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讀後感3篇 《堂吉訶德》——一個扭曲的理想主義者的歷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5W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文學家塞萬提斯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説,描寫了一個善良卻自認為是騎士的堂吉訶德在追尋理想和愛情的過程中經歷的離奇故事。這部小説對歐洲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併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部不可缺少的經典之作。

《堂吉訶德》讀後感3篇 《堂吉訶德》——一個扭曲的理想主義者的歷程

第1篇

人生就像一張地圖,那我們何不去冒險一次?這句話同樣可以概括《堂?吉訶德》全書內容。書中的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位鄉村紳士,但他整天沉迷於騎士小説,他將自己的瘦馬取名為“駑馬難得”,並將自己改名為“堂?吉訶德”。

初次瀏覽全書,我覺得堂?吉訶德是個瘋子。不過,他確實很瘋狂,他將風車想象成了幾位大巨人,並用長槍去攻擊他們,結果連人帶馬飛了出去;他將羊羣想象成了敵人,結果遭到了牧羊人的反擊;他用金錢將桑丘收買,成為自己的侍從;他還將一位醜陋的婦女想象成天仙般的女人……

可是仔細閲讀後,我發現堂?吉訶德也有善良和樂於助人的優點。有一次,堂?吉訶德騎着他的馬來到一個小鎮上,當他看見一位家長正在暴打他的養子,他立刻跑過去將那人打敗,並幫那位孩子鬆綁,即使到了堂?吉訶德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幫助公爵夫婦解決了困難。

作者塞萬提斯用幽默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堂?吉訶德的性格與品質,後來堂?吉訶德改掉了自己沉迷騎士小説的缺點,並立下遺囑:外孫女不得嫁給看騎士小説的人,否則,就得不到他的遺產。

我認為,堂?吉訶德知錯能改、樂於助人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堂吉訶德》讀後感3篇 《堂吉訶德》——一個扭曲的理想主義者的歷程 第2張

第2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本書給我講了很多道理,也讓我看見了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的貴族直指反動腐朽的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堂吉訶德看騎士小説看迷了,決定像騎士一樣,用打抱不平的方法來改造社會,最後拿着武器、穿着盔甲,帶着一個叫桑丘的農民,出門冒險。

這本書的影響力太大了,以至於這部書出版後沒有一個人在看騎士小説,如果人們看見了一匹瘦馬,就會説:“這不是堂吉訶德的馬嗎?”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的騎士制度,所以天主教會就特別狠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第一部發表後,塞萬提斯並沒有寫第二部,而是從事了詩歌文學的創作,這時候,有人偽造了《堂吉訶德》第二部,這第二部和第一部完全不一樣,竟然站在教會和封建貴族的立場上,把堂吉訶德寫成了一個瘋子,把桑丘寫成了一個傻子,歪曲了整本書的事實。這讓六十七歲、並患有水腫病的塞萬提斯非常生氣,他加快了創作,以表示對偽造者的抗議,只用了一年,《堂吉訶德》第二部就完成了。

這本書揭露了西班牙封建貴族的假面具,塞萬提斯特別憎恨封建貴族和教會,不幸的是他在一六一六年逝世於馬德里,人們在他的墓前造了堂吉訶德和桑丘的雕像,以示紀念。

第3篇

一位紳士因閲讀騎士小説而萌發成為遊俠騎士,行俠仗義、助弱扶貧、揚名萬世的念頭,改名堂吉訶德,從此開始為人所恥笑而又艱辛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動彈不得,被馱在驢背上回到村裏;第二次出行最終以被人裝在木牢裏帶回村裏告終;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學士裝扮的騎士打敗後鬱鬱寡歡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終一病不起。

如果説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堂吉訶德的這番話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似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與淒涼,諷刺與無奈。

當堂吉訶德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時,他遺囑的公證人剛好在場,他説,從未在任何一部騎士小説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遊俠騎士能像堂吉訶德那樣安祥而平靜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之上。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對矛盾中極大的一個受難者,不平的冤魂。

每一個讀者都會對堂吉訶德騎士的不切實際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訶德騎士不僅僅具有令人發笑的地方,更有令人敬佩之處:他嫉惡如仇,總是正面向他的“敵人”發起不屈不撓的衝鋒。然而,堂吉訶德騎士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蕩然所剩無幾了,這種品質早已無影無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