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教師心得體會6篇 "探祕數學教學:一位教師的經驗與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5K

數學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學科。優秀的數學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紮實的數學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他們不斷總結和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文將分享一些數學教學教師的心得體會,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借鑑和啟示。

數學教學教師心得體會6篇

第1篇

如何讓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主要還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誘因,是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積極學習的源泉。所以,教學對教師要善於利用各種方法,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他們的心理、關心他們身體的健康、瞭解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做起,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學生感覺到我的愛的存在。

使他們相信你,尊重你,願意和你交流,這樣他們才願意學習你教的數學。為了和學生培養情感,我每次走進課堂,都以微笑的面容出現在同學們面前,使他們感覺到我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好老師。這樣,一下子就拉進了和他們的距離,學生也願意在課堂上與你互動,願意和你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問題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以更好地體現,學習效率也得到較好的提高。上課時還做到用柔和的目光儘量與每一位學生目光接觸,使學生感到我時刻在關注他,學生會對我產生信任感。即使是差生也如此,他們會感到我沒有放棄他們,會爭取表現出好的一方,去用心學習。同時,通過目光接觸不僅可以加強情感的交流,也能獲得信息反饋,瞭解學生對講解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在注意聽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做到少責備、多鼓勵、關心他們樹立信心,時刻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平時回答問題和板演時,適當選擇一些他們能夠回答的問題讓他們回答,給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使我的數學課堂教學師生情感融洽,課堂氣氛和諧活躍,由學生喜歡“數學老師”轉化為喜歡“學習數學”。

二、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數學的興趣。

它以學生的主題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許多過去課堂上需要老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找規律的數學問題時,有這樣一道題:某餐廳有長方形餐桌若干張,每張桌子長邊每邊可以擺兩把椅子,短邊每邊只能擺一把椅子。這樣,如果只有一張桌子就可以擺六把椅子,而將兩張桌子拼在一起,一共可以放十把椅子,三張餐桌拼在一起,一共可以擺十四把椅子。按照這樣的擺放方法,你能知道五張、六張餐桌連在一起一共可擺多少把椅子嗎?n張餐桌呢?你能很快算出十五張餐桌連在一起一共能擺多少把椅子嗎?我將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前後相鄰兩張課桌的四位同學為一組),鼓勵他們動手操作畫圖,從不同角度來解決問題。同學們以非常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互相配合,最終找到了各自不同形式的答案。如:4n+2,4(n—2)+10,6+4(n—1),6n—2(n—1)等。利用這些結果就很方便地計算出十五張餐桌連在一起一共可擺多少張椅子了。學生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解決了這一問題。

不僅能讓學生體驗數學,而且還能使學生自覺地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再此過程中,學生將更多地把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和其他學科聯繫起來;將進一步體驗數學之間的內在聯繫和數學知識和方法的綜合應用,體驗各種數學表達方式之間的內在聯繫,初步獲得對數學的整體認識;將嘗試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現實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並用適當的數學語言對所得結果進行解釋和交流;將嘗試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又如我在講完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十七章 相似 後,我班的數學課外活動小組便對我校的旗杆的高度進行了測量.他們在測量之前,對測量方案進行了小組討論後,初步得出有以下幾種方案:

方案2:利用標杆使人的眼睛、標杆的頂端,旗杆的頂端在同一條直線 上;

方案3:利用平面鏡對光的反射原理: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小組分別選用了這三種方案進行了實際測量畫出了三種方案測量圖(見九年級《數學》第27章 相似 第67頁數學活動1)分別如下:

他們採用了這三種方案,測得學校旗杆的高度大體相同,學生在此測量與計算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相似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自 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示

總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方面的,本着不同的人能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了以“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數學教學,以上幾點只是我在實際教學中幾點嘗試,不妥之處,敬請同行批評指正。

數學教學教師心得體會6篇

第2篇

轉眼之間,又一個學年過去了。作為xx校園五年級的教師,我上了x班和x班兩個班的數學課。這一年裏,我做了許多的作業,也有自己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心得。

國小數學比較的簡略,同學們的成果都不會差到哪裏去,基本上都差不多。只需上課仔細的聽了,就不會差到哪裏去。在這一學年,我首要便是培育學生的數學思想和學習的才幹。由於他們立刻就要升到六年級了,行將面臨着結業。國中階段的數學難度會大大加強,只要從現在開始培育他們的數學思想,他們在之後才幹更好的學習數學。首要便是要培育學生自動學習數學,而不是為了完結教師的使命而學數學。

到了五年級這一年,有許多的同學就跟不上教育的進展,往往前一個常識點他還沒學會,咱們就現已進入到了下一個常識點。由於課程難度的越來越高,所以有些同學由於學不會,就會失掉對數學的學習愛好,這是我身為教師不想看到的。所以我會經過多種方法,讓他們從頭找回對數學的學習愛好。在爭得家長的同意下,這些同學我會在放學之後再留半個小時,給他們補習,教他們寫當天的作業,協助他們把握好每一個常識點。當然,我不會每一個標題都告知他們做,只會講一個典型的標題,其他的標題就需要靠他們自己去想,培育他們獨立思考的才幹,不能依靠教師或許家長完結作業。在教育過程中,我也會在穩固學生之前所學的基礎上,教授新的內容,並不斷的進行温習,讓他們記住這些常識。

講堂紀律也是讓咱們一切的教師十分頭疼的一個問題,國小階段的學生都比較的活潑,注意力常常不會集,上課的時分常常荒謬或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工作。這些同學往往便是那些跟不上進展的同學,由於上課都沒有聽,那作業天然不會做。在對這些同學進行課後教導的一起,在講堂上也會進步對這些同學的要求,發現有荒謬或許分神的狀況,就要作聲提示。在講堂上時不時的發問,讓他們把注意力從頭放到講堂上。這樣不僅能進步他們的學習成果,一起還能培育他們上課時的一個傑出的習氣。

這一年,在我的盡力下,同學們的數學思想和獨立思考的才幹都得到了進步,也逐步形成了傑出的講堂習氣,不會再動不動就分神了。在接下來,我會繼續加強這幾個方面的練習,讓他們在今後可以帶着這樣的思想和習氣更好的學習,這是我的方針。

第3篇

通過上一年的數學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而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對症下藥。下特針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探討數學學法,以提高學生數學效率。

我班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讀、聽、思、記、寫”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主要表現在:

1.閲讀能力差 往往沿用國小學法,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像浮萍濺水,一搖即落。根本談不上領會理解,當然更談不上應變和應用了。這嚴重製約了自學能力的發展。

2.聽課方法差 抓不住要點,聽不入門,顧此失彼,精力分散,越聽越玄,如聽天書。如此惡性循環,厭學情緒自然而生,聽課效率更為低下。

3.思維品質差 常常固守國小算術中的思維定勢,不善於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狹窄、呆滯,不利於後繼學習。

4. 識記方式單調 機械識記成份多,理解記憶成份少。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往往滿足於記住結論,而不去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不去弄清結論的來龍去脈,更不會數形結合,縱橫聯繫,致使知識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5.畏難情緒嚴重 一遇難題(綜合性強、靈活性大的題)便不問津,或互相抄襲,應付了事。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怎樣讀數學,這是讀法的核心,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教會學生讀書:

①粗讀。即先瀏覽整篇內容的枝幹,傳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然後邊讀邊勾、邊劃、邊圈,粗略懂得教材內容,弄清重難點,將不理解的內容打上記號(以便求教老師、同學)。

②細讀。即根據章節的學習要求細嚼教材內容,理解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的實質及因果關係,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③研讀。即帶着發展的觀點研討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係、編排意圖,並歸納要點,把書本讀“薄”,以形成知識網絡,完善知識結構。

數學教學中,首先應從培養學習數學興趣入手來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認知結構,打開“聽門’,專心聽講。這樣,才能把接收的“頻道”調諧到教師輸出的“頻道”,達到同頻共振,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其次,要開導學生注意去聽教師對每節課所提出的學習要求;對定理、公式、法則的引入與推導過程;對概念要點的剖析和概念體系的串聯;對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和處理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及課末的小結。

教學中,對學生思法的引導,應着力於以下四點:①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來開展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學會聯想。②從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綜合,使學生學會轉化。③從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學生學會深思。④從回顧解題分歧過程來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去分析錯因,便學生學會反思。

作業書寫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須充分重視。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教學語言的解釋,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這是理解、掌握數學語言的基礎。如通過比較、區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詞語,如“大於”與“小於”,“都不”與“不都”,“有一個”與“至少”等等。

要注意語言規範,這是正確運用數學語言的保證。其一,説法要規範。以利思考和表達的規範,如“在直線 上順次截取 ”,不能説成“在直線 上截取 ”;其二,書寫、作圖要規範,如(x+5)千克,不能寫成x+5千克。畫圖也要規範,直線要直,垂線要垂,鋭角要鋭,不能亂來。

總之,我在教學中盡力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克服學生在“讀、聽、思、記、寫”等方面的缺陷,創設正遷移條件,矯正學生學習障礙;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提高師生互動的正面效益,爭取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益。

第4篇

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 發展 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 規律 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 科學 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説,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第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説數學”。這裏的“説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 發展 。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説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第四、聯繫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第5篇

20xx年4月21至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海口市山高國小開展的“海南省國小數學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教學評比”觀摩活動,這次是我轉教數學後第一次參加的觀摩活動,因此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活動讓我如獲至寶、如遇良師,心境豁然開朗,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奮鬥目標。

在這短短兩天的時間裏,我認真觀摩了11位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着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紮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現將自己的收穫和反思總結如下:

一、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瓊海黎文媛老師利用小麗和小明正在做清潔,誰先擦完?自然而然地引出“面”這個概念。屯昌王翠柳老師,用擊掌引出“面”這一概念,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自立探究,有效引導,在這次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胡春霞、王丹丹、代巧麗等老師在講授《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時,充分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小棒,從擺中明白算理;海口李小波老師、澄邁李玉龍老師、昌江李環等老師在講授《有餘數的除法》時,充分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草莓,在擺中明白“分到不能再分為止”才叫做餘數。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真正體現了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念。

三、整體考慮知識的前後聯繫,為學生後續學習做好鋪墊。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很多新知識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説,前面的知識是後面知識的基礎,後面知識是前者的發展,數學知識間是相互聯繫的,從而形成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例如:李小波老師,在教學7個草莓、每2個分盤,可以分幾盤?讓學生圍繞這個思路反覆思考:原來有幾個草莓?分走幾個,你怎麼知道的?還剩幾個?可以繼續分嗎?抓住了除法這個知識本質的理解,除法就是連續減去相同的數量,在活動中要體現這個數學本質的東西,同時,又為後續學習除法的堅式計算打基礎。餘數的教學,“分到不能再分為止”,這句話是餘數的本質。面積一課案例,東方符明豔老師,格子大小要一樣才能比較,為後面學習面積單位做車墊。洋浦李曉麗老師藉助阿理、橘子等事物突破孩子對曲面的認識,建立對面概念的完整認識。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全省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6篇

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但其實,新教材的內容更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難點,能很好地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己看書探究,尤其是我們農村國中學生,他們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更要講得精,更要善於引導,放手之前要先看學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現在我教的有兩個ab班的學生,a班的同學很活躍,設置問題就不能太放手否則課堂就會成為菜市場,毫無章法;而b班的學生比較安靜,我們得讓他們有話講,適當地設置幽默環節否則課堂就會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比較理想的教法是老師一定要擔好引導者的職責,引導思維活躍的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而對於沉悶的課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經常採用各種提問方式去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要成為一名教師,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愛心只是是作好稱職老師教好書的前提。所謂身正為範,學高為師,要作一個好老師,不僅要能得學生心,還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無論是工作還是學識上都應該讓學生佩服,這樣學生才會對你產生信任感,才會甘心聽從你的教導,才會喜歡上你的課。老師對學生的承諾一定要做到,比如學生那裏收繳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諾的時間內歸還,否則在學生心中的信任度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對老師沒有信任感後,無論你實施的什麼制度和提出的建議,學生會容易產生抵抗情緒,管理和教學工作就很難開展。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課前儘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上課過程中重視啟發學生思維,我經常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拿着筆上課,改掉部分學生把手放在口袋裏上課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違紀,應親自參與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給班主任,否則威信只會建立在班主任那裏,次數多了,學生只會厭煩你。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業紙作業以外,對於練習冊和一些輔導作業,檢查任務就交給小組長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數學興趣小組,確定小組長,由小組長來檢查,小組長的作業由科代表來檢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