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實習心得5篇 "筆尖琢磨:記者實習旅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記者的實習心得》是一篇以公文網站編輯的身份所撰寫的文章。通過實習經歷,我在新聞報道、採訪技巧以及信息收集方面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本篇文章將分享我在實習過程中所學到的寶貴教訓和成長經歷,以期對於正在從事或有興趣從事新聞行業的人們提供一些啟發和指導。

記者的實習心得5篇

第1篇

我這個暑假沒有去做和本專業相關的事。跟着我小姨在“重慶日報集團”下的《重慶晨報》做了一個半月的實習記者。在整個過程之中我學到很多書本上、校園中學不到的知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收穫非常之大,感受非常之深刻。

在實踐中我主要是負責重慶市沙坪壩區和南坪區兩個區的公安口和這兩個區的社會突發新聞的採訪並寫稿子,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是在小姨帶領下獨立完成各項工作。

開始的兩天主要是小姨帶我到以上兩個區的公安單位,介紹認識有關領導人,然後,由領導帶我到下面的110巡警和他們認識。和他們搞好人際關係,可以得到別人得不到的線索,從而可以有更多的新聞。在整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警察們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得到他們更好的配合。在採訪過程中要和被採訪者搞好關係,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朋友,隨着他們的悲傷而悲傷,歡樂而歡樂,把自己當成局內人,不要認為自己是記者,就應該凌駕於他人之上。這樣他才願意接受你的採訪,才願意多説,才願意詳細的把整個事件都告訴你,包括很多細節問題。這樣你的採訪才能獲得成功,稿子才能生動真實。雖然我沒有工資,但既然去實習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開始採訪的時候,有些開不了口,不知道該問什麼,怎麼問。覺得自己缺乏信心。而且開始的時候問的問題不能深入實質,只能在邊緣徘徊。這時就要向小姨學習,看她怎麼問,問些什麼。把自己的採訪和他的比較,看自己的缺點在哪裏。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定要想方設法核實採訪人的話,儘量作到兩面採訪。涉及要負法律責任的問題時一定要叫被採訪者簽字,才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證據,如果當時沒有簽字,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補籤。有一次我採訪一個小區的業主們和物業管理公司的因為物管亂收費的問題的時候。後來差點被物管公司告上法庭,由於當時我所採訪的是業主的一方,而那個業主委員會主任在給我講他被物管保安毆打併闖進他家砸傢俱的情節的時候,有些誇大事實(後來他自己説並沒有進屋砸傢俱,只是把門砸壞了)。而物管公司怎麼也不願意接受我的採訪。物管公司就以虛假新聞事實向我們發來了律師函,當時我並沒有考慮到會有這種後果,沒有叫被採訪者簽字證實我的採訪筆記屬實,還好被採訪者在我第二天找他補籤的時候,他比較配合,承認當時有些誇大事實,並願意承擔法律責任,並在採訪筆記上籤了字。後來雖然物管公司沒有起訴我,虛驚一場,但在後來的採訪中我儘量讓被採訪者留下姓名,聯繫方式,並簽字。以便證實我採訪過他,並且聯繫方式可以補充採訪,出事的時候也方便聯繫。

在採訪的時候一定要把當事人的名字,地名一個一個字的核對,千萬不能出現錯別字。被採訪者如果不願意自己真實姓名出現,稿件當中千萬不能出現,只用姓或乾脆用化名。

當我開始寫第一篇稿件時,用了我整整一個上午。而且還被小姨改得面目全非。當時真有一種放棄的衝動。當想象我一個文科生,連一篇稿件都搞不定覺得挺沒面子的,就堅持寫來了。

雖然在採訪的時候很全面,但是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你會覺得沒有可寫的,把事件寫出來,會覺得沒有什麼可讀性,讀着很枯燥,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的寫作,這樣才能獲得成功。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有條理,不能一會寫這件事情,馬上又轉到另外的`事情上,讓人摸不着頭腦,覺得很亂,而且要注意分段,每一段寫一個事情。寫作的內容要自己對採訪人的敍述進行整理,不能全是“誰説誰説”那樣讀起來很累。標題、導語的寫作一定要把最吸引人的東西展現出來,但不能全部展現,要注意給人以懸念,來吸引讀者。

寫作的過程也是對採訪的一個檢驗,在寫作的時候覺得什麼問題問掉了,哪方面問得不仔細,這都得銘記於心,以便在以後的採訪過程中吸取教訓。

記者工作是一個比較累的工作,生活沒有什麼規律。但是我想對喜愛這個行業的人是沒有什麼的。作為記者會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會覺得你的工作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改變人的命運前途。

在實習的時候,我就遇到一個女孩徐紅,我的最先關注使這個農村女孩的前途命運改變了,她的生活從此充滿陽光。由於她小時候不小心掉進火盆,家裏的貧困,農村惡劣的經濟條件。使她一半邊臉留下了一大塊永遠的疤痕,她自己決心從醫。雖然今年她超過她報考的醫學院錄取分數線40多分,但是由於她臉上的疤痕被拒錄了,我得到線索後在晨報同事們的共同參與報道下,引起包括《今日説法》在內的全國媒體關注後,她免費接受最好的整容手術,並且被重醫錄取了,從醫夢圓了,農家女孩命運也改變了。

但記者也有很多無奈,不僅是對自己,還有對別人的命運的無奈。有的時候雖然你辛辛苦苦跑出來一個新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卻發不出來稿子,雖然有些傷心,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扼殺了,真的很無奈而且很傷心。特別是關於別人命運的新聞,發不出來,更為別人的命運的無奈。記得有一次我在採訪的時候,一對60多歲的夫妻一個9歲的孩子80多歲的老爺爺一家4口一起下跪,要我救救他們一家人,老夫婦的兒子來市區當建築工,2年前發生事故癱瘓了,欠下醫院20萬,現在還在治病,媳婦離婚了,奶奶氣死了,兒子已經輟學,一家人在醫院附近揀垃圾為生。但是沒有得到建築老闆的賠償。我聯繫上工程負責人,但是他卻拒絕採訪。這是我們市裏很大的一個集團,最後不知道怎麼稿子也沒有發出來。但是當我再去醫院的時候,他們卻再次給我下跪,因為他們欠醫院的錢已經被工程負責人來支付了。雖然我的稿子沒有出來,但是我卻挽救了他們,讓我不至於那麼無奈傷心,還有點高興。但是如果目的都沒有達到呢?我想也只有想開點,繼續追蹤。或者邀集其他媒體一塊介入。

以前就又去當記者的想法,在這個暑假實現了。雖然挺苦,但心裏有一種圓夢的激動。在這一個半月裏,我體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看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一些東西。同時也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看着別人的一些事蹟,自己也能從其中悟出一些做事的方法和為人的道理。而且經過一個多月的實習,我的寫作能力也大大得到提升。這些就是我的暑假實踐的所得所見,收穫豐富。

記者的實習心得5篇

第2篇

實習不僅能學到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還能讓自己成長。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懂得了作為一名合格的記者應該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責任,第二就是懂得拒絕。

這個寒假,我經歷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以記者的身份拿起話筒,第一次採訪別人,第一次面對鏡頭......這期間有歡笑有淚水,讓我學到什麼是責任,怎麼樣去拒絕誘惑。這段經歷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記者這一行業更加熱愛。

記得我站在電視台大門口時,心裏十分忐忑。看到“盱眙縣廣播電視台”這幾個大字時,心裏更是增添了幾分莫名的緊張感。隨後我便被安排到了民生部的《民生面對面》欄目。剛到這個集體時,我處處小心翼翼,每天早晨都會主動地打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動地爭取機會跟老師出去採訪。慢慢的也覺得這個集體接納了我,而我也漸漸地發現這是一個比較活潑的集體,這讓我退去了壓抑感和畏懼。

實習前兩個星期,跑了很多鄉鎮,而我的工作每天都是舉話筒,幫拿攝像機,看老師怎麼採訪,打掃衞生。剛開始很興奮,認為自己舉着話筒就很了不起。但時間久了,每天重複一樣的事情,這讓我很是覺得枯燥無味。在心裏默默地想着:是不是老師覺得我沒有能力,只能做這樣的事,或者是他們缺的只是一個助理或一個打雜的。這些想法不停地在我腦子裏浮現,讓我有點看不起自己。很是難受,很想哭。而更讓我覺得厭煩的是每天結束採訪還要寫一篇總結,要寫出自己今天的得失,然後交給老師。每次我都是應付的寫着,而帶我出去的老師總會在小結後面寫上我今天的表現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他寫的內容有時比我的小結還多,這不禁讓我覺得很羞愧,也很感動。原來這些天是讓我用眼去看用心去記,原來老師在很用心的教我怎麼去採訪,原來老師認為我很有潛力,原來這兩個星期並不是一無所獲。懂得了這些,我對老師們充滿了感謝之心。也在心裏默默的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做的更好,不讓老師們失望。

這天,辦公室裏的電話響了起來。我偷偷地想着,不知道是哪個單位要搞活動還是哪裏發生了糾紛或是誰又在舉報爆料。果不其然,是糾紛電話。我立馬拿起採訪本、筆和話筒説我要去。就這樣我跟着老師開車去了。行車途中,老師突然對我説:“學習了兩個星期了,讓我看看你的'成果如何,今天你就出個現場,可以吧?”聽到這句話我的腦袋瞬間空白了,沒想到證明自己的機會來的這麼快,我趕緊激動地點頭説可以。老師又補充道:“不管場面怎樣,你都要有比它還強大的氣場去hold住它。你也想想平時老師們是怎麼採訪的。”我點頭表示知道,並在心裏醖釀着。

到了現場,場面比我想象中的要混亂許多。110工作人員也在場。我深呼吸然後走向人羣。雙方當事人你一句我一句,讓我有點招架不住,我想着老師平時採訪的樣子,一步一步進行:問是誰打的電話,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現在有什麼結果。期間我也不停地安撫雙方的情緒,讓他們冷靜點。原來是小區業主請民工給他裝玻璃,民工作業完要走的時候,小區保安向其收取20元,並稱為“保護費”,而民工卻不願給保安20元,小區保安就把民工手扶車的唯一出路給堵起來。聽完民工激烈的訴説,我也覺得小區保安欺人太甚,有些義憤填膺。此時,老師提醒我:“不要只聽一面之詞,看看小區保安怎麼説。”我又把話筒轉向保安,問他們是怎麼回事。保安又是另一種説法:“他們不聽指揮亂施工,怕他們會破壞東西,所以為了保護其他業主的東西才收取的費用。”看着他們繼續爭吵,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力量好渺小,大家都各説各有理,而我現在唯一能分辨出的就是保安是沒有權利收取這個費用的。我望向老師,老師在不停的記錄着,又提醒我去找一下有沒有目擊者。我又找到小區的住户,説以前有人在這裏施工,破壞了東西,最後是物業賠的錢,這些民工以為來施工就是老大,有點不講理。然後老師又進行了調解,對保安説亂收費是不合法的,小區保安也意識到了不對,就沒有再要求收錢,但也向民工提出了要求,以後在這裏施工必須聽從指揮,若有損壞必須負責。民工也同意了協調結果。事情變告一段落。

我放下話筒的那一刻才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在面對鏡頭,而我在採訪時卻全然不知。我想如果我在意的是鏡頭而不是投入這件事中,我肯定是很緊張的。而現實情況是,我的忘記自己在採訪,忘記了鏡頭。走的時候,民工和保安都向我們説了謝謝,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件好事,而老師也表揚的對我説:“做的不錯,完全不像第一次出鏡的,繼續努力好好幹。”我偷偷地笑了,因為如果不是我融入了這個混亂的場面,説不定我面對鏡頭時會語塞。

當我們剛走到小區門口時,一個穿西裝的男人把我們攔住了。説負責人希望我們到辦公室談談。老師當時就拒絕了。我一頭霧水也跟着老師一起拒絕。但我們還是被“盛情”的請了進去。然後負責人就簡單的介紹了自己,果然很有來頭。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被“請”了進來,她是希望我們不要播,怕影響小區的聲譽,怕剩下的幾期房子因為這些原因而銷售不好。老師一口拒絕了她的要求,然後又推辭説要回去趕着寫稿,負責人又套近乎的説:“要不我們去吃個飯?”老師拜拜手説不了不了。負責人意識到談判無果就説:“那我就找你們台長吧。”就這樣我被老師拉了出來,老師出來們就氣憤的説:“要是都聽你們這些人的,我們還做不做新聞。”

在車上,我一直想着老師的話。的確,我們不能被權和錢吞沒。作為記者,應該要學會拒絕誘惑。

回到家,等着《民生面對面》的播放。果然我第一次出鏡的新聞沒有被禁,我很開心,屏幕上的自己很淡定,問的問題也恰到好處突然很有成就感。這一天我學會了好多。

實習不僅能學到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還能讓自己成長。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懂得了作為一名合格的記者應該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責任,第二就是懂得拒絕。這次的實習讓我體會到做記者的不易,也讓我更瞭解記者這一行業,同時也讓我更堅定做一名出色記者的心。我相信新聞是找尋真相的過程,我也相信只有有擔當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在這一期間,不僅鍛鍊了我的口才,還學會了遇事從容。

第3篇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時間真的不等人”。大學三年,我一覺還沒睡醒就有人跟我説現在是xx年,突然發現,我就要畢業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歷歷歷在目!在這個假期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體驗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許對多數人來説這只是一個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認為這一次的實習只不過是隨便找個單位蓋章然後應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讓這個冬季平淡過去,我想通過這次實習瞭解社會,真正學到一些東西。我於11月26日武漢電視台百姓連線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專業實習,成為了一名實習記者。記得有句頗富有哲理的話,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親自去嘗一嘗。這兩個月的實習經歷就是從不知梨味到體味其中酸甜苦辣的過程。除了體驗到記者這個"無冕之王"職業所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學到了一種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與人溝通的能力和獲得了一份寶貴的人生經歷。

首先説説在百姓連線的工作心得。在編輯部二個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裏是我的第二個家,新聞工作可以在快樂中完成。編輯部的老師對我們這些新人親切有加,在工作之餘,以朋友的姿態經常和我們一起唱歌,坦懷聊天,非但不擺領導的架子,而且還以關愛之心在引導我們做好新聞工作,對我們這些新人投以真摯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們隨時給予熱情地指導;工作之餘,大家開懷談笑,不分彼此。正因為如此,在編輯部的工作,讓我體會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歡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穫主要有:1、基本瞭解使用和維護攝影機;2、基本掌握了社會新聞的採寫和區別;3、基本瞭解編輯新聞攝像帶的大致流程;4、基本學會電視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較好地配合各位師兄一同出去採訪拍攝工作,還可以自己獨立外出採寫完成具體的新聞作品。一個月的時間,我配合各位師兄一起完成新聞採寫近18篇,自己獨立完成的採寫作品1篇。老師每次安排的採訪任務都可以順利完成。

當然在這期間,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1、新聞的採寫比較古板,缺乏新意;2、新聞的敏感性相對較差,特別是對與會議新聞相關聯的社會性新聞把握不足等。

剛來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幫助老師收集新聞線索。開始覺得有些枯燥,沒意思。但後來發現,這些電話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要寫出一篇好新聞,就要先找到線索。通過電話,我們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新聞,趕到新聞現場。

當我看到所記錄的新聞線索變為一篇篇新聞播出,更加感到新聞線索的重要性了,對接電話這樣的簡單工作更是不敢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個打進來的電話都會認真記錄。以方便之後的採訪工作。

第4篇

壓制住自己的激動,推開建工集團新聞中心,有幸來到湖南建工編輯部進行專業實習。在這寶貴的時間裏,我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學到了課本之外的實踐經驗。這些收穫將有益於我未來的學習,我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天到了新聞中心,心裏七上八下,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不知從何説起。負責帶我的戴傑和郝歌向我介紹了部門的概況。第一天,他們沒有帶我去面試,而是讓我看他們編輯的報紙。説實話,以前讀報往往只是一個熱鬧的事件,沒有觀察新聞的思考和寫作的意識。

從第二天開始,我開始了對戴傑和艾蒿歌緊張而忙碌的採訪。一旦收到新聞線索,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立刻趕赴現場。我們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領導電話,馬上出去面試,然後回來寫稿子。任務多的時候往往不止一份稿子。也讓我深刻認識到,記者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浪漫。

新聞需要注意一些事實細節,比如人物、時間、地點等等。面試開始的時候,我一直沒注意,也沒注意反覆核實人名地名。在戴傑和蒿哥的囑咐下,我知道了這一點。看事實上,新聞中最重要的是瑣碎的`事情。一個錯誤的名字甚至可能影響整個新聞的真實性。此外,新聞中的每一個詞和標題都應該準確具體。

做記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但社會知識和經驗同樣重要。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必須有一個全面的知識結構。記者是綜合型人才。雖然不能像自己的專業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個領域,但至少要參與進來。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經常看書,多學習,擴大知識面。

實習期間看了很多報刊雜誌,瞭解了很多報業的情況。面試的時候接觸了各行各業的人,在和他們打交道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所欠缺的——人際交往。作為一名記者,這種能力意味着你能否讓被採訪者信任你,向你揭示積累的話語,挖掘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尤其是採訪人的時候,這往往是贏得一個新聞故事的關鍵。除了不斷練習與人溝通的能力,我的經驗是,面試前你必須對你的面試者有全面的背景瞭解。這樣做可以讓你的受訪者覺得他不是在和一個陌生人説話,這樣不僅可以縮短你們之間的距離,像老朋友一樣聊天,還能獲得對方的尊重。

實習期間覺得最難的是趕上稿子,但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最初的寫作我總是抓不住新聞點,偏離採訪主題,稿件經常改得面目全非。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我漸漸找到了一點感覺。休息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稿子和老師的認真對比,揣摩老師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此外,我還經常關注報紙的內部評論專欄,從觀看編輯的精彩評論中學到了很多。雖然我不能像老師一樣把一些生硬的數據變成流暢生動的文章,但是經過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師批改的越來越少,得到的肯定也越來越多。

實習期間,戴傑和郝歌讓我發表了很多文章,對我來説既鼓舞又刺激。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採寫的艱辛,提高了新聞素養,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自己,搭建了我接觸社會的平台。我在新聞採寫方面有了很大進步,新聞敏感度和社會責任感也有了很大提高。實習只是一個短暫的瞬間。回頭看,差不多等於我大學三年的寬度。衷心感謝報社各位前輩。這次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目標,也將豐富我未來的生活。

第5篇

短短兩個多月的實習,短短兩個多月的記者生涯,就這樣匆匆的結束了。這短暫的時光,讓我對記者有了全新的認識,並且對我所在的地區社會有了一些不同的認識,知道了很多曾經不知道的事。

面對了不同的人,上至政府高官企業家,下至地裏耕種的老百姓,遠至只有電視上才能看的慈善家,近至身邊的志願者,還有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了貧困户。接觸了不同的事,企業文化,鄰里糾紛,愛心公益,扶貧救濟····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觸及的事,當我走近了解並且感同身受的時候,可能每一次都是對心靈的一次徹底的洗禮。

之前我對記者的認識完全是來自書面,可能覺得他們就是把身邊的一些事簡單的報道一下,遵循五個w加h,將其套進去就可以,如此簡單,何時、何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和如何。對他們的工作性質以及工作方式一無所知,對他們在報道時的情感更是觸摸不到。當我走進並且從事這個職業的時候,發現遠沒有那麼簡單,之前的理解可能只是鳳毛麟角,記者需要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的是,記者是有情感的,是對這個社會對新聞的當事人負責的,在短短兩個月採訪的過程中,聽到老師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這可能就是記者來到事發地最大的職責了,並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為了報道”。記者是有責任的。4月6號,我們收到一條新聞線索,説的是臨猗的一村裏的一面快倒塌了,對附件的村民以及小孩造成生命威脅,我當時所想到的是,不就是一面快倒塌的牆,直接拆了不就可以嗎,為什麼還要專門去報道,而當時記者老師所説,如果這面牆村民能拆的話他們就不會打電話給電視台尋求幫助的,肯定是中間有什麼人或者什麼事在阻攔,以至於牆不能拆,更重要的是這牆隨時會倒塌,如果下面有村民有小孩,出了人命可不是小事。於是我們便從運城驅車來到臨猗的新聞事發地,看到危牆,記者便第一時間聯繫到該村的村長以及房屋的主人,將其協商好之後,同意將其拆除,在拆除過程中記者才開始報道,待牆拆完我們才離去。當看到這條線索時記者的責任便是協調將危牆拆除,防止危牆倒塌對生命造成威脅,並不是簡單的將其危牆情況報道一下就草草了事。

記者是有感情的,4月16號我們去拍一組專題新聞“尋找最美青年”當我們採訪這位最美青年候選人蘭媛的時候,瞭解到她背後所做的事,着實讓人佩服,而這些事的背後的事,卻是讓人心酸的。蘭媛一直在幫助一户貧困的農家,這户家人原本是和諧美滿的,可是因為車禍奪走了家裏的一兒一女,從此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就在這時,自己在農村的唯一住所,在一夜之間遭遇強拆,屋內物品全部損壞,這唯一的住所這個家沒了,原本身體就不好的母親,受到接二連三的刺激之後更是病的卧牀之中。蘭媛在瞭解到他們家情況的時候,對他們做了很大的幫助,並且將每年十分之一的收入用來幫助他們,而這樣的做法她已經堅持了很多年,這位收入平平的一位女人,卻用了她最大的力氣去幫助他人,當我聽完這些事以後在場的記者已經是潸然淚下。4月28,我們帶着“準備”來到聞喜的一户貧困家裏,這個家庭母親重病,父親輕微智障,唯一的兒子腳也是殘疾的,記者在瞭解這些情況在來之前就被這樣的家庭情況感到難過,所謂救濟不救貧,而唯一能幫助他們的就是將兒子培養成才,擺脱貧困,記者也將他們兒子的未來做了一些簡單的規劃,先聯繫一所願意幫助的學校將孩子送入其中免費讓其學習,在學校節假日時間以及畢業以後聯繫一家勞務公司將其安排合適的工作。在觸及感情的時候,記者可能所做的不多,但這是她盡最大努力所做的。

記者是有力量的,4月22號,一位農户向我們反映,他所報的.駕校扣了他500元,一直未退,多次上門找駕校都被各種理由推脱,百般無奈的他,最後只能向記者求助,瞭解情況之後記者與他一起來到當時報名的駕校,幫助他併成功討要到當時所扣的500元。5月11號,一耕地農民向記者反映説自己之前買的微耕機壞了,但是其售後不予維修,並且服務態度非常差,在記者經過了解和與售後工作人員溝通之後,最終同意將其損壞的零件予以更換。這些事情讓我瞭解到輿論的力量,媒體的力量,同樣也是記者的力量,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平凡的老百姓。

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是讓我對記者這個行業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也讓我從其心中敬佩這個行業並在這個行業工作的每一位記者,他們用他們的行動,用他們所有的力量,來擔負肩上的那份對社會對家人對新聞當事人的責任,他們也是一羣很容易被感動的羣體,遇到一些讓自己感動心痛的事情他們也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去支持,有的時候他們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在很多時候他們對社會的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哀歎時世的艱難,憐惜人民的痛苦。一條簡單的新聞,看似平凡容易,但整個過程從接到線索到成功播出,這其中都藴藏着各種喜怒哀樂,可能很多部分是不為人知的,在每次採訪過程中他們的心和情都是在人身上,他們想的更多是幫助他人,為他人解決其問題,分擔其憂愁。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情感,這樣的責任,讓記者這個職業顯得更加的神聖。

到現在這句“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還在我耳邊環繞。

記者實習心得體會篇三實習對於我們這些即將四年大學生活,即將走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來説,是一次畢業之前最為重要的勵煉。習慣了四年從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點一線”式的生活;習慣了最為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習慣了簡單快樂;習慣了簡單的悲傷;習慣了校園中的一切……而這時,我們要離開所有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事物,離開這一切平靜的。畢業了,我們,必須去獨自面對外面世界的喧囂。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實習工作做是一名產經新聞的實習記者、實習編輯。這樣的實習工作雖然讓我的英語專業無從用起,雖然,之前的我對產經新聞幾乎“聞所不聞,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實習機會。因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讓我們從中學到我們在校園不曾接觸的東西;任何一位在單位的前輩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亮點。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我的實習單位《xx日報》社。這是中國輕工業協會下屬的一家政府性報紙,我們的文章不是給老百姓看的,是給政府部門、給相關輕工企業看的,我們任務是給他們提供最新的產品信息,提出產業發展趨勢,這些都是後來和我同在一個辦公室,與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訴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們實習情況是不是順利,但是,我的實習生活在最初的階段,可以用“迷茫”兩個字來概括。實習的第二天,單位就給我配備了一台電腦,起初是欣喜,而後便是迷茫了。初來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前輩們,似乎各有各的事情。報社的工作似乎不同於其它,靈活性和獨立性更強。因此,這個時候得我更無助。我就這麼無所事事的上上網,聊聊天,把所有網站的新聞看一個遍……這樣清閒的日子,讓我心慌。

我反覆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甚至對於所有坐辦公室的工作開始排斥,這樣的清閒,我會崩潰。經歷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就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習鑑定,如果僅僅是為了幾句評語,如果僅僅是想要一個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隻身來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穫。

於是,我開始了一段“痛苦”的經歷。為了儘快適應自己所在的部門,我開始了每天查閲各種經濟新聞的日子。枯燥,厭倦,概念模糊。以至於那段時間,一見到報紙,我都有種想吐的衝動。滿腦子全是什麼又漲價了,什麼新的勞動法實施造成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這些之前我絕對不可能去問津的經濟新聞,如今成為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而從前習慣性閲覽的文體新聞網站,都轉變成了經濟網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