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校長參加校長培訓心得體會8篇 小校長蜕變: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9W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位國小校長參加校長培訓後的心得體會。通過培訓,該校長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及時更新了管理理念,提高了領導能力,並且對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國小校長參加校長培訓心得體會8篇 小校長蜕變:心得分享

第1篇

博物求知,知人明理。這次培訓,我閲讀了xx貴校長著作《重新定義學校》,書中他通過描述許多看似平淡的師生小故事,深入地闡述了他對學校的理解,書中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沒有空泛的説教,xx貴校長以獨特的視角、細緻的觀察和樸實的語言,介紹了他所在的北京十一學校的學校治理、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從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學校觀、課程觀和學生觀。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宂長的理論,只有樸質的語言、生動的例子,一字一詞一句都叩擊着我的心靈,給我以警醒和新的啟迪與動力。

在這樣一場以選擇為核心的教育改中,我摘抄了一些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第一,所有的選擇都出於我們的學生的立場。沒有學生立場,各種選擇就不會是真正的教育。(p127)第二,致力於統目標,而不必奢望統思想。(p127)第三,把學校辦成教職工心靈的棲所、教師施展才華的舞台、教職工的幸福家園。(p116)。第四,當一所學校不再是通過一個腦袋,一種想法來管理的時候,才會有希望。(p39)、、、、、、、。書中經典語句甚多,讓我沐浴春風。

“讓孩子們喜歡學校,讓學校成為孩子們嚮往的地方。”這是李校長在思考的問題,在他的眼中,學生是學校辦學、改的原點,圍繞學生學習需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保護學生學習的天性,是他一直秉承的教育信念。十一學校的使命是“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教育”。李校長辦教育的這種情懷和理念着實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所有的選擇都出於我們的學生的.立場。沒有學生立場,各種選擇就不會是真正的教育”。這句話讓我想到在以往我們的教育當中,尤其是面對學生的時候,我們的慣性思維是給學生“分配”,這種意識在我們的腦海當中根深蒂固:給學生分配班級、分配宿舍、分配書本、分配老師、分配課程、分配同桌、分配餐桌、分配、、、、、、諸如此類。但卻極少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到底我們的孩子們需要什麼,他們可以選擇什麼,假如有一天我們大多數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並以此作為教育出發點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把學校辦成教職工心靈的棲所、教師施展才華的舞台、教職工的幸福家園。”“辦一所不完美的學校,培養一批有缺點的學生。一個能接受自己缺陷的才有可能接受他人”。他讓我讀懂了辦教育一定要全力以赴,辦教育一定要把學校還給學生,要讓學校師生都感到幸福快樂,把學校辦成師生家長嚮往的理想學校,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讀完這本書讓我真正領悟到何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學校”?説實話,作為一名國小副校長,雖然我現在沒有能力去改變教育的大環境,但是改變課堂,改變學校教與學的氛圍,我理應具備這樣的勇氣,在教育追夢之路上,為這份信念,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勇敢執着走下去。

國小校長參加校長培訓心得體會8篇 小校長蜕變: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而當下,在教育新常態下,學校需要怎樣的校長?我想,應該需要有使命感的校長、有精神的校長、有情懷的校長、有智慧的校長、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的校長。

那麼,校長的使命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依法治校、為國育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國小基礎教育是為學生成才奠定良好其礎,是為孩子們長大成長作準備的,我們肩上的使命是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引領孩子們自由、快樂地生活、學習,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幼兒教育、國小教學、初導教育、高導教育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各個階段就像蓋房子一樣的層層壘起,而我們的國小教育,是這幢高樓大廈的基石,這塊基石,必須堅不可摧,必須深深扎私穩,培養孩子們從小具有良好的品格、學習探究的興趣,豐富的興趣愛好、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便是我們的使命。

眾所周知,校長是學校的精神靈魂和支柱,校長的精神直接影響着學校師生的精神狀態,校長的.精神更決定着學校的教育教學素質。一節好課就是給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思誰培養。創新能力,只有以蓬勃的精神狀態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項工作每一節課,那麼,我們才能達到“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買魂”的教育本質。

我們既要有仰望星空追尋教育理想的超拔,又要有腳踏實地把理想轉化為現頭的智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校長只有以身作責。率先垂範,才能帶領廣大教職工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齊心協力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向上發展,以敬業、專注、無私奉獻的情懷全身心投入到學校工作中,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教育願景。

要辦好一所學校,校長一定要有智慧,要充分了解自己學校本身的優勢劣勢,充分了解學校教職工、學生、充分了解學校需向什麼方向發展,並作出學校長期、中期、短期規劃,建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關注教育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多與教職工學生溝立交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改進,完善學校管理方法,以清醒的頭腦、敏鋭的觀察力、果斷的決策力、務實的執行力幹好每一項工作。

五、好校長要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

學校的發展靠好質量,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教師,教師的發展取決於校長的引領和培養,學校要為教師搭建平台和舞台,讓普通教師加快專業成長進程,讓每一位教師向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名師進軍。要充分關注、尊重、信任、賞識、培養每一位教師。在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引導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向書本學習、跨學科綜合學習,向學生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技能。

當校長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實現自身價值的教育情懷,我們在傳遞文明,傳遞文化,也在鋪設道往美好生活的路基,我,你,他,我們,一起守好教育初心,勇於擔當育人使命,照亮前行的路!

第3篇

有幸參加“xx縣20xx年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感謝縣教育體育局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培訓機會。一期培訓必讀書目《重新定義學校》是北京市十一學校xx貴校長著作。本書十一講,大都是20xx年至20xx年作者在全國新學校行動研究年會上的演講,大部分內容不同程度地涉及學校治理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尤以課程體系內容的分量大。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學校需要因應社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要努力實現課程的可選擇性,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結構變革,從而實現“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他自己“。下面我將談談我的一點感觸:

xx貴校長在《重新定義學校》中説到“為什麼要進行新學校行動研究?為何要重新定義學校?其實,原因特別簡單,因為我們的學校已經變異、變得越來越不受孩子喜歡,孩子們熱愛學習卻不喜歡學校。這使得我們這些天天待在學校裏的人特別苦惱,讓我們這些願意終生獻身教育的人尤其感到遺憾。”的確,現在的學校和教育,學生被束縛得太緊,沒有一個寬鬆的環境給孩子自由成長,這是我們教育最大的遺憾。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學校,把“新學校”打造成“理想學校”。那什麼樣的學校才是“理想學校”呢?

一所理想的學校就是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學校。這和昆工附小石夢媛校長講的辦幸福學校一樣的理念:一所學校,如果不能讓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和老師感到幸福、快樂,無論外界的評價多麼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學校。

在新學校的體系裏,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這是十一學校的追求,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十一學校追尋教育的本質,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通過教育,使學生最終能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並且使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改革在啟動的時候是要靠老師的,但最終的成功,卻必須靠順應學生的天性。在梳理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時,李校長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順應。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二百多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順應某一類學生的學習。下一個目標是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十一學校的目標從“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變為“創造適合每一名學生髮展的教育”。

必須承認,對課程的實施質量影響很大的就是班額。十一學校把教學班額控制在24名學生以內,為實現個別化目的做了鋪墊。為什麼要從試錯走向個別化?因為我們希望能追尋教育的本質,我們希望通過教育,使學生最終能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並且使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任何改革在啟動的時候肯定是要靠老師的,但最終的成功,卻必須靠發現孩子真正存在問題背後的問題。在梳理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時,xx貴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問題解決。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265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設置一個寬鬆的環境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只有放開雙手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大膽去嘗試、去犯錯,孩子才會真正成長。傳統學校,講究因材施教,其實是教師主觀上的因材施教,當一位老師面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樣的教學時,他是沒法真正瞭解學生的,他看不到真實的學生。十一學校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當近300門課程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主選擇,大膽犯錯。老師才能看到真正孩子的問題,才能有實現因材施教的可能。

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努力把學校變成孩子喜歡的學校。讓他們在自已、寬鬆、美好的空間裏快樂成長。

第4篇

“20xx冬末,有幸參加縣年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更加xx有幸在縣教體局為我們準備的“大禮包”(三本教育著作)中拜讀xx了貴校長所著的《重新定義的學校》。

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學校變得越來越不受孩子喜歡,孩子熱愛學習卻不喜歡學校。”看到這兒,心裏咯喳一下,不禁想: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孩子們喜歡的學校,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嚮往學校,在喜歡的學校熱愛學習呢?續讀之,思之,認為這樣的學校,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他自己”的學校。

有一幅嘲諷學校的漫畫是這樣的:進學校之前的孩子,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進了學校再出來的時候,他們全都一樣了。雖然這幅漫畫表現得有些誇張和極端,但是,貌似也能看到一些學校的樣子。

國小階段,是奠基的階段,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而不是“批xx量生產”?貴校長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改革的路一一課程開發。

以前,如果有人問我,學校的產品是什麼?我一定會回答,是學xx生。但貴校長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提出,“課程”是學校最為重要的產品。產品是為人服務的,產品的產出是基於人的需求的。那課程就應該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而開發的。國家開發的統一教材更多的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各類學校的學生,而且更多的是給老師提供了一個教學參考,好多東西需要老師重新開發。僅僅把我們知道的或書本的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眼中有學生,必須找到他們身上隱藏得很深的潛能,讓他們爆發出來。

確實,當我們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課程開發,把課程當作學校產品的時候,教育就能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可以發現學生的潛能、特長,發現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不斷去喚醒他,幫助他,就有可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他自己。

居於學校現狀,我們是否也可以從“課程開發”上來尋求學校改xx3000革的路子呢?或許我們會認為貴校長的多門課程的.設置,40004000個學生就有張課表是我們不可企及的教育高度;或許我們還不具備成熟的課程開發的能力和團隊,還不能大刀闊斧搞課程開發。但我們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從力所能及的事開始。我們可以嘗試從“課後服務”的課程建設中尋找教育的改革。根據多樣化的學生需求,建立多元課程體系。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需,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發展的、鍛鍊自身能力的課程。這樣,學生不管是要要揚長避短還是以長補短,或是舍短揚長,都能在自己的選擇中實現。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就會讓讓每一個看上去一樣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像自己,成為自己。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大家加把勁,再加把勁,我們一定能看到教育的希望,一定能辦孩子們喜歡的學校,一定能辦“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他自己”的學校。

第5篇

學,就是學習。校者,教也。“學”和“校”都應作動詞理解。“學校”合在一起就是“學習知識、校正行為”。不僅授業解惑,而且育人糾編,這就是學校本來的樣子。

在xx貴校長的《重新定義學校》中,李校長將北京十一學校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課程整合,帶領學校進行了為期5年的轉型之路。從挑戰中的掙扎,到實殘中的堅持,最後改的成功與發展,xx貴校長帶領的十一學校給我們呈現出了細緻而近乎完美且早有成效的改歷程。

書中提到“如果你不曾面對真實的學生,沒有遇到真實的問題,就無法實現平等,無法實現真實的教育。”這真實的'學生、真實的問題、真實的教育,不就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而呈現的教育形態麼?結合我校變際,我想波諛自己的體會。

學生每天聽老師上課、找老師交作業、遇到老師也主動問好,看起來都乖乖的,卻和老師都是保持着距離的。有了距離,怎樣還能聽見學生的心聲,怎樣才能瞭解學生真實的需求呢?怎樣才能不去面對這種“乖乖”的教育假象呢?那就需要一種東西,它叫做“平等”。

要做到平等,其實並不難。學生問好,你一定要禮貌迴應“同學你好!”。主動和學生打招呼,和學生一起玩遊戲、比賽、在食堂吃飯等都可以增加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真實一面的機會。兑現對同學的承諾輸了接受懲罰等也是讓學生親近老師、面對真實自我的最好節點。其實,平等,就是尊重。放低身段,放平心態,放開懷抱,這樣的老師學生自然愛戴,這樣的學校一定寬鬆和諧,這所學校的學生才會敢於並勇於説真實的話,也會讓學生擁有更多平等交流和促進的機會,當然也就能促進學生展現更多贊慧的思維、實踐“小主人”在學校中的職責

真實的問題有很的種呈現方法,讀心讀話、問卷調查、家訪等都可以有了解一部分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學校的問題。在我們學校中,我實踐過幾種方法,一種是無記名寫話,可以寫心聲、感悟、困感、建議、問題、不滿意的地方、可以改進的地方等,另一種是班級小助手,觀察、收集,還有信箱等。無記名寫信箱收集到的聲音較為真實,小助手開始效果也很好,但忌於同學之間的支誼,有時也會打一些折扣,導致問題不完全真實,這時便需老師及時判斷,或重新獲取信息。

瞭解到了真實的問題,才能讓老師找到學生中、教師中、學校中在孩子們生活、學習和情感交流的疑慮,給予我們思考改進、解決問題的空間,為創造適宜學生的環境而努力在正確的道路上。

教育即希望,唯有真實的教育,才能培育更多有希望的人才,實現教育在發展和富強的本職使命。

真實的報育,就是學校本來的樣子,就是就教師樂於教、學生樂於學的狀態,就是以校為榮、以班為榮的集體情懷,就是人的成長與發展。

在一所真實的學校中,我們一定會看到活潑與民主,聽到歌聲與笑聲。如果你還想讓它再真實,就去聽一聽孩了們的“怨聲”,這才是讓你面對真實最有效的方式。唯有將這些聲看都聽進去並加以調節和改進,學校才會越來越真實,學生的需打才會得到滿足和體現。這樣,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學生、觸碰到真實的問題、實現真實的教育。

第6篇

當我在閲讀《鄉村的逃離與迴歸鄉村教育的人文重建》這本書時,它深深喚起了我對兒時鄉村生活的美好記憶,它強烈激活了鄉村教育植根於內心的價值觀。細細品味,它居然有如此多的文化資源供我們汲取,供我們踐行到鄉村國小的教育中。

鄉村的自然、鄉村的愛、鄉村的美,洗滌了我們在物慾化的城鎮都市生活中的狂躁、複雜與多變,鄉村有着更多詩。意與温情,它承載着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自然、愛、美”這些基本元素是我們贏得世界的資本,也是救贖。魯迅在他的《少年閏土》一文中説'去偷自己家的豆子,不算偷,是拿’,見面就很自然的“你居,來吃飯”的問候語,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歸屬感,我被存在着,靈魂覺醒着。在他提出的“四有好老師”中要求:教師要有仁愛之心。為孩子付出愛是我們作為鄉村教師的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培養出文化的傳承者。

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這樣寫道:

身體精神都染了病的人,快去做五六年農夫吧。人的墮落,與物的腐一樣。物雖腐,只要置諸土中,就能分解成清潔的植物的.養料。人亦然,雖已墮落,只要與土親近,就成清潔健全的人。

置身鄉土,我們不僅僅去行懷舊之旅,更重要的是從生命的根基出發,去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的精髓,注入鄉村國小教育中。

另一方面,鄉土民風民俗,它其實是團結、集體主義精神的質樸表現。在村裏,辦紅白喜事,宰豬請客,參與招待客人的“服務員”,俗稱“幫忙的”,不是用貨幣工資聘用來的,是換工換的,今天我家有事,招呼一聲,鄰里、親戚主動幫忙,明天他家有事,你得趕緊去幫忙,在這個過程中,“事”是紐帶,將大家緊緊維繫,“換”是人與人的關係。“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孩子團結協作,學會感恩,學會給予,在分享中感受幸福,從而培養出品德醇厚的人。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當祖國需要時,凝聚偉大民族精神的國民,有召必回,報效祖國。

鄉村國小的困境是生源的流失,更多的父母盲目的選擇,付出更多的精力、金錢、時間,將孩子送到城鎮的私立學校,哪怕為了城鄉教育均衡投入了大量的師資,也不願意留在家鄉的母校讀書,或許覺得“城裏的月光把夢照亮”,有的父母會自豪的説:“我的孩子整手機、電腦,厲害的很”他們覺得這種表現可能就是仰望的“文化人、科技人才”,殊不知,孩子僅僅是遊戲、聊天、各種異想天開,讓他們找到了理由遠離勞動和厭惡勞動,甚至看不起勞動。所以勞動教育才會被作為重要的教育提出,回想和父母在田間勞作,頭頂星辰,腳踏黃土,更加深刻的理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傳統的鄉村文化秩序中,我們勇敢的追尋理想,鄉土涵養了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城門城門幾丈高,36丈高,搭把刀,騎白馬……”那朗朗的民謠,彷彿在耳邊,陽光中,有一個高大勇猛的巨人在前方開路。“在一個文化幾經荒蕪的環境中,鄉村教育需要挺身而出,成為鄉村少年置身文化荒漠之中的精神綠洲。”(本書p64)以鄉村傳統文化,注入鄉村國小,振興鄉村國小教育,我們有理由自信。

第7篇

這兩天拜讀了xx貴校長的《重新定義學校》一書,我領悟了很多,也認識了一些先進的思想,現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就“教學中我們如何讓教師教的開心、學生學的開心,讓社會滿意?”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xx貴校長提到“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喚醒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傑出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他自己”。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人格培養。

1.教師要做到終生學習,提高教學技能。如果老師的課堂上,昂面努力,學生沒有最起碼的知識素養的獲得,那麼就沒有無從談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所以,教師要重視教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清楚學生的想法。不同的原因致使學生出現不同的行為,所以教師只有找着學生的一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才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3.允許學生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作為老師,發現學生的一些與其年齡相適應的一些不規範行為時,我們不妨把自己返回到國小時代,結合現有的經驗去循循善誘的教導學生,這樣做可能就可以更加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生更能接受教育。

xx貴校長的經典名句“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就這句話我感受最深,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解放他們的智力、心靈、思維、和情感等,不束縛、壓抑和限制他們。十一學校中提出讓教育成為服務行業,課程成為學校的產品,這裏把教育看作是服務業,就是要削弱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宰地位,突出了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人的一面。要我們老師不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我們想讓其成為的樣子,而應該把學生喚醒,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多鼓勵他們,多從他們的身上發現亮點,看到優點,用愛去教育才會有效果。

我們一直強調學校和老師要講究因材施教,可當一位老師面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樣的教學時,是沒法真正瞭解學生的,也看不到真實的學生,更談不上區別對待學生了。而十一學校構建的新課程體系,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時候,老師就能真正看到不一樣的學生了,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可能,更好的服務學生。我們班的.小瑩,父母離異,長時間沒人管,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很叛逆,經常違反紀律,隨便曠課,和社會不良青年一起喝酒、抽煙。瞭解情況後我及時教育並和家長溝通,媽媽表示無能為力,管她已接近崩潰,看着父母的態度,我開始關注這位學生,發現她雖然如此,着迷足球還踢得很好,因為學校組織班級聯賽時她從沒請過假,結合學生特長,正確引導,最後孩子畢業成績還不錯。針對這樣的逆轉,我想到了書中xx貴校長提出的走向個別化。

總之,學校系統的管理,教師素養的提升,課程開發的研究,這一切的最終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生本教育是根本,差異教育是關鍵,最終讓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社會滿意,讓我們一起努力,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做幸福快樂的人。

第8篇

xx這兩天拜讀了貴校長的《重新定義學校》一書,我領悟了很多,也認識了一些先進的思想,現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就“教學中我們如何讓教師教的開心、學生學的開心,讓社會滿意?”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xx貴校長提到“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喚醒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傑出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他自己”。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人格培養。

l教師要做到終生學習,提高教學技能。如果老師的課堂上,昂面努力,學生沒有最起碼的知識素養的獲得,那麼就沒有無從談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所以,教師要重視教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清楚學生的想法。不同的原因致使學生出現不同的行為,

所以教師只有找着學生的一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才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3 .允許學生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作為老師,發現學生的一些與其年齡相適應的`一些不規範行為時,我們不妨把自己返回到國小時代,結合現有的經驗去循循善誘的教導學生,這樣做可能就可以更加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生更能接受教育。

xx貴校長的經典名句“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就這句話我

感受最深,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解放他們的智力、心靈、思維、和情感等,不束縛、壓抑和限制他們。十一學校中提出讓教育成為服務行業,課程成為學校的產品,這裏把教育看作是服務業,就是要削弱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宰地位,突出了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人的一面。要我們老師不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我們想讓其成為的樣子,而應該把學生喚醒,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多鼓勵他們,多從他們的身上發現亮點,看到優點,用愛去教育才會有效果。

我們一直強調學校和老師要講究因材施教,可當一位老師面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樣的教學時,是沒法真正瞭解學生的,也看不到真實的學生,更談不上區別對待學生了。而十一學校構建的新課程體系,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時候,老師就能真正看到不一樣的學生了,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可能,更好的服務學生。我們班的小瑩,父母離異,長時間沒人管,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很叛逆,經常違反紀律,隨便曠課,和社會不良青年一起喝酒、抽煙。瞭解情況後我及時教育並和家長溝通,媽媽表示無能為力,管她已接近崩潰,看着父母的態度,我開始關注這位學生,發現她雖然如此,着迷足球還踢得很好,因為學校組織班級聯賽時她從沒請過假,結合學生特長,正確引導,最後孩子畢業成績還不錯。針xx對這樣的逆轉,我想到了書中貴校長提出的走向個別化。

總之,學校系統的管理,教師素養的提升,課程開發的研究,這一切的最終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生本教育是根本,差異教育是關鍵,最終讓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社會滿意,讓我們一起努力,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做幸福快樂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