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電影觀後感標題8篇 《綠皮書》:跨越種族,共創人生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6W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以友誼之名,跨越種族鴻溝近期熱映的電影《綠皮書》向觀眾展現了一個跨越種族隔閡的真實故事。該片以真實人物為藍本,講述了一個黑人鋼琴家和一個意大利裔美國保鏢在20世紀60年代南部進行音樂巡演的經歷。這段充滿異國風情的旅程不僅讓兩個截然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也在時代的背景下探討了友誼與尊重的重要性。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標題8篇 《綠皮書》:跨越種族,共創人生之旅

第1篇

在剛剛結束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綠皮書》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個獎項。

你不用管美國媒體的評價,你就從中國觀眾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級英雄3d電影滿天飛的當下,這樣本身就不貴的2d電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電影一年看不了幾部,去影院觀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筆記本電腦上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用兩個詞概括:funny &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的系主任給我們上精讀課時,跟我們説過的一句話: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劇。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個博士學位的鋼琴演奏家,白的是連字都認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兩人三觀碰撞出來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個白人受僱於一個黑人當全職司機,現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設在1962年,那時,種族隔離制度還沒有被廢除……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本着對大家負責的原則,我不能劇透,僅僅舉兩個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鋼琴家對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堅決不肯降低專業水準,他只演奏古典音樂作品,什麼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關心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他也不關注流行音樂圈。但照常理來説,黑人最擅長的應該是爵士樂,這就是一種反差。所以,影片最後在那個黑人專屬的小酒館裏,黑人鋼琴家雖然打破自己的原則演奏了爵士樂,但他卻特別開心。他對於自我身份的糾結得到了暫時的釋懷。爵士樂最大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大家看的時候可以注意一個細節,酒館裏的表演者們先演奏了一個調,然後黑人鋼琴家開始跟上,這就是知音,你起個頭,給個調,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吃肯德基炸雞的那場戲,爆笑。時光倒退到上世紀90年代,要是中國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頓肯德基,得高興一個月,可以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因為很貴!!!曾經一度,中國老百姓覺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國,肯德基不是什麼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認為是黑人常去的店。《綠皮書》中的黑人鋼琴家是不吃炸雞的,黑人不吃炸雞,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機狂吃炸雞,這也是一種反差。

炸雞被提及兩次。第二次在南方莊園,主人用炸雞招待黑人鋼琴家,他臉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男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藉這部影片剛剛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兩年前,他憑《月光男孩》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厲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幾段鋼琴演奏場景,每一個場景,鋼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每到一個州,每到一個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這些遭遇會影響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為一個黑人,面對各種歧視,他一貫選擇的是隱忍和接受,但從長期來講,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最後一次,他終於爆發了……

總之,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沉重的主題用喜劇的形式呈現,看着不沉重,温暖感人。就像一場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標題8篇 《綠皮書》:跨越種族,共創人生之旅 第2張

第2篇

?綠皮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受僱於黑人音樂家的白人司機和音樂家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而遭受到種種歧視的故事,這部電影是在呼籲人們反對種族歧視。

綠皮書是黑人司機的必備手冊,裏面羅列着所有專供黑人住宿的旅館。

電影裏有許多場景都體現着強烈的種族歧視,比如説音樂家雪利博士在演奏完鋼琴曲後想上洗手間,而當地的管家卻讓他到來回需要二十分鐘的黑人旅館裏面上洗手間,白人寧願延誤演出,也不讓黑人在白人場所裏使用廁所。甚至有一次在演出前,所有客人都在餐廳用餐,而雪利博士被拒之門外!為什麼所有白人觀眾都可以在餐廳內用餐,而作為當晚主角的雪梨博士反被拒之門外?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膚色不同!

白人凌駕於有色人種之上,這是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即使像雪利博士這樣的黑人演奏家,在台上用精湛的技藝,給白人們帶來美妙絕倫的藝術享受,每次演出都贏得白人們的高度讚揚,但當他走下台後,又立刻回到了那個被白人貶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機剛開始對此不以為然,但當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種種刻意的刁難,無端的欺凌,仍堅決維護自己的尊嚴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開始痛恨那些懷有種族歧視的人,最後甚至與雪利博士成為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應該是公平的,人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有受尊重的權利。看完《綠皮書》,我更加覺得要公平地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論他是什麼膚色,無論他來自何方。

雖然《綠皮書》豆瓣評分8.9(總評價人數三十多萬),也囊括了奧斯卡三座獎盃。

並非貶低。影片主題博愛,節奏舒緩,演員演技在線,劇情邏輯線合理,結局大團圓,這樣一部讓人笑中帶淚的輕喜劇,簡直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妥妥的閤家歡典範了。好則好已,給頒個最佳影片就有點兒不尊重自己的手藝了。

然而這個不重要,今天要討論的是它為什麼是 such a good familyfilm。閤家歡挺好,也是廣大人民羣眾的剛需。天下苦國產飛逼大片兒久矣,我希望佔領院線的是像《綠皮書》一樣,至少不辜負“電影”這個名稱的作品,而不是各種相聲小品大亂燉、短視頻接龍。是的,我稱這些為飛逼大片兒。

故事很簡單。1962年,在黑人歧視現象氾濫於美國南部的年代,黑人鋼琴家donshirley決定對南部各州來一次巡演,試圖以自己的修養和自尊去抗擊這種歧視文化。同時,他也不輕率行事,決定挑選一名靠得住的人擔當他的司機兼保鏢隨行。綜合考慮,他選擇了tonylip。一路上,兩人由互相看不順眼到理解、欣賞,及成為朋友。

這部電影的人物構建和情節脈絡的設計都是非常細膩的,從而保證了故事邏輯的平順。故事講得好,讓人信服,電影就成功一半了。

電影差不多前26分鐘裏,中間部分的don面試tony有6分鐘,給我們勾勒出了don的人物速寫,其他20分鐘則都用在了刻畫tony上。這部公路片正式啟動前,竟然花去五分之一多的時長來建構人物。

why?因為這個故事能夠講得下去,有三個問題要回答

2. 一個以暴力為從業資本的意大利裔前黑手黨,為什麼就願意給黑人當司機又當保鏢的一路向南了?要知道,《i have adream》得到10個多月後才發表呢。

3. 正片部分人物的衝突、和解以及轉變的理由根據在哪?

在don面試tony的時候,我們可以知道,tony是個很吃得開的社會狠人。

那個年代,要完成那樣一件任務,唱片公司考慮這麼一位狠角色一點都不奇怪。畢竟tony的業務能力有目共睹。

但僅僅能打就可以放心的把鋼琴家交到他手上嗎?比如電影就為我們多維度地展示了tony不太正能量的一面。

這個帽子戲法,tony就玩得可溜。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虛虛實實、隨機應變、膽大心細。

還有空手套筆、蹭抽香煙這樣的花活兒。可見,玩痞耍賴對於tony來説簡直信手拈來。

通過這些一比較,為什麼tony還能上唱片公司的推薦名單?因為前26分鐘還非常細緻地為我們展示了他的另一面:顧家好男人。

你看,作為一個手藝不錯,洗心革面的前道上兄弟,雖然帶點痞壞,但人愛家啊。一個愛家的人不會壞到哪兒去。總的來説,綜合素質不錯,再挑三揀四,還想不想幹活了。

反觀tony:失業,家裏快揭不開鍋了。即使心裏對黑人有點小歧視又能怎地?畢竟人家願意每週給125美元,還包吃包住。

再者説,你tony也是底層勞苦大眾,誰看不起誰啊。tony住的區叫the bronx,我上維基一查,沒什麼好話。

對於don我們也大概有了個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説話習慣formal,性格高傲,疏遠。

▲don視角下的tony,則變成了中近景,顯得拘束,人物處於一種被審視的狀態

所以這前26分鐘的鋪墊,基本解決了兩個問題:don只能選tony,tony只能接受這趟差。也為後面人物的衝突、和解以及轉變交待了性格性格原因。

公路片嘛,車輪子最終得要轉起來。車子出城沒幾公里,屁股都沒坐熱,小摩擦就來了。don吩咐tony要確保他的房間每晚都要有一瓶威士忌時,社會人tony表現得相當自來熟。

當don要求他熄滅香煙時,tony哥顯然不爽,乾笑一聲,抽了一口再扔出去。既然這樣,大胃tony就吃掉太太原本給don準備的三明治咯。

身為意大利裔,碎嘴嘮嗑是免不了的咯,然而don很倦怠。

午餐時間的交流倒是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don問他午餐咋樣,tony的回答直抵問題核心:salty。don表示對方有成為美食評論家的潛質。

當tony告訴don匹茨堡的女人奶子大,所以叫奶子堡時,don一臉認真地反駁。

而當tony誤以為don出了一張關於孤兒的專輯時,don告訴他,那特麼是根據法國歌劇創作的,封面上的不是孤兒,而是地獄裏的惡魔。然而tony很好體現了一個老社會人該有的接話素質。

基於前面我們已經對雙方教養、性格差異的初步認識,這些交流錯位都是可以預期的。這些小幽默讓我們看了會心一笑,算是打個前奏。

接下來得有更進一步的矛盾,才能讓觀眾信服。於是老司機tony開着開着就非常適時的產生了尿意。對於他這種社會人兒,當然是找個路邊就地解決咯。然而tony下車後又折返回去,把落在車裏的錢包裝走。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tony的轉變也隨之悄然開始了,就在他們的第一站,賓夕法尼亞匹茨堡的旅社,當tony到陽台抽一根時。

他注意到鋼琴家一個人坐在陽台上,似乎有點“人類的痛苦並不相通”的意味。舒緩的音樂適時響起,鏡頭拉近,tony看到,鋼琴家給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tony心中升起了一種莫名的好奇,也許還有一絲同情,godknows。

如果以上只能算出於人類所共通的惻隱之心的話,那麼在觀看了don的首場演出時,tony的心結才真正開始打開。

tony見識到一個黑人能夠嫻熟操弄白人專屬的高雅物事,表現如此得體。don的技術,也即他的外在,撬開了tony的刻板印象之門。但也只是撬開了一條縫,透進些許開明之光。

緊接着,don的內在也探觸了一下tony的內心。西裝革履的tony在等待don演奏結束的無聊時間中,和下人們玩起了擲骰子游戲,玩得興起,甚至跪在地上。don嚴肅批評了他。

don告訴tony要不要過一種體面的人生,在於他自己的選擇。

受到don的外在和內在雙重“打擊”,tony的被刻板印象包圍的內心世界得以打開,don得以踏進一隻腳進去。電影通過兩件事情反映這種變化。一是don叫tony撣乾淨自己膝蓋上的灰,tony照做了;一是tony當晚給妻子寫信,提到don彈鋼琴不像黑人,他是一位天才,不過這位天才似乎並沒有多開心。tony的信一個是呼應了表演前晚tony注意到don的落寞,一個是表明tony開始關注don的內心世界。

旅途漫漫,smalltalks是免不了的。以音樂作為聊天的引子合情合理,don對於tony放的音樂產生好奇,於是開口問,我們是接受的。因為既然tony開始接受don,那麼don接受tony,在我們內心其實並不突兀。因為見識到don的外在和內在的並不只是tony,作為觀眾的我們同樣如此,對於這樣一對組合,我們內心已經認同了,並期待着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這樣的smalltalks有什麼意義呢?交代兩位主角的出身背景。tony顯然長期混跡於欠發達地區,對黑人音樂既熟悉又喜歡;don則薰陶於優渥的環境,受的是真正的“文明”教育,對他自己種族的音樂陌生。

衝突還要繼續,同時,和解一併發生。所謂衝突即don教育tony不該偷路邊小店的紀念品小石頭。tony嘴上雖然不服氣,但肯定也知道自己的行為不體面。緊接着tony就為don出頭,因為主辦方並未準備合同規定的施坦威牌鋼琴,且現有的舊鋼琴裏面堆有垃圾。這,就是和解。

下一程的路途中,自然又要smalltalks,這一回聊到了吃。tony酷愛肯德基類炸雞食物,這也是傳統上黑人非常愛的食物。但是don的生活裏當然不會出現這種“低級”的食物。這一回tony主動邀請don吃自己買的炸雞。don學着tony的樣把骨頭往窗外扔,説明don也並不是不近人情。但是當tony把飲料杯扔出去的時候,don堅持要他撿回來,大概因為飲料杯是塑料的吧。

?綠皮書》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在美國白人至上運動的1962年編寫,旨在幫助黑人同胞們在旅途中找到可以供其入住就餐,乃至上廁所。

綠皮書,自由的指南。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窺見美國種族歧視環境下黑人與白人人格的不平等。雪利是聲名遠揚的鋼琴演奏家,他可以在白人餐廳中演奏他的音樂,獲得掌聲。卻無法使用餐廳的洗手間休息室等,因為在當時,許多餐廳專供白人而不允許黑人使用,黑人想上廁所也只能提前規劃,避免踩到禁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唐雪利和託尼的車在南部鄉間小路拋錨時,與田裏勞作的黑奴們的對視。雪利看着對面的同樣膚色的人們,卻説不出一句話。引用一位博主的話,“對面呢,仍是寒冬,自由在一點一點向外蔓延。”維克多雨果在綠皮書中寫下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刻,將有一天不必發佈本指南,那時候我們作為一個種族在美國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特權。”

第二個記憶猶新的情節是唐雪利與託尼在車裏吃炸雞的場景,唐雪利為了擺脱黑人就是喜歡吃炸雞的歧視言論,從不吃炸雞,但託尼執意將炸雞送給唐雪利吃,三四番拒絕之後,雪利翹起蘭花指,矜持地吃起了炸雞。後在晚宴上主人又侮辱性地為雪利博士準備了炸雞大餐,還要求他到庭院外黑人專屬的茅廁上廁所。雪利博士並未因為主人的歧視而怒火中燒,他乘車回到旅店上完廁所,返回後仍若無其事地與其他客人握手道別。

種族歧視是歲月與經歷無法抹去的痛苦。狹隘的思想與認知,不僅在表面體現了偏見與傷害,而且在內裏,是對人格平等的不敬與歧視。用表面而非內裏,甚至是偏見來評價一個人肯定是頗失公允的。如果世界是單調的,人們定十分嚮往多彩,但世界本就是多元多彩的,它是包容與理解的共存體。因為差異和多元,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當傲慢決定態度時,人們就會失去友善,當偏見佔據主導時,人會因此失去判斷。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我們應該開放包容,即便不喜歡也不能侮辱。不要讓人心的偏見成為我們之間橫亙的大山。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南部種族隔離政策還在大行其道的時候,一名著名非裔美國古典爵士鋼琴家唐•謝利計劃到南方各州進行巡演,考慮到安全因素的他打算招募一名保鏢兼司機。而與此同時,一位意大利裔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恰好處於失業狀態,為房租捉襟見肘。於是託尼順理成章地因自己善於解決衝突的能力爭取到了這份工作,就這樣,兩個種族不同,階層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的人共乘一車,踏上了為期八週的冒險之旅。

?綠皮書》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綠皮書”既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一本書的名字—“黑人旅行指南”,在60年代,由於種族歧視的大行其道,黑人出行都要攜帶一本這樣的綠皮書,住錯了酒店,甚至進錯酒吧都會被白人圍攻。

一直以來,種族歧視都是美國和世界繞不過去的坎。黑人鋼琴家唐出身高貴,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其內心卻非常孤獨,倔強,荒涼,甚至試圖用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説“我拒絕去不歡迎我的地方”。但他還是去到了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車子拋錨時,唐•謝利博士看着那些在種植園辛勤耕種的黑人,與他們進行無聲的對視。儘管無言卻極盡心靈震撼,那雙帶淚的眼眶裏有憐憫,有悲憤,有唏噓,也有對時代洪流衝擊的無能為力。可見種族歧視是多麼悲哀,殘酷,而又深刻!而託尼,一個生活在美國底層的酒吧酒保,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説話有些粗俗甚至會一言不合與人動手,但他身上也有温情脈脈的流露,他內心深處的正直與善良也正是通過與唐的接觸,才被慢慢地釋放出來,並建立了原則和責任感。

如果説唐身上有着一種孤獨的浪漫,那麼託尼身上就是一種温情的勇氣。除去種族歧視的主題,我們也同時發現,人性就像是託尼撿到的那塊石頭,剝開外殼,裏面的種族,國籍,文化,性別都是沒有差別的,越往深挖掘,也會發現一樣的自私,貪婪,偏執。除了單純的是非黑白,電影還在講述一種更深刻的東西—如何平衡堅守與改變。比如電影的開頭,唐是一個身着華袍卻迷惘地活在虛幻世界的人,而到電影最後,他成為了一個在聖誕節敲開自己朋友家門的普通人,懷着分享的心情,一同打開一瓶閃閃發亮的香檳。

人性就像那塊石頭,被風霜雨雪磨礪,有着許多瑕疵,卻始終晶瑩剔透,閃爍着温柔的光芒。

一場由北向南的旅行,在歡樂中給予人思考,浪漫的孤獨和温情的勇氣終會相遇。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

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影片於20_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_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於20_年1月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多項提名。1月,馬赫沙拉阿里憑第25屆美國演員工會獎電影最佳男配角、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20_英國自由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2月25日,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電影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但是,沒有種族歧視,大家和睦相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自己的國土上,哪裏都如自己的家園。這是多麼幸運啊!唐雖然是世界上優秀的鋼琴家,雖然是嘉賓,但是,不能與主人一起進餐,不能與主人共用廁所,即使是在賓館這樣的公共場所。這在泱泱華夏,真是顯得不可思議!

一個硬幣有兩面。幸運的另一面是什麼?是責任。所以,我們要自律精進,立身行道,讓全世界共享的寶貴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支持更多的人和諧相處,支持更多的生命活出尊嚴與色彩!

其次,感受到人生的風雨兼程。為了實現更加高遠的目標,更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難免遇到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時候。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唐選擇巡迴演出,雖然收入更低,更加辛苦,更多風險,但是,如果不與白人打交道,就失去生命感召生命的機會

人生立正行遠,但是,正路不等於是筆直的,一帆風順的。

再次,感受到修行的重要性。有句話我印象深刻,是這麼説的:“一個人,不管心地多好,如果脾氣不好,都不能算是個好人。”託尼在旅途中,有幾次因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動手打人,結果其中一次惹來麻煩,被關進監獄,差點錯過演出。

還有,感受到不管世界如何,外在如何,我們都可以創造頗多的可能性。託尼與唐,差點沒有談攏;經過磨合,竟然同住一個房間,甚至在聖誕夜,唐竟然走近託尼的家。

同時,感受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理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唐在一些事情上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比如,解手要去洗手間,還有,不能偷別人的東西,以及每次彈琴都全身心投入等。“流俗眾,仁者稀。”別人如何,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是,自己如何,我們可以作主。“命自我作,福自我求。”

還有,感受到一個事情的結果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唐的天賦與才華,因為他身處種族歧視的國度,所以,他的地位與影響力,他的生命價值與幸福指數受到嚴重影響。有一次,他一個人出去,想喝兩杯,沒想到被人欺凌,僅僅是因為是黑人。幸虧託尼智慧解圍,否則,後果更糟。

最後,感受到人生意外無處不在,驚喜無處不在。我們需要珍惜緣分,活在當下,需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需要“因上全力以赴,果上自在隨緣”。託尼與唐,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哪裏容易想到,從應聘司機開始,竟然會發生這麼多彼此成全的故事,竟然成了好朋友?

在此,謝謝為了這次活動精心準備與無私奉獻的所有家人們!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温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為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偽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為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偽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眾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偽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台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為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儀式感是什麼?”“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它時刻不同”。《小王子》裏面關於儀式感的話令我印象深刻。

村上春樹説過,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平常的生活單調枯燥,儘管還是原來的配方,但生活失去了原來的味道。所以我們需要儀式來給生活增添色彩,給普通的日子賦予一點內涵,提醒我們生活之外,還有詩和遠方。

週末的時光就是讓我們因緊繃的工作狀態慢慢地放鬆下來,給大腦一次自由放飛的時間。昨天晚上看了最近評分很高的電影《綠皮書》,影片真的不負期待,特別贊。它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笑料和爭吵。但在彼此最需要時候,一起共渡難關。他們放下偏見,彼此真誠,收穫了一段真誠的友誼。

電影關鍵詞:温暖、相信、勇氣、力量、尊重、表達愛、感受愛、互相扶持……

鋼琴家唐因為是黑人的緣故,面對整個社會對他不公平的.待遇,他都優雅地回擊。他的司機託尼卻為了唐打抱不平,很不舒服。此時,唐對託尼説了這樣一句話:“我每天會聽到這些侮辱的話,而你只聽一次就受不了了。”文中的經典話語:暴力永遠不能取勝,保持尊嚴,才會贏得真正的勝利。

託尼因為和妻子有約定,要求給妻子寫信,託尼日常感十足的碎碎念情書,和唐看到後教科書式情書,形成了對比。同一份深情,不同的表達方式。“愛你是我做過最簡單的事,沒有什麼比你更重要”。受唐的影響,託尼也在慢慢地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對妻子深深地愛。情書,似乎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們都忘記了怎麼寫。你寫過情書嗎?你收到過情書嗎?愛,需要表達。你,做到了嗎?

唐的最後一場聖誕節演出,因為自己是黑人,當地不允許他在大廳吃飯,幾番交涉之後,唐和託尼毅然放棄最後一場演奏。的確,得不到尊重的演出放棄也罷。他們出來後來到了一家大眾酒吧,橘鳥酒吧,在這裏,唐得到最完美的釋放,他整個人都在發光。在這裏,沒有偏見,沒有歧視,沒有侮辱,只有真誠,看到他在台上盡情彈鋼琴,忘乎所以,這應該是最打動人心的演奏。託尼給唐説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彈得了肖邦,但你的音樂。你所做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影片中還有一個情節是引人思考的。他們的汽車在農田邊拋錨,鋼琴家唐下車面對同族困惑羨慕嫉妒的眼神,面無表情地與他們對視。

有時候,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唯有勇氣能改變人心。還好,唐可以選擇。

故事的結尾,唐去託尼家過聖誕節,託尼的妻子擁抱唐的時候説道:“謝謝你和我分享了我的丈夫,謝謝你替他幫我寫情書。”託尼的家人也沒有因為唐是黑人,而歧視他。整場電影,沒有華麗的台詞,只是很簡單但又令人思考的對白。美國派的風格,黑色幽默。並不煽情卻又如此感人。

為託尼妻子那樣的人點贊,她不去歧視任何人,不帶着有色眼鏡看別人。温暖美好富有力量。

説了這麼多,會不會太劇透了。強推這部電影。總會有一個畫面打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關於親情、關於愛情……

?綠皮書》,作為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獲獎作品,我滿懷期待的觀看了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唐將從紐約到黑人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舉辦巡迴演奏,倆人根據綠皮書指南進行的友誼之旅。

我原本以為它會是特別高深難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後才發現並不是。全片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人歧視為背景,但沒有過於衝突激烈的矛盾表現,而是平白直敍的,還有點輕鬆幽默,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影片中託尼最初在一家酒吧當保安,一個富商將對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務員那裏,託尼將帽子藏了起來,當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時,託尼又將帽子還給了富商,因此和他結為了朋友,託尼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或許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後來託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開除,之後才給唐開車。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養,兩人在旅途中相互學習,彼此都需要對方。

唐教會了託尼很多事情,例如託尼給妻子寫情書方面,不再記流水賬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類似的例子還有,託尼發現地上有一塊綠色的漂亮石頭,隨手撿起來揣在兜裏,並沒有付錢,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認為託尼的行為是偷竊,要求他去付錢,這讓託尼不能理解,在他看來,撿的並不算偷。最後託尼還是妥協了,付了錢。不過唐給託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煩都可以用拳頭解決,只有尊嚴才能讓你獲得別人的尊重。唐就像託尼的老師一樣,幫他慢慢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託尼也幫助了唐很多,每當唐受到種族歧視時,他都願意站在唐這一方,幫助唐。在託尼的眼中唐是孤獨的,時常夜裏一個人喝着悶酒,他舉止得體,身着西裝,而他的同胞卻言語粗暴,衣衫襤褸,優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個哥哥,卻沒有主動聯繫,託尼希望他給他哥哥寫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聯繫自己,託尼説“人之所以孤獨,是不敢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我很喜歡這句話,感覺自己沒什麼朋友,可能就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不過影片最後結尾唐本來拒絕託尼和自己去他家過聖誕夜,但他回到家中,卻發現只有自己孤獨一人,他勇敢邁出第一步,去了託尼的家。這也是託尼教會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學會了很多,這個世界始終都存在着歧視和偏見,當我們遇到時,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只有尊嚴是必勝的,維護自己的尊嚴才是解決辦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要勇敢邁出那一步,你會收穫很多。我們也要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部電影是大兒子,年九年級回杭州時,強烈推薦我看的其中一部。第一次打開投影時,看見是老外都是用英文對話,影片一開始就是打打殺殺的場面,令我起了反感心,我就有了強烈的對抗心裏,把這部電影拒之門外。

兒子到杭州時,就問我這部電影看了沒有,知道我沒有看,嫌看英文太累了。忍不住的又勸我:“綠皮書是去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馬雲去年最喜歡的電影,你們要學會欣賞這種電影啊!多看看字幕電影。”

讓他這麼一説,又和森寶打開看,這小不點嫌我不喜歡看英文,他還想了辦法看中文版的。這下可把我的興趣愛好給提高了不少分貝。和森寶一起看的那晚,太累沒看多少我就睡覺了,孩子是把整部電影都看完了。

昨晚上,第三次打開此電影,下定決心晚上必須一口氣看完。森寶在邊上給我解釋電影裏面的故事情節。一看才發現,這個故事還是挺有意義的。也是我第一次,才能瞭解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岐視,黑人在白人眼裏,哪怕黑人是很優秀的,只要下了舞台,黑人還是那麼的沒有地位。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在夜總會裏打打殺殺做保鏢的意裔美國人託尼。因為託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家裏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家,馬上要交房租都還沒有着落。某一天,託尼帶着孩子去吃漢堡比賽,一口氣吃了26個比別人多了2個,賺回來了50塊錢時。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他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去應聘,總比去吃漢堡比賽強吧!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對象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原以為是醫生。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託尼也是好幾位唐的朋友介紹過來的,説這份工作託尼可以勝任。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家人一聽説為黑人工作,都忍不住的岐視聲。託尼雖然不想帶來沒有必要的麻煩,但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所以報酬比平時報得高了些,夫人也同意託尼去,條件就是要記得給她寫信,聖誕節前要回來。

出發時,唱片公司給了託尼一半的工資,另一半工資是必須要安全的完成所有區域的巡迴演出,如一個地方耽擱了,剩下的工資就沒有。還給了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着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隻限白人。接過任務後,託尼特別有信心能夠完成。告別親愛的家人們,啟程出發到達南方。

這一路上,託尼和鋼琴家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麼交集。託尼簡單粗暴滿口髒話,不行就大打出手,可以邊開車邊抽煙邊吃肯德基,還時不時的把垃圾往外面扔。這對唐來説,有許多的不習慣,但也有許多的無奈。

唐的每一次演奏,在台上都能換來無數的掌聲。可是一旦走下舞台時,連上衞生間的資格都沒有,甚至是買西服,因為是黑人寧願不賣,去酒吧喝酒時,被別人暴打。開到一段路迷路時,警察見到裏面做着黑人,下着大雨就要唐下車,種種的黑人不公平的待遇,託尼一次次的化險為夷挺身而出,要求唐下次要出去一定要帶上他。

託尼經常要給愛人寫信,每一封情書經過唐的指點後,寫得都特別的動情。藝術家和保鏢的文化水平,那是截然不同的。寫着寫多了以後,託尼自己也會寫了,兩人的關係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深入。

最後一站巡演時,鋼琴家唐換演出服的地方都是雜物間。當唐換好衣服時,因為肚子很餓了,想去用餐結果被白人拒絕。後來沒有辦法接受,哪怕要付賠償金寧願取消演出。而唐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了捍衞自己的權益。當他們倆人走出來時,走進了黑人的酒吧,得到了很多黑人的認可,知道唐是鋼琴家時,就請唐表演大肆享受了音樂的樂趣和喜悦。還吸引了許多的黑人來奏樂,一起分享着這份美好的快樂。

聖誕節當天回家的途中,遭遇了狂風暴雪,這次輪胎沒氣壓,碰到了沒有歧視的警察的提醒。託尼在途中實在吃不消,選擇放棄回家,想到旅館休息了。唐就讓託尼休息,他自己冒着大雪把車開到託尼的樓下,把託尼叫醒後,自己在開回家,任託尼挽留唐到他家過節。

託尼的家境雖然很窮很暴力,但是他的家裏總有一屋子的家人,在家慶祝過聖誕節。愛人一次次看着窗外,已經過節了,怎麼託尼還沒有回來。有愛人的`等待是温暖的。託尼一進家門時,愛的氣息撲面而來。沒過多久,唐手棒着香檳出現在託尼全家人的面前時,大家喜出望外。

洞見:岐視種族,給對方帶來的是意想不到的傷害。影片比較真實打動人心,一個人時代的顯現,讓我們對過去岐視加深了了解。鋼琴家唐和託尼,兩人不在同一個層次,又是不同的種族,在巡演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坎坷崎嶇。這些經歷促成了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的故事。結局是很温暖人心的,彼此之間的相互成就是最重的紐帶。

我還是特別欣賞唐,在被白人的岐視下的勇氣,還要參加巡迴演出。唐曾經説過:“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想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種族的看法。一個人的夢想是支撐着你走向成功的方向。託尼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點亮了唐同時也點亮了我,也點亮了看《綠皮書》的觀眾。

我們願意做自己心中的英雄,用愛撐起一片藍天白雲,改變可以改變的。

在剛剛結束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綠皮書》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個獎項。

你不用管美國媒體的評價,你就從中國觀眾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級英雄3d電影滿天飛的當下,這樣本身就不貴的2d電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電影一年看不了幾部,去影院觀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筆記本電腦上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用兩個詞概括: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的系主任給我們上精讀課時,跟我們説過的一句話: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劇。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個博士學位的鋼琴演奏家,白的是連字都認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兩人三觀碰撞出來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個白人受僱於一個黑人當全職司機,現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設在1962年,那時,種族隔離制度還沒有被廢除……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本着對大家負責的原則,我不能劇透,僅僅舉兩個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鋼琴家對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堅決不肯降低專業水準,他只演奏古典音樂作品,什麼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關心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他也不關注流行音樂圈。但照常理來説,黑人最擅長的應該是爵士樂,這就是一種反差。所以,影片最後在那個黑人專屬的小酒館裏,黑人鋼琴家雖然打破自己的原則演奏了爵士樂,但他卻特別開心。他對於自我身份的糾結得到了暫時的釋懷。爵士樂最大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大家看的時候可以注意一個細節,酒館裏的表演者們先演奏了一個調,然後黑人鋼琴家開始跟上,這就是知音,你起個頭,給個調,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吃肯德基炸雞的那場戲,爆笑。時光倒退到上世紀90年代,要是中國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頓肯德基,得高興一個月,可以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因為很貴!!!曾經一度,中國老百姓覺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國,肯德基不是什麼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認為是黑人常去的店。《綠皮書》中的黑人鋼琴家是不吃炸雞的,黑人不吃炸雞,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機狂吃炸雞,這也是一種反差。

炸雞被提及兩次。第二次在南方莊園,主人用炸雞招待黑人鋼琴家,他臉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男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藉這部影片剛剛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兩年前,他憑《月光男孩》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厲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幾段鋼琴演奏場景,每一個場景,鋼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每到一個州,每到一個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這些遭遇會影響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為一個黑人,面對各種歧視,他一貫選擇的是隱忍和接受,但從長期來講,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最後一次,他終於爆發了……

總之,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沉重的主題用喜劇的形式呈現,看着不沉重,温暖感人。就像一場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

?綠皮書》背景是講美國民權運動,黑人剛剛獲得勝利後,在南方地區種族歧視嚴重地區,黑人鋼琴家巡迴演出踐行法律實施的艱難。

影片主人公託尼是鋼琴家唐為巡迴演出臨時應聘的司機及保鏢。唐是黑人鋼琴演奏家。託尼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家裏來了兩個黑人服務人員,用過的杯子都被他丟盡垃圾桶,而為了生計賺錢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機。

影片有非常多的對比,在託尼和唐身上種族、行為習慣、待遇等都有鮮明的對比。託尼雖然是白人但就是個小混混,社會的底層,啥不講究,能吃能喝能睡,一點禮節沒有,在黑人面前感覺有高貴的血統。唐是個黑人,受過高等教育,有貴族的禮節,在白人面前忍讓,在藝術上受到白人貴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樣還是受到歧視,住黑人專用賓館,不能和白人貴族一起用餐,白人貴族也是把唐作為一個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這樣想,黑人剛剛獲得平等的權力,在北方城市尚且還有種族歧視,在南方地區就更不用説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執行,毅然決定去南方種族歧視嚴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謂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制度規定了但沒有去執行的等於零,執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習以為常了。

第3篇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後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並不是那麼富有的白人“小混混”託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並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於是,音樂家懷着這樣的夢,帶上了託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於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裏“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着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託尼聯繫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為什麼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託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麼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裏嗎?為什麼你還要鬧出這麼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着回答:“是啊,託尼。我住在這座城堡裏,但是孤身一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裏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裏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着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裏透露着無奈。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託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託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託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第4篇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僅僅的敍事,卻給人深深的震撼。

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着兩人之間的微妙改變。

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幸運石、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見,互相尊重。

剛開始託尼對黑人的成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開場不久就扔掉了兩位黑人員工喝過的杯子。到後來成為雪利的司機,他從開始的桀驁、偏見,到後來見證了雪利的優秀,接受了雪利的優秀,同時被這種優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個足夠優秀的人,一般來説跟託尼這個老粗在一起理應學不到什麼,但他卻得到了走出孤獨的勇氣。

在電影中隨着旅途的進行,我們能看到兩人相互影響,不斷改變與成長。我覺得,這種看得見的成長才是最打動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極富教養的鋼琴家,理智地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將自己訓練成一位優雅而憂鬱的貴族。然而這樣的他,是不快樂的。他屬於黑人中的異類,白人中的笑話,他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然而託尼出現了,他拿着炸雞告訴雪利:“我父親曾經説過,無論做什麼,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後一頓。”

最終,雪利博士敞開心扉,接過了託尼的炸雞,走出了寂寞,更是收穫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影片的結尾,雪利敲開託尼家的門,當託尼向家人介紹雪利後,寂靜無聲,面面相覷。而下一秒,眾人歡慶,將雪利擁入房間。託尼的夫人擁抱着雪利“謝謝你幫他寫那些信”與“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相呼應,是如此温馨。

第5篇

如果把人生當作一場旅行。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是步行?還是開車?還是坐飛機?

要是我的話,我會選擇汽車或者是火車。飛機太快到達目的地,卻掠過了風景。

走路又太慢,容易被景色牽絆,然後忘記了追趕目標。

但要是選擇汽車或者火車的話,就大不相同。始終都是向前開着。

掠過大片大片的荒野,然後突然看見一片綠洲,就可以停駐下來,走下車。然後盡情享受着美好的一切。

當你內心充盈了、滿足了、厭倦了,自然會想離開。然後再找你最初的那輛車。你擰鑰匙、掛檔、踩油門就行,怕來不及還可以加速,繼續追趕你心中最想到達的那個聖地。那句廣告詞怎麼説的來着:心所向,馳以恆。

恰巧這個電影就是開着車到達最想去的那個地方,完成一段生命的旅程。

我所有的想象並沒有想到要和特定的某一個人共同赴那場約。這部電影恰好補足了這一點。一個黑人,一個白人。黑人禮貌,白人粗俗。黑人是boss,來人是傭工。

好像所有有趣的故事都是錯位的。因為只有錯位產生的碰撞才是精彩的、有趣的。精緻的完美就像按劇本寫好一樣,沒有一點驚喜。只有大小不一的缺憾,強烈的拼合在一起,才能持續摩擦產生火花和精彩。

這一點我就突然想到郭麒麟説過的話。他説他自己的戀愛觀是堅決不會將就,我覺得那也可能拒絕了依靠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可能。

人生有幾次重大的抉擇是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的。第一,不是你的出生。從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你的家境如何。

一個是大學聯考。憑你自己全部的努力和天賦可以讓你從容還是窘迫的選擇大學和未來的城市。

一個是婚姻。一個好的另一半可以加速你成功,可以兩個人持續的成長。陪伴着走過歲月的崢嶸和美好的時光。

還有就是選擇朋友。是酒肉朋友還是麻將朋友,還是遊戲戰友,還是讀書知友,還是商業同學。

再有改變的自己的是其他的一些重大決策,就不一一細説了。

電影裏,彼此都做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從同事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證明了這世上沒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只要你去嘗試,只要有人逼你。逼你上進或者墮落。

生命就是未知的旅行啊!你不知道你的目標、你的夢想能不能實現,你能不能到達你心中最想要的那個耶路撒冷。但是你還是啟程了。相信比看見更重要吧。

既然選擇了同伴,就一路的相信,一路的支持。品格高尚,那就引領他不要亂拿東西、不要亂丟東西。

處事圓滑,那就為了他用盡一切手段,也幫助他走出困境。還要選擇理解他的不堪、他的脆弱、他的孤獨。然後盡一切可能帶着他走出黑暗,奔向温暖。

炸雞又有什麼可怕的?朋友逼我吃,那就嘗一口,哎呦,還挺好吃的,再來一塊(真香)

文雅有什麼難學的?朋友教幾次,我也會寫含情脈脈的情書。

孤獨太黑了。和朋友一起見慣了光明。我也不想在獨居黑暗之中。

第6篇

電影中優雅的鋼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機,一個感覺高高在上,一個太接地氣,一個收入豐厚,一個為生計忙碌,一個經常是手捧一本書,一個經常是手抓一雞塊,一個處事得體,一個簡單直接。

太多差異的兩個人走在了一起,都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敬業,都穿着非常得體,一路走來,互相影響、互相幫助,電影傳遞了友情的暖,還是輕鬆的笑,討論了很多關於人性,孤獨,偏見的話題,但沒有説教,而是用趣味傳達温情,暖化了人的內心。

電影讓人領略了美國不同洲的風景和酒店,也讓人感觸深刻,有內涵,相對國內大部分肥皂劇來説,質量確實較高,有中心、有主線,有清晰的傳遞路線。

家庭的紐帶:家庭很重要,為了家庭男主人公願意通過各樣的方式賺錢,養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為了賺錢願意離開家兩個月,電影傳遞了離開家這麼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會很重要,再怎麼樣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裏,否則就沒有他的牀了。讓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為了什麼?生活的中心是什麼?

傳情的紙信:為了省長途電話費,託尼一路給家裏的妻子寫了好多信,從一開始的流水帳到後面的詩情畫意,從開始的照寫到後面的自成一套,寫得已經讓音樂大師都覺得滿意了,妻子看得感動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説明交流很重要,表達很重要。

然而在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誰還會寫信呢?我們或許已經失去了這個方式。

快樂是什麼:是點燃一個煙,是喝一杯酒,是看一會書,是寫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雞塊,是在大眾的酒吧裏彈一曲音樂,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間一次簡單的聊天,是在無垠的公路行駛。、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是自然隨性、簡單純粹的一個小舉動。

而我們如今的快樂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忙着追求物質和一些不可及的東西,或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麼:包容舉止的隨意粗俗,包括有點難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撿塊石頭那樣的小便宜,從扔掉別人喝過的杯子到同桌吃飯、共睡一間。

而生活中的我們或許太計較一些事情,太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要聽爸爸的話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象最後一頓。

孤獨是什麼?不要總是一個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麼?拳頭有時候解決不了什麼,有時也能解決點問題,面對別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態度和方式。

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請你去電影院看這部《綠皮書》吧,從你的視角你還能收穫很多。

第7篇

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震撼,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電影,雪利博士總是有種很沉默的存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他第一次的開懷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電影中,當託尼開着載着雪利博士進入肯德基。託尼買了一個全家桶,在車上直接用手拿着吃,並熱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雞。雪利博士表示他從來沒吃過炸雞,並且對直接用手抓炸雞這一行為非常抗拒,而後來還是吃了,並和託尼開懷大笑,學着託尼瀟灑地將骨頭扔在田野裏。

正如電影裏説的一樣“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雪利博士雖為著名鋼琴家,但因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獨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內心築起了一面高牆,豎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但託尼的用自己的熱情與豪邁打破了他與博士之間隔閡。在影片結尾,雪利博士最終敲響了託尼家的門,勇敢地邁進了第一步,邁向白人的一步,收穫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拋瞄中,穿着西裝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車邊與無數田間衣衫襤褸的同胞對視,雪利博士的眼裏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縮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同樣的膚色確是迥乎不同的人生,這讓他無所適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鼓起勇氣在一間黑人酒吧與同胞達成了和解,他在現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命運又出來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託尼一直幫着雪利博士從捱打的人羣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館,保證博士的每一場音樂會不缺席、遲到,雪利博士與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聽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託尼還將兩個被黑人喝過水的被子扔進垃圾桶,哪怕那兩個黑人剛剛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養。他將一個亂寫信的小子變得有文筆,教他不能偷東西,不能亂堆可樂瓶。他們之間彼此拌嘴但又相互關心,他們相互包容,心靈距離逐步靠近,最終成為一個共同體。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類鍥而不捨的價值。《綠皮書》中的那輛車為着友情與包容,一路向南。

第8篇

?綠皮書》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黑人與白人友誼的故事,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種族歧視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這對黑人們來説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託尼,他有一個漂亮、温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着着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週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着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着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聖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着種族歧視,圍繞着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温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着影片的進程,託尼處處扮演着雪利拯救者的着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闆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託尼救了他,託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託尼要經常往家裏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託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託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託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託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聖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着綠皮車載着綠皮書終於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託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託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託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託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託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着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級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説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曆史上與種族歧視鬥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