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史記讀後感作文4篇 愈讀越懂,國小史記自信揚

來源:巧巧簡歷站 8.71K

本文以“國小史記讀後感作文”為主題,旨在為讀者呈現一篇關於小學生讀史記後的感悟與思考。通過對歷史故事的解讀與思考,國小生們展示了對於歷史文化的獨特理解,展現了他們獨特的觀察力與思維方式。這些可愛的國小生們以自己的方式,將古老歷史與當下生活交織在一起,為我們展示了歷史教育的魅力與意義。

國小史記讀後感作文4篇 愈讀越懂,國小史記自信揚

第1篇

?史記》裏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今天休息,又讀了史記中的幾個故事。

鬼谷子有兩個徒弟一個叫做孫臏,一個叫做龐涓。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兵法,談論天下大勢。有一天龐涓下山去取水,聽見有人在談論魏王在訪求人才。龐涓覺得自己已經在師父這裏學習了三年,學問可以了。於是龐涓就想找個機會去魏國,然後做成一番事業。

龐涓去見了鬼谷子,並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鬼谷子説:“你要下山,我也不阻擋你,但是你要記住,你如果掌了兵權,第一、不要輕易動手,去攻打別的國家,第二你要對自己的國家盡忠、對朋友盡義,第三,你要愛護士兵和百姓,千萬不要忘記我對你的叮囑。”

龐涓答應了鬼谷子的話,於是下山了。後來龐涓果然在魏國取得了好的功績。龐涓果然是鬼谷子的徒弟,打仗百戰百勝。後來魏王聽説孫臏也很厲害,希望把孫臏也招過來,龐涓想孫臏比自己厲害,萬一孫臏來了必然會寵信孫臏,一定要想一個辦法對付他。

孫臏下山時,鬼谷子囑咐他不要輕易動兵,做事情要謹慎才行。孫臏來到了魏國,和魏王交談一番後,魏王對孫臏很滿意。於是魏王想讓龐涓和孫臏一起掌管兵權,龐涓找了一個理由,最後魏王給了孫臏一個沒有實權的職位。後來由於孫臏的表現得到魏王的讚賞,龐涓非常嫉妒,於是想要殺了孫臏,於是找了一個理由讓孫臏成為了殘廢。

孫臏後來在齊國人的幫助下回到了齊國,回到齊國後,孫臏受到了齊王的賞識。

後來龐涓和孫臏交戰中,屢次被孫臏打敗,有一次龐涓在晚上行軍的時候,看見遠方有白色的亮光,於是走近一看,上面竟然寫了龐涓葬身之處。很快周圍火光四起,龐涓連中數箭,龐涓知道自己中計了,非常悔恨,後來引刀自殺。

通過孫臏和龐涓的故事,我感到做人一定要坦蕩,龐涓和孫臏如果聯合起來,魏國一定會非常強大。當年管仲和鮑叔牙就因為彼此謙讓,所以齊國才能快速強大。在生活中我們要小心那些在背地裏不做好事的小人。另外我也看到了孫兵的聰明和機智。在危難中善於保護自己,讓敵人放鬆警惕,這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交朋友要交值得信賴,可以交心的朋友,不然自己一定會吃虧。

國小史記讀後感作文4篇 愈讀越懂,國小史記自信揚 第2張

第2篇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部歷史着作,它還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反映歷史面貌。

在司馬遷筆下,一個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有自己獨特鮮明的個性。平淡簡潔的語言,卻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當時,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他的文字有一種説不出的魅力,讓讀者跟着他慢慢走,靜候勢態的發展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

我看到了唐朝的繁榮景象,秦始皇的殘暴,還有崇武的漢武帝;看到了皇宮裏的那些奇珍異寶,官場的勾心鬥角,百姓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硝煙瀰漫、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塵土飛揚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很精彩的一篇。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讀者們作為旁觀者,依然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感受那一切。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垓下之圍、烏江自刎等故事,相信早已家喻户曉,歷代傳誦。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説本該成為英雄,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捨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但他何曾知道,自負,毀了他的一切

也讓我瞭解到從小背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背後的故事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着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史記》對古代優秀任務的頌揚,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

看《史記》猶如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猶如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一個個歷史人物們為你演繹着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猶如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受益匪淺。

第3篇

史記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被人們廣為讚譽,也獲得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這裏,所記述的人物中我最映象深刻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舜。舜是黃帝之後,以孝敬父母而聞名,當時的天子,帝王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觀察他的內在品行,舜自己的各種言行使堯的兩個女兒沒因為家世顯貴而怠慢舜的親屬,並十分尊敬舜。他的父親對二兒子象十分溺愛,於是象與父親密謀殺害舜。當象以為舜死時,舜已逃出來了,而象則佔有了舜的家產,彈起他的琴。而此時舜回家了,他不但沒有責怪的意思,還更加謹慎地侍奉兄弟與父母,使堯的兩個女兒在堯的面前對他大加讚賞,成為了一位新的帝王。舜之所以能得天下人的信任與膜拜,正因為他的德行,也不計較,不懲治,不抱復,盡力侍奉親人,這種品質是我們要學習的,他是我們品行上的榜樣。

第二位是漢朝的孝文帝,他廢連坐,開言路,使漢朝廢除連坐之法,他認為:“法令,是治國根本,用來禁止暴行而引導善人,犯法之人既已依法論處,就不必追究其父、妻等各家屬。”這樣,天下百姓便擁護孝文帝。漢孝文帝又除去詆譭罪,百姓議論或痛罵帝王,都不治罪,天下百姓將孝文帝與湯、堯、禹、舜這些帝王明君相比,他十三年發生了“緹縈救父”一事,又使漢朝免除肉刑,併除去田租,每一件事只要對百姓無利,便不再做。孝文帝以德服人,讓百姓服從,厲行節儉,如時一定要征戰,僅僅派兵守衞,而不追擊,以免讓百姓受苦。當時孝文帝每年僅動用一百兩黃金,而且大部分均是鞏固邊防,興辦教育與朝廷之中。當時朝廷右疋相年俸僅二千五百石,左疋相也只是二千石。孝文帝與湯、堯、舜、禹一樣,以德服人,以禮治國,國家富強,百姓安康,連南越帝王不得不説:“漢國大朝,全靠當今漢帝也。”隨後不再稱帝,而甘向漢皇帝稱臣。

?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許多歷史故事,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品行,讓我從中受益。

第4篇

英國著名哲學家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縱觀古今,人們都用歷史來作為一面鏡子,供人明鑑。這就能説明史書能給人很大幫助。而這本“史家之絕唱”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史記》詳細地講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的事。其間戰亂紛紛,國家分分合合。《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生活在漢武帝時期,他雖遭受了酷刑,但他不畏強權,寫出了具有豐富文化底藴和強烈批評精神的《史記》。書中對封建階級統治作出了大膽批評,揭露了暴君的殘暴統治,寫出了賢君的治國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主人公,他們會給人不同的啟示。在“焚書坑儒”中,我們會對秦王為了國家統一而不惜毀壞歷史與文學而感到憤怒;而在“趙氏孤兒”中,我們會被程嬰和公孫杵臼兩人衷心救主、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打動;在“楚霸王烏江自刎”中,我們會對項羽孤膽雄風、寧死不屈的氣概所感到欽佩。

不僅有這些,《史記》還告訴我們做人的技巧。一個人不僅要想着自己應該做什麼,還要想好怎樣做,用什麼方法。就拿書中漢高祖劉邦説吧,他想統一全國,他的謀士便為他編了一個小故事。傳説劉邦有一次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條巨蛇,劉邦並不畏懼,將其砍殺。之後聽説其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砍殺了。這消息就傳開了,相信鬼神的人們便信以為真,有志之士紛紛前來投靠,劉邦之名傳遍了沛縣各地。這就是一種計謀,讓人們認為他並非凡人,所有都來歸附。這説明古代人也有他們的一套方法。在“季札出使”裏更是讓我深有感觸,主人公季札是吳國君子的四兒子。他德才兼備,至仁至義。兄弟們都推舉他當下一任國君。他卻百般推辭,直到逝世也沒去當。人民都非常敬仰他,使吳國得到了好名聲,也使吳國繼續能在諸侯中立足。這讓我學會了要以德服人,不能有傲慢之氣,要和他人友好相處,這樣才能讓大家對你有好的印象。《史記》裏也有很多孝子,他們讓我體會到了“百善孝為先”。正如孔子所説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我們從這點就應該孝順父母,尊重長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