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祿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致敬彭士祿:前行道路上的奮鬥精神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彭士祿同志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性,一直致力於為羣眾謀利益。他的先進事蹟一經報道,就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紛紛表示學習他的先進經驗,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實。

彭士祿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致敬彭士祿:前行道路上的奮鬥精神

第1篇

彭士祿是英烈彭湃之子,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紀60年代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__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動的全過程、研__成功的耐高温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人們稱彭士祿院士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的里科弗”。然而站在當時科技領域高端的彭士祿卻有着不幸的童年。

1925年農曆十一月十八日,彭士祿出生於廣東海豐。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蔡素屏遭反動軍閥殺害。入黨志願書第二年,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在上海犧牲。童年時期,他幾經入獄和逃難。小時候的彭士祿歷經了無數坎坷與磨難。1940年,周恩來派人把彭士祿接到延安。在延安中學,他學習刻苦,勞動積極,成為模範生,後到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

1949年,彭士祿被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後又轉到大連大學應用化學系學習。1951年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1956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獲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____。當時正在蘇聯訪問的國防部副部長陳賡找到他對他説:“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彭士祿堅定地回答到:”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9年蘇聯以技術複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毛澤東主席在當時豪邁地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彭士祿和他的同事們深受鼓舞,心得體會範文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儘早將核潛艇研製出來。

1965年3月,彭士祿告別北京的妻子兒女,隻身入川,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經歷了6年的艱苦奮鬥,我們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終於造出了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1年,因為工作需要,彭士祿再一次搬到武漢任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現719所)副所長兼副總工程師,任職到1973年5月。上世紀80年代,彭士祿主持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工作時期,他更是常駐廣州,幾個月才能借回京彙報工作之機回家探望一下。彭士祿80高齡時還在視察核電站的建設工作,經常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年事已高的他並沒有在家享受生活,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出差,很少能見到家人。

1978年,當他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時,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參加國家科學大會,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獎者。在他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時,他還驚訝地説:我也可以得獎?其實什麼時候調級,什麼時候評職稱,什麼時候漲工資,他一概不知,也不打聽。別人的房子是越調越大,而他卻從七間的將軍樓搬到四室一廳的單元房裏,把大房子讓給別人,他總説,國家給我的太多了。他擔任過不少單位的顧問,從不拿報酬。他説,只要對國家民族有利,比拿點小錢更有價值。

彭士祿在199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自述》中,用四點總結自己:其一,一家與百家;其二,主義與精神;其三,明白和糊塗;其四,拍板與改錯。

短短的2000字自述,對於“一家與百家”“主義與精神”的解讀,切實地反映了彭士祿所經歷的非同一般的童年生活以及經歷磨難之後所展現的精神和氣節。“明白與糊塗”“拍板與改錯”更加詮釋了彭士祿對待生活、工作和研究的態度以及敢於承擔責任、敢擔當的為人品格。

對於擔任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一職,彭士祿有這樣的描述:“由於歷史的誤會,我有幸參加了我國核潛艇研製的全過程。

對於對黨的回報,彭士祿曾在自述中寫到:“我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無疑,作為______員,我將為之奮鬥終身!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羣體團結,是合力,至關重要,最怕‘窩裏鬥’,分力抵消,越使勁越糟糕,最後變成負力,悲矣!儘自己的力氣去做正功,沒有白活。”

縱觀彭老一生,他作為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擁有飽受磨難的童年,劫後餘生奮發圖強的少年,學成歸國後開拓核動能領域,為國家默默奉獻的壯年,功成名就後仍然謙虛低調,不慕名利的晚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出苦寒來”,飽經生活磨難考驗的彭老,形成了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知恩圖報、愛黨愛國愛民、淡泊名利的科學家可貴品質。他身上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讓他成為夜空中最閃亮的星,他是最值得當代年輕人去追逐的科學家明星。

彭士祿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致敬彭士祿:前行道路上的奮鬥精神 第2張

第2篇

3月22日,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彭士祿院士長期從事核動力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音容笑貌猶在,思想精神長存。彭士祿院士逝世的消息公佈後,社會上、網絡上自發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這位功勛卓著的科學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彭士祿院士的逝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方面是因為他一生中為國家做了轟轟烈烈的兩件大事:作為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核潛艇設計了心臟,為中國建設了核電站。可以説兩次掀起“核巨浪”,改變了核動力的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彭士祿院士拳拳愛國之心,讓人動容。他畢生致力於核動力事業,不求名、不逐利,曾在自述中寫道:“如活着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簡單的話語,藴含着深情,感動着大家。

“一個民族有一羣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中國核動力事業能夠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中華民族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離不開一大批像彭士祿院士這樣忠於黨、忠於人民、熱愛祖國、熱愛科技事業的科學家。

回望歷史,他們為了國家富強,選擇上草原、進沙漠、蹲山溝、踏海浪,逆風而行,奔波於祖國大地,與炎炎烈日、凜冽風沙做伴,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回望歷史,他們為了理想信念,選擇隱姓埋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把生命置於危險之中,把國家置於安全之地。

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深切緬懷彭士祿院士,就要把他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的科學家精神匯入到中國力量、中國夢想中,讓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第3篇

彭士祿,男,漢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廣東海豐人,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黨的早期領導人、我國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時父母犧牲,8歲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投入監獄,此後顛沛流離,幾經輾轉到達延安,在黨的培養下成長成才。上世紀50年代,他響應黨中央號召,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製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在北京逝世。

彭士祿同志個人成長和家庭發展,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見證黨的建立、鞏固、發展的百年奮鬥歷程。他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始終保持着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許國、科技報國,求實創新、敢於拍板,踐行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錚錚誓言,為我國核動力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高風亮節、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不息、躬耕不止,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

彭士祿同志的先進事蹟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認為,彭士祿同志是紅色家風的優秀傳承者,是科學家精神的傑出踐行者,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黨百年奮鬥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個人成長奮鬥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彭士祿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彭士祿同志親屬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協、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負責同志,廣東省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以及幹部羣眾、科技工作者、青年學生代表參加了發佈儀式。

熱門標籤