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合集7篇 元宵樂享:傳統習俗與美食文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5W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特色的節日之一。它是農曆正月十五,也是中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在元宵節這天,人們會舉行猜燈謎、賞花燈、吃元宵等各種慶祝活動,展示獨特的民俗風情。本文合集將帶您瞭解元宵節的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感受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合集7篇 元宵樂享:傳統習俗與美食文集

第1篇

當我們還沉浸在春節歡天喜地的氣氛裏,元宵節又接踵而來。元宵節在我的老家青島是一個倍受重視的節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燈謎、包湯圓、寫福字、貼春聯,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為什麼叫元宵節呢?因為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燈謎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謎語懸之於燈,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每年元宵節,小區都會舉辦猜燈謎的活動,我為了大顯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來到了活動現場。一進茶樓,就見裏面人頭攢動,好不熱鬧。一個個燈謎被寫在了紅紙上,掛在如精靈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燈上,漂亮極了。

只見一張紅紙上寫着:“三水壓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來:“當”!這時,只見前面圍了一堆人,我和奶奶過去一看,是一個燈謎:“72小時(打一字)”。只見人們有的嘴裏唸唸有詞,有的站着靜靜思考,還有的打開手機搜索答案,就是沒一人能説出答案。這時,奶奶説了一句:“72小時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頓時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這時,我看見姥爺在人羣裏奮筆疾書。過去一看,原來他在寫福字。這個福字是楷體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時興起,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五福臨門”。人羣裏傳出一陣喝彩聲。

看見奶奶正在包湯圓,我也想試試。奶奶對我説:“湯圓因為會讓人聯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團圓、吉利的寓意,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包好一個湯圓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練習。”果真如奶奶所説,包湯圓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結果餡兒放多了,溢了出來,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餃子。我又總結了經驗,將湯圓皮搓圓,捏成薄片,將圓滾滾的餡兒塞進湯圓皮裏,收口、掐邊、揉成球,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做好了。品嚐着自己的作品,心裏就像吃了蜜一樣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鄉的元宵節既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又是那麼快樂,那麼有趣,始終讓我難以忘懷。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合集7篇 元宵樂享:傳統習俗與美食文集 第2張

第2篇

每年農曆一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個圓月夜,象徵喜慶團圓,這一天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又稱為元夕、元夜,或上元節。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元宵節就已經備受重視,是祭祀天神的重要日子,到了漢魏之後,元宵節因佛教文化的傳入而影響在民間擴大開來,到了唐代逐漸發展成空前的民俗狂歡節日。

元宵節的風俗很多,無論從活動還是飲食,都具有非常獨特的節日氣息。吃元宵象徵新年全家團團圓圓;賞花燈熱鬧喜慶,五彩斑斕;猜燈謎趣味多多,廣為流傳;游龍舞獅技藝高超,鑼鼓喧天;百戲歌舞壯觀好看,喜慶熱鬧……除了這些傳統的元宵節節目,很多地方還有獨具特色的趣味風俗。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一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説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一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遊百病,度百厄,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放桔燈”的風俗,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傳説南宋建炎年間,金人南侵,康王趙構從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一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鰲山觀海,忽見椒江上無數燈火,如流星飄來,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紡羅傘蓋的簇擁下,到江邊觀看。侍從告訴他,這是澄江上漂下來的桔燈。趙構十分高興地説:“膚看京中的鰲山燈,也沒有這麼有趣啊!”他要侍從們跟着湊熱鬧,買了兩船桔子,取出桔肉讓大家吃了,留下桔殼製作桔燈,放在江上漂浮,玩了個通宵。

送瘟船是福建清流縣城羣眾在每年元宵節之夜的一種驅邪逐瘟的活動。暮色初合,縣城東門橋邊聚集着眾多的男男女女。在岸邊泊着一艘用薄木板釘成的船,船的周圍用薄薄的竹片紮成船艙,外面再糊上紅紅綠綠的色紙。船艙四壁畫着十二生肖的肖像,這就是瘟神乘坐的船。艙內裝着由各家各户送來的豬毛、禽羽等雜物及花炮。山鄉人迷信認為,將家禽牲畜的毛羽送上東去的瘟船付之一距,即可保今年六畜興旺,全家平安。

第3篇

元宵時,在我們那總能看到家家户户都掛着美麗炫彩的燈,各式各樣的,而在農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誅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我最喜歡元宵節的夜晚,那讓人激動、興奮的場景,使我念念不忘……

元宵節那天晚上,燈火通明,抬頭望去,不僅能看到皎潔的月亮,還有那一排排掛着的炫麗的彩燈。那天我和媽媽走在街上,我笑着對媽媽説:“媽媽看那邊有好多漂亮的燈呀!”,我蹦蹦跳跳跑了過去,好多呀!掛着的有宮燈、馬燈、……。有些燈上貼有豐富有趣圖案的紙特別引人注目,這些燈不僅街上有,房屋的兩邊和樹上都掛滿了,在燈光的照耀下,樹的魅力無限綻放了出來,每個燈都別出心裁,在風中飄蕩着,燈中圖案彷彿活了起來,更加動人,城市也變得更加亮麗,色彩斑瀾,城市也更熱鬧,人越來越多起來。

不久我發現有一家賣花燈,朝着那邊店,快步跑了過去,哇!這裏有各種各樣的花燈;我向媽媽揮了揮手喊到:“媽媽,你看這邊這也有花燈”,我能買一個嗎?媽媽點了點頭,賣花燈老闆説還可以免費讓我自己動手做一個,真好呀!我馬上動手,按照做燈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做了起來,慢慢地一個粉嫩的荷花形燈就做好了,還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和一名關於元宵節的詩句,大家都誇我心靈手巧。我把那盞花燈掛在樹上,增添了一份色彩,大家都目光注視着我,讓我感到滿意又自豪,望着那盞燈,美麗的燈光悄悄地印照進我的心裏……

在元宵節時,也會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有花生、芝麻、山楂的等等,在吃時加點白糖,口感會更加香甜,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美食,吃元宵象徵團團圓圓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寄託。

街上還有賣花炮、猜燈謎和賣元宵等,到處張燈結綵。大約晚上八點的時候,人們就會放花炮來慶祝,到處炮聲如雷,天空也變得炫麗多彩。

每一盞在元宵節上的燈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花燈也成為我心裏最奪彩的一顆星,讓我的生活更加明亮,更加豐富多彩。

第4篇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班組織了猜燈謎活動。同學們十分開心。

下午兩點半,活動正式開始,我們有序的進入了會議室。啊!

同學們人還沒進去,就被會議室裏的燈籠驚呆了。只見原來排滿桌椅的會議室,這個時候已被騰空。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了會議室。正對着大門的是一條金色的長龍,長龍兩邊是兩個可愛的大頭娃娃。再往裏看,有用卡紙做的幾隻可愛的貓頭鷹;有用氣球做的小丑娃娃;還有用毛線做的小羊。還有同學們自己動手畫的梅,蘭,竹,菊。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還有很多用廢品做出來的漂亮燈籠。比如:用辣椒,衞生紙,塑料套組合成的三羊開泰;用柚子皮做的八爪魚;用西瓜做的喜洋洋燈籠等等。同學們看的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欣賞完美麗的燈籠,接下來開始猜燈謎了。李老師的開始聲還沒落下,同學們就象小鳥一樣飛到各個燈籠下,去找燈謎猜。我拿起一個謎語:河不淺。打一人名。我想:河不淺,那就是指河很深啊。河深,何坤。我迫不急待的找到組長説出了我想的答案。組長説正確。我開心極了。這可是今年我猜出的第一個謎語啊。這可是開門紅啊。太開心了。接下來我就又找到一個謎語:有盼頭。打一字。這個可不好猜,我想了好一會也不知道是什麼。我環顧四周,想找個幫手。突然,馬一鳴出現在我的視線內。她拿着一個謎語,頭側在一邊,好象在認真思考。過了一會,她搖了搖頭,把謎語放開了。她轉過頭,正好看到我在看她。問我:“猜出來了嗎?” 我搖了搖頭説:“沒有,你幫我看看。”她看了一會説:“ 百姓是不是人民的意思啊? 盼頭取前面的部首,這樣加在一起不就是一個眠字嗎?”我倆不太確定的去問了組長,答案是正確 的。太棒了。我們又猜出來一個。

今年的燈謎會與往年不同的是,李老師給我們出了好幾個自創謎語。同學們圍在李老師身邊,一個個抓耳撓腮,愁眉緊鎖,苦思冥想。一個接一個的攻破了李老師的難題。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

這次燈謎會也是我們國小時期的最後一次猜燈謎了。同學們做的燈籠比往年的都漂亮,猜的謎語也比往年的都難,獎品也是空前的豐盛。這一切,都將是我們小學生活的一個最美好的回憶。一定讓我們十分珍惜的記憶。

第5篇

上元佳節,每逢華燈初上,外公便扯上簾子,在廚房裏忙得不亦樂乎。

外公腿腳不好,又有許多病症,風濕關節痛什麼的,平日裏總是長卧不起。家裏人都勸他:“爸,您身體吃不消的,快點停下吧,我們來!”

外公這時便會怒斥:“呵,我好着呢!你們每年好不容易回家個幾次,我總不能躺在牀上啊,這可是一年一次的大日子!”媽媽、舅舅便不語了,垂滿悲傷地退到客廳去。

我溜進廚房,看着外公的雙手不斷在麪糰上揉捏,時不時加些清水,動作伶俐得很,我不禁開始猜忌:這真的是外公的手麼,那雙吃飯夾菜會顫抖不停的手?

“外公,做湯圓好不好玩呀?”我扯下一小塊麪糰,放進嘴裏嚐了嚐——沒味道!

“當然好玩了。”外公笑了笑,仍舊專注於手上的動作,“要不要來幫忙?”

我跳起來,急忙用髒爪子去碰純白的麪粉,卻被外公的大手攔下:“先洗手!”我噘了噘嘴巴,乖乖洗完手,按照外公的指示去做。

外公不肯叫我做裏邊的餡,他説這很難,要麼太大要麼太小,我掌控不了。他讓我像他剛才那樣,慢慢搓出個麪糰兒,用大拇指按住中間,擠出個能放餡的洞。我做了一個又一個,再由外公把湯圓加了餡送進鍋,一盤一盤裝出來。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上,一邊談笑一邊進食。媽媽誇讚道:“爸,真好吃!”

外公啥也沒説,只是持續地用他顫抖的手給大家夾菜。那年元宵,沒有市集花燈,自然是不夠華麗。那年元宵,只有農家的大桌,温暖、充實。

或許,城市中失去的,在故鄉,全都可以找到。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見不到的人才會思念。哪裏是誰的歸宿,城市,或是鄉間,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歸宿。但是別忘了,在外漂泊時,總有一個人在你們共同生活過的地方等你歸來。

而我堅信,等你的那個人在哪裏,那裏即是你的歸宿。

去年外公去世了,再也沒有人去做湯圓。今年元宵時到家,剩下外婆一個人心力憔悴地準備伙食,沒有湯圓。舅舅去超市買了一包,冰凍的那種,倒下鍋撈上來就可以吃了。

開飯的時候,每個人都説好吃,我卻吃不出一絲味道。我這才明白,世界上最難忍受的孤獨,並不是感到有什麼痛苦艱澀,而是死水微瀾,吃不下睡不着,想念的人大家都在熱鬧時忘了他。

第6篇

中國有着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每一種節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裏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代化生產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乾淨,並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隻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乾淨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乾,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覆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幹芝麻炒熟後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嚐個鮮兒吧!拌着拌着,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灶邊總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着還怎麼幹活兒啊!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嫻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為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佈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着成了一隻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寧波的元宵節。與家人團聚,吃着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第7篇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班第五屆燈謎會在油田一小會議室又拉開帷幕。

下午,我準時在兩點半到了學校。大部分同學都已經來了,不是在説笑就是在擁抱。整個教室熱熱鬧鬧。

過了一會兒,李老師來了,先簡單交代了一下,就讓我們排成兩隊到三樓會議室猜謎。

當我們踏進三樓會議室的門檻,不禁都嘖嘖讚歎: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燈籠都乖乖地掛在天花板上。有用“大吉大利”的紅包疊成燈籠的,還有用彩花疊成燈籠的。玩的是,馬一鳴媽媽還用氣球做了個小丑,球裏面有金粉。把氣球輕輕扎破,不僅會有謎語,金粉也會飄出來。令我讚歎不已。每個燈籠下面綴着一個長長的小紙條,寫着各式各樣的謎語。我們先照了張大合影,就開始嘻嘻哈哈的猜謎了。

首先,我看到了第一個謎:“會計。打一字。”我認真地想了一想,沒想出來。這時,我記起媽媽的一句話:“如果一個猜不出來,就不要在這上面耽誤時間,要再看看別的。”但是我又想了想旁邊那個,還是不會。

突然,旁邊有同學大喊:“阿姨!阿姨這個我知道了!阿姨!”聽到這樣高興的呼喊,我發誓我也要趕快猜一個。

映入我眼簾的是這樣一個謎語:“裝飾出租車。打一品牌名稱。”不知為什麼,我突然想到了“美的”這個品牌。略一思索,覺得完全正確,便大喊:“阿姨!阿姨!”可是沒人理會,阿姨們都在忙乎別人的。我喊了半天也急了,拽過一個阿姨就説道:“阿姨,號的答案是美的!”那個阿姨翻了翻答案冊,説:“對了!”然後做了個記號,在一張卡片上寫了編號,告訴我可以拿着它去領獎了。我特別激動,欣喜若狂。

後來,我看到黃佳怡正在看一個謎語,我便也湊過去看:“住房不用花錢。打一唐代詩人。”我想了一想,決定用排除法。李白?不對。杜甫?也不對。白居易?哎,這個好像沾了一點邊。“阿姨!過來!我又猜中了一個!”黃佳怡聽到了,笑着説了一聲“哼!”我也笑着道歉:“對不起啦!”

最後,我們還有三個謎語沒猜出來,原來有兩個都是李老師出的,所以她開始考我們:“十一人為僕。打一字。”同學們都抓耳撓腮的想着,我也絞盡腦汁去想。突然,穀雨欣説:“是:‘走’吧?”老師笑眯眯地説:“對啦!獎勵一百塊班幣!”於是在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中,穀雨欣高興地接過了班幣。

猜謎會結束時,我數了數手中的獎品,一共有五個。雖然沒前幾次猜得多,但我努力了。我很高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