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參加市教科院校長培訓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5W

2020參加市教科院校長培訓心得體會

2020參加市教科院校長培訓心得體會

 

2020參加市教科院校長培訓心得體會

——唐代文化繁榮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啟示

唐代文化輝煌燦爛,博大精深,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唐代文化繁榮的原因

1、唐代實行了政治新體制,採用了中央集權制。自東漢末年,中國曾長期陷入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589年,隋朝統一了全國,但隋朝末年,羣雄並起,國家再次陷入混亂,李唐王朝逐一剪滅羣雄,使歷史再次迴歸統一的軌道。“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分別是唐朝創業與鼎盛時期的典型治世。四海統一的局面為文化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唐朝實現了經濟新發展。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户,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富裕安康。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説:“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從不輕易徵發徭役。

3、唐朝實現了中外交通的新發展。絲綢之路橫跨亞歐大陸。唐朝有所開拓,將南北朝以來因戰亂而中斷的部分路段進行了疏通,並開通了天山北路的一段。唐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今西安)出發,經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也有平行線路)至新疆,過天山南北到中亞,一路到中東地區,另一路到歐洲。其中過天山以後還有一條線路到印度。交通的便利使文化得以傳播和交融。

4、唐朝實現了中外文化的新交流。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頻繁,促進了唐代文化的繁榮。唐代外廣泛吸取各國經濟文化成果,促進了唐代文化的繁榮。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學習製糖技術,又如,唐代高僧玄奘(原名陳禕)西去印度取經,對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國的造紙術西傳,為西方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還有,唐朝各少數民族與漢文化的交融,豐富了中原文化的內容,使中華文化具有濃烈的多民族色彩。

5、唐朝繼承了傳統文化,又加以發展。唐朝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統治者倡導科舉考試,大力興辦學校,突破了選拔人才對門第出身的種種限制。唐朝統治者實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管是外來的佛教文化,還是中國的道教文化,唐朝統治者大都能兼收幷蓄,培養了大批文化人才,又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氛圍。

二、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啟示

1、學校應當不斷完善學校制度,為學校文化的繁榮打下制度文化的基礎。建立和完善學校制度,倡導人人敬畏的學校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又能符合人性。這有利於穩定學校秩序,從而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既要審視學校制度的合理性,也要審視學校制度的合情性,然後通過管理落地,便學校制度成為學校文化發展的重要保證。

2、學校文化的多元性。唐朝的文化繁榮來自於兼容幷包,既有外來文化,又有本土文化,也有少數民族文化。學校的文化也應如此,比如課堂的模式文化,學校可以有教學模式,但一定不能讓模式約束教師的創新才華,只有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才能使學校文化更加繁榮。必須摒棄比如“杜郎口中學”那種全校劃一不分學科的“10+35”分鐘課堂教學模式,這對學校文化的發展毫無益處。

3、學校文化的獨特性。唐代的文化繁榮,有其鮮明的特色。我想,不同的學校也應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一個學校一個樣,校校都有自己樣,學校的文化必須堅持獨立性,比如,我們學校的慧童文化,堅持培養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學生,努力建設美慧校園,培養情慧教師,建設和慧小組,培養德慧兒童,建設智慧課堂,這種文化的獨特性,可以推進學校文化的進一下繁榮。

4、推進學校間的文化交流。學校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要加強與市內外學校的交流。這既能傳播本校的優秀文化,也能在不斷的交流中吸收其它學校的文化精華,從而推進學校文化的發展。像我們學校,與省直附小等三所學校結對,通過校際交流,吸收了很多文化的精髓,我們也接待了省內多所學校的來訪,這種文化的交流,是有益於我校的。

5、要進一步做學校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工作。我校有一個特色文化,那就是剪紙文化,我們一直繼承了下來,剪紙文化的精髓在於培養了學生耐心細緻的品質,我們也不斷拓展學校的特色文化,從口風琴到科技體育到乒乓球,在特色文化的形成過程中無一不是在學校培養人才的總目標“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納入其中。近幾年,學校的校訓、校歌、慧童品牌等都是學校文化發揚廣大的結果。

學校文化的發展,應當是漸進式的,我們從唐代文化繁榮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示,今後,我們將不斷思考,不斷改進,推進學校文化的進一步繁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