同學以自己的理解對老舍筆下的北平和生活在那裏的人物做出的評判,就可以説他是在用心閲讀,用心思考,是將自己真實的閲讀感覺寫出來。當然,相信高昂同學以及今天的學子們會隨着閲歷的不斷豐富,去形成新的、更深刻的閲讀感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