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6篇 《翱翔文字的世界——教你寫好第一本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本文介紹了一份關於《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該教案適用於國小一年級的語文課程。通過本教案的實施,學生能夠更好地瞭解圖書內容、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培養閲讀興趣和習慣。

《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6篇 《翱翔文字的世界——教你寫好第一本書》

第1篇

1、理解、積累“幽默、悽慘、奧祕,翻來覆去”等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藴含。

同學們,提及詩人牛漢,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他筆下的那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華南虎的形象。(教師引領學生誦出: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一篇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承載着人生歷程和獨特感悟的“第一本書”,去思考人生命運這個鮮活的話題。(板書文題、作者)

1、請同學們默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並積累詞語。

思考:60年前國小一年級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着怎樣的經歷令作者永誌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學生跳讀課文3至8語段,簡要複述“我的第一本書”的不同尋常的經歷。教師提示注意其中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的真摯情意。

(1)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是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1)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如果説課文主體部分寫的“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是人生第一課的話,那麼寫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唸書則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書”,也即走進求知的.世界。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藴含着生活的艱辛、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我的第一本書》寫出了作者對20世紀國中國鄉村荒寒、蒼涼苦難生活境況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受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文章故事性很強,易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設計這個環節,就是要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從內容上整體感知,瞭解“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其中深藏着的那個時代的苦難生活。所以在複述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第一本書”這條線索,講述與第一本書有關的人和事,從中感受生活的苦難。

苦難的生活是作者心中抹不去的記憶,而牛漢作者崇敬和讚美的是來自人間的温暖和友情,還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樂。這裏是讓學生體會苦難生活中總會有使人感動的亮點,激發學生認識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因此,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文本,在感受苦難的基礎上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温情。

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學生體會生活的苦難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温情及生命樂趣,珍惜今天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

本節課我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利用課堂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書》的教案6篇 《翱翔文字的世界——教你寫好第一本書》 第2張

第2篇

散文《我的第一本書》位於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人生。《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作品,文章記敍了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段經歷,抒發了對人間温情的讚美,表達了對人生起點與人生髮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寫的趣味盎然的,內涵豐富,不僅能極大的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引導他們關注並思考社會人生。

對欣賞散文小説之類的文學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根據文章的特點,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在預習中掌握生字詞,熟悉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從“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內容,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充分發掘人文素材。

八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大為提高,對自我和社會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對文學作品中關注社會人生的主題感悟更深刻了。因此這樣的文章對他們來説,在閲讀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礙並不多。不過他們的自主閲讀往往停留在表面,對社會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膚淺。因此課堂教學要導向正確的方向並要求深刻一些,從而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

1.掌握幽默、馬鬃、磨蹭、悽慘、翻來覆去、挎等幾個生字詞。

2.通過重點語句結合文章內容的研讀方法,理解“第一本書”的深層含義。

3.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真情,理解人生苦難的經歷並重視鋪墊人生髮展的基礎。

今天我們要學習詩人牛漢寫的散文《我的第一本書》,大家猜猜當代著名詩人牛漢??

鍾愛的第一本書,會是什麼書?會是什麼樣子的呢?答案可能會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國小國語課本。這麼普通的一本書到底有何力量,能讓作者歷經60年之後仍牽掛在心呢?請閲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

(人物有:“我”、父親、喬元貞、“弄不成”等。父親和我送書給喬元貞,父親帶我到崔家莊唸書,我帶狗去上學以及交待喬元貞和二黃毛的命運。其中我和父親之間的故事是文章的主體。)

(書的內容很普通,但它的經歷可不一般,它見證了作者少年時代的艱苦歲月,還凝聚了父子之間、少年朋友之間以及鄉鄰之間濃濃的情誼。所以説難忘的並不是書本身,而是跟這本書有密切關係的人和事。)

①研讀第一段中的:“可是這一本卻是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布勞恩《父與子》中的一組畫,不過看了很難笑起來。”(先介紹布勞恩作品,然後讓學生欣賞布勞恩系列漫畫《父與子》。漫畫中一個慈父、一個稚子,他們之間不斷地發生着各種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愛是其中永遠不變的主題。)請學生朗讀2-10段(父子之間的故事描述),圍繞着書寫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為什麼這麼説呢?

(讓學生合作討論,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節,並從“文眼”入手層層深入的探究課文。

(a.事情可概括為:查書——分書——補書送書——轉學。)

(b.父親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並且非常重情重義,父子之間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關愛,這些多像漫畫中的.那對父子。至於很難笑起來是因為那一段歲月多麼艱苦啊,一本課本要撕成兩半,兩個聰明好學的小朋友一學期只對着半本書讀,一個學期後,聰明的喬元貞因貧困而退學。)

②你喜歡文中的父親嗎?思考一下他會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文中的父親沒有擺出父親的威嚴,也沒有説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關心孩子但給孩子獨立的生活空間,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並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視孩子們在貧困中互相幫助的友情。父親給的影響是巨大的,父親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僅把“我”帶進新的讀書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貧困淹沒的命運,又給“我”以品德的良好影響,為“我”的人生髮展鋪了堅實的基石。)

③縱觀全文,除了父親,還有哪些人和事給過“我”有益的幫助和啟發?

(貧窮的生活給“我”以磨練,也讓“我”更加珍惜生活:喬元貞的失學使“我”更加珍惜學習機會;而父親和“弄不成”等父輩看重的村鄰之間的友好情誼的作風使“我”成為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這些都對我的人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④品讀文中兩句話,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還應回過頭來説説我的第一本書,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通過前面的探討,學生應該能夠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為書的內容,而是為了它的經歷,言之有理即可。還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我的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它不僅表明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書裏鑲嵌着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誼,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

文中有一句話“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説,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因為人生起點上的這個區別,喬元貞的人生與我截然不同,如果現在去採訪他,他會深有感慨呢?請假設你就是喬元貞,寫一段回顧人生時心裏話。

少年的時光雖然不長,可卻像絢麗的鮮花,開放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裏,足以使人馨香一輩子,所以請同學們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③作者回憶了少年時的經歷,承歡於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經歷,是每個人的美好記憶,作者趣味盎然的記敍和深刻的思考,給了我們許多的教益。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課文給了你怎樣的啟發?

第3篇

1、識記重點字詞,複述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佈置學生查閲有關牛漢的資料,一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誰都離不開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請學生説説,並談談閲讀感受)不少同學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本書沒有什麼故事。但詩人牛漢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牛漢去了解,看圍繞着第一本書演繹了怎樣的故事,在體味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

B、作者是懷着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呢?

深深打動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第一本書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述,以飽含熱淚的筆觸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以及由書引發的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些深刻的內容,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當父親聽説我把那一半書給了同學時,為什麼深深歎着氣?我的父親是怎樣的父親?

3、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書為什麼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

我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元貞的時候,兩人會有怎樣的對話?請你想象一下,然後揣摩人物的心理,對一段話。

2、根據課文所提供的資料,發揮你的想象,虛構一個二黃毛的故事。

本文飽含真情,雖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夠給學生極大的人生啟示。

第4篇

⑴理解、積累“幽默、悽慘、奧妙、翻來覆去”等詞語。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作者永誌不忘的第一本書承載着感人的生活經歷和獨特體驗,引導同學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瞭解社會人生,感悟讀書的意義。

課文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作者深情追憶的“第一本書”所展現的是在窘迫的時代情勢下,對生活與人生的嚴肅考慮,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為豐富課堂教學,激活同學的感悟,運用同類題材的閲讀資料進行對比引申,以拓展同學視野,提高語文素養。

聯繫語文積累,順勢導入新課學習。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深層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藴含。品評文中含意豐富的語句,對比延伸。

同學們,提和詩人牛漢,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他筆下的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華南虎的形象。

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一篇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承載着人生歷程和獨特感悟的“第一本書”,去考慮人生命運這個鮮活的話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了胡適對母親以其深細而嚴格的教育影響自身人生歷程的一段追憶。今天,我們將走進牛漢的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苦難生活境況中濃濃的真摯情意給詩人的精神給養。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20世紀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1955年由於受胡風事件的牽連,遭到兩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間,又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70年代初,創作了不少詩歌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華南虎》、《悼念一棵楓樹》、《半棵樹》等。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選集《蚯蚓和羽毛》等。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並積累下列詞語:

考慮:60年前國小一年級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着怎樣的經歷令作者永誌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

同學跳讀課文3至8語段,簡要複述“我的第一本書”的不同尋常的經歷。教師提示注意其中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的真摯情意。

⑴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⑵作者是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⑴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假如説課文主體局部寫的“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是人生第一課的話,那麼寫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唸書則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書”,也即走進求知的世界。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藴含着生活的艱辛、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⑵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懷着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複雜的、悲喜交集的,因為那本書裏深藏着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着那個時代人們的倒黴命運,以和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温情。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繫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麼?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假如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裏指什麼?

⑴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終究是童年,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麼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⑵這裏“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假如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麼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中國,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後説“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裏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生長曆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

閲讀本文,我們不只為第一本書承載的故事所感動,更多的震撼是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情意,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村荒寒、淒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的那份獨特的感受。請同學們聯繫生活體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具體深入地談談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組同學認為文中展現的父子深情打動人。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後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誇獎。“我”把那半本“悽慘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問清原委後,並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歎着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歎息,既包括着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對父親着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對小朋友負責,同時也樂於助人。

第二組同學深入體味了文中的同學、朋友之情。因為同學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便把這唯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當父親得知小朋友半本書分給他人的時候,便深深地歎氣,歎氣之後便修補成兩本書。父親對小朋友之間友情的理解,也許來自自身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恰恰“自小是好朋友”。當“我”和狗引得鬨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一頓之後説:“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這句話雖有失教師身份,卻透露出當時鄉間鄰村的友好淳樸的情義。儘管家家都非常窮困,但貧困生活境遇中淳樸的友情彌足珍貴,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動着今天的讀者。

第三組同學關注文中補敍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語段。人狗合演“雙簧戲”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動於兒童時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況,這是在學習條件惡劣、生活窘迫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這,也就是作者“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敍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和近幾個村子裏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麼“出息”呢?作者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説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小朋友,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着對“我”説,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説父親為他裝訂的那本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後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後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生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後,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引發我們更深入地考慮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實際説法。

第5篇

1、識記重點字詞,複述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佈置學生查閲有關牛漢的資料,一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誰都離不開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請學生説説,並談談閲讀感受)不少同學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本書沒有什麼故事。但詩人牛漢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牛漢去了解,看圍繞着第一本書演繹了怎樣的故事,在體味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

深深打動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第一本書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述,以飽含熱淚的筆觸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以及由書引發的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些深刻的內容,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當父親聽説我把那一半書給了同學時,為什麼深深歎着氣?我的父親是怎樣的父親?

3、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書為什麼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

我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元貞的時候,兩人會有怎樣的對話?請你想象一下,然後揣摩人物的心理,對一段話。

2、根據課文所提供的資料,發揮你的想象,虛構一個二黃毛的故事。

課後記:本文飽含真情,雖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夠給學生極大的人生啟示。

第6篇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誌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後,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於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詩歌、詩集等。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説,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後來走上文學道路有着深遠的影響。)

學生説説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敍,折射出20世紀國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温情以及生命樂趣。

這絕對不只是一句口號,也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要真正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貫穿於整個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教材的思考與鑽研時應更多地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充分預設,課堂上,少一些教師的“強加”,而是有針對性地授生以“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活動的時間、空間,允許他們思考,允許他們爭辯,允許他們出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於無痕跡中解決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努力追求的。

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老師的個人素質與授課效果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向優秀教師學習,多讀書,多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讓我們的課堂評價多一些針對性與啟發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揚;敏鋭地捕捉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少一些環節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課水平,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份從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穫。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遠不幹涸,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充分重視集體教研,集思廣益,博採眾長。

語文課應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我將不懈努力,讓我的課堂真正成為教師輕鬆、學生快樂的課堂。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篇課文《我的第一本書》中,作者不僅敍述了童年生活中關於第一本書的感人故事,而且還表達了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的情感和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的獨特感受。

毫無疑問,牛漢《我的第一本書》這篇散文所描寫的生活與今日學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靈魂深處,體會作者對“第一本書”所懷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備課時的重點。經過多次閲讀教材並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瞭解“第一本書”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難對於人生的意義。

課堂教學中,第一個目標整體感知,主要是閲讀、複述,其目的是為突破預設的第二個目標作鋪墊。課堂教學進入第二個目標後,我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已經瞭解了圍繞牛漢的‘第一本書’所發生的故事,文章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對於作者來説,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下面請同學們用‘我的第一本書是一本xx的書’的形式來概括自己對文中‘第一本書’含義的理解。”於是,學生開始討論交流,我巡視指導。這時,課堂氣氛開始被調動起來,學生積極投入討論。幾分鐘後,我指名幾個同學上黑板寫出他們的理解,這幾個學生寫出了下面的內容:

①裁成兩半的書、②父親為我們修補的書、③“我”的第一本國語書、④與眾不同的書。不難看出,此時課堂氣氛雖然比較活躍,但學生的思維還只是在淺層意義上徘徊,遠沒有走進“第一本書”的意義深處。這並不奇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總得有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過程,關鍵是教師不能於此停頓。於是,我再作啟發引導:“剛剛黑板上寫的這些都沒有錯,但這些都是浮於表面的理解,作者為什麼會一輩子忘不了這本書,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學生繼續討論,然後舉手回答:①難忘的書、②獨一無二、③意義重大的書、④一生中最珍貴的書、⑤給了我教育的書、⑥給人留下無盡思考的書、⑦人生之書。

看得出來,學生的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雖然他們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沒有真正把握“第一本書”對於作者的重大人生意義,但畢竟已有了進步,進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將會越發燦爛。我第三次啟發道:“大家的理解已經深入一步,但是‘難忘’、‘最珍貴’、‘給了我教育’這類説法太空洞了,‘我’為何難忘這第一本書?它的珍貴表現在哪裏?給了‘我’什麼樣的教育?把這些問題想透,相信你們就真正理解了這本書對於作者的意義所在了。”

學生繼續討論,“高潮”漸起,出現爭着發言的情況:

①飽含對同學友情的書、②用父愛裝訂的書、③用愛的靈魂裝訂的書、④打開人生起點的書、⑤飽含“我”苦難生活的書、⑥培養“我”的道德品質的書、⑦讓“我”知道讀書樂趣的書……

這時,顯然學生已完全走進了文本深處,走進了作者靈魂深處,他們正在與作者進行着心靈的碰撞!我趁勢作了如下的小結:這是一本用愛的靈魂裝訂的書,它飽含着父子之愛、同學之誼、鄉鄰之情,它寫滿人間真情;這是一本寫着“我”的童年苦難的書,它讓“我”在人生之初便領略了生活的艱辛,懂得了貧困的價值,知道了讀書的重要;這是一本打開人生起點的書,它引領“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進,讓“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永遠記住童年生活給“我”的種種教育,永遠不“忘本”;這是“我”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本書”,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課!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學要有一個逐步鋪墊的過程,先要懸着一個目標,有意識地向着目標步步進逼,才能使學生漸入佳境。學生的心靈之火真正點燃了,你啟迪我,我啟迪你,你感動我,我感動你,然後每一個學生都會覺得有巨大的收穫,這才是高效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