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祿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篇 彭士祿:令人感懷的先進事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6W

彭士祿是新時期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蹟鼓舞和引領了廣大黨員幹部,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和信仰。本文將為大家帶來對彭士祿先進事蹟的一些心得體會。

彭士祿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篇 彭士祿:令人感懷的先進事蹟

第1篇

彭士祿院士年輕時的艱苦學習和學成歸國後的赤誠報國之心,也深深地感動了當代大學生,點燃了他們向楷模學習,奮發向上的激情。

廣東科技學院學生張嘉偉:“彭老勇於負重,腳踏實地,幾十年如一日地服務我國核事業,我真的備感幸福,生活在一個英雄輩出、楷模眾多的偉大國家。”

廣東科技學院學生謝雯俞:“印象中有兩句話是比較深刻的,一句是‘用日積月累去給祖國最好的承諾’,還有一句就是‘只要祖國需要我們,就去貢獻我們的一切’,這兩句激勵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努力地去學習專業知識。”

1988年9月27日,中國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這是繼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中國於深海中牢牢築起的第二道核盾牌!

直到這時,很多人才知道他——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彭士祿。

為了祖國核事業,他隱姓埋名數十年,49歲時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只能靠鼻飼提供營養。

2020年1月,他生前最後一次出現在鏡頭中,字字鏗鏘地説:“只要祖國需要,我願意貢獻一切!”

近日,中宣部決定追授彭士祿院士“時代楷模”稱號。

彭士祿是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參與、見證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誕生的全過程。他負責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他的一生經歷起伏跌宕,為核事業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這個工作中被人稱為“彭大膽”“彭拍板”的鋼鐵漢子,卻是父親的“小乖乖”。

彭士祿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次子,1925年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1928年彭士祿的母親蔡素萍英勇就義,1929年父親彭湃在上海犧牲。這一年,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

作為彭湃的兒子,小小的彭士祿被國民黨視為“斬草除根”的目標之一,成為國民黨在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

8歲時,彭士祿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陰森恐怖的牢房裏,飯裏有蟲子,身上有蝨子,不僅如此,敵人還逼供讓他承認自己的身世。

“一個漆黑的夜裏,奶媽揹着我逃難。”這是彭士祿最早的人生記憶。唯一的一張與父親和哥哥彭絳人的合影,對於他來説,彌足珍貴。照片上有彭湃親手寫的字:“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1950年,25歲的彭士祿第一次看到父親彭湃的照片,內心百感交集。他默默地在照片背面寫下了:“這是中國革命英勇的鬥士!這是光榮的共產黨員!這是我的爸爸——彭湃同志!”

彭士祿説,“我不能給我爸丟臉,當不了革命家,但我能當專家,我要在核動力領域,做出名堂來。”所以,他用一生來踐行他的諾言。

工作上廢寢忘食、敢於拍板、勇於承擔的“彭大膽”,在生活中卻是個老頑童。雖然童年過得顛沛坎坷,但他卻一直是個樂觀的人。

在家裏,彭士祿有很多綽號,彭老乖、彭老帥、彭老六、老朋友……其中,“彭老六”的由來,與家庭成員的“地位排序”有關。

家裏面,夫人永遠是第一位,大家都必須聽她的;女兒排第二,因為她是夫人的追隨者,永遠支持夫人;外孫女排第三;保姆排第四;女婿排第五;自己則排第六。

彭士祿調侃,“我在家最沒地位,人人都可以管我。要規定我幾點睡覺,要管我吃飯,不讓抽煙喝酒。”因此,彭士祿經常一回家就問:“老五回來沒有?”頗有點“難兄難弟”的意思。

“我小朋友回來沒有?”彭士祿管外孫女叫“小朋友”,外孫女就叫他“老朋友”,都是玩笑稱呼。年紀越大,越喜歡開玩笑。他的同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也説,“他就是一位愛笑的老人。”

年輕時的彭士祿一直忙於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但退休後一家人一起生活得很幸福。

彭士祿95歲時,女兒彭潔專門給他頒發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國好爸爸”獎。當時製作門店的老闆還説,這是他第一次製作這樣的禮物。

女兒彭潔經常與父親説説笑笑,還給他頒了一個“最帥老爸”獎。

晚年住院後,女兒常來醫院看彭士祿,有時還帶客人來。每次探視完了,他總是坐着輪椅堅持送客人到電梯口。等客人上了電梯後,他衝着人們揮手,有時還調皮地跟女兒説“see you tomorrow”,最後還來一個飛吻。這是他跟女兒之間特有的互動。

女兒彭潔説,“我覺得我父親就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覺。他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爸爸。”

在彭士祿家中的櫥窗內,擺放着他最愛的三件“寶貝”: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成功紀念盤、核電站核島模型和拓荒牛雕塑。彭潔説,父親最愛的是第三件。“很多同事説他像一頭拓荒牛。這是他最好的人生寫照。”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選派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6年獲得蘇聯頒發的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正當他準備畢業回國時,正在蘇聯訪問的陳賡大將將彭士祿密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

彭士祿幾乎是脱口而出:“我當然願意,只要祖國需要!”

彭士祿常説,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彭潔説,“他一生都在為祖國的核動力事業奮鬥……他希望和核潛艇永遠相伴,永遠守衞海洋。”

2021年3月30日,在《英雄核潛艇》的歌聲中,彭士祿完成了他最後的心願:骨灰撒向大海,永遠守護祖國的海洋。

從烈士的遺孤到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他默默走完了為祖國“深潛”的一生。一輩子太短,短到他只為祖國做成了兩件事;一輩子又太長,長到他把生命熔鑄進新中國核事業基座上的磐石。

彭士祿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篇 彭士祿:令人感懷的先進事蹟 第2張

第2篇

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彭士祿,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無不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的兒子。

彭士祿1925年生於廣東海豐,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遭叛徒出賣英勇就義。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斬草除根”,年幼的他先後被送到幾十户百姓家寄養。彭士祿曾深情地回憶,這些老百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雖然自己姓彭,但心中永遠姓“百家姓”。

15歲時,彭士祿來到了延安,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通過考試赴蘇聯留學。1956年,彭士祿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後又在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進修。

學成歸國後,彭士祿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1958年,中國打算啟動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蘇聯以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援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的必然選擇。1965年,數千名工程技術人員從全國集中到四川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荒僻山谷——我國第一個核動力研發綜合基地就此誕生。

1970年,由彭士祿領軍建造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反應堆功率達99%。4個月後,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艇上的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中國自主研製,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49歲那年,彭士祿在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但他不到一個月就出了院,又開始超負荷工作起來。晚年時,他基本失去胃功能,只能插一根鼻飼管提供營養。有人問他“值得嗎?”他斬釘截鐵地回答:“值得!為了核潛艇,付出一切都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彭士祿曾説:“我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1982年,國家決定在廣東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建造內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項目,併成立廣東核電建設指揮部,任命彭士祿擔任總指揮。彭士祿再次披掛上陣,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當起了開墾核電的“拓荒牛”,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7年10月25日,時年9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與時年9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在北京共同獲得2017年度何樑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之後,彭士祿將全部獎金捐獻給組織,作為人才獎勵基金,並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後經多次勸説,才同意命名為“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獎勵在核動力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成就的年輕人。

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遵照他的遺願,彭士祿與妻子的骨灰一起撒入渤海,“永遠守望祖國的海洋”。

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彭士祿同志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