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所有景點導遊詞3篇 "穿越時光 2023年上海瑰麗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W

2023年上海所有景點導遊詞是一個介紹上海市內各個著名景點的導遊詞合集。本合集整理並提供了詳細、全面的導遊詞,以幫助遊客更好地瞭解上海的歷史、文化和風光名勝。無論是著名的外灘、東方明珠塔,還是具有濃厚文化底藴的豫園、城隍廟,我們都希望通過這些導遊詞能夠為遊客提供一次多彩、愉快的上海之旅。

2023年上海所有景點導遊詞3篇

第1篇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説:”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麼是九呢?因為是陽數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説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麼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瞭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後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於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蹟。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傑作。也被公認是本地假山。

在假山之後,有座龍牆。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牆。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牆。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説的那條龍牆。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説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麼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牆,他有野心。不知怎麼,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後,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説:”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説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牆為背景,這可是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説”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並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後,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後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粧,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遊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後,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麼?我願不願去?説實話,這正合我意。那麼我們還等什麼呢?大家走吧!

2023年上海所有景點導遊詞3篇

第2篇

大家都知道看中國一百年曆史到哪裏麼?對的,就是上海,那麼看二十年的歷史呢?就來外灘了。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它集中反映出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風貌,又具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許多海外僑胞和華人都愛把上海外灘稱譽為亞洲灣。是的,她美極了,請看,她從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長約1800多米,彎彎的走勢,形如新月,秀美如畫。

據資料記載,外灘原來叫揚子路、黃埔灘路。194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一路沿用到今天,外灘過去有着東方華爾街之稱。隨着上海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更具有現代都市氣息。1995年被評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每天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數以萬計。

各位:今天當我們沐浴着改革開放的陽光,在這外灘散步,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景觀。首先,請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徵之一——萬國建築博覽會。大家知道,次戰爭以後,上海被闢為商埠(bu)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於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流行的樣式,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形式,整個建築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築色調基本統一。

另外再看東面,人們在觀景台上海還可以眺望到寬闊壯麗的黃浦江江面景色,江風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爭流、白色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風光。遙望浦東跨世紀新穎的摩天建築羣,恢弘的氣勢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作為上海的象徵,融江河景觀與建築景觀於一體,集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文明於一爐,現在讓我們由南至北觀賞一下外灘邊的主要大樓建築。

氣象信號台建成於1907年3月9日,台統高50米,塔高36.8米,是當時外灘,也是外灘早的一幢,是亞洲的氣象發佈中心。在1907年這樣的氣象信號台還有兩個,一個在美洲聖迭(die)亞戈,一個在非洲阿爾及爾,和眼前這個一起號稱全球三大時間基點。根據徐家彙氣象台測得的氣象信息,每天五次在塔頂桅(wei)杆是懸掛各種形狀的標誌,向來往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力和海浪等氣象信息,以保證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升下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點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點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時下降到原來位置,用來向市民,船員報時,所以它也是中國出現的座報時台。

但隨着上海現代信息傳播科學的發展,它只能退休了。1993年10月,在外灘綜合改造二期工程中,為保護這座具有86年曆史被人稱為“阿脱奴婆”式的古建築,將它在原來位置上向東北面整體移位20米,並對它內外部進行裝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燈光照着,如一個巨型的通體晶瑩剔透的玉珠,清麗動人。

亞細亞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一號,被稱為外灘樓。196年建成,它曾被亞細亞火油公司使用,因而被稱為亞細亞大樓。現在該樓已置換給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亞細亞大樓高8層,外觀具有折中主義風格,裏面為橫三段、豎三段式。底段為巴洛克式,東面正門有4根愛奧尼克(纖巧秀美 柱身修長 高度約為底徑9到10倍 柱身有條帶狀 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裝 象徵女性美)立柱,左右各2根,柱的內側又有2根體形小的多立克立柱。門上方有半圓形券(quan)頂。大門給人視覺上有較強的縱深感。大樓中段為裝飾簡潔明朗的現代注意建築風格,上段為巴洛克式,有愛奧尼克雙立柱,圓弧形鐵欄內陽台。大樓用花崗石貼砌,氣派雄偉,堂皇富貴。被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總會 位於中山東一路二號,建成於1910年,耗資45萬兩白銀。原是英國僑民休閒娛樂活動的場所,有皇家總會之稱,是當時上海豪華的俱樂部,為文藝復興式風格。因該樓設計師在建築期間去世,接替的日本建築師就參照日本帝國飯店外貌式樣建築該樓,因此建成後又有“東洋倫敦”之稱。大樓共五層,另地下室一層,屋頂為攢(zan)尖頂,大樓第三層與第四層貫以六根愛奧尼克立柱;層頂南北兩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強了整幢建築的高度和豪華氣派。大堂南側有用意大利大理石鋪面的酒吧枱,長達34米,號稱遠東長的酒吧。現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通商銀行 位於中山一路六號,1906年建造,是一幢四層哥特式(高 直 輕 尖 充滿神祕的宗教色彩)建築,屋頂波面陡,形成東立面一排五個尖角頂,每個尖角頂的頂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頂的兩側原來有都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燭。第四層的窗户採用尖券形。正門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國通商銀行是1897年由盛宣懷籌資興辦的中國人自己早經營的一家銀行。五十年代長江航運局進駐這裏,現在是由香港人建造的娛樂場所。順便説一句,帝國主義早在外灘開銀行是1847年,叫做麗如銀行。

匯豐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一一-一二號。1955年到1995年為上海人民政府所在地,現置換給浦東發展銀行使用。大樓1921年奠基,1923年建成,造價1000萬銀元。英國自詡這是“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講究的一幢建築”,大樓為鋼框架結構,特種鋼材由英國定製後運來。它是外灘佔地廣,門面寬,體形的建築,呈現古羅馬古希臘風格。整座建築以正門和圓頂連成的縱線為軸,兩邊對稱非常嚴格,形成四平八穩之勢。建築頂部是古羅馬萬神廟的穹隆頂,猶如一個巨大的皇冠,統領着這幢近3萬平方米的建築,顯出華麗莊嚴的風範;外牆用花崗石砌築,又給人以堅固、穩重、典雅的感覺。所以這幢大樓在整個外灘建築羣中為引人注目,特別是它還有稀世三寶:一是大門兩側有一對銅獅,坐北朝南一隻張着大口,坐南朝北一隻閉着嘴,有銀行吐納資金的寓意。據説英國鑄成之後將其模子毀掉,使之成為世界珍稀之物,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是複製品,原物在博物館裏面。

二是大門內的八角亭有一副世界上極為鮮見的巨型馬賽克壁畫,畫面有200平方米,色彩亮麗,展現出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八個世界名稱的標誌性建築,在每一個城市背景前有一個各司其責的女神像;八角亭頂部還有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在八幅壁畫與圓頂壁畫之間有着黃道十二宮星座圖象,代表一年十二個月的天象。

三是大樓大堂內有尤為罕見的28根高13米的意大利天然大理石石柱,其中四根是巨石琢成、沒有拼節的,在大堂南北兩側正中,據説世上只有六根,另外兩個在法國盧浮宮內。當時大樓內已裝上冷暖設備,算是上海家了。

海關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一三號,1927年12月建成,花去建造資金430兩。大樓具有折中主義風格,東立面大門有4根粗壯的多立克柱子(比例勻稱 簡潔有力 雄健挺拔 象徵男性)支撐,顯得莊重有力。大樓頂部的大鐘是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大鐘式樣製造,花白銀2000餘兩。它是亞洲大鐘,又是世界著名大鐘。鐘樓有四個圓形鐘面,直徑有5.4米,分針長3.17米,時針長2.3米。鍾內有三個鐘擺,的一個鐘2噸;大鐘上有自動開關的電燈72盞,晚上這裏燈光通亮,斗大的數字在幾公里外都能被看清,鐘樓機房內有一口大敲鐘和四口小敲鐘,鐘的發條長達15.65米,每週要開三次,每一次鐘上發條麼四個人操作一個小時,每隔十五分鐘,四隻小敲鐘就響起叮咚的聲音,每過一小時,大敲鐘就會發出雄壯的當當聲,方圓兩公里以內都能聽到。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是出於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手,從建築藝術角度來講,它們是對姐妹樓,並列一起相得益彰,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誌之一。

匯中飯店 位於中山東一路南京東路口,正門在南京東路二三號。解放前被稱為中央飯店,現在稱為和平匯中飯店,是和平飯店南樓,是外國人在上海開設的家餐飲業的旅社,雖然只有6層,卻是上海早的摩天大樓,也是中國幢安裝和使用電梯的建築。大樓於1906年建成,為英國折中主義風格,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牆磚做貼面,別具風格,富有歐洲情調。大樓底層內有可容1000人集會的大禮堂。1909年“上海萬國禁煙會”在這裏進行,在大門西側有紀念會碑紀念此事。還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11月29日,中國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當天下午中國同盟會本部就借匯中飯店召開歡迎孫中山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大會,孫中山出席會議,並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沙遜大廈 位於中山東一路二零號,原名沙遜大廈,現為和平飯店,1928年建成,1929年投入使用,樓高77米,13層,當時銀其內外裝飾豪華被譽為“遠東樓”,屬美國芝加哥學派的哥特式建築,外形簡潔明朗,強調垂直線,該飯店內設德國、印度、西班牙、法國、英國、中國、日本、美國、意大利等9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套房,酒吧有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上海老年爵士樂隊,在此演奏世界各國各地區名曲。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上海訪問期間的晚宴,就曾在此樓舉行。祖國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舉行的“汪辜會談”也曾在此舉行。順便説一下,當年卓別林訪問上海也下榻在此飯店。

中國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二三號,1937年建造,當時中國控制中國銀行的官僚資本家想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決定建造一幢超過所有建築的34層大樓。但正當打好地基動工建造的時候,英國人沙遜竟蠻不講理的説在英租界造房子,其高度不準超過他沙遜大廈的金字塔頂;據説官司直打到英國倫敦,後中國銀行被迫讓步,將中國銀行大樓減去17層,比相鄰沙遜大廈的金字塔尖低60釐米。當然中國人也不甘示弱,大樓造好後,在大樓頂上豎起一支高高的旗杆,使中國銀行大樓超過了沙遜大廈的高度。該樓外形帶有中國民族特色,樓頂為平緩的四方攢尖頂,四角微微翹起,上蓋藍色玻璃瓦,象徵着藍天;大樓東立面從高到低有變形的中國錢幣形鏤空窗框,門前有九級台階,寓意九九歸一,大門上方原有孔子周遊列國石雕,營業大廳的天花板上原來還有八仙過海的圖案。銀行地下室有10000只保險櫃,它的門是不鏽鋼制的,重5噸,用11個鎖頭互相咬住,密封性能極好。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二九號,吳淞路閘橋南橋堍(tu),現為廣大銀行。大樓建於1911年,外觀為巴洛克風格,裏面為三段式。地層中間有一個高大的拱券門。兩側窗户也為高大的拱券形,顯得厚實。第二層和第三層貫以愛奧尼克柱子,第二層窗框均有愛奧尼克或多立克立柱,且有券形的立體窗檐。第三層窗框成長方形。大樓頂部中間為石欄杆,兩邊牆上有浮雕花飾。整幢大樓富有凹凸感,利用光線明暗對比強烈。它是外灘裝飾精美的一幢建築,是上海市建築保護單位之一。

百老匯大廈 位於外白渡橋北側。因臨近百老匯路(今大名路)而得名。1951年改名為上海大廈,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在1934年建成,層高78.5米,共22層,建築外形前後呈漢字“八”字形,外立面裝飾簡潔明朗,僅在檐部等處有花邊等藝術裝飾,具有現代主義風格。大廈從11層起,逐層收進,有觀光台,是觀賞黃浦江、外灘、浦 東景色處,周恩來總理生前曾陪同不少外國元首和貴賓登臨觀光,現在上海大廈已建設成一座涉外旅遊星級飯店,擁有不同規格客房248間,其中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阿拉伯等國六種特色高級套房,在20世紀90年代,連續獲得涉外賓館“十佳安全優勝單位”稱號。

第3篇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衝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蒐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餘的宋代銀杏樹幹,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峯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峯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於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12年至於1916年,靜安寺成為上海和全國佛教活動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於靜安寺,著名愛國詩僧寄禪(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願未果,不幸圓寂於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國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追悼大會,太虛大師在會上提出“教理、教制、教產”革命説,對全國佛教影響很大。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如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熊希齡為會長,清海為副會長,圓瑛為參議長。

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築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滬西一帶日見繁榮,香火鼎盛,禮佛遊覽者洛繹不絕。寺宇不敷應用,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聖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體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後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後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峯、丁福保、趙樸初、蔣竹莊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並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誌。工程竣工後,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綵,拈香禮佛,歡喜讚歎。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為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